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教学设计
(第 1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硫粉等在氧气中
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描述实验现
象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3)情感价值: 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
知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硫、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概念。
三、教学仪器与药品
装满氧气的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玻璃片、硫磺、木炭、
铁丝、火柴。
四、教学过程与内容
新课引入: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它可以共给我们呼吸,
我们离开氧气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就会因为缺氧而死亡。(学
生做憋气活动 1 分钟)对我们如此重要的气体,同学们到底对
氧气了解多少呢?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本 33 页的第一
段,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
(PPT 展示)
(1)色、态、味:无色、无味、气态
(2)溶解性: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略大
(4)三态变化:气态(无色)——液态(淡蓝)——固态(淡
蓝雪花)
二、 氧气的检验(PPT 展示)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教师演示)
三、 氧气能跟很多的物质发生反应。
【演示 1】硫的燃烧
引导学生观察硫磺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时现象的不同
【学生总结】实验现象:①硫在空气中能燃烧,发出微弱淡蓝
色火焰;
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③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
的气体.
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演示 2】木炭的燃烧
【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旺,发
白光。
注:木炭应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为保证有
充足的氧气支持木炭燃烧。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演示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铁+ 氧气 四氧化三铁
【学生讨论】:为什么铁,硫,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在
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一样?为什么硫和铁在集气瓶中燃烧的
时候都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分别有什么作用?
【学生与老师总结】 实验 1 中:吸收 SO2 防止空气污染;(还
可以放碱性物质效果更好)
实验 2 中:防止燃烧的木炭火星掉落损坏集气瓶;
实验 3 中:防止铁燃烧时的高温熔化物掉落损坏集气瓶
底。(也可以铺一层沙子)
三、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PPT 展示)
【提问】从反应前后各有多少种物质来分析,碳、硫、铁等物
质与氧气的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得出以上反应都是有两种物质参加反
应生成一种物质的结论。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化合
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讲解】讲解氧
化反应的定义以及氧化反应的类型。(举例说明)以及生活中
的一些由缓慢氧化引起的现象(从而引如《食品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规定:
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等食品
的或任意添加对人体有伤害的防腐剂。由有关主管部门,没
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情节严重
的,吊销许可证。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氧化反应是不是化合发应,化合反应
是不是氧化反应?
五、板书
1、氧气的物理性质:
(1)一般情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
(3)不易溶于水
(4)氧气三态:气态(无色)液态(淡蓝色)固态(淡蓝色)
2、化学性质:
(1)助燃性 (2)氧化性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铁+ 氧气 四氧化三铁
3、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化合
反应。
特点:多合一
氧化反应: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六、作业布置
课堂练习:课本 36 页 1、2、3 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