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人 时间
课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 2 原子的结构 课型 新授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步认识原子的结构,了解原子的结构不仅包括原子构成粒子的种类和
数量,也包括构成原子的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和中子在结构层次、电性、数量和
质量等方面的相互关系,而后者在化学上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从结构的
角度系统地认识原子的构成。
学情分析
本节的内容比较抽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距离较远,这个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
教学带来一定的挑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了解微粒的电性。
3. 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数据信息的分析比较,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炼
规律
2.通过自学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原子构成的认识,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
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教学重点 1.原子的内部结构; 2. 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的构成
2、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3、知道各微粒的带电情况。
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水分解的动画.
通过水的分解动画,我们知道了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分
子分解成( ),( )重新结合成新的( )。
在化学变化中( )可以再分,( )没有再分,
(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那么原子能不能
再分?原子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请同学们把你心中
的原子图示画下来。
观看水的分解动画.
展开想象,激起学习兴
趣。
通过水分解动画回忆化
学变化实质,以及原子的
定义。进一步借助问题,
引导学生步入充满神秘
色彩的微观世界,激起无
穷的想象。
三、[合作交流互助探究]:
多媒体展示科学史话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
道尔顿原子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卢瑟福和他的助
手做的著名α粒子(带正电)散射实验。
交流讨论:
分析卢瑟福所作α粒子(带正电)散射实验为什么是:
1.绝大多数α粒子直线通过; 。
2. 少数α粒子转向。
3.个别α粒子反弹。
这一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这个实验推翻了原子是一个“实心球”的假设,
为现代原子结构理论奠定了基础。
结合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1. 原子是实心球体吗?
2. 原子是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的?
3.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什么部位?
4.原子中原子核和电子所占原子的空间大小如何?
讲解:原子核为什么带正电呢?它能不能再分?我们
继续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
了解原子结构的探索历
程.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知道原子是由居于原子
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
子构成。
通过对科学史的了
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师友交流预习】:
智慧阅读结合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阅读书 P53 思考:
1. 原子核由哪几种粒子构成?
2. 原子中各种粒子带电情况如何?
3. 原子核是否带电?为什么? 什么叫核电荷数?
提出问题: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是怎样构
成原子的?
出始原子模型:
阅读教材
师友互助
解决问题
小结原子的构成
学生与自己画的原子模
型对比。
从问题入手,让学生在讨
论与交流中相互启迪,获
得新知,形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和方法,丛中培养学
生的合作意识
是原子结构在大脑内形
成模型
五、【互助探究师友互助】
观察表格(表 3-1),思考下列问题:
1. 同种原子的质子数是否相同?不同种原子质子数
是否相同?
2.观察表格讨论原子显不显电性?以钠原子为例说
明。
2 质子数、中子数在数量上一定相等吗?请举例说明。
3. .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吗?
原 子 种
类
质 子
数
中 子
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观察表格(表 3-1),思考
问题(师友互助交流讨
论)
师友交流讨论后小结:
1.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
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
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
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2.核电荷数=质子数=电
子数 ,但它们不一定等
于质子数
3.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
可能不含中子,如:氢原
子。
从问题入手,让学生在讨
论与交流中相互启迪,获
得新知,形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和方法,丛中培养学
生的合作意识
六、【师友归纳】通过以上的学习,你们对原子的结构
了解多少?
小结后板书:
质子(+)
原子核
原子 (+) 中子(不带电)
(不带电)
电子(—)
追问:原子为什么不带电?
教师板书: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追问:分子带不带电,为什么?
学友小结:原子的结构以
及各微粒的带电情况,学
师补充。
师友小结:原子不显电性
的原因。
师友小结:核电荷数、质子
数、电子数的关系。
师友思考回答:分子带不
带电,因为分子是有原子
构成,原子不带电所以分
子也不带电。
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
力。
七、【巩固训练分层提高】
1. 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原子种
类
核电荷
数
质子
数
中子
数
核外电子
数
氧 8 8
硫 16 16
镁 12 12
2.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_____的原子核和核外带
_____的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_____和_____构成。由
于它们所带的电荷_____,电性____,所以整个原子
_____(填显或不显)电性。
3.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化学变化
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原子中带正电荷的粒子是_
_________;不显电性的粒子有 、 、 。
4.据报道,1994 年 12 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原子,它
的原子核内有 111 个质子, 161 个中子,则该元素核
外电子数是_____ 。
认真思考完成习题 巩固训练能力提升
八、【课堂总结】:播放微课视频本课总结 学生观看
回顾本课知识
加强记忆
九、【布置作业】
1.课后习题 3。
2.预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内容。
学生课下完成 巩固旧知预习新知
【教学反思】
本课题的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学习时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要充分
利用书上的插图和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氛围,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心体会,展开讨论,将抽象知识形
象化、具体化。
本节课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有所欠缺,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宁晋十一中
徐
丽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