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题 1 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
2、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
3、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2、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重难点
重点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难点 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仪器、药品
小蜡烛(3 支)、水、镊子、酒精灯、烧杯、棉花、煤块、小木条、滤纸、
小刀、试管、导管、烧杯(500 mL1 只)、铜板,大试管、铁架台、长颈漏
斗。
白磷、红磷、碳酸钠(固体)、稀盐酸、双氧水、二氧化锰。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生:完成导学练【温故知新】部分(一生到黑板书写,注意定位)
师:巡视
生:评价学生黑板书写
生:汇报第二题答案
问:由此能否说出什么叫燃烧?
生:思考,总结,汇报
板书:一、燃烧的定义
通常情况下,燃烧指的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
的氧化反应。
生:齐读燃烧的定义
设问: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师:演示实验
2
用镊子夹取分别沾有酒精、水
的小棉花球,分别在酒精灯火
焰上片刻
有酒精的棉花 ,而
沾有水的棉花 。燃烧需要
点燃两支蜡烛,将其中一支蜡
烛用透明的玻璃烧杯罩住
罩 在 烧 杯 中 的 蜡
烛 , 另 一 蜡
烛 。
燃烧需要可燃
物与 接
触
夹取煤块和小木条直接在酒
精灯火焰上加热,
小 木
条 ,
煤
块 。
燃烧需要温度
达到
生:观察、记录
生:汇报第 1 个实验的现象,并分析
生:汇报第 2 个实验的现象,并分析
生:汇报第 3 个实验的现象,并分析
师:由此我们得出燃烧需要几个条件?那几个?归纳在学案上。
(带领学生阅读课本 P129 一些物质的着火点,让学生知道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
的一种属性,一般不可升高和降低)
生:归纳,书写
板书:二、燃烧的条件
1、 可燃物
2、 氧气
3、 温度达到着火点
设问:能否设计一个方案验证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呢?请阅读课本
P128-P129 实验 7-1 及学案上的内容。
生:阅读
师:准备实验
师:演示
生:观察、记录
生:汇报现象,分析
师:演示,向水中通入氧气
生:观察,记录
生:汇报,分析
3
师:总结:此实验再次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同时满足。
思考:
1、铜片上 红磷和热水中白磷的作用是什么? 。
2、铜片上 红磷和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分别是: 、 。
生:思考、汇报
过渡:燃烧是把双刃剑,在给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有利影响的同时也带了了一些
不利影响,比如,各种火灾。那我们怎样灭火呢?
活动探究三 探究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有哪些?
生:思考,讨论,记录,汇报。
师:板书
问:各灭火方法分别破坏了燃烧的哪个条件?即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生:分析,汇报,记录。
小结:灭火的原理
板书:三、灭火的原理
1、 清除可燃物
2、 隔绝氧气
3、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生:阅读课本 P129“讨论”,汇报
师:评价
师:演示课本 P129“探究”
生:观察,记录,分析
生:完成【典型例题】,汇报
生:评价
生:思考完成【直通中考】,汇报
生:评价,纠正
生:思考,完成【直通中考】,汇报
师:评价,讲解
课堂小结:略
作业:完成【学习评价】
板书:一、燃烧的定义
二、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
4
3、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教后反思:本节课实验比较多,多数实验都很成功且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只是在探
究燃烧条件时,烧杯中的水加的有点多,所以在通氧气时导致水要溢出了,还有
导致水溢出可能是制氧气的双氧水浓度大了,产生氧气的速度太快了。总之在做
任何实验前都要提前做,否则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