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

ID:703647

大小:96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1-05-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 试卷类型:A 2021.5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书法的基本法则是“立象以尽意”。尽的是什么“意”呢?是“圣人之意”,是天人合一的“天地 宇宙之心”,是书法最高层次的“道”。“中庸”思想是“圣人之意”的重要内容,自然也是指导书法的 重要理论原则。中庸哲学重视阴阳对立、变化和统一,贵和尚中,相济相成,和而不同。这种思想在书法 理论里体现为形与神、力与韵、正与奇、藏与露、巧与拙等辩证关系。这些关系得到协调、统一才能达到 一种理想的“中和”境界。 “中和”思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书体标准和书体关系。《书谱》云:“虽篆、隶、草、章,工用多变, 济成厥美,各有攸宜。”每一种书体都确立了一种自洽得宜的根本规范和评判基准,而各种书体又组合成 了一个互补互彰、浑然天成的圆融系统。因此,独立性与互济性是理解每种字体以及各种字体之间关系的 必选维度。 “中和”思想还可以让我们以不偏不倚的态度对待继承与创新。“中”是对立因素或者对立面之间的 正确点、最佳点。“中”因时而变,要“时中”,就是在发展变化着的时代、环境和各种关系中去研究并 把握住彼时彼地的“中”,必须懂得“通权达变”。我们之所以会迷恋书法,是因为感受到了它的“中和” 之美;但是面对多变的具体作品容易茫然无措、不得要领,这是因为不懂得“时中”之意。 “中和”思想,能够让我们大家创作的书法作品更加丰富而和谐,使我们书法的理论与创作相互促进, 更加和谐。书法家要有“道”的自我期许,要积极地读书阅世,这样就有可能达到艺术的“中和”境界。 (摘编自何学森《中国书法的“中和”之道》) 材料二: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美育历史,有着非常丰厚的美育传统。“中和”之美则是中国古代美育历史之统领 性概念,渗透于五千年的美育传统之中。“中和”之美客观上包含着阴阳相生的观念,一阴一阳,交互作 用,相依相合,生成生命,同时也生成美之力量。清代笪重光在《画签》中说:“山之厚处即深处,水之 静时即动时。林间阴影,无处营心。空本唯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虚实相生, 无画处皆成妙境。”笪重光指出了绘画艺术的动与静、空与实、真与神的阴阳对应关系,水之静时即动时, 在静水之中描绘出暗波汹涌;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通过“实景”暗喻了无画处的妙境。这种 虚实、动静、有无相生的审美观念在中国艺术的各个层面都有展现,如川剧《秋江》以老艄公的一支桨的 挥动象征性地展示出渡船在波涛中的选荡起伏,真正做到了“真境逼而神境生”。王国维有言:“‘红杏 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人间词话》)。这一“闹”字,于无声处写出有声,在视觉处 写出听觉,是一种“通感”,“神境”即由此而生。这里的动与静、空与实、真与神的关系,就是一种阴 阳相生的关系,是生命力与神韵美的呈现。 中国古代艺术讲求韵律结构的抑扬顿挫和情感表现,使艺术品整体涌动着一呼一吸的生命节奏,也是 阴阳相生之艺术的体现。例如,杜甫的《春望》,诗中有感情的起伏节奏,以国破城陷,草木凄凄,烽火连 天,家人遥隔的背景,和面对感时的花与恨别的鸟之情景,衬托了诗人情感的起伏节奏。在语言上,则以 “国破”与“城春”、“感时”与“恨别”、“烽火”与“家书”等的工稳对仗,和“深”、“心”、“金” 与“簪”等的韵律安排,洋溢着一呼一吸的生命力。这节奏,其实也是一阴一阳之道的生命律动。阴阳相 生,成为中国古典艺术之境界与神韵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其神妙之所在。 审美与艺术的统一,是中国特有文化传统。中国美学与美育有着特殊的发展历史,西方的美学与美育 基本上以理论形态出现,但中国的美学与美育却基本融解于艺术发展与艺术理论之中,是一种审美与艺术 统一的道路。宗白华曾指出,“在西方,美学是大哲学家思想体系的一部分,属于哲学史的内容。……在 中国,美学思想却更是总结了艺术实践,回过来又影响艺术的发展。”历史证明,中国有着举世公认的优 秀传统艺术,特别是中国的传统书法艺术更是绝无仅有。中国书法以其特有的龙飞凤舞、强劲有力的艺术 风貌,深蕴着特殊的感人艺术魅力,为世人所惊叹,以至近来不断有外国艺术家从王羲之和米芾等大书法 家的书法中获得艺术震撼与启发。中国传统艺术均有其特殊的艺术魅力,充分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 “中和”之美的特色与韵味。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艺术的重视还表现在,强调传统文人的培 养必须通过艺术的途径。