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题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认识化学反应。
2、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及涵义。
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学会从化学方程式获得有关反应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及分析推理能力、表达能力。
教学
重点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教学
难点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理解化学方程式表达的信息。
教学
准备
教学
时间
教
学
过
程
议一议:某同学提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若有 12 克碳在
40 克氧气中充分燃烧,应生成 52 克二氧化碳。他的说法是
否正确?
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与 12 克碳恰好完全反应的氧气质量应
为多少呢?
首先要找到一个能表示各物质质量关系的式子。
请学生写出碳燃烧和氢气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对比:哪一个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二、化学方程式
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特点: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指导学生根据课本中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写出相应化学方
程式,并检查。
2
小结:
参加反应及生成的各物质的粒子个数比 = 化学计量数之比
练习:判断下列是否属于化学方程式?是化学方程式的请说
出其微观含义。
① C + H2O ========= CO + H2
② 2H2O2 ======== 2H2O + O2↑
③ 2CO + O2 2CO2
引导学生从微观分子质量关系找宏观物质质量关系。
思考讨论:
反应③中,相互反应的 2 个一氧化碳分子与 1 个氧分子的质
量比应为多少?
那么,一氧化碳与恰好反应的氧气及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比为多少?
小结:
参加反应及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比 = 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
量的总和之比
以碳在氧气中燃烧为例总结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1、表示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表示每 1 个碳原子和 1 个氧分子反应生成 1 个二氧化碳
分子。
3、表示每 12 份质量的碳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 44 份
质量的二氧化碳。
学生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
与 12 克碳恰好完全反应的氧气质量应为 32 克。
所以,12 克碳在 40 克氧气中充分燃烧,应生成二氧化碳质
量为 44 克。
分析:“充分反应”与“恰好完全反应”
学生口头练习:
3
请说出下列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① 2H2O2 ====== 2H2O + O2
② 2H2 + O2 2H2O
算一算:
①34 克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可产生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
②2 克氢气与 8 克氧气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
生成水多少克?,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为多少克?
③a 克氢气与 b 克氧气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
生成水多少克?,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为多少克?
练一练:
1、X 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X + 3O2 ========= 2CO2+ 3H2O ,则 X 的化学式为( )
A.C2H4 B.CH3OH C.C2H5OH D.C2H6
2、有一种焰火的火药中含有 Cu(NO3)2 ,燃放时会产生绿色火
焰, 其化学方程式为:
2Cu(NO3)2 ======= 2CuO + O2 + 4X
X 的化学式为: 。
板
书
设
计
二、化学方程式
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特点: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 = 化学计量数之比
各物质的质量比 = 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总和之比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C + O2 ===== CO2
1、表示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表示每 1 个碳原子和 1 个氧分子反应生成 1 个二氧化碳分子。
3、表示每 12 份质量的碳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 44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