《师说》教案2
加入VIP免费下载

《师说》教案2

ID:792408

大小:25.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师说》教案2 《师说》教案2 《师说》教案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名作动、形作名、意动),“其、而、之”等虚词以及判断句、被动句和宾语前置等。  2、培养学生自渎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探究,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文章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说理方法。  2、理清文章的逻辑层次,以诵读贯穿整个课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勇气。  2、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学习《劝学》之后,已经基本形成了高中文言文学习的框架和思路。《师说》的学习,教师旨在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探究的学习模式。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字词的梳理与课文的背诵。  2、掌握文章对比论证的说理方法。  四、教学难点:  1、品位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2、把握师道的内涵。  五、教学方法:探究法、诵读法、讲授法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新课导入  《论语》中有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从师而学应该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唐代大文豪韩愈就以一篇《师说》流传千古。  2、新课教学  (1)作者介绍(可先由学生谈谈对韩愈的了解情况,再多媒体课件展示)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为昌黎伯,故又称韩昌黎。又因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世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本文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  (2)古文运动(多媒体课件展示)  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韩愈用其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指导 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师说》可看作是提倡古文的庄严宣言。  (3)写作背景(多媒体课件展示)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做《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4)解题  指出“师说”不是“说说老师”,“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5)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文,其余同学帮助正音。教师点拨停顿。(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文本研读  分析第一段:  明确:本段可采取多种方式,灵活讲解。主要以教师讲解和学生质疑相结合。  需落实的字词(学生能点出即可,教师适当点拨):学者所以解惑从师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庸道之所存  重点拓展:判断句、所以(所谓)、所、意动用法  判断句:  判断句:  1、常见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也。/……者,……。/……者也。/……,……)  2、用副词“乃”“即”“非”等帮助表示判断。  梁父即项燕。/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3、文言中也有“是”“为”作判断动词的,但较为少见。  &nb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