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二轮复习备考系列
八省联考新题型研究
现代文阅读1主观题解题指导
现代文阅读Ⅰ主观题专项突破1——
论证方法
一、题目呈现方式
材料x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
变式:
1.论述类文章经常运用“xx”的方法进行创作,请结合上述材料,
对此加以简要分析。
2.请简要概括材料x的论证思路和主要论证方法。
● 【真题展现】【2021年八省联考】
●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 ①对比论证。将文学与一般娱乐、好作家与“文匠”、人与电脑或机器人进行对比;
● ②举例论证。以生活中很多日常现象为例,论证人类具有的特殊能力;
● ③比喻论证。把人类的心领神会比喻为“像对付一个趔趄或一个喷嚏那样自然”。
【答题步骤】
先注意找准论证方法,再结合材料内容对这一论证方法进行说明。
论证方法+文本说明
【注意事项】
1.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归纳论证、演绎论证、
类比论证、因果论证等。
2.规范答题:论证方法+文本说明
3.答题序号化:如①②③)标明。
4.文本说明:只要列举文本一两项对应内容就行;语言要高度概括。意思答对即可。
● 5.有几种就找几种,尽量不要遗漏。题目分值赋分方式不是固定的。有两种论证方法的,
2+2(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有三种论证方法的,1+1+2(答出一点给1分,
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
● 6.尽量找最精准的论证方法。评分参考上常的这样的内容:“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
成理,可酌情给分。”“酌情给分”并不是给满分,通常是1分。
● 7.书写工整。
● 8.此题分数目标:保3争4。优秀学生可以争取拿满分。
● 9.扣分原因:一是所答的论证方法不对,二是结合文体对这一论证方法的说明信息不全。
所以对应的备考策略是“方法找准,说明到位”。
● 10.通过二轮复习,强化专项训练,完善以上第9条。
二、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
● 1.正反对比法
● 一种情况是举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然后,对这两个例子还要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
面进行分析以证明论点。
● 另一种情况是举一个例子,但这个例子里面含有正反两种因素,这个例子举完了,再从正反两个
方面来加以对照性分析以证明论点。
● 注意由事例推及观点,在举例后辅以论理,一正一反,比较阐述。
片断事例:
(来源:八省联考材料二 摘编自韩少功《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
文学之所以区别于一般娱乐(比如下棋和转魔方),就在于文学长于传导价值观。好作家之所
以区别于一般“文匠”,就在于前者总能突破常规俗见,创造性地发现真善美,守护人间的情
与义。
● 将文学与一般娱乐、好作家与“文匠”对比。
● 比如,人必有健忘,但电脑没法健忘;人经常糊涂,但电脑没法糊涂;人可以不讲理,
但电脑没法不讲理,即不能非逻辑、非程式、非确定性地工作。
● 人与电脑对比
● ……这些问题也许连某个少年都难不住,明眼人更是一望便知。这一类人类常有的心领
神会,显示出人类具有超强的处理价值观的能力,其实不过是依托全身心互联与同步的
神经响应,依托人类经验的隐秘蕴积,选择了一个几无来由和依据的正确,有时甚至是
看似并不靠谱的正确——这样做很平常,就像对付一个趔趄或一个喷嚏那样自然,属于
瞬间事件。但机器人呢,光是辨识一个“高级黑”的正话反听,可能就会导致全部数据
库瘫痪。
● 人与机器人进行对比
● 2.因果论证法
● 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沿着“为什么”的思路,对事例中的行为,探求其根源,使内容
逐步深化,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原因,而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
● 标志性的词语:因为……所以…… 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
以……是因为……
片断事例:
(材料来自网络)
这几年,食品安全常出问题,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产、经营者缺乏公德心。