在中国,“诗书琴画”是传统文人必备的基本素养,这是中国古代的美育,是培 养“文质彬彬”的君子的重要途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批判地继承这笔宝贵的遗产,是我们的历史重任。对于中国古代迥异于西方的 “中和”之美、审美与艺术统一的基本特征等,我们需要有很好的研究总结与继承发扬,以便在继承与重 铸中华美学与美育精神上做出新的探索和努力。 (摘编自曾繁仁《礼乐教化与“中和”之美——中华美学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法理论里“形与神、力与韵”等辩证关系是中庸哲学的“阴阳对立”思想的具体体现,一旦得到协调 和统一,就会达到“中和”境界。 B. 书法具有的“中和”之美,会因时而变,所以要想得其要领,感受书法的这种美感,需在发展变化中去 研究并把握其变化,否则就容易茫然无措。 C. 包含阴阳相生观念的“中和”之美在五千年的美育传统中,作为统领性概念在中国艺术的各个层面都有 展现,也使艺术具有了“神境”。 D. 杜甫《春望》中表现出的情感节奏,是一种阴阳互补、交混融合、产生生命律动的情状,也是本诗艺术 之境界与神韵产生的根本原因。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的传统书法艺术形成了一个互补互彰、浑然天成的圆融系统,我们只有从独立性与互济性两个维度 才能理解其“中和”境界。 B. 外国艺术家从中国古代书法家书法中受到艺术震撼,是由于他们不仅从中感受到了强劲有力的艺术风 貌,而且感受到了“中和”之美。 C.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传承美育传统,重铸中华美学与美育精神,培养“文质彬彬”的君子,需要让他 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D. 材料一强调书法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材料二强调美育传统和美育思想的继承与发扬,但都围绕 “中和”之美这一话题展开论述。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中和”之美的一项是( ) A. 山东是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发源地,民风淳厚中透着空灵,使山东民间美术形成了厚重内有灵秀、淳朴里 有典雅、美观中有器用的特征。 B. 紫禁城的外朝前三殿,太和殿在前,为阳中之阳(太阳),保和殿在后,谓阳中之阴(少阳),中和殿居 中,谓中阳(阳明)。 C.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中“木叶”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让人仿佛听见离人的叹息。 D. 古典舞《蝶》的演出中,演员富有张力的动作刚健挺拔,并兼有女性的阴柔之美,表现了蝴蝶的坚毅刚 强和对于自然的美好向往。 4. 请结合材料二第三自然段的内容,说明作者是如何增强阐明事例力度的。 5. 教育部近期制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要求各学校积极开设传统文化校本课程。 如果你是“中国传统美学”校本课程的设计者,这两则材料对你的设计有何启示? 【答案】1. A 2. A 3. C 4. ①引用宗白华的话进行论证,极具权威性;②以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为例进行论证,极具说服力;③从 中西方美学与美育表现形式方面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中国传统美学的实践性。 5. ①选择能体现“中和”之美精神的艺术作品;②指导学生批判地继承传统美学;③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 光来审美;④注重引导学生在艺术实践中认识和学习美学。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就会达到‘中和’境界”错。原文是“这些关系得到协调、统一才能达到一种理想的‘中和’境界”。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受到艺术震撼,是由于……感受到了‘中和’之美”分析错误。根据原文“中国书法以其特有的 龙飞凤舞、强劲有力的艺术风貌,深蕴着特殊的感人艺术魅力,为世人所惊叹,以至近来不断有外国艺术 家从王羲之和米芾等大书法家的书法中获得艺术震撼与启发”,可知文章没有提到获得震撼是由于感受到 了“中和”之美。 C.“需要让他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在中国,‘诗书琴画’是传统文人必备的基 本素养,这是中国古代的美育,是培养‘文质彬彬’的君子的重要途径”。并没有说需要让他们琴棋书画 样样精通。 D.“材料一强调书法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错,根据材料一的出处和二三段开头的第一句可知,材 料一谈论的是“中和”思想在书法中的作用。