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考前冲刺:2021高考政治备考考前纠错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政治考前冲刺:2021高考政治备考考前纠错

ID:705927

大小:75.5 KB

页数:55页

时间:2021-06-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政治考前冲刺:2021 高考政治备考考前纠错 《经济生活》 易错快攻 1 商品的基本属性 易错点 1:退出流通领域的物品不是商品 易错快攻:判断商品三法则:(1)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两个基本属性。(3)离不开流通领域。 易错点 2:金银纪念币不能作为货币流通 易错快攻:金银纪念币不能作为货币流通。根据教材定义,一般等价物是大家都 乐意接受的商品。我国央行经常发行金银纪念币,它是一种特殊商品,但并不是每个 人都愿意接受,因此也不是一般等价物。过去的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是价值相同的商 品之间的交换,现在,在银行兑换的金银纪念币的价格,并不是根据纪念币所含金银 的价值,而是要远远高于纪念币所含金银的价值,因此,它也就不是“等价物”。 易错快攻 2 货币 易错点 1:是否以货币为媒介是区分物物交换和商品流通的关键 易错快攻:(1)物物交换是商品(或服务)直接交换商品(或服务);商品流通是以货 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不能称为商品流通。(2)流通手段是 从货币职能角度讲的,强调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商品流 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是从交换的全过程来讲的,强调的是商品如何进行交 换。 易错点 2:结算的方式与工具 易错快攻:(1)转移支付是一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和解决贫富差距的财务方法,包 括政府的转移支付、企业的转移支付和政府间的转移支付。(2)转账结算是交易双方通 过银行转账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3)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 终端、各类电子设备和公共网络,以“储值”产品形式或预付机制进行支付的货币。 易错点 3:汇率变动影响贸易、投资、消费、债务 易错快攻:(1)国内:①如果用一定量的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本币,说明外币的汇 率升高(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的汇率跌落(本币升值,外币贬值)。 ②a.本币贬值,会使本国的出口产品价格下降,有利于本国产品的出口;b.本币贬值, 本国商品、劳务、交通、住宿等费用相对便宜,有利于吸引外国游客,推动本国旅游 业的发展;c.本币贬值,会使本国的进口产品价格上涨,不利于本国进口;d.本币贬 值,本国企业在国外投资成本上升,不利于本国企业在外国投资。反之,则相反。(2) 国际:①美联储加息(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上调),对于国际资本来说,会流向收益高的 地方,进而导致其他国家资本外流。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下跌(调 降、调贬)××个基点,说明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示例:原来 1 美元=6.114 8 元人民币,如果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下跌 42 个基点,则 1 美元= 6.119 0 元人民币,可以看出是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 易错点 4: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降低汇率波动的风险 易错快攻: 人民币与美元、日元等主权国家货币直接兑换、结算,有利于降低 企业金融交易成本;有利于降低企业汇率波动的风险,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有 利于促进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自由流通,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高人民币国际地 位。但人民币与主权国家货币直接兑换,与人民币汇率变动无直接关系。 易错快攻 3 价格 易错点 1:“点移动”不同于“线移动” 易错快攻:“点移动”“线移动”的判断标准(1)由商品自身价格变化直接引起需 求量(供给量)的变化,点在需求曲线(供给曲线)上移动,称为“点移动”。“点移动” 的移动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价格上涨(下降),获利增多(减少), 企业扩大(缩小)规模,供给量增加(减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价格上 涨(下降),需求量减少(增多)。(2)如果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由其他因素(消费者当前 收入、预期收入、个人喜好、替代品与互补品的价格与需求变动、国家政策、气候、 季节变化、地缘政治、战争、天灾、人祸等)间接引起需求量或供给量的变化,则整条 线平移。“线移动”的移动规律:该商品需求量(供给量)增加,需求曲线(供给曲线) 向右平移;该商品需求量(供给量)减少,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向左平移。 易错点 2:限制价格总是低于均衡价格,支持价格总是高于均衡价格 易错快攻:区别均衡价格、限制价格、支持价格(1)均衡价格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 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2)限制价格, 一般情况下,价格过高时,政府为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而对这些产品所 规定的最高价格,目的是保护消费者利益。限制价格均低于均衡价格,主要针对生活 必需品,此时宜对生产者进行补贴。限制价格只宜短期、在局部地区实行,不应长期 化。(3)支持价格,一般情况下,价格过低时,政府为了扶持和保护某一产品或者某一 行业的生产,对该产品或行业的产品规定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价格,主要针对农副产 品,有利于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保障国家粮食 安全。(4)限制价格与支持价格都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都是用价格措施调控 经济,让供求趋于平衡。 易错快攻 4 生产与消费 易错点 1: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易错快攻:(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强调“生产什么,才能消费什么”,也就是消 费对象有没有的问题;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强调“怎样消费”,也就是达到同一消费 内容的手段不同;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强调消费的档次,即“消费得怎么样”;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强调商品性能的改进激发消费欲望,也就是“想不想消费”的问 题。(2)试题中关于“生产”的关键信息,如“投入生产(运营)”“停止生产”“某种 产业应运而生(迅速发展)”“某种产品推出新功能”“研发某产品”等。试题中关于 “消费”的关键信息,如“某种产品的广泛应用”“低碳消费”“团购”“网购”等。 易错点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易错快攻: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不 是根本因素,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是影响消费的客观因素,消费心理和消 费观念是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2)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3) 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要提高社会总体消费 水平,就必须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4)消费水平受多种因 素的影响,特别是物价水平,如果收入增长幅度低于物价涨幅,人们的实际消费水平 会下降。(5)消费水平较低时,高档耐用品消费支出比重较低;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 高档耐用品消费支出比重会有所上升,但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和消费水平同步变 化。 易错快攻 5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易错点 1:国企改革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 易错快攻: (1)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2)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公有资 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3)非公有制经济——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公有制经济与非 公有制经济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 平等的。 易错点 2: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易错快攻: (1)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但 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法律地位都是平等的。(2)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 用。(3)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关于非公有制经济“三个没有 变”的重要论断: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 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 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 易错点 3:农村股份合作制是集体经济的一种形式 易错快攻:(1)集体经济包括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是社会主义公 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股份合作制是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相结合形 成的新型企业的组织形式,职工既是企业的劳动者也是企业的投资者,企业的重大决 策要经过职工股东大会的批准,职工的收入既有按劳分配所得,又有按生产要素参与 分配所得。 易错快攻 6 企业 易错点 1:董事会不负责企业日常经营管理 易错快攻: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及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负责处理公司重大经 营管理事宜,不负责企业日常经营管理。 易错点 2:分公司和子公司的法律地位不同 易错快攻:分公司和子公司的内涵:分公司属于分支机构,在经济上、法律上没 有独立性;子公司虽受母公司控制,但在法律上仍是具有法人地位的独立企业,依法 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是企业法人,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不 是企业法人;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拥有自己的独立财产,自己的公司名称、章程和 董事会,以自己的名义开展经营活动、从事各类民事活动,独立承担公司行为所带来 的一切后果和责任,但涉及公司利益的重大决策或重大人事安排,仍要由母公司决定; 子公司与母公司的财产彼此独立,双方对各自的债务各自负责,互不连带。 易错点 3:厘清利润、销售额、成本的关系,计算企业的利润 易错快攻:注意利润、销售额、成本的关系,并正确运用计算公式。利润=销售 额-成本总额=产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单位商品成本)。 易错快攻 7 劳动与就业 易错点 1:政府不能安排就业 易错快攻:(1)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经济,主要途径是大力发展第 三产业。(2)党和政府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 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破除妨碍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 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3)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要具备良好的素质,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4)企业要制定合理的用人政策,积 极承担社会责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易错点 2:人才为什么是第一资源 易错快攻:以劳动者为主线整合相关知识(1)地位: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 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作贡献,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2)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和政府坚持就业 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 自身劳动技能和素质。(3)权益: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4)分配制度:坚持生 产要素参与分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调动劳动 者的积极性。(5)资源配置:人才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尊重人才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 配置,促进经济的发展。(6)综合国力:当今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 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重视人才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易错快攻 8 投资 易错点 1:商业银行是企业,互联网理财的出现不会改变其经营目标 易错快攻:(1)中国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主要区别:前者是国家机关,后者是企 业;前者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国家职能部门,后者是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 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前者对后者的金融业务 实施管理。(2)金融体系包括银行金融体系和非银行金融体系,其中商业银行是我国金 融体系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3)互联网理财不会弱化银行筹集和分配资金的功能,也 不会改变商业银行营利的经营目标,但有利于国有银行提升竞争力。 易错点 2:投资要追求利益最大化,但不能仅看到收益,还应看到风险 易错快攻:(1)储蓄在众多投资方式中收益较低,安全性较高。(2)债券利率一般 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3)股票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收益不稳定 且安全性在众多投资方式中较低。(4)商业保险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投资方式,只有在保 险事故发生时,投保人才能获得保险赔偿金。(5)投资要追求利益最大化,但不能只看 到收益,还应看到风险。(6)风险性一般与收益率呈正相关,一般收益率越高,风险越 大。如果忽视风险,有可能会导致投资遭受重大损失。(7)国债,虽然有中央政府的信 誉为担保,风险小,但不等于没有风险。中央政府发行国债主要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 或者为一些耗资巨大的建设项目、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乃至为战争筹措资金,因此当出 现中央政府对债务无力偿还或必须延期偿还的情况时,就可能导致债务危机。 易错点 3:社会保险保障基本生活,商业保险减少风险损失 易错快攻:(1)要把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区分开来。商业保险遵循个人意志,体现 等价交换;社会保险是政府行为,体现国家意志。(2)商业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 险,订立商业保险合同的原则是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其作用是规避风险。 易错快攻 9 分配制度 易错点 1:按劳分配收入不同于劳动收入 易错快攻:(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资本、技术、土地、管理等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 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提高生产要素的 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4)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 要组成部分,按生产要素分配既可以与非公有制经济相适应,也可以与公有制经济相 适应。 易错点 2: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 易错快攻:(1)财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 动所产生的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 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2)经营性收入包括私营企业主经营收入、个体经营收入等。 (3)转移性收入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 收入转移。(4)工资性收入即劳动报酬收入,是人们受雇于用人单位,依靠出卖自己的 劳动力而获得的收入。 