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高锰酸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种药品。
2. 了解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
3. 知道分解反应。
4.了解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加热高锰酸钾能生成氧气,进一步培养实验探究的能
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感受科学探究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
(1)知道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以及基本反应类型。
(2) 了解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的特点。
难点:
进一步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 设 情
境,
提 出 问
题。
氧气如此重要,如何
制取呢?播放用高锰
酸钾和白糖混合生火
的视频,再借助网页
上的内容以及解释,
使 学 生 产 生 一 种 猜
想:高锰酸钾能生成
氧气。
观看,思考,
猜想。
从 视 频 以 及 网
页内容,让学生
意 识 到 高 锰 酸
钾 可 能 是 能 生
成 氧 气 的 一 种
物质。产生探究
兴趣。
设 计 方
案,
实 验 探
究。
根据猜想,引导学生
设计证明加热高锰酸
钾能生成氧气的实验
方案。
根 据 自 己 的 猜
想设计方案,证
明 加 热 高 锰 酸
钾能生成氧气
(1)让学生进
一 步 学 会 用 探
究 的 方 法 解 决
问题。
(2)让学生认
识 到 高 锰 酸 钾
是 能 生 成 氧 气
的一种药品。
分 析 原
理,
得 出 定
义。
分析生成物,给出高
锰酸钾加热生成氧气
的反应式。再分析反
应 物 和 生 成 物 的 种
类,引导学生得出分
解反应的定义。
思考,理解。
了 解 加 热 高 锰
酸 钾 分 解 的 反
应式;
知 道 分 解 反 应
的特点。
分 析 现
象,
研 究 装
置。
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加
热高锰酸钾时出现的
其他现象:(1))试管
口有水珠;(2))药品
粉末向试管口运动。
据此现象归纳在实验
室加热高锰酸钾生成
氧 气 发 生 装 置 的 特
点。
思考:(1)为什
么固定试管时,
试 管 口 为 什 么
要 略 向 下 倾
斜 ? (2) 为
什 么 要 在 试 管
口 塞 一 团 棉
花?
了 解 在 实 验 室
加 热 高 锰 酸 钾
制 氧 气 发 生 装
置的特点。
归 纳 总
结,
加 深 认
识。
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
总结实验室加热高锰
酸钾制氧气的反应特
点 和 发 生 装 置 的 特
点。
思考,总结。
通过归纳,进一
步 强 化 学 生 对
实 验 室 加 热 高
锰 酸 钾 制 氧 气
的 反 应 原 理 和
发 生 装 置 的 特
点的认识。
一 试 身
手,
练 习 应
用。
引导学生完成 ppt 所
示练习。
练习,思考。 通过练习,检测
学习效果,加深
学 生 对 所 学 知
识的认识。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在思路上突出实验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
力,尤其是探究过程中的方案设计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
力。为了凸显这一特点,在教学之初用视频带领学生进入情境,让学
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的获取知识。之后,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一次
又一次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探究中得以步步提
升。
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发言,敢想、敢说。
当学生思维阻塞时,教师应适当的予以点播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