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中和’之美客观上包含着阴阳相生的观念,一阴一阳,交互作用,相依相合,生成 生命,同时也生成美之力量”“这种虚实、动静、有无相生的审美观念在中国艺术的各个层面都有展 现”“这里的动与静、空与实、真与神的关系,就是一种阴阳相生的关系,是生命力与神韵美的呈现”, 可知 C 项无对立因素或者对立面,所以没有体现出“中和”之美。 故选 C。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首先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来增强阐明事例力度的。如“中国美学与美育有着特殊的发展历史,西方的美学 与美育基本上以理论形态出现,但中国的美学与美育却基本融解于艺术发展与艺术理论之中,是一种审美 与艺术统一的道路”,通过中西方美学与美育表现形式方面的对比,突出强调中国传统美学的实践性。 接着运用引用论证增强阐明事例力度的。如“宗白华曾指出,‘在西方,美学是大哲学家思想体系的一部 分,属于哲学史的内容。……在中国,美学思想却更是总结了艺术实践,回过来又影响艺术的发展。’”, 通过引用宗白华的话进行论证,极具权威性。 最后运用事例论证增强阐明事例力度的。如“历史证明,中国有着举世公认的优秀传统艺术,特别是中国 的传统书法艺术更是绝无仅有。中国书法以其特有的龙飞凤舞、强劲有力的艺术风貌,深蕴着特殊的感人 艺术魅力,为世人所惊叹,以至近来不断有外国艺术家从王羲之和米芾等大书法家的书法中获得艺术震撼 与启发”,通过以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为例进行论证,极具说服力。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的出处和二三段开头的第一句“‘中和’思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书体标准和书体关系”“‘中 和’思想还可以让我们以不偏不倚的态度对待继承与创新”“‘中和’思想,能够让我们大家创作的书法 作品更加丰富而和谐,使我们书法的理论与创作相互促进,更加和谐”可知,材料一谈论的是“中和”思 想在书法中的作用。由此可受到启示,能体现“中和”之美精神的艺术作品能起到熏陶的作用,所以可选 择能体现“中和”之美精神的艺术作品。 根据材料二“中国传统艺术均有其特殊的艺术魅力,充分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和’之美的特色 与韵味。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艺术的重视还表现在,强调传统文人的培养必须通过艺术的途 径。在中国,‘诗书琴画’是传统文人必备的基本素养,这是中国古代的美育,是培养‘文质彬彬’的君 子的重要途径”,可知谈论的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价值,所以可从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审美角度分析。 根据材料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批判地继承这笔宝贵的遗产,是我们的历史重任。对于中国古代迥异 于西方的‘中和’之美、审美与艺术统一的基本特征等,我们需要有很好的研究总结与继承发扬,以便在 继承与重铸中华美学与美育精神上做出新的探索和努力”,可从指导学生批判地继承传统美学角度分析。 根据材料二“但中国的美学与美育却基本融解于艺术发展与艺术理论之中,是一种审美与艺术统一的道 路”“宗白华曾指出,‘在西方,美学是大哲学家思想体系的一部分,属于哲学史的内容。……在中国, 美学思想却更是总结了艺术实践,回过来又影响艺术的发展。’”,可从注重引导学生在艺术实践中认识 和学习美学角度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馆》第一幕 两家人为争一只鸽子发生纷争,约请了打手准备大打出手,但因有人出面调停,所以来到茶馆里吃讲 茶讲和。 松二爷 好像又有事儿? 常四爷 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 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进来,听见了常四爷与松二爷的谈话。 二德子 (凑过去)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 松二爷 (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二德子 你管我当差不当差呢! 常四爷 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 仗! 二德子 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动手) 别的茶客依旧进行他们自己的事。王利发急忙跑过来。 王利发 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德爷,您后边坐! 