易错点 3: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国民收入分配的两个阶段 易错快攻:(1)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活动中,将国民收入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 进行分配。初次分配收入存在一定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也有助于提高效率,但差距不 能过大。(2)再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主要通过税收、财政等措 施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全社会)。再分配具有促 进社会公平的功能,但也要注意效率问题。(3)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易错点 4:效率与公平并不是根本对立的关系 易错快攻:(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 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2)效率与公平分别强 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3)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 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 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易错快攻 10 财政 易错点 1:不同领域财政的作用不同 易错快攻:(1)凡是看到国家在民生领域的投入(如社会保障)类的材料,基本上可 以认定国家财政在发挥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的作用。(2)凡是看到 国家投资工程建设类的材料,基本上可以认定国家财政在发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 用。(3)凡是看到增加或减少税收类的材料,基本上可以认定国家财政在发挥促进国民 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易错点 2:经济发展水平、分配政策影响财政收入 易错快攻:(1)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2)经济发 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 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3)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易错点 3:财政盈余并不是越多越好 易错快攻:(1)预算是国家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而决算是上一年度财政收支的具 体执行情况。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决算实现的。(2)财政结余过多,或 者财政赤字过大,均不利于更好地发挥财政的作用。(3)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限度 内。适度的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有利,国家可以通过增发国债,扩大投资来促进国民 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4)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加快经济发展, 增加社会财富总量。 易错点 4: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区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易错快攻:(1)财政政策是由国家财政部制定的,通过税收、国债等的变动调节资 金,实现资源配置等。(2)货币政策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主要通过利率、存款准 备金率等的变动调节经济,主要解决的是货币流动性的问题。(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是两个不同概念,但都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政策。(4)2020 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 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努力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易错快攻 11 税收 易错点 1: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体现了税收的权威性 易错快攻:(1)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2)税 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3)税收的“三性”统一于税法,集 中体现了税收的权威性。 易错点 2:偷税和骗税都采用欺骗等方式,都是违反税法的行为 易错快攻:(1)骗税是指纳税人用假报出口等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经过公 开合法的程序,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骗取税收减免或者出口退税款的行为;(2) 偷税是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采用欺骗、隐瞒等方式逃避纳税的违法行为。 易错快攻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易错点 1:关键词区分宏观调控的不同手段 易错快攻:易错之处是不能区分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法律手段是国 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等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行政手段则是国家通过行政机 关,采取具有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经济手段 是国家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 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易错点 2: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判断 易错快攻:自发性:为了获利,不择手段,制假售假,坑蒙拐骗。盲目性:信息 不灵,多赔少赚,一哄而上(退),没有主见。滞后性:事后调节,浪费时间,耗费资 源。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要求国家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易错点 3:诚信是人们的“第二张身份证” 易错快攻:(1)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 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2)我国正处在一个由传统 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档案系统和个人信用评 估制度,规范征信行为,是我国信用管理体系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易错点 4: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规范市场秩序 易错快攻:(1)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良好的市场秩 序需要市场规则来维护。(2)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树立良好 的法治意识。 易错点 5:市场调节和科学的宏观调控要携手同行 易错快攻:(1)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和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能够实现资 源配置的优化和效率的提高。(2)宏观调控必须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为基础。(3)单纯 的市场调节有其自身的弱点和缺陷,必须加强宏观调控。 易错快攻 13 新发展理念和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易错点 1:新发展理念在具体事例中的体现 易错快攻:(1)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 管长远的导向,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新发展理念,指明了“十三五”乃至 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考生要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其科 学内涵和实践要求。(2)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 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3)我国经济已由高 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 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易错点 2:高速增长不等于高质量发展 易错快攻:如何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一是通过识别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的 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来界定高质量发展。比如,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风险过度积聚、环境污染严重、创新能力不足都不是高质量发展;反之,促进共同富 裕、防范化解风险、创新驱动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就是高质量发展。二是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以是否有利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否有利于解决发展不 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否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标准来判断是 不是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 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就是高质量发展。 易错点 3:实体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 易错快攻:(1)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实体经济的功能 主要有提供基本生活资料、提高人的生活水平和增强人的综合素质。(2)实体经济从来 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 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 量优势。(3)网店是“新经济”,但直接带动了实体工厂的销售;快递业作为“新经济” 的代表,同样既拉动了消费也促进了生产。这些典型的新经济行业,实际上都是“生 产性服务业”,都是在为实体经济服务,也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 易错快攻 14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易错点 1: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 易错快攻: (1)不能用静态的观点认识经济全球化,要用发展的眼光全面认识经 济全球化。(2)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3)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 剑,既为全球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也带来一些新情况新挑战。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 正孕育兴起,国际分工体系加速演变,全球价值链深度重塑,这些都给经济全球化赋 予新的内涵。 易错点 2:逆全球化思潮下,中国继续推动经济全球化 易错快攻:(1)逆全球化,即与全球化进程背道而驰,重新赋权于地方和国家层面 的思潮。“一带一路”建设是对“逆全球化”倾向的有力回击。(2)经济全球化的大方 向是正确的,同时也存在着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3)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 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4)逆全球化的危害:阻碍各国发展生产力、 削弱国际分工、降低生产要素全球配置、减少国际贸易、阻碍各国经济发展。 易错点 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并不矛盾 易错快攻:(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2)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 发展的根本基点。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对外开放可以提高独立自 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易错点 4:海外布局新方式(企业)不等于对外开放新战略(国家) 易错快攻:(1)在新时代,我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 设,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 济实力和综合国力。(2)长期以来,我国在外贸方面一直处于顺差位置。但是,出口结 构却不太合理,因此,需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3)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企业要熟知世贸规则和外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规则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 益。 附:选择题重点 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和价值(人类劳动)。 3.有使用价值的并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4.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5.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6.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额,决定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但无权规定纸币的 实际购买力。 7.货币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8.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9.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基本职能)、支付职能、贮藏手段、世界 货币 10.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 币 11.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但不能减少货币的流通),简化收款手续,方便 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12.汇率的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有利于对外投资,有利 于出国旅游和消费,不利于出口和吸引外资。 1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与个别劳动时 间无关。 1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 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与个别劳动生产率 成正比。 15.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16.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变化与其自身的生产成本成正相关 17.价格的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小(需求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 求量影响大(需求弹性大)。 18.市场决定价格与价值决定价格是一致的。 19.生产决定消费。经济发展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基础性的。 20.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2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 22.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对经济发 展起基础性作用。(需求侧管理) 23.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24.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 25.社会再生产的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畅通国内大循环) 26.消费是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 纽带 27.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新 教材) 28.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支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新教 材) 29.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 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 30.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 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 运行总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 3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 以有所不同。 32.