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何谓无用?实乃大用!(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何谓无用?实乃大用!(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ID:713262

大小:18.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6-0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何谓无用?实乃大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评改试卷时,常常会听到任教数理化等科目的老师向语文老师抱怨:“学生连题目都读 不懂!审题不会‘咬文嚼字’怎么会做题?”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中流砥柱钟南山院士近日与大家分享学习体会:“学好语文最关键, 学好语文才能对事情进行分析,进行综合和总结。” 最近,由武汉发布的 32 张抗疫感恩海报获得了无数点赞。“下个烟花三月,一同登楼 望春风”“八闽来助,江城有福”……32 处美景,配上 32 句各具特色的美言,让人觉得美 好又充满希望。 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回应美方诋毁中方的抗疫努力:“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此话为孟 子所言,意为做事不成功,就要从自身找原因。大批网友纷纷赞其“驳得好”的同时也感 慨:“不学一点国学知识,中国话你都听不懂!” 学生小陈经常在班上宣扬语文学习无用论,作为小陈的同学,读了上述材料,你对语 文学习有何感想?请你写一篇驳论文来反驳小陈。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 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作文题目由四则材料、作文要求两部分构成。 作文材料:四则材料指向同一个要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且都是正面切入,可视为 提供给考生写驳论文的立论参考,即证明“语文有用”的若干理由。一般而言,作文题的 任何部分都是有用的,聪明的考生,应该学会就地取材,将这部分作为展开论述的的参考, 也很好地完成了“结合材料”的要求。 材料一,是说语文学习应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前提,侧重 于语文学习的语言基础性作用。 材料二,引用钟南山院士的观点,指出学好语文有利于提高分析、综合和总结能力, 侧重于思维能力的层面。 材料三,通过武汉 32 幅获赞无数的感恩海报,体现语文的审美鉴赏与创造功能。 材料四,指明学习语文对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从命题者提供的命题思路看,四则材料分别突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语言 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诚然,对于绝大多数 考生而言,这都是陌生的专业化表达,所以只要能大致清楚这是有关语文学习的意义,适 当提炼出“语言基础(工具基础)”“分析综合”“审美功能(语言美感)”“传承文化(弘扬 传统)”等近似的角度,就不妨碍写作了。 作文要求:“学生小陈经常在班上宣扬语文学习无用论,作为小陈的同学,读了上述材 料,你对语文学习有何感想?请你写一篇驳论文来反驳小陈。”明确要写驳论文,驳斥的对 象是小陈的“语文学习无用论”。把握这个点,是审题的重中之重;如果忽略了这个关键点, 偏题的风险大大增加。除此,“作为小陈的同学”是身份限制。还有“结合材料”表明不能 丢掉了前面四则材料的具体内涵,应有所解读,并加以利用。“切合身份,贴合情境”,题 目设定了“小陈的同学”的写作身份,应该是同学之间的对话、探讨与辩论。语气可以是 温和商椎,以理服人,善意引导,指出对方观点的荒谬,以期改正;也可以稍显激烈,严 词驳斥。但行文应符合中学生的身份,做到有礼有节,有理有据,而不宜以师长口吻一味 教化,或者罔顾同学情谊,涉及人身攻击。当然,这里不好制定一个明确的“度”,考生做 到得体恰当,符合情境,不给人突兀、错愕即可。“符合文体特征”,明确要求写驳论文, 则应该是议论文,明确地竖立起“语文学习无用论”的靶子,也就是批驳的方向。“驳”和 “立”可结合,可先驳后立,可边驳边立,可根据四则材料反推,或揣摩“小陈”的立论 理由。 【立意】1.语文世界有乾坤; 2.语文,一生之挚友; 3.语文有用,终生受益; 4.学好语文,享受诗意生活; 5.得语文者得天下; 6.提高语文素养,读懂人生大书; 7.语文,种桃种李种春风;等等。 【素材】1.名言警句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 钥匙。——都德《最后一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因为有语言,你胜于野兽;若是语无伦次,野兽就胜于你。——萨迪 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的重要。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 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最好的思想。—一但丁。 语言本身就是生命之声,语文活动就是生命的体现。——于漪 2.精彩片段 语文,五十年代以前叫“国文”,亦即汉语书面语;从文体学角度说,亦即用汉语书面 写作的各种体裁的文章(广义)。不过,由于文学作品在书面语的发展中有其特别重要的作 用(这在别的语种也是一样的),也由于中国历史上非文学类作品多有文学性,有的甚至具 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所以汉语语文教育与文学教育有特别密切的联系(但也有重大的区别, 我上面谈论过的那本高中课本的编选思想和教学要求就根本不懂这种区别)。此外,还由于 历史著作、特别是史传作品在汉语书面语发展中也有其重大作用,语文、文学还与历史著 作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中国,“文、史不分家”也就成为必然。