二德子不听王利发的话,一下子把一个盖碗搂下桌去,摔碎。翻手要抓常四爷的脖领。 常四爷 (闪过)你要怎么着? 二德子 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 马五爷 (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 二德子 (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你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过去请安) 马五爷 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 二德子 嗻!您说得对!我到后头坐坐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 (往后面走去) 常四爷 (凑过来,要对马五爷发牢骚)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 马五爷 (立起来)我还有事,再见!(走出去) 常四爷 (对王利发)邪!这倒是个怪人! 王利发 您不知道这是马五爷呀?怪不得您也得罪了他! 常四爷 我也得罪了他?我今天出门没挑好日子! 王利发 (低声地)刚才您说洋人怎样,他就是吃洋饭的。信洋教,说洋话,有事情可以一直地找宛 平县的县太爷去,要不怎么连官面上都不惹他呢! 常四爷 (往原处走)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 王利发 (向宋恩子、吴祥子那边稍一歪头,低声地)说话请留点神!(大声地) 李三,再给这儿沏一碗来!(拾起地上的碎瓷片) 纤手刘麻子领着康六进来。刘麻子先向松二爷、常四爷打招呼。 刘麻子 说说吧,十两银子行不行?你说干脆的!我忙,没工夫专伺候你! 康六 刘爷!十五岁的大姑娘,就值十两银子吗?这是我的亲女儿!我能够…… 刘麻子 有女儿,你可养活不起,这怪谁呢? 康六 那不是因为乡下种地的都没法子混了吗?一家大小要是一天能吃上一顿粥,我要还想卖女儿,我 就不是人! 刘麻子 那是你们乡下的事,我管不着。我受你之托,教你不吃亏,又教你女儿有个吃饱饭的地方, 这还不好吗? 康六 到底给谁呢? 刘麻子 我一说,你必定从心眼里乐意!一位在宫里当差的! 康六 宫里当差的谁要个乡下丫头呢? 刘麻子 那不是你女儿的命好吗? 康六 谁呢? 刘麻子 庞总管!你也听说过庞总管吧?伺候着太后,红的不得了,连家里打醋的 瓶子都是玛瑙的! 秦仲义,穿得很讲究,满面春风,走进来。 王利发 哎哟!秦二爷,您怎么这样闲在,会想起下茶馆来了?也没带个底下人? 秦仲义 来看看,看看你这年轻小伙子会做生意不会! 王利发 唉,一边作一边学吧,指着这个吃饭嘛。谁叫我爸爸死的早,我不干不行啊!好在照顾主儿 都是我父亲的老朋友,我有不周到的地方,都肯包涵,闭闭眼就过去了。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儿顶要紧。 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您坐下,我给您沏 碗小叶茶去! 秦仲义 我不喝!也不坐着! 王利发 坐一坐!有您在我这儿坐坐,我脸上有光! 秦仲义 也好吧!(坐)可是,用不着奉承我! 王利发 李三,沏一碗高的来!二爷,府上都好?您的事情都顺心吧? 秦仲义 不怎么太好! 王利发 您怕什么呢?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 秦仲义 小王,这儿的房租是不是得往上提那么一提呢?当年你爸爸给我的那点租钱,还不够我喝茶用 的呢! 王利发 二爷,您说的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 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嗻! 秦仲义 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哼,等着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 王利发 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秦仲义 小王,说真的,我真想收回这里的房子!你等着瞧吧! 王利发 您别那么办哪,二爷! 秦仲义 我不但收回房子,而且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也都卖了! 王利发 那为什么呢? 秦仲义 把本钱拢到一块儿,开工厂! 王利发 开工厂? 秦仲义 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 唉,我跟你说这些干什么,你不懂! 王利发 您就专为别人,把财产都出手,不顾自己了吗? 秦仲义 你不懂!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好啦,我该走啦。我亲眼看见了,你的生意不错,你 甭再耍无赖,不长房钱! 王利发 您等等,我给您叫车去! 秦仲义 用不着,我愿意溜达溜达! 秦仲义往外走,王利发送。 小牛儿搀着庞太监走进来。小牛儿提着水烟袋。 庞太监 哟!