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溶液》复习课1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节课是复习人教版九下第九单元溶液的有关知识,主要知识点有饱和溶液和溶解度
的含义、溶解度曲线表示的含义等。本节知识直接关系到后面的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是
比较重要的章节。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
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复习目标
1、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2、 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3、 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
重点:溶解度曲线表示的含义
难点:溶解度的概念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
习)
本章节新课是开学不久后就讲了,时间长了学生记忆已不深了,所以复习时我讲得较
细。同时在学案中也安排了较多习题以帮助学生来巩固知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复习流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开始复习第九单元《溶液》
二、复习《溶液》
1、看《学案》,齐读本节课的“中考考标”
2、阅读《株洲中考》P50------“要点点拨”;
完成《学案》的“自主学习”1、2、3.
3、指名分析“自主学习”1、2 题
小结: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4、 课件展示:
下列物质分别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1)NaCl 蔗糖 (2)CuSO4 (3)HCl 气体 (4)CaO
思考:所有溶液都是无色的吗?
提示: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的
生成物。
5、提问:
(1)、什么是饱和溶液?什么是不饱和溶液?
学生齐读教材 P34
条件:指明“在一定温度下” 和“在一定量溶剂里”。
讨论:怎样判断某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
a 看试管中是否有未溶解的溶质
b 在外界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2)、那么: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吗?
小结:一般规律
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 降低温度
a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 增加溶剂 升高温度
b 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如饱和的石灰水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3)、完成“合作探究”1
6、提问:什么叫溶解度?P36
指名回答:“自主学习”3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四要素:
(1)条件 (2)标准 ;
(3)状态 (4)单位 。
7、思考:溶解度与温度有何关系?
引出:溶解度曲线图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
(1) 从曲线走向看;
(2) 从某一温度范围内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3) 交点表示的意义。
完成“合作探究”2、3、4。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
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
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让学生们通过学案自测题对自己的本节课掌握知识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在小组内评价,然后进行评出最优秀的小组。
并鼓励学生们下一次争取做最优秀的小组及个人。
评价项目 自评 组评 师评
溶质和溶剂区分
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
含义
溶解度曲线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溶液
1、 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 稳定的 混合物,
叫做溶液。
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3、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的定义:
(2)溶解度的含义: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4)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