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
第九单元 溶 液
课标与考点
课程标准:
1. 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2. 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核心考点: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及乳化现象。
课前预习
1. 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大多数物质溶于水
时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如 ;有些物
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如 ;有些
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如 。
2. 乳化功能:洗涤剂把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
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洗涤剂所起的作用叫
。洗洁精是一种 剂,用
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利用的原理叫做
。
NaCl
NH4NO3
NaOH
乳化作用 乳化(或洗涤)
乳化作用
3. 乳化的应用: 。
4. 除去油污的方法(注:溶解和乳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
(1)用汽油、天那水等 (填“溶解”或“乳
化”)油污,形成 (填“溶液”或“乳浊
液”)。
(2)洗涤剂 (填“溶解”或“乳化”)油污,
形成 (填“溶液”或“乳浊液”)。
洗衣、沐浴、除油污等
溶解
溶液
乳化
乳浊液
例题导学
知识点一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 物质溶解时放热的典型物质: 和浓硫酸等。
2. 物质溶解时吸热的典型物质: 等。
3. 物质溶解时热效应不明显的典型物质: 等。
【注意】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除燃烧外,还有
、
等。
氢氧化钠
硝酸铵
氯化钠
生石灰与水的反应 金属与酸的反应
【例题1】小琪往下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轻
轻搅拌后,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加入的物质可能
是( )
A. 食盐
B. 硝酸铵
C. 硫酸铜
D. 氢氧化钠
D
【思路点拨】食盐、硫酸铜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
化不大,石蜡仍为固态,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不会
脱落; 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
低,石蜡仍为固态,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不会脱
落; 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
高,会使石蜡熔化,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
【例题2】(2018·龙东)如图所示,将液体X加入到
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则
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⑤
C
① ② ③ ④ ⑤
X 稀盐
酸 水 水 双氧
水 水
Y 铁粉 氢氧
化钠
氯化
钠
二氧
化锰
硝酸
铵
【思路点拨】①稀盐酸和铁粉混合能生成大量的氢
气,会使气球膨胀起来;②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
放出大量的热,瓶中气温升高,气体膨胀,体积变
大,瓶内压强增大,气球鼓起来;③氯化钠溶于水
后,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气球没有明显变化;④二
氧化锰和双氧水混合能生成大量的氧气,会使气球
鼓起来;⑤NH4NO3粉末溶于水,温度降低,瓶内压
强减小,气球会变小。
【变式拓展1】某同学按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自制汽
水。为了使自制的汽水变得冰凉可口,他想购买一种
商品来产生制冷效果,他应该买的是( )
A. 食盐 B. 纯碱
C. 生石灰 D. 硝酸铵
D
【变式拓展2】(2017·邵阳)如图是某同学探究燃烧条
件的改进装置,往烧杯中加入下列物质,能引起白磷燃
烧的是( )
A. 硝酸铵
B. 氢氧化钠
C. 蔗糖
D. 食盐
B
知识点二 乳化现象
【课堂活动】观察课本P30页“实验9-4”,并将
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试管内加
入的物质
现 象 用水冲洗
后的试管
是否干净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
油
水和植物
油及洗涤
剂
分层 得到乳状浑浊
的液体
分层 不干净
分层 浑浊 不分层 干净
【拓展】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的区别:
1. 溶液:一种物质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
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能溶解其他物质的
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2.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也叫悬浮液。
3.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溶液。
【例题3】 下列清洗污渍的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
理的是( )
A. 用自来水洗手
B. 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
C. 用洗洁精洗碗
D. 用酒精清洗医疗器械
【思路点拨】A. 用自来水洗手,不是乳化原理;
B. 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是杀菌消毒,不是乳化原