一些不法商人往往为了一己经济私利,不注重食品质量,不惜昧着良心去伤害广大消费者的身体。
二是政府部门监管力度不够。每次都是发生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才引起我们政府和职能部门的
“格外”重视,……三是执法部门处罚过轻。正如一位政协委员所言,食品安全问题频出,在某
种程度上来讲,之所以有人敢铤而走险,是因为违法成本太低了……四是百姓也有认识上的误区。
一般来说,大多数人都有贪便宜的心理,认为只要好吃、花钱少,那才是最划算的……
分析“食品安全常出问题”的四点原因:一是生产、经营者缺乏公德心,二是政府部门监管力度
不够,三是执法部门处罚过轻,四是百姓也有认识上的误区。
● 又如:(新高考福建省龙岩市2021届高三一模)
● 儒学之所以充满了现代性,乃是因为它是一种世俗的社会知识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它
用世俗的、建立在实用理性基础上的观点和原则,解决了西方人需要借助神才能解决的
信仰问题;同时,它又通过诉诸人的内在道德规范,解决了西方文化中必须通过外力强
制立法才能解决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问题(即所谓法治和德治之分)。费孝通先生认
为,中国儒家文化是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中国社会的延续、稳定与治理。
● 本段运用了因果论证,文本对儒学充满了“现代性”的原因作了深入分析。
● 因果论证法通常会在客观题中出现,设置的方式有“颠倒因果”“强加因果”。
● 三、事例论证法
● 片断事例1:
● (来源:八省联考材料二 摘编自韩少功《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
● ……然而,人的契悟、直觉、意会、灵感、下意识、跳跃性思维,同步利用“错误”和
兼容“悖谬”的能力,把各种矛盾信息不由分说一锅煮的能力,有时候竟让2+2=8或
者2+2=0甚至重量+温度=色彩的特殊能力(几乎接近无厘头),如此等等,都有
“大智若愚”之效,只能让机器人迷糊。
● 在生活中,一段话到底是不是“高级黑”;一番慷慨到底是不是“装圣母”;一种高声
大气是否透出了怯弱;一种节衣缩食是否透出了高贵;同是一种忍让自宽,到底是阿Q
的“精神胜利”,还是庄子的等物齐观;同是一种笔下的胡乱涂抹,到底是艺术先锋的
创造,还是画鬼容易画人难的胡来……这些问题也许连某个少年都难不住,明眼人更是
一望便知。这一类人类常有的心领神会,显示出人类具有超强的处理价值观的能力……
● 举例论证。以生活中很多日常现象为例,论证人类具有的特殊能力;
● 片断事例2:
● (来源:广东省韶关市2021届高三综合测试,材料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 以我们自己来说罢,血缘性的地缘更是显著。我十岁就离开了家乡吴江,在苏州城里住
了九年,但是我一直在各种文件的籍贯项下填着“江苏吴江”。抗战时期在云南住了八
年,籍贯毫无改变,甚至生在云南的我的孩子,也继承着我的籍贯。她的一生大概也得
老是填“江苏吴江”了。我们的祖宗在吴江已有二十多代,但是在我们的灯笼上却贴着
“江夏费”的大红字……
● 举例论证。举自已的事例,论证血缘性的地缘更是显著的观点。
四、引用论证法
即引用诗词名句、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
理的论证方法。总体上,引用论证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和文采,使论证更有力。具体
分析,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文献资料,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
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引用论证是常见论证方式,出现频率较高,在文中一眼便知。事例高精尖不列举了。
即便如此,命题方式也在不断创新,简单知识点也会有较难的考法。
片断事例1:
(来源:山东省济南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材料摘编自刘巨德《心通天宇的艺术与
科学》)
材料一:
“科学家与艺术家经常生活在不可捉摸的境地。这两种人必须经常把新的和已经知道的• 东西协调起来,
并且为在混乱当中建立新的秩序而奋斗。在工作和生活中他们应互相帮助并帮助一切人。他们能铺平沟
通艺术与科学的道路,并且用多种多样、变化多端、极为宝贵的全世界共同的纽带把艺术和科学同整个
广阔的世界联系起来。"“争取做到这些,不是轻而易举 的。我们面临的时刻是严峻的,但我们应该保持
我们美好的感情和创造美好感情的才能,并在那遥远的不可理解的陌生地方找到这个美好的感情。"