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 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3.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34.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是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新教材) 35.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 等受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36.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适合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新教材) 37.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 导作用。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抗风险能力。必须毫不动摇地支持 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国家保证依法平等使用 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 有制经济。(新教材) 38.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所有制地位不平等,市场地位平等 39.社会主义经济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及混合所有制经济在的国有充分和 集体成分。 40.农村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承包权和经营权归农民所有。 41.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42.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微观主体,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43.企业责任:企业要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信守约,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 效益。 44.企业形式:公司制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的组织形式。 45.公司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发行股票,上市交 易 46.在公司中,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 的活动。公司应当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47.坚持党的领导,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 48.国有企业要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充分发挥党组织领 导核心作用、党委政治核心作用。(新教材) 49.企业经营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 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要诚信经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信 誉和企业形象 50.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1.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2.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党和政府在实施积极就 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不断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 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着力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 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 53.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 多种方式就业观。 54.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55.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劳动者享受权利与履行劳动义务是互为前提的。 56.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 57.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58.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 59.股票的收益主要来自于股息或红利收入、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60.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高风险高收益),是股份凭证,所有权证书, 只能转让,不能退股。 61.债券是债务凭证,债务证书,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62.国债以中央政府的信誉为担保、以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 63.购买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64.社会保险保障基本生活,商业保险减少风险损失。 65.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 容之一。 66.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新教材) 67.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 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 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68.健全生产要素由市扬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 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高的源泉充分通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资 发展。(新教材) 69.生产决定分配,要实现分配公平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为 实现分配公平奠定物质基础。 70.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 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71.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人,调 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72.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7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个人所得税和财政支出)都要兼 顾效率和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74.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75.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76.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77.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财政政策)。 78.影响财政收入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和分配政策(直接)。 79.税收收入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最重要的来源。 80.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平衡、盈余(收入大于支出)、赤字(收入小于支出)。 81.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82.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 偷漏税行为;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 83.财政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有关政策,如调节税收、经济建设 支出、国债规模。 84.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与银行相关的一系列政策,如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 准备金率、信贷量等。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85.积极的(扩展性)财政政策是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紧缩性财政政策 是建设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财政政策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使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 供给趋于平衡。发行国债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重要体现。 86.市场调节的基本手段:计划(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得手)是资源配置 的两种基本手段。 87.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88.市场机制: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重要有:价格机制、供求机制、 竞争机制。 89.市场调节局限性:自发性(损人利己)、盲目性(一哄而上、一哄而下)、滞 后性(事后调节)。 90.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 准入规则(规定哪些企业、商品可以进入市场)、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 91.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 策。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它把社会主 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具有社公生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解明 的特征,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新教材) 9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94.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95.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 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 办大事的优势。(新教材) 96.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97.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宏观调控制 度体系。(新教材) 98.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 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99.我国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 100.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 101.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102.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103.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104.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105.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持绿色发展。必须践 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新教材) 106.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107.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生产端)更好满足广大人民 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等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 主义生产目的。 108.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 础。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 柱。 109.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110.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的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111.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112.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同时也存在着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 沟、公平赤字等问题。 113.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全球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也带来一些新的挑 战。 100.我国将继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 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101.我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我国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 续强大的推动。 102.我国同一大批国家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我国减贫事业的巨 大成就,使全球经济增长更加包容。 103.我国的开放格局:陆海内外联动、 东西双方互济; 104.开发提现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发体系 105.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国内国际 双向循环) 《政治生活》 易错快攻 15 公民 易错点 1: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享有的民主,而不是全民享有的民主 易错快攻:(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 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2)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不是。我们保障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保障公 民的合法权益。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既包括人民,也包括敌对分子。 易错点 2:公民的民主权利不能随意扩大和缩小 易错快攻:单独说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是不妥当的,但是如果说扩大公民的知情 权和参与权,在这里的意思是指扩大公民知情和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是可以的。政治 权利是由法律规定的,但是实现公民政治权利的途径是不断扩宽的。 易错点 3:人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易错快攻:(1)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 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监督权。 (2)公民的政治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 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易错点 4:公民可以参与决策,但决策最终要由决策机关作出 易错快攻:(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一般是在决策成文前进行民意反映。重大事项社 会公示制度一般是在一个决策成文(或拟出草稿)后有针对性地征求意见。重大事项社 会公示制度采用事前、事中、事后公示等方式,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2)专家咨询制度征求的是专家的意见,社会听证制度征求的是各方面代表的意见。 (3)民主决策必须发扬民主,反映人民的意愿和要求,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 易错点 5:村(居)民委员会是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易错快攻:(1)村委会成员村民选——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干部。自己选举当家人 ——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民主选举) (2)重大事务村民定——村民会议。(民主决策) (3)日常事务村民管——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民主管理) (4)各项事务工作村民监督——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 (民主监督) (5)按照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我国的基层政权包括:农村基层政权和城市基 层政权。