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3 利 用 化 学 方 程 式 的 简 单 计 算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 3 的内容, 上承
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 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 也是化学计算的
重要组成和基础。它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用一定量的反应物计算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
物;另一种是制取一定量的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但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计算都是以化
学方程式为依据。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十分明确地认识到,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什么物质发
生反应,生成什么物质,而且还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
的计算,就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进行的。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可以算出生成物的
质量,反之,已知生成物的质量也可以算出所需反应物的质量。教材还给出两个实例来说明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故学好本节知识内容极为重要。
学情分析: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每年中考的必考内容,但学生对化学计算常常进行得并
不顺利,也是很多学生容易失分的地方。因为学生在考试时做到该题之后,要么急于求成,
还未读懂题目意思就设未知数进行计算,结果不是做不出来就是错得很远,要么就是根本看
不懂题目意思,无从作答。我认为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1)不会审题、分析题意;
(2)对分子、原子、化学式等化学概念建构不完全;(3)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 (4)不会用
比例计算的方法进行解题, (5)出现数学知识方面的障碍等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由易到难的题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
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
教学重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教学难点:
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例题讲解→学生练习→总结归纳→巩固提高。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课件、有关例题、一些相关练习题。
学生用具: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习题,《导学案》,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总结。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 设 情 境
课件 我 爱 神 舟 十 号
(二)新课导入
[老师]:大家知道,在火箭发射时使用的燃料中就有液氢,助燃剂有液氧,当火箭点火
时会发生反应?你们能写出它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吗?好,我们请几位同学上黑板写这两个
方程式。坐在下面的同学想一想,我们可以从方程式中获得什么信息,可以知道什么含义?
[板书]: 一.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学生回答]:(1)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表示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之比。
[老师]:很好,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和质量的关系,前面我们学
习的都是一些定性研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变化的新方法。就能够
帮我们解决火箭升空需携带多少液氢,液氧等问题,不要多带,增加负担,更不能少带。本
节课的内容就是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板书]: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老师]:我们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呢?….下面,我们用例题来学习利用化学方程式
进行计算的步骤与方法。
[板书]: 二. 题型一、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课件]展示例题 1 例 1:加热分解 6g 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 g 氧气?
解:(详见课件)
1. 由学生自学回答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2.师生互动,老师引导推出整个解答过程
3.归纳总结 :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
[解](1)设未知量(不要带单位)
(2)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
(3)标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写在对应化学式的正下方,先写
相对分子质量,一定要注意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再写质量;质量单位要
写,且要统一。
(4)列出比例式,
(5) 求解(计算结果按题中要求进行,若题中没有要求,除不尽,则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6)简明地写出答案
[课件]展示练 兵 1. 燃烧 20 克氢气,可以得到多少克水?
[课件]展示练 兵 2. 3 克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以生成多少克氧化镁?
三. 题型二、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课件]展示例 2: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
要制取 10 t 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解:(详见课件)
四.辨析改错 :[课件]展示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燃烧 100g 氢气需要氯气
多少克?生成氯化氢气体多少克?
有同学这样计算:解:设需要氯气为 x,生成氯化氢为 y .
H2 + 2Cl = 2HCl
2 2×35.5 2×36.5
100 xg yg (详见课件)
五.病题医院: [课件]展示: 15.5 克红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五氧化二磷多少克?
(找出下列所解答案中的错误)(详见课件)
六. 讨论 : 我们在做题过程中会犯什么错误?(学生互相讨论后,由学生代表发言)
(三). 总 结:(强调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化学方程要配平, 需将纯量代方程;
关系式对关系量, 计算单位不能忘;
关系量间成比例, 解设写标列解答要牢记。
(四)补 充 提 高 练 习
[课件]展示 1. 足量的镁带在标准状况下与 11.2 升氧气(密度为 1.43g/L) 充分燃烧,生成
多少克氧化镁?
拓展题: [课件]展示: 2. 将含 3 克氯酸钾和 1 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片刻,冷却,称得
残余固体的质量为 3.04 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固体残余
物中含有什么物质?质量各为多少?
自学指导: 3.《导学案》47 页 4,5 题
(五)作 业:
1.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6g 放在试管中,加热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剩余固体的
质量为 4.08g 问:
(1)反应中制得了多少克氧气 (2)原混合物中有多少克氯酸钾?
(3)剩余固体中含有哪些物质?各是多少克?
2.完成《导学案》47 页内容
(六)教学反思:
1. 学生计算结果误差比较大,要加强训练(因中考不能用计算器,所以在训练时要求学生
用笔计算结果)。
2. 严格规范格式,要求学生不乱涂乱画,保持卷面整洁。
板书设计
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二. 题型一、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三. 题型二、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四.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 :
一设 二写 三标 四列 五解 六答
五.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①步骤要完整;
②格式要规范;
③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①准确书写化学式;
②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③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