秦二爷! 秦仲义 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 庞太监 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秦仲义 我早就知道! 茶客们忽然全静寂起来,几乎是闭住呼吸地听着。 庞太监 您聪明,二爷,要不然您怎么发财呢! 秦仲义 我那点财产,不值一提! 庞太监 太客气了吧?您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秦二爷!您比作官的还厉害呢!听说呀,好些财主都讲 维新! 秦仲义 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哈哈哈! 庞太监 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哈哈哈! 秦仲义 改天过去给您请安,再见!(下) 庞太监 (自言自语)哼,凭这么个小财主也敢跟我斗嘴皮子,年头真是改了! (问王利发)刘麻子在这儿哪? 王利发 总管,您里边歇着吧! 众茶客静默一阵之后,开始议论纷纷。 茶客甲 谭嗣同是谁? 茶客乙 好像听说过!反正犯了大罪,要不,怎么会问斩呀! 茶客丙 这两三个月了,有些作官的,念书的,乱折腾乱闹,咱们怎能知道他们捣的什么鬼呀! 茶客丁 得!不管怎么说,我的铁杆庄稼又保住了!姓谭的,还有那个康有为,不是说叫旗兵不关钱 粮,去自谋生计吗?心眼多毒! 茶客丙 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咱们也不好过! 茶客丁 那总比没有强啊!好死不如赖活着,叫我去自己谋生,非死不可! 王利发 诸位主顾,咱们还是莫谈国事吧! 大家安静下来,都又各谈各的事。 茶客甲 (正与茶客乙下象棋)将!你完啦! ——幕落 (有删改) 6. 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通过裕泰大茶馆里形形色色人物的各种活动,逼真地勾勒出了晚清时期社会动荡的图景。 B. 康六卖女这一情节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凋敝的状况,老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 C. 民族资本家秦仲义在王利发面前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讲实业救国时自命不凡,但面对庞太监时却退缩 懦弱。 D. 结尾处众茶客们的谈话与表现,可以反映出这些小市民只在乎个人得失,苟活于世,对国事却漠不关心。 7. 下列对剧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的小事件组成,并没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这与课本上《雷雨》节选部分的写 法大体相同。 B. 王利发向常四爷低声介绍马五爷是信洋教、说洋话、吃洋饭的,连官面上都不惹他,侧面写出了当时吝 国主义势力在中国的猖獗 C. 作者用舞台说明中“搀着”这一细节刻画出庞太监的老态,用精彩的台词栩栩如生地再现出其封建余孽 的形象。 D. 文末“茶客甲”的“将!你完啦!”这句话一语双关,意味深长,暗示着晚清政府已走向末路,这个时 代即将终结。 8. 对于裕泰茶馆的掌柜王利发,有人评价他“精明而心眼不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老舍先生曾说:“茶馆是三教九流的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茶 馆中各色人物之间的冲突分别表现了怎样的社会矛盾?请简要分析。 【答案】6. C 7. A 8. ①王利发的精明体现在他对秦仲义等有权势者一直抱有恭敬地态度,说话恰当,善于应酬;②心眼不坏 体现在悄悄向常四爷介绍马五爷的背景,劝他“留点神”等。 9. ①常四爷与二德子之间的冲突,展现了二德子代表的市痞无赖和常四爷代表的正直百姓之间的矛盾;② 刘麻子与康六之间的冲突,突出了中下层市民中的投机者与底层贫苦百姓之间的矛盾;③王利发与秦仲义 之间的冲突,体现了小市民与民族资产阶级观念上的矛盾;④秦仲义与庞太监的冲突,表现了新旧阶级之 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面对庞太监却退缩懦弱”错,根据文中“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 这是谦虚的说法,并不是真正的退缩懦弱。 故选 C。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这与课本《雷雨》节选部分的写法大体相同”错,《茶馆》并没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而《雷雨》有明 暗两条线索。周朴园与蘩漪的冲突是一条明线,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关系则是一条暗线。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题干要求分析王利发的“精明而心眼不坏”,可先分析精明,再分析心眼不坏即可。 