我国城市基层政权一般设有自己的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 (6)从组织机构上说,我国的基层政权是指乡、镇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乡、镇人 民政府以及市(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7)我国基层政权机关对村(居)委会进行指导、支持与帮助,但不是上下级关系。 (8)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村委会必须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易错点 6: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属于民主决策,信访制度属于民主监督 易错快攻:(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信访制度都可以通过信件、电话等方式进行, 但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突出的是公民就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办法,信访制度 突出的是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不足之处提出批评、建议。 (2)社会听证制度和监督听证会都是通过听证会的形式提出意见,但社会听证制度 属于民主决策,是为了听取群众对决策的意见而召开听证会;监督听证会则是为了评 价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工作的好坏,听取群众就不足之处提出的改进意见或批评而 召开的听证会。 (3)公民民主监督的对象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易错快攻 16 政府 易错点 1:转变政府职能不是弱化政府职能 易错快攻:(1)不是政府管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政府管得越少越好。 (2)政府职能是有限的,转变政府职能要避免出现“越位”“错位”和“失位”现 象。政府如何履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 (3)政府各项职能的划分是相对的,存在交叉关系,政府的一项活动可能会同时履 行多项职能。如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既是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也是履 行加强社会建设职能。 易错点 2:政府工作应求真务实 易错快攻:(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强调为谁服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 风强调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强调怎样提供服务。 (2)政府只是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政府的权力来源于 人民,是由人民赋予的,因此,不能说政府是公共权力的所有者或赋予者。 易错点 3:严格执法是对行政机关的要求,公正司法是对司法机关的要求 易错快攻:(1)司法机关是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依法成立的行使相关国家职权的司法组织。 (2)我国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一般指法 院系统和检察院系统。 易错点 4:要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易错快攻:(1)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 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属于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上级政府的监督、审 计部门的监督、下级政府的监督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2)政府拓宽公民监督的渠道,并不意味着扩大了公民的监督权,公民享有的监督 权是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不能随意扩大和缩小。 易错快攻 1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易错点 1: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和人大代表的职权不同 易错快攻:(1)立法权是关于“法律”的权力,任免权是关于“人”的权力,决定 权和监督权是关于“事务”的权力。决定权与监督权的区别在于是“事前”还是“事 中”或“事后”行使,一般而言,一事务尚未发生或执行而对其进行表决的属于决定 权,一事务正在执行或已经执行完毕对其进行审查的属于监督权。 (2)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监督权。 (3)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其虽有法律效 力,但不等同于法律。 (4)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 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其他国家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不是 相互监督的关系。 易错点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易错快攻:(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 国的政体(或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来体现。 易错快攻 18 中国共产党 易错点 1: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方式 易错快攻:(1)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 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 式,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2)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责,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 执政的重要体现。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因此国家重大政策出台之前 首先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作出决定,然后国务院制定调整意见,全国政协参与协 商,最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整个过程中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接受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协调一致,开展工作。 易错点 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组织上是相互独立的 易错快攻:(1)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二者是相互 监督的关系。 (2)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不是反对党,也不是兄弟党)。 (3)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他们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易错点 3:加强党的建设,把反腐斗争进行到底 易错快攻:(1)纪律是党的生命线。党的十九大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纳 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表明了党中央以严明纪律管党治党的坚定决心。 (2)党中央以严明纪律管党治党,目的在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治党,保证党 能够始终拥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坚定地维护人民利益。 易错快攻 19 人民政协 易错点 1: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易错快攻:(1)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2)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国家机关的职能。 (3)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具有法律效力。人民政协的监督属于民主监督,不具有法 律效力,基本方式是建议和批评。 易错点 2:根据关键词判断我国的国家机关 易错快攻:人大:权力机关,代表人民依法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 权等国家权力;政府: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权;政协: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 织,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法院、检察院:司法机关,依法独 立行使司法权(法院是审判权,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 监委:监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 易错快攻 20 国际社会 易错点 1: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 易错快攻:(1)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归根到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 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3)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 (4)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 的基本形式。 (5)任何国家的国家利益都是与其统治阶级的利益相一致的。 (6)在国际活动中,各国维护自己国家利益的同时,必须尊重别国的国家利益。 易错点 2: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易错快攻: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易错点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易错快攻:我们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 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2)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 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3)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 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4)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 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5)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 园。 附:选择题重点 1.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 3.国体是指国家性质,也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4.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 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5.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 质和核心。 6.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7.人民民主的特点:人民民主具有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特点。 8.最广泛的民主,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 广泛性。 9.最真实的民主,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 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 益充分的实现。 10.最管用的民主,表现在我国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这套 制度体系体现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权益,激发了人民的创造活力。 11.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和保障人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 求。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 实、 最管用的民主。 12.今天中国所焕发出的蓬勃活力,就是中国人民真实地拥有广泛自由、民主、人 权的生动写照。 1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1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15.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利来源于人民。 16.我们的全部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的。依法 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17.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 18.公民的义务是法定的、庄严的、不容推卸的。 19.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 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0.政治自由。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 游行、 示威的自由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口己的意愿,这是人民行使当家 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21.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22.公民的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等。 23.公民必须履行的政 治义务,即公民对国家、社会应承担的政治责任。包括维 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 加民兵组织。 24.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5.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26.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27.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我国 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28.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9.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 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 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 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30.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辅相成。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公民必须自 觉地履行义务;公民自觉履行义务,必然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为公民享 有和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因此,不能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对立起来。 31.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 本上 是一致的。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 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 服从国家利益。 32.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33.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34.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 35.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36.在我国,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 制度以及社会听证制度等方式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37.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 策与管理。凡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 定。 38.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 民主的 办法来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 的有效途径。 39.差额选举:优点: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竞争; 局限性:可能影响当选者结构合理性;被选举人间的竞争易导致假宣传,金钱交易。 40.等额选举:优点: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局限性:限制选民自由 选择,积极性受影响。 41.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公民行使好这一 权利,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42.