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课题 总课时 第 1 课时
课题 原子的结构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历程;
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了解原子及原子中各微粒的带电情况;
4、掌握原子中各个微粒间的数量关系;
5、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教学重点 1、原子的结构;
2、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
教学难点 1、α粒子散射实验;
2、原子中各个微粒间的数量关系。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二次备课
【温故知新】
利用 Crocodile 软件展示某种金属不同状态下的微观结
构模型。让学生观察随着三态的改变,微粒发生什么变
化。
【情景引入】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那么原子真的就不可再分
了吗?带领学生观察登月图
【新课讲授】
一、电子的发现
在此之前,人们发现某些物质会放出一种射线,这
就证明了构成这种物质的微粒里很可能有复杂的结构。
很多科学家做出了关于射线的研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
汤姆逊。汤姆逊在射线上下分别加上电极,发现射线的
运动轨迹发生了改变。
射线向正电极一方偏转,说明什么?
汤姆逊将它命名为电子
二、行星模型的提出
由于原子本身不带电,现在证明原子里有带负电的
粒子,就一定有带正电的粒子。关于原子内部结构的探
随着温度的升高,
微粒间隔增大,而
且微粒的运动也变
得剧烈。
物 质 发 生 物 理 变
化,主要改变的是
微粒之间的间隔。
对一个物质做深入
的研究,往往会有
意想不到的发现。
观察动画,了解电
子的发现过程
射线中的粒子带负
电
讨论 a 粒子散射实
究,科学家提出了很多想法,也做了很多实验。其中比
较著名的就是卢瑟福做的 a 粒子散射实验。利用 PPT 简
单介绍实验装置,让学生阅读学案上的实验结论并做思
考。
结论:原子中大部分体积是空的,所有的正电荷和
几乎所有的质量集中在很小一部分体积中,称作原子核。
核电荷数=电子数
三、原子核内部结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原子核里面又有两
种粒子,中子和质子。中子又称中性粒子,不带电,质
子带正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
【练习】自己制造原子
四、电子的排布
刚刚的视频大家发现,原子核内各种粒子是紧密聚在
一起,但是电子不是。那么核外的电子如何排布呢?
展示钠原子的核外电子运动规律
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
1、距离原子核最近的叫第一层,依次向外;
2、距离原子核越近,能量越低;
3、电子优先排在能量较低的层,较低层排满了才会排在
较高的层;
4、第一层最多排两个电子,(前 20 号元素)以后每层最
多安排 8 个电子。
五、原子结构示意图
核外电子的排布对原子的性质影响较大,所以电子的排
布规律很重要。化学家用简答的方式表示原子的结构示
意图。
验的结果,说明了
什么。
观察院子内部结构
视频。
利用 flash 让学生复
习原子的结构
如 果 只 有 一 个 电
子,那么就做简单
的绕核运动。
如果电子多呢?
学 习 电 子 排 布 规
律,了解原子结构
示意图。
作业 大练课题二
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