由此可见,要学好语文, 就必须多读各种体裁的好文章,重点是经过长期历史考验的公认的文、史传世名作、杰作。 读过一定数量的好文章之后,还要动手多写;写时还要注意习字,字写得好不仅有实用意 义、审美意义,而且会使自己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自信心更足;读过一定数量的文言文 之后,还要练习写文言文,这不仅会大大加强自己读文言文的能力,而且对写好语体文也 大有好处,至少可以省去许多废话。在多读多写的同时,还要多用。由于语文的内容涉及 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潜在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是无限的,对于提高人的 智慧、才能、文化素养、人格素养都有重大的作用,正是在此意义上,有人提出语文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核心,是很对的;但这一切都只有通过“用”才能实现,也就是说, 要把自己学来的东西用于实际工作,用于人际交往,用于各种活动,用于自我修养。 3. 2019 年,四川理科状元张家杰,总分 718 分,语文 133 分,数学 150 分,英语 148 分,理综 287 分。他的双胞胎哥哥张家豪获 705 分,张家豪还是詹姆斯的球迷。2019 年, 山东省理科状元张圣一,语文 130,数学 146,英语 148,理综 289,裸分 713 分。山东文 科状元是来自的蒋彭飞,裸分 687.其中语文 141,数学 149,英语 145,文综 252.2019 高考,曾登上《中国诗词大会》舞台的才女武亦姝也因为 613 分的好成绩上了热 搜。(上海高考满分 660 分)。凭借清华大学“全国领军人才选拔”计划,武亦姝将入读清 华大学新雅书院。 例文: 何谓无用?实乃大用!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发展迅猛,各国大肆争夺高新技术人才,社会对理科相 关职业的需求量大幅上升。“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一类观点随之而来。在海量 信息面前,语文彷佛显得微不足道。小陈同学所谓的“语文无用论”也随之衍生。但是小 陈同学,事实果真如此吗?语文当真无用?在我看来,所谓“无用”,实乃大用! 学习语文可以使思维更严谨、更理性。多少人认为语文随性而发,不具备严谨的逻辑, 只是误人子弟。这种荒谬的看法实在是对语文莫大的误会。贾岛曾为“僧敲月下门”中用 “推”还是“敲”而苦苦思索,甚至与韩愈激烈讨论良久后决定用“敲”字。为求一字而 反复推敲、细细斟酌。这种钻研精神难道逊色于哪门学科吗?有了这种严谨态度,还会怕 难成大事吗?又有多少人认为语文是感性的化身,多愁善感的代表,实则亦不然。因为语 文,我们体验到了本不可能体验到的生活。三毛身心流浪的疲惫旅途、海伦·凯勒与命运 抗衡的不懈斗争、农民“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艰难农时……而正是因为这些丰富 的“经历”,我们的眼中多了几缕明亮,心中多了几分洞察,从而更清楚地认知事物的本质。 因为见过太多,所以更加客观,更加理性。语文所培养的这种理性而严谨的思维让我们更 明达、更智慧。它推动着我们的生活一步步走向更美好的明天,这向我们证明着语文之大 用。 而语文的意义不止于此。在我看来,语文始终有一种难以言述的魅力,时而如幽兰清 香之恬淡,时而如仲夏繁星之璀璨,时而如花落水逝之哀婉,时而如旷野苍山之深厚。这 种魅力赋予我们的生活以独特的美感,同时也提升了我们的审美能力。最近武汉发布的 32 张抗疫感恩海报获得了无数人的点赞。“下个烟花三月,一同登楼望春风”……32 处美景, 配上 32 句美言,使多少人潸然泪下,何以众人皆动容?自是语文触心弦。语文可以带来情 感上的共鸣。这种共鸣没有时间的局限,只是每每想起或触及,都会有意味无尽的感动, 让生活平添几分有温度的美。这种共鸣,好比苏轼所言“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即使 时光悠转千年仍令人为之绝倒;又或者是晏几道所叹“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呢,引 得多少深情人幽思;也可以是顾城口中的“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尽管我们与他相隔甚远, 对光明的向往也依旧穿越时空扎根心底。我们享受着语文带来的美,在细细品鉴与感悟中 寻找到属于自己对美的定义。我们的感情因语文而更充沛丰盈——即使如此,所谓的“语 文无用论”的拥护者——小陈同学,你还能说得出那一句“语文无用”吗?否定了语文之 用的你,不也否定了生活中每场与语文息息相关的美吗? 语文,作为中国之根本,其作用、意义远不会仅仅局限在个人。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 过,当有一天,遥远的古老中国,他们的年轻人,不再相信他们的历史传统和民族时,那 个时候,就是我们美国人民不战而胜的时候。小陈同学,这些话你读来也会不寒而栗吧? 你所谓的“语文无用论”还立得住吗?有一天你忘记了自己的母语,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 按照西方的习俗生活着,而对本土文化一无所知时,你还算中国人?二战时期德国入侵法 国后并不大屠杀,他们只是教法国人德语,这是因为文化入侵比武力入侵更有效果。历史 悠久、文明兴盛的国家那么多,却只有中国被称作五千年古国,是因为只有中国文化从未 间断过。文化将彼此区分开来。当一国之文化被另一国同化时,它们已没有本质区别。如 都得在《最后一课》中所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 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而语文就是我们的语言,我们的文化,就是我们的根。“为 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赤子之心,“有之,请从嗣同始” 的慷慨赴死,“丈夫未可轻年少”的敢于求进……这些由语文衍生出来的中华文明的精神内 核,才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栉风沐雨仍屹立不倒的根本。语文无用?避国之震愆,保国 之根本,促国之兴盛,是为无用?谓无用者,真乃贻笑大方。 何谓无用?敏思维,美生活,兴国安邦,语文实乃大用!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