直接决策方式(民主协商):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 件、新闻媒体在决策成文前了解民意)、专家咨询制度(论证会、座谈会,征求专家的 意见);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公示,是公布一个决策草稿,然后有针对性征求意见); 社会听证制度(听证会,征求各方面代表的意见) 43.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 44.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45.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46.公民参与民主决策 有助于决策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 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47.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的重要内容,能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 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重点 工程。 48.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49.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50.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保证村民监督村委 会工作和村干部行为,使村民自治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51.居委会在维护居民合法权益,管理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节居民纠纷 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52.公民可以参加决策,但决策最终要由决策机关作出。 53.民主监督方式:信访举报制度(通过信函、电话等)、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以议案、质询的方式)、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 会、网上评议政府(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图书馆等)。 54.公民行使监督权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55.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56.转变政府职能并不是弱化政府职能,不是由管理型转向服务型。 57.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58.我国政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59.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60.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61.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62.政府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 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63.政府权力的行使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 64.为减少决策的失误,我国政府正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损害群 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65.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 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66.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上级政府、审计部门、下级政府。 67.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检察机关的监督;国家司法 机关的监督;国家监察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 民的监督。 68.政务公开,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更 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的工作,维护 自己的合法权益。 69.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70.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7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 政治制度安排。 7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7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国家机构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 央国家机关都有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74.全国人民大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 75.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76.人大代表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等。 7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 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78.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7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 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坚持党对一切的领导。 80.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81.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 首先是依宪执政。 82.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83.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8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85.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86.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87.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 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88.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89.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 政策的领导。 90.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组织上是独立的;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在政 治地位上,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91 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92.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93.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94.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 能。 95.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96.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 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97.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98.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99.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100.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 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101.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02.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对 内至高,对外独立) 103.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守《联合国宪章》 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 104.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 等。 105.国际关系的形式也是多样的,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形式。 106.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107.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108.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09.和平面临的最大问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新干涉主义。 110.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11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112.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 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113.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114.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15.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116.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117.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 策的基本目标。 11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119.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120.我国同所有发展中国家发展友好合作,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坚持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 121.中国主张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 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文化生活》 易错快攻 21 文化与社会 易错点 1: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而非物质力量 易错快攻:(1)文化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 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 力量。文化虽然是精神力量,但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3)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是有条件的,即必须在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过程中,即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而不是无条件地直接转化为物质 力量。 易错点 2: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易错快攻:(1)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但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 发展是完全同步的,文化可能超前于经济的发展,也可能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2)经济、政治的“决定作用”和文化的“反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不同地位的 作用,不能混淆,任何时候都不能说文化决定经济、政治。 (3)文化具有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社会的发 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腐蚀人的精神世界,阻碍社会的发展。注意试题中经 常出现的偷换概念的选项。 (4)先进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不是唯一力量,更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 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易错点 3: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易错快攻: (1)综合国力包括物质实力与文化实力,前者是“硬实力”,后者是 “软实力”。 (2)物质实力是基础,文化实力是在物质实力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文化实 力的大小反映着物质实力的大小,进而反映着综合国力的强弱。 (3)文化是综合国力的一部分,在国际交往中文化作为软实力的作用不容忽视,但 没有硬实力的后盾支撑,单纯文化的作用是有限的。 易错快攻 22 文化对人的影响 易错点 1:交往方式是具体的行为,思维方式侧重人们的思想观念 易错快攻:(1)交往方式是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法和形式,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 交往;思维方式是人们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思维形式和 思维方法,侧重于人们的思想观念。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但不起支配作用,支配人们行为的是实践。 (3)文化能影响人的价值取向,但不能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4)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同 一行为的评价不一定不同。 易错点 2:潜移默化强调影响过程,深远持久强调影响的结果 易错快攻:(1)潜移默化强调影响的过程,深远持久强调影响的结果。 (2)“潜移默化”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非限制的;“深远持久”强 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前者强调影响的方式,后者强调影响的时 间。 易错点 3:文化塑造人生 易错快攻:(1)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丰富 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文化对人起影响作用而不起决定作用。 (3)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强调优秀文化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充实和完善,侧重于文化对 人影响的广度,主要表现在人的主观领域。 (4)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强调优秀文化作品对人的激励作用,侧重于文化对人影响的 力度,主要表现在人的具体行动中。 易错快攻 23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易错点 1: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易错快攻: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 化的集中展示。 易错点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不是要认同各国文化 易错快攻:(1)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是一般与个别、 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它们反映了世界各种文化的统一 性和差异性的辩证关系。 (2)不能只看到民族文化的个性,还应认识到民族文化的共性。不能认为世界文化 就是各国文化的总和,也不能认为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各民族的文化不但要吸纳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还必须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色, 这样才会更具有生命力。没有民族文化,也就无所谓世界文化。 (4)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应坚持各民族文化 一律平等的原则。 易错点 3: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易错快攻:(1)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不会减小文化差异;文化交流不 等于文化输出。 (2)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因,首先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 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起着维系民族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 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4)文化的多样性不同于文化的多元化。