引文放在文章开头以引出论题,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文作为理论论据,增强文章论证的说服力;
奥本海默震撼人心的话语,表达了科学家和艺术家最为崇高庄严的理想,情感和智慧;也体
现了人类对真、善、美最伟大的追求和信仰。
在小小的蓝色地球上,当人类面对自己文明的历程思考时,不安地发现辉煌中有一片又一片
人类理想与热情的废墟并列。特别是大工业时代机器历史留下的缺陷,给人类的心灵留下了层
层凄凉和忧患。
人总想神有所归,心有所寄,虑有所定。“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引用经典诗文
“这是为什么”和“为什么想知道为什么”已成为科学与艺术永无终结的追问。消除忧患,净
化人性,建造人类精神家园已历史地交给“艺术与科学'‘来承担。不同的是科学家以博大的人
性情怀拥抱自然之理,把认识抽象为自然定律,艺术家则以宇宙之理倾述人性之情,把生命精
神的思考谱写为人性和宇宙和谐的自律。正如李政道先生说:“科学的目标是准确的回答和求
解。但是,科学家不可能找到所有答案,也没有最终答案,只能增加答案,而增加答案和了解
客观世界的动力是美好的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创造力。什么是生命的意文,什么是社会的意
义,最重要的是美好的情感,这和创造艺术的动力完全相同。“所以石鲁先生说:“艺术家就是
科学家,艺术的规律都是科学的。”引文作为理论论据,增强文章论证的说服力;
与科学相比,艺术是通向宇宙的另一条路。大凡有所贡献的艺术家,其心灵无不上通天宇,下达人性;
为高扬自然生命精神和人性生命精神的和谐而努力;为建造人类真、善、美的精神家园而献身。他们共
同以崇高的人性精神爱抚自然,又以博大的宇宙精神爱抚人性,他们在 造化的恩宠中,与天同乐于动,
与地同悲于失。
天,在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心目中,大概是孕育智慧的最终本源。人的心灵一旦就入浩渺无垠的宇
宙时空中,一切理性的美,情感的美,力量的美,即会荡起无限的波澜。人类在冥思中静悟,在亶切斐
兰建聲箜专发现,在诚实的实验中证实,在生命主专中感受善奏和美丑。天意与人意相连,催人至理,引
人幻想,若将渺小融于宏大必给人意志;将人情化为天地之情,必给人大美和壮美,大可腾至天宇,小
则入乎精微。艺术与天合气、与地合理,与人合情,艺术乐仁乐静自在心通天宇。故贝多芬讲:“打进
心坎的艺术来自天。”《乐记》云:“圣人作乐以应天。”石涛说:“天能授人以画",“大知而大授,
小知而小授也。”引用经典诗文,可增强文采,使语言精炼,含蓄典雅。艺术的真谛在自然,“师法自
然"注定是艺术与科学的永恒课题。
自然内在的秩序严密神奇,大无外,小无内。人类已知越多,未知越大,激起人们探索的欲望也
就愈强烈。这正如科学家兼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爱因鈣坦所说:“人们总想以最适当的方式画一幅简化易领
悟的世界图像。”“这就是画家、诗人、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所做的,他们都按自己的方式去做。”于
是,这个世界由方程、函数、形、色、观念、文字、音符等组成。“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
也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我们试图创造合理的图像,使我们在那里就像感到在家里一样,并且可以获得
我们日常生活中不能达到的安定。”爱因斯坦令人深思的话语不仅告诉世人科学、哲学、艺术的共同基
础和目标,也说明惟科学、哲学、艺术的人造世界是人类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摘编自刘巨德《心通天
宇的艺术与科学》)
4. 论述类文章经常运用“引用”的方法进行创作,请结合上述材料,对此加以简
要分析。(4分)
答案:①引文放在文章开头以引出论题,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文作
为理论论据,增强文章论证的说服力;③引用经典诗文,可增强文采,使语言精
炼,含蓄典雅。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分析:这道题目就引用的作用效果进行分析,这就要求考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
入解读,在找出多处引用后再来具体分析和概括。在分析引用论证法时,一是要
指出文章引用了什么内容,二是引用这些内容有什么样的论证效果。按这一思路
答题,永远是“走在正确的路上”。
五、比喻论证法
就是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论证观点的正确。比喻论证是指用比喻者之
