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课题1
在熊熊火焰中手
帕为什么没有被
烧坏呢?这其中
蕴含着一定的化
学原理,你想为
这一魔术解密吗?
奥运圣火从其发祥地希腊
传遍全世界的五大洲。
运载神州七号的火箭顺利升空
快乐的篝火晚会
煎 炒 烧 烤
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
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
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
应。
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实验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纸条和一块
小石块、一小段粉笔,在酒精灯上点燃。
(一)学生分组做实验
实验2.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大烧
杯罩住(蜡烛放在玻璃片上)。
实验3.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
煤,在酒精灯上点燃。
实验1、现象:木条和纸条燃烧,石头、粉笔不
能燃烧
结论:木条、纸条是可燃物,小石块、粉笔不是
可燃物
实验3、现象:小木条很快燃烧,煤燃烧需要的
时间长
结论:小木条燃烧需要的温度低,煤燃烧需要的温
度高
可燃物燃烧时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不同
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着火点是物质本
身所固有的性质,无法升高或降低。
知识链接
实验2、现象:一支蜡烛持续燃烧,罩住的蜡
烛一会儿熄灭
结论:燃物需要氧气
白磷保存在水中
1、在500 ml烧杯中加入250ml的开水,同时把黄豆大小
的白磷放入烧杯底部
2、将试管用水温预热后,分别将质量大约相等(约黄
豆大小)的白磷、红磷放入两试管底部,旋紧带导管的
单孔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乳胶管。同时把2支试管通
过纸板放入水中。
3、将注射器内的空气缓慢的推入试管中,使生成的白
烟(P2O5)沿着导管进入热水烧杯中,被水吸收。
教师演示实验
4、取出后试管后,用一支空
集气瓶向下罩住水中的白磷。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
火点
{
火
温
度
达
着
火
点
与
氧
气
接
触
可 燃 物三者必须同
时具备缺一
不可
课本实验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现象?这些说
明了什么问题?课本的实验与教师设计的
实验相对比,有什么优缺点?
视频
改进后的实验操作更方便,现象更明显、更快,
同时使实验产生的白色(P2O5)和热水反应生成无
毒的磷酸。这样就减少了污染,增强环
保意识。
课本实验在实际操作中,操作简单,但往往产生
大量的白烟,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有时由于
白磷的燃烧,一些火星引发红磷也燃烧,造成
实验失败,不易形成正确的实验结论。
课本实验优缺点
设计实验优缺点
空试管可换
成空集气瓶
改进方法一
改进方法二
学以致用
掌握了燃烧的条件,你能揭开手帕烧
不坏的谜底吗?
手帕首先放在含有70%的酒精中,大
家看到的熊熊烈火是酒精在燃烧,由于
水分蒸发带走了酒精燃烧产生的热,使
手帕的温度低于它的着火点。
可
燃
物氧气
都要具备
温度
《三国演义》中的 “赤壁之战”,曹操率百
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
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
三条件回答: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
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___________。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
被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
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__,使火烧得更
旺。
祝:大家平安、快乐、
开开心心度过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