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来说的。各民族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文化让世界文化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文化的多元化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来说的。我们应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易错点 4:文化传播的途径(怎样传播)和手段(靠什么传播) 易错快攻:(1)文化传播的途径是指文化传播的方式,指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的社 会交往活动,侧重于文化是怎样传播的。随着传媒多样性、载体多样化的发展,文化 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日益多样化。 (2)文化传播的手段是指文化传播的媒介,是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段, 侧重于文化是靠什么传播的。 (3)无论是文化传播的途径还是文化传播的手段,都直接影响着文化传播的速度、 广度和深度。 (4)每一种传媒在文化传播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旧传媒可以同时存在,不存在 谁取代谁的问题。 易错快攻 2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易错点 1: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说的,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说的 易错快攻:(1)相对稳定性是指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 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它要求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推陈 出新、革故鼎新。 (2)鲜明的民族性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它要求我 们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 风格和民主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有利于增强民主凝聚力和民族 自信。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并不意味着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具有共同的东 西。 (4)要把握好传统文化的“变的绝对性”和“不变的相对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 传中既保留着基本特征,其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易错点 2:对传统文化要批判性继承 易错快攻:(1)关于传统文化的作用,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认为“传统文化对社 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因为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可以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二是不能认为“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因为社会实践才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2)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而不是“全 盘否定”或“全盘肯定”。 易错点 3:科学技术进步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不是决定因素 易错快攻:(1)科技发展能极大促进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但科技发展也为落后 文化、腐朽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支撑。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影响文化发展,体现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3)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 了根本性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易错点 4:教育在增强全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中不起决定作用 易错快攻:(1)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 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2)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但教育在增强全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中 不起决定作用,只起影响作用。 易错快攻 25 文化创新 易错点 1: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是社会实践 易错快攻:文化创新与创作者的聪明才智分不开。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和动力,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易错点 2: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易错快攻:(1)文化创新的根基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 会实践。 (2)文化创新除根本途径外,还有两个基本途径,即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和面向世 界、博采众长。 易错点 3: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易错快攻:(1)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是促进民族文化 的繁荣。 (2)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易错快攻 26 我们的中华文化 易错点:源远流长强调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强调内涵丰富 易错快攻:(1)源远流长是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来说的;博大精深是 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的。 (2)源远流长侧重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博 大精深侧重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 (3)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是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表现。 易错快攻 27 我们的民族精神 易错点 1:注意新修订教材关于中华民族精神内涵表述的变化 易错快攻:(1)创造精神强调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体现中国人民的 勤劳与智慧。 (2)奋斗精神强调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体现中国人民辛勤开拓与不 惧困难。 (3)团结精神强调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体现中华各民族多元一体、 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 (4)梦想精神强调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体现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 繁荣昌盛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易错点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易错快攻: 弘扬民族精神要与时代发展相融合,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 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同时,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往 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易错快攻 28 文化建设 易错点 1:要奏响主旋律 易错快攻:(1)面向广大人民(文化的方向性问题),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文化 的性质问题),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文化的形式问题)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 导的大众文化。 (2)针对文化市场令人忧虑的文化现象,政府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企业要坚持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个人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 科学素养。 (3)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都是文化糟粕。对待落后文化,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 育,予以改造或剔除;对待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4)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但通过传统习俗表现出来的文化并 不都是落后文化。 易错点 2: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并不矛盾 易错快攻:(1)弘扬主旋律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 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只有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发展的方向。 (2)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既是先进的、健康的,又是形式多样的、丰富多彩的。 (3)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的,即人类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文化多元化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来说的,各种文化中既有优秀的文化,又有落 后的、腐朽的文化。我们提倡文化多样性,我国主旋律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易错点 3:要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易错快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注意三点: (1)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2)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 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3)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易错点 4: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易错快攻:(1)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2)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一 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 (3)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4)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聆听时代声音,深入推动马克 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 21 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 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易错快攻 29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易错点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易错快攻:(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 力量;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同的核心 价值观。 (2)经济力、科技力是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 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 感召力。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把培育 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大力弘扬和培育民 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强基固本。 易错点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易错快攻:(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关键是高举理想信念 的旗帜。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站在理想信念这个制高点上。 (2)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化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爱国主 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 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必须坚持学而信、学而思、 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换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青年学生要志存高远,脚踏实 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 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附:选择题重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4.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 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5.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6.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 发展。 7.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8.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 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9.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10.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11.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 重要途径。 12.优秀的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真好、力量倍增, 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13.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4.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15.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16.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 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17.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18.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 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19.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20.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商业贸易、 人口迁徙、 教育。 21.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 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2.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23.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继承性。 24.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 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增强文化自信。 25.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 用,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26.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 两个方面。 27.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2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 方向。 29.