理去论证被比喻者之理的论证方法。在两事物之间,只需要有类似之点,即可用
一事物比喻另一事物,从而论证一个比较抽象的事理。它是一种特殊的论证方法。
比喻者与被比喻者之间类相异而理相同。类相异,才能作比喻;理相同,才能进
行推理、论证。
它与修辞手段的比喻及类比论证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差异的地方。
类相异,这点与比喻相同;
理相同,则与不具有论证作用的比喻相异。
理相同,这点与类比论证相同;然而它只要求道理真,却不必是事件的真实,这
点则又与类比论证相异。(来源:百度)
经典例文:《劝学》第四段,“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这样写,
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人与蟹类不同,但“用心躁也”理相同。
片断事例1:
(来源:广东省韶关市2021届高三综合测试,材料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群,繁殖到一定
程度,他们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那是因为这社群所需的土地面积,因人口繁殖,也得
不断的扩大。扩大到一个程度,住的地和工作的地距离太远,阻碍着效率时,这社群不能不
在区位上分裂。——这还是以土地可以无限扩张时说的。(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比喻论证。用“细胞分裂”比喻人口繁殖,形象地论证了血缘社群的分裂。
片断事例2:
(来源:八省联考材料二 摘编自韩少功《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
这一类人类常有的心领神会,显示出人类具有超强的处理价值观的能力,其实不过是依托全
身心互联与同步的神经响应,依托人类经验的隐秘蕴积,选择了一个几无来由和依据的正确,
有时甚至是看似并不靠谱的正确——这样做很平常,就像对付一个趔趄或一个喷嚏那样自然,
属于瞬间事件。
比喻论证,把人类的心领神会比喻为“像对付一个趔趄或一个喷嚏那样自然”。
● 六、类比论证法
● 用与甲事物性质相同或相近的乙事物(一个或几个)来比照着说明甲事物,由此及彼的
推理,从而证明它们具有某种共同点,得到某种启示,说明某种道理。
● 类比论证用两个不同类但同质的例子,比较二者一些共同点,最后得出二者有共同的结
论。所选“客体事物”要同类,不能相对或相反,客体事物的某种性质最好已有定论,
是大家公认的。
● 用于类比的事物大致有这么几种:古今中外的人物事例、自然现象、生活现象、神话传
说、寓言、写作者自己创设的情景。
● 类比论证属于或然性推理,其结论不一定为真,只有一定程度上的可靠性。
经典例文:《邹忌讽整齐王纳谏》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
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
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片断事例1:
● 在我看来,在作文中使用网络用语和在国庆大典上变魔术,在悉尼大剧院里跳街舞是没有差别的。
● 朋友,你怎能不相信有上帝呢?你能看到风吗?你看不到。你能摸到风吗?你摸不到。你能说没有风
吗?同样,你看不到摸不到上帝,就能说没有上帝吗?
类比 比照说明 得出共同结论
两个不同类但同质的
例子,比较二者一些
共同点,最后得出二
者有共同的结论。
邹忌: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
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蔽甚矣!
齐王: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
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 七、假设分析法
● 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使得人们信服。进行假设性的分析,
如果所举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所举例子是反面的,就从正面
来进行假设。简言之,正例反说,反例正说。假设推理的关联词一般有“如果……那
么……”“如果……就……”
● “假使(假设、假如)……那么……”“倘若” “若”……“试想……”
● 常用句式:假设……哪里…… ?倘若…… 岂 …… ?如果…… 难道…… ?假如…… 怎
么…… ?
● 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