理; C. 用洗洁精洗碗是乳化原理; D. 用酒精
清洗医疗器械,不是乳化原理。
C
【变式拓展】 洗洁精是家庭必备的清洁用品,可迅
速分解油腻、去污、除菌,有味道淡雅、洁净温和、
泡沫柔细、低残留的优点。洗洁精的有效成分是表面
活性剂,还含有泡沫剂、香精、水、色素等多种成
分。
(1)洗洁精去除油污的有效成分是 。
(2)洗洁精去除油污的原理是
。
表面活性剂
洗洁精有乳化功能,能把油污分解成细小
的小液滴,能随水流走,起到去油污的作
用
辨析易错易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正确的说法
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
1.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是放热反应。 ( )
2.洗涤剂去除油污是乳化现象。 ( )
3.物质的溶解属于物理变化,乳化属于化学变化。
( )
4.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乳
浊液稳定。 ( )
5.乳化能够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 ( )
×
√
×
√
√
课堂训练
1. (2018·苏州改编)下列过程吸收热量的是
( )
A.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
B.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C. 把水加入生石灰中
D. 锌与稀硫酸反应
基础训练
B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厨房洗涤剂具有溶解油污的作用
B. 食盐溶于水可制成冰袋,用于给高烧病人降温
C. 冰投入水中,可得到无色溶液
D. 冬季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可使冰雪快速融化
D
3. 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洗洁精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 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C. 酒精能洗去瓷砖上的水锈
D. 附着在烧杯壁上的食盐可用水洗去
C
4. (2018·临沂模拟)某同学进行“物质溶解的吸热
或放热”的探究实验。他取三支试管,向试管中
分别注入5 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 ℃,再分别
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3 g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
铵固体,振荡。
(1)“振荡”试管的目的是 。加速固体的溶解
(2)用温度计分别测三支试管中溶液的温度,高
于20 ℃的是 溶液,这是因为
。
(3)装有硝酸铵溶液的试管外壁有水珠产生,原
因是 。
(4)由此探究实验可知 溶于水温度没有
明显的变化。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硝酸铵溶解吸热,使空气中的水
蒸气凝结成小水珠
氯化钠
1. 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后的液体和少量二氧化碳
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的液体分别是( )
A. 乳浊液、溶液 B. 溶液、乳浊液
C. 悬浊液、乳浊液 D. 溶液、悬浊液
培优训练
D
2. 下列洗涤方式应用乳化作用的是( )
A.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 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C.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D. 用盐酸清洗水壶的水垢
C
3. 溶液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
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汽油溶解油污是溶解现象
C. 豆浆、牛奶都是溶液
D. 溶液都是无色的
B
4. 洗涤剂能够除去油污的原因是( )
A. 在洗涤剂的作用下,油污发生化学反应
B. 油污溶解在洗涤剂中形成溶液,从而除去
C. 洗涤剂使油污蒸发变成气体,从而除去
D. 洗涤剂使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
D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能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B. 蔗糖溶于水形成的溶液由离子和分子构成
C. 溶液比乳浊液要稳定
D. 高锰酸钾溶于汽油得到紫色溶液
C
6. 下列洗涤方法主要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
A. 无水酒精洗手机屏幕
B. 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渍
C. 清水洗涤衣服上的食盐
D. 食醋洗去水壶内的水垢
D
7. 要使如图所示的小气球鼓起来,实验时使用的
固体和液体可能是( )
A. 氢氧化钠和水
B. 碳酸钙和稀盐酸
C. 硝酸铵和水
D. 锌粒和稀硫酸
C
8. 小明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做了一个有关
物质溶解和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
的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小试管A、B中分
别盛有两种不同的无色液体,U形管内均为品红
溶液。
(1)若试管A中的无色液体是水,向试管A中加入
适量硝酸铵固体,则U形管的a、b两端液面
的变化是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a升b降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瓶内压强减小
(2)若试管B中的无色液体是盐酸,向试管B中加
入镁条,看到U形管a、b两端液面的变化是
,原因是 。a降b升 镁与盐酸反应放热,
使瓶内压强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