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 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0.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31.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32.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3.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34.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 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35.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6.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37.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外来文化的优 秀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8.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 放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39.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 文化而从头开始。 40.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41.弘扬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42.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43.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是中 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44.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45.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 用,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 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 造力的生动体现。 46.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47.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 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48.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民族生存、 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49.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创造精神、 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的伟大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本质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 统一。 5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 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51.人们对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52.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 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53.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 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54.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55.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 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新教材)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56.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57.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5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59.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60.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 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6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 62.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 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63.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 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64.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 略之一。 65.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 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66.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6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把培育 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68.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 感召力。 6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7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体现了时代精神。 71.当代中华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7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关键是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思 想道德建设,必须站在理想信念这个制高点上。 74.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 向前进,关键是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 75.必须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 教育。 76.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绞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教育。 7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和完善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 《生活与哲学》 易错快攻 30 探究世界的本质 易错点 1:人们可以创造物质的具体形态,但不能创造物质 易错快攻:(1)客观实在性是划分物质和意识的唯一标准。 (2)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3)并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就是物质现象。要根据物质的含义来判断某种现象是 不是物质现象。 易错点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易错快攻:(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静止 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3)静止是运动的量变状态,此时构成事物的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改变。 易错点 3:规律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易错快攻:(1)规律没有好坏之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它既可以产生积极作用,也可以产生消极作用。 (2)规律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们不可以发明、创造、改造、改变、消灭 规律。 (3)规律不是无条件的、永恒不变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任何事 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永恒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4)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 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易错快攻 31 把握思维的奥妙 易错点 1:意识既可以正确反映客观存在,也可以错误反映客观存在 易错快攻:(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意味着这种反映是被动的反映, 而是能动的反映。 (2)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3)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4)人脑是生成意识的物质器官。没有人脑就不可能产生意识。 (5)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意识则必须依赖于物质。 (6)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不能直接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只能通过实践把 观念的东西转化为现实的东西。 (7)无论意识正确与否都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 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易错点 2: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易错快攻:(1)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想问题、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3)只有尊重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正确发挥。 (4)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对改造 客观世界起到促进作用。 易错快攻 32 求索真理的历程 易错点 1:实践决定认识 易错快攻:(1)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种:一是亲身 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向他人、书本等学习,获得间接经验。不能把认识的 来源等同于获得认识的途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而不是实践产生于认识的需 要。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科学理论等都不能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 性的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而不是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 的目的。 (5)实践的主体是人。人们借助一定的工具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 客观事物的认识。 易错点 2: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易错快攻:(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具体的,我们 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真理,与时俱进。 (2)真理只有一个。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4)真理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的特点。真理的具体性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 来说的,强调纵向的变化;真理的条件性是相对于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来说的,强调横 向的变化。 易错点 3: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易错快攻:(1)认识并不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 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2)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 反复才能完成。 (3)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 限的。 (4)不同的人对同一现象可能会有相同的认识。 易错快攻 33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易错点 1: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易错快攻:(1)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但并非任何两个事物 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2)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 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而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是有条件的,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 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人为 事物的联系不等于主观臆造的联系。 易错点 2:整体的功能不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易错快攻:(1)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而不是立足局部。 (2)系统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 (3)系统优化的方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而不是根本方法。 (4)整体的功能是大于还是小于部分功能之和,关键看部分以什么样的结构形成整 体。 (5)当部分以合理的方式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反之,整体功 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6)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如果说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就是片面的。 易错快攻 34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易错点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易错快攻:(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并不是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3)发展具有普遍性,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变化才是发展。 (4)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 性的统一。 易错点 2: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就是新事物 易错快攻:(1)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新事物一般是新 出现的事物,但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就是新事物。 (3)新事物的力量不一定总是强大的。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 方,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 易错快攻 35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易错点 1:矛盾即对立统一 易错快攻:(1)矛盾双方是具体的、多种多样的,不能把矛盾双方简单理解为好与 不好、优点与缺点。 (2)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但不能由此认为矛盾越多越好。 (4)不能认为矛盾双方总是相互转化的。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 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就不会相互转化。 (5)不能把矛盾简单地理解为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6)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 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 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易错点 2:矛盾的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易错快攻:(1)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解决矛盾并不是消灭矛盾。