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课前练习】
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2、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
在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______。
3、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
分子
原子
分子分裂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原子的体积很小
我们来看一看:
我们前辈是如何来认识原子的 ?
近代科学原子论(1803年)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J.Dalton , 1766~1844)
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897年)
• 电子是种带负电、有一
定质量的微粒,普遍存
在于各种原子之中。
• 汤姆生原子模型:原子
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
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
许多电子,中和了电荷,
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
(J.J.Thomson ,1856~1940)
α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
——原子有核
• 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
名α粒子散射实验。根据
实验,卢瑟福在1911年提
出原子有核模型。
• 卢瑟福原子模型(又称行
星原子模型):原子是由
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
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
子构成。原子核的质量几
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
做高速运动。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E.Rutherford,1871~1937)
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
• 玻尔借助诞生不久的量子理
论改进了卢瑟福的模型。
• 玻尔原子模型(又称分层模
型):当原子只有一个电子
时,电子沿特定球形轨道运
转;当原子有多个电子时,
它们将分布在多个球壳中绕
核运动。
• 不同的电子运转轨道是具有
一定级差的稳定轨道。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
(N.Bohr,1885~1962)
电子云模型
(现代物质结构学说)
• 现代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
现,电子在原子核周围有
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多,有
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少,就
像“云雾”笼罩在原子核
周围。因而提出了“电子
云模型”。
• 电子云密度大的地方,表
明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内
出现的机会多,反之,出
现的机会少。
1、原子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
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2、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 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
电性?
尽管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但原子核带正电,核
外电子带负电,而且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所
带负电荷电量相等,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原子核是由哪些粒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粒子种类 电性
质子 1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 不带电
电子 1个单位负电荷图3-9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质子: 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
的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电子: 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在原子核外作高速运动。
原子
原子核
一、 原 子 的 构 成
(带正电)
(带负电)
(不显电性)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镁 12 12 12
铁 26 30 26
观察表格,思考下列问题:
1、 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吗?
3、不同种原子之间有哪些区别?
2、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吗?
不是,如氢原子只有质子和电子;
不一定
不同种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数也不同)。
观察下表找信息:构成原子的粒子的质量
粒子种类 质量(kg)
质子 1.6726×10-27
中子 1.6749×10-27
电子 质子质量的1/1836
原子的质量绝大部分
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电
子的质量忽略不计。即原
子的质量由质子和中子的
质量决定。
几种常见原子的质量如下:
原子的质量很小,书写、使用都很不方便,怎么办?
相对原子质量=
该原子的实际质量
标准碳原子质量的1/12
原子种类 原子质量(kg)
氢 1.67×10-27
氧 2.657×10-26
碳 1.993×10-26
根据概念理解计算:
1、碳的相对原子质量
= 1.993 × 10-26Kg
1.993×10-26Kg×1/12
=12
3、碳原子的质量为a㎏,一个原子的质量为 b ㎏,
求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bKg
aKg×1/12
= 12b
a=
张青莲(1908--2006)
资 料
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
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
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
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
委员会委员。
观察下表,比较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种类 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质量(kg)
氢 1 1.67×10-27
氧 16 2.657×10-26
碳 12 1.993×10-26
铁 56 9.288×10-26
(⑴)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 (“等于”或“不等于”)
原子的实际质量,是个比值。
(2) 原子实际质量越大,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数值 ____
(“越大”或“越小”),它们之间成___(“正”
或“反”)比关系。
(3)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 ____________ 。
(4)原子实际质量的单位是: ___ 。
不等于
越大
正
“1”(常省略不写)
千克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 8 8 8 16
钠 11 12 11 23
氯 17 18 17 35
铁 26 30 26 56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找规律:
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与该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
规律的应用:
原子
种类
质子
数
中子
数
核外
电子数
核电
荷数
相对原子
质量
氢 1
碳 6 6
氧 8 8
钠 12 11
氯 18 17
0 1 1 1
6 6 12
8 8 16
11 11 23
17 17 35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核
(带正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
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小结:
一:原子的结构:
原子
(不显电性)
二:相对原子质量(符号Ar):以一种碳原子质
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
到的比(国际单位:1)。
相对原子质量=
该原子的实际质量
标准碳原子质量的1/12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 你能得出的信息有:
• 1.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
• 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 3. 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 4.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即核
电荷数不同)。
课堂练习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 A 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3 B 在原子中,核内的质子数与核外的电子数不一定相等
4 C 原子内有相对很大的空间,电子在其空间里作高速运
动
5 D 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数也不同
C、D
2、 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 56克 B 56 C 9.288×10-26 Kg D 1/56
B
3、 组成一切原子必不可少的粒子是( )
A 质子 B 质子 电子
C 质子 中子 电子 D 质子 中子
B
4、完成下表,可总结出“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
子数”。还能总结出(至少写出两条)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1 1
氧 8 8 16
钠 11 12 11
铁 26 30 56
1) ;
2) 。
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中子
0
8
23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