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课题 1 金刚石、石墨和 C60
第二课时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根据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了解单质碳的用途;
3.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知道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碳单质的使用情况,了解碳单质在常温下的稳定性
和可燃性;
2.在学习了碳单质可燃性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学习碳
单质的还原性,即通过实验探究碳还原氧化铜。21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的重要手
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等优良品质;2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体验探究活
动的过程、和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产生热爱化学的情感。
21cnjy.com
【教学重点】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法;2.对比讨论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2.合作学习。
【仪器准备】
试管、单孔胶塞、导气管、药匙、酒精灯、铁架台等。
木炭粉末、氧化铜、澄清石灰水、火柴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复习旧知
[复习提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
道金刚石、石墨和 C60 的物理性质差异很
大,为什么都是碳的单质,而物理性质却
有较大的差异呢?它们各自的物理性质
有多媒体展示几种常见碳单质的不同用
途及性质,请学生用连线的方式将物质、
用途和性质一一连接。
回忆已有知识,对
问题进行思考并回
答。
知识回顾,为本节课
做铺垫
逐 步 吸 引 学 生 注 意
力;
提取知识储备;
设问导入
金刚石很硬,石墨很软,它们的物理性质
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它们的化学性质如何
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单质碳的化
学性质。
思考,回答 创设情境,埋下伏笔
传授新知
(分为三
个阶段)
第 一 阶
段:碳单
质稳定性
的学习;
第 二 阶
段:碳单
质可燃性
的学习;
第 二 阶
段:碳单
质还原性
的探究。
第一阶段:
[投影]:苏轼的墨迹、清明上河图
[提问]:我国古代一些书法、画家用墨,
(墨是由炭黑制成)书写或绘画制的字
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为
什么呢?这说明碳具有怎样的化学性
质?
[板书]: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提问]:我们平时考试时或者书写一些比
较重要的文件资料时,都要求必须有碳素
笔书写而不是要求用圆珠笔;在埋木电线
杆前,要把埋入地下的一段木头要用火将
表面微微烧黑等等都是利用碳的什么性
质?
[思考]:为什么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
泼呢?
第二阶段:
[提问]: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如果升
高温度,碳的活泼性又如何呢?
[想一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做过的
实验,如果升高温度,碳会和其他物质发
生反应吗?能和什么物质发生反应呢?
[板书]: 1、碳与氧气反应
C+O2 CO2(氧气充足)
[思考]:炭火取暖结果中毒了,你们知道
是什么原因吗?
[讲解]:当碳在氧气不充足时,会生成
CO,
[板书]:2C+O2 2CO(氧气不足)
[教师总结]这两个反应体现了碳具有什
么性质呢?
碳与氧气充足时,反应生成 CO2,碳与氧
气不充足时,反应生成 CO。通过这两个方
程式看出,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
不同。
[反思]:通过以上学习你认为我们在使用
碳单质作燃料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第三阶段:
[提问引入]:在温度较高时,碳能够与单
质氧结合生成 CO2 或 CO,碳与氧气的反应
实际上就是碳单质获得氧的一个过程。它
既然可以从氧气中获得氧元素,那碳能不
1.倾听、思考;
2.回顾知识,书写
化学方程式;
3.倾听,思考;
4.比较、分析、思
考、表达。
1.让学生了解物质的
用途反映了物质的
性质;
2.巩固化学用语;
3.培养学生将社会生
活与化学知识联系
的能力;
4.培养学生通过比较
等方法分析问题的
能力,并能将所学
应用于社会生活;
能从某些氧化物中获取氧元素呢?例如
CuO。如果能,反应会生成什么物质呢?
[演示实验]: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提问]:我们需要哪些实验仪器?
1.边操作边讨论:气密性的检查、药品
的取用、仪器的装配顺序及装配要点等。
2.引导学生反应物是两种固体物质,并
需要加热,所以采用固固加热型的实验装
置。
3.提示学生观察的重点:①反应物颜色
的改变;②石灰水是否变化。
4.实验完成后,向学生展示实验结果
[提问]: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反应产物是
什么?
[板书]:2CuO+C 2Cu+CO2↑
[讨论]:观察反应物中氧元素发生了什么
变化?
[讲解]:C 得到氧变为 CO2,我们把物质
与氧发生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CuO 失去
氧变为 Cu,像这种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
去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讲解]:那么是什么物质夺取 CuO 中的氧,
促使 CuO 发生还原反应呢?是碳。因此,
像碳这种能够夺取氧的物质叫做还原剂,
具有还原性。另一方面,CuO 提供氧,被
称为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讲解]:可以看出,反应中如果存在得氧
则必定存在失氧,即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必定同时存在。我们称整个反应为氧化还
原反应。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不是基本反应
类型!
1.分析材料,进行
猜想;
2.观察、记录现象,
分析现象;
3.小结、思考;
4.分析,思考。
1.创设问题情景,将
学生注意转移到新
问题上;
2.让学生体验探究,
培养动手能力、观
察 能 力 和 分 析 能
力;
3.培养学生处理数据
的能力和逻辑思维
能力;
4.掌握、巩固知识;
即在反应物中,物质得氧,发生氧化反应,
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物质失氧,发生
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练习]:现代钢铁用焦炭从铁的氧化物矿
石里冶炼出铁。
3、归纳总
结
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较系统的总结 观察,在教师的
指导下进行知识小
结。
了解知识结构,便
于记忆,训练学生的
思维逻辑性,学会总
结。
4、课堂反
馈
指导学生完成随堂练习 通过相应习题,巩
固所学。
巩固知识,反馈学
生学习情况。
5、布置课
外作业
完成学案上的相关练习。 通过相应习题,巩
固所学。
课后自主练习,充
分 调 动 学 生 的 积 极
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