矛盾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既不能被创 造,也不能被消灭,但可以被解决。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 解决矛盾的关键。 (6)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但单独地 说矛盾的特殊性或普遍性,则不是精髓。 易错点 3:主要矛盾与矛盾主要方面 易错快攻:(1)主要矛盾常用在办事情、解决问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怎么找出问 题的关键等;矛盾的主要方面常用在看问题上,用于评价利弊、优劣、功过等。 (2)不能认为主要矛盾是唯一要解决的矛盾。次要矛盾解决得好与坏,对主要矛盾 的解决也会产生影响。 (3)做题时判断主要矛盾可注意以下关键信息:重点、中心、关键、突破口、要害、 重中之重、擒贼先擒王等,强调解决问题,怎么做。 (4)判断矛盾的主要方面可注意以下关键信息:主流、性质、主体、九个手指头、 利弊得失、评价人和事、分析形势、总体上看等,强调看待问题,怎么样。 易错快攻 36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易错点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易错快攻:(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的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3)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而不是“抛弃”。 易错点 2: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易错快攻:(1)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2)创新要求否定,但并不是否定一切,而是抛弃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 的东西。 (3)创新意识强调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 (4)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必须创新,但创新不一定都能促进事物发展。创新能否促进 事物发展还要看创新是否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易错快攻 37 寻觅社会的真谛 易错点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 易错快攻:(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 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而非决定作用。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才对社 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笼统地说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是错误的。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首先表现为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 展不完全同步,其次表现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识,社会意识不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存在。 易错点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易错快攻:(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不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生产方式决 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人民群众包括劳动 群众。 (3)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历史发展、 社会进步、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是代表当时社会先进生产力的阶级或集团。 易错快攻 38 实现人生的价值 易错点 1: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与社会起着促进作用 易错快攻:(1)价值观具有主体差异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但并不是说不 同的人价值观一定不同。 (2)价值观对人生起导向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具有双重性,不同性质的价值观作用不同。 (4)价值和价值观属于不同的范畴。价值属于客观存在范畴,价值观属于主观意识 范畴。 易错点 2: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易错快攻:(1)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 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 变化。 易错点 3:实现人生价值 易错快攻:(1)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人的价值就在于 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3)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 的根本途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拥有幸福人生的主观条件。 附:选择题重点 1.哲学智慧产生于实践,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爱智之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 活的灵魂”。 3.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点燃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哲学内涵: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 和方法论的统一。 5.哲学与具体科学: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 结。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6.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在现 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7.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是哲学的首要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 标准。 8.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的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形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9.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 识,意识是物质派生的。 10.唯物主义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进步性:否认神创论,坚持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局限性: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12.唯心主义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3.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观念、感觉、经验、心灵夸 大为唯一实在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主观精神。 14.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概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 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15.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 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 社会变革的先导。 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 史观的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三统一),三个基本特征都统一于实践。 1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其产生是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8.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9.人可以创造物质的具体形态,但不能创造物质。 2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2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 有条件的、暂时的。 2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3.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24.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 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5.规律不能被改变、消灭、创造。 26.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7.意识是人脑在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意味着这种反应是被动的反映,而是能动 的反映。 28.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29.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30.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人工智能本质上是对人脑的模仿, 不具有主观能动性。 31.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意识必须依赖于物质。 32.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33.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34.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35.人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36.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认识的来源只有一 个,即实践,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37.实践和认识的主体都是人。 38.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39.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0.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任何真理都不包含谬误。 41.不能推翻真理,但可以超越真理。 42.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具有客观性。 43.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4.认识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45.实践—认识—实践...... 量变—质变—量变...... 特殊性—普遍性 —特殊性...... 46.联系具有普遍性,是有条件的,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但并非任何两个事 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47.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8.联系具有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9.联系具有客观性,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不 等于主观臆造的联系。 50.整体统帅部分,处于主导地位;部分服从服务于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 化对整体的功能甚至起决定作用。 51.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5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 物。 53.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54.发展具有普遍性,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变化才是发展。 55.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6.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 统一。 57.新事物不等于新出现的事物。 58.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 质变。 59.矛盾双方是具体的、多种多样的,不能把矛盾双方简单理解为好不好、优点与 缺点。 60.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6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但不能由此认为矛盾越多越好。 6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3.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6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基本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实质与核心是矛 盾的观点。 65.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66.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 6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6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69.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 解决矛盾的关键。 70.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71.主要矛盾——改造世界,解决问题:重点、中心、关键、突破口。 72.主要方面——认识世界,评价事物:主流、性质、主体 73.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决定事物的性质。 74.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75.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76.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77.辩证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是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78.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79.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80.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8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 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 82.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8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 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8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85.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86.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87.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88.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 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 89.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与社会起着促进作用 90.价值观具有主体差异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但并不是说不同的人价值 观一定不同。 91.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92.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 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93.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94.理想、信念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也是 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应 该成为我们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 95.人生价值有多种实现途径,无论哪种途径,都离不开劳动,离不开对他人和社 会的奉献。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只有把自己的价值选 择和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和人类的幸福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人生价 值。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