根据“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德爷,您后边坐”“唉,一边作一边学吧,指着这个吃饭 嘛。谁叫我爸爸死的早,我不干不行啊!好在照顾主儿都是我父亲的老朋友,我有不周到的地方,都肯包 涵,闭闭眼就过去了。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儿顶要紧。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 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您坐下,我给您沏碗小叶茶去”“您怕什么呢?那么多的买卖,您的 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二爷,您说的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 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嗻”,可见王利发他对秦仲义等有权势者一直抱有恭 敬地态度,说话恰当,善于应酬,这体现了他的精明。 根据“(低声地)刚才您说洋人怎样,他就是吃洋饭的。信洋教,说洋话,有事情可以一直地找宛平县的 县太爷去,要不怎么连官面上都不惹他呢”“(向宋恩子、吴祥子那边稍一歪头,低声地)说话请留点神! (大声地)”“诸位主顾,咱们还是莫谈国事吧”,他悄悄向常四爷介绍马五爷的背景,劝他“留点神”, 劝大家莫谈国事,这体现了他的心眼不坏。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的能力。 剧中第一次冲突,是常四爷与二德子之间的冲突。常四爷和松二爷为了一只鸽子争吵到了非用武力解决不 可的地步,于是都请了打手,包括“身手十分厉害”的“善扑营的哥儿们和库兵”,常四爷对此十分不满, 就抱怨了几句,恰巧被打手二德子听到了,二德子狗仗人势要打常四爷,常四爷嫉恶如仇,毫不示弱。这 展现了二德子代表的市痞无赖和常四爷代表的正直百姓之间的矛盾。 第二次冲突是王利发与秦仲义之间的冲突。王利发和秦仲义这两人所体现的两种地位和两种性格的冲突。 王利发是茶馆老板,秦仲义是鼎鼎有名的大财主;王利发精明圆滑,秦仲义少年自负,前者对后者的到来 半是得意,半是忧虑,喜的是有秦坐在这儿,自己“脸上有光”,怕的是房租上涨。于是两人便打起了太 极拳,玩了一出暗战,表面一团和气,底下暗流激涌。这体现了小市民与民族资产阶级观念上的矛盾。 第三次冲突是秦仲义与庞太监的冲突。秦仲义首先发难道:“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暗示维 新失败,庞这样的保守派可以继续做奴才了;而庞太监则宣告“谁敢改老祖宗章程,就得掉脑袋”,以此表 达了一个胜利者的倨傲心态,并且还别有用意地说:“听说呀,好些财主都是讲维新的”,威胁秦不要耍 威风,在大清帝国还是老子这边说了算。表面上双方都彬彬有礼,内心却针锋相对,对话中包含了丰富的 潜台词,充分显示了维新和守旧两种政治力量的较量。 第四次冲突是刘麻子与康六之间的冲突。破产农民康六则,为了“一家大小能吃上一顿粥”,不得不卖掉 女儿顺子,但人贩子刘麻子要把女儿卖给太监做“妻子”,使他左右为难了。终于狠下心以十两银子卖了 女儿。只是他做梦也想不到在他的纠结痛苦中,刘麻子轻易地赚取了一百九十两纹银。这场冲突中突出了 中下层市民中的投机者与底层贫苦百姓之间的矛盾。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俞谏,字良佐,桐庐人。父荩,举进士..,官御史,按江西,治外戚王氏、万氏宗族恣横罪,坐事..,谪 澧州判官,大筑陂堰,溉田可万顷,累迁郧阳知府。谏举弘治三年进士,授长清知县。正德六年摧右金都 御史,治水苏、杭诸府,修治圩塘,民享其利,寻进右副都御史。八年春,姚源降贼王浩八叛,诏以谏代 陈金督江西、浙江、福建诸军讨之。时浩八众万余屯浙江开化为同知伍文定等所败遁还江西德兴以所执官 吏为质求抚于按察使王秩秩受之为传送姚源浩八奔据贵溪裴源山,余众复集,连营十里。谏令秩与副使胡 世宁、参政吴廷举列屯要害,断其归路。躬乘夜冒雨潜进,大破之,遂擒浩八,其党溃走玉山。谏与江西 巡抚任汉复击斩七百余人,余贼奔姚源,谏督廷举等进剿,逼擒之。谏惩金失,一意用兵。东乡贼为金所 败乞降,隶世宁,号新兵,而剽掠如故,既惧罪复叛,遣兵讨擒之。副使李情治峻急,众欲叛,畏而不敢 发。会主将卒,众遂作乱,杀情等,焚廨舍,谏发兵擒之,乱乃定。言官劾谏及汉,兵部召汉还,命谏兼 领巡抚。明年击临川贼,斩其魁。贼踞万山中,称王且八年,遣兵深入,悉就擒,俘斩千七百余人。录功, 进谏右都御史,巡抚如故。剧贼徐九龄者,初啸聚建昌、醴源,已,出没江、湖间,积三十年。黄州、德 安、九江、安庆、池州、太平咸被其害,谏讨斩之,群盗悉平。后遭劾,十一年召还,遂乞致仕。嘉靖改. 元.,用荐起故官,总督漕运,其秋,召掌都察院事。逾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庄襄。 (节选自《明史·俞谏传》,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浩八众万余/屯浙江开化/为同知伍文定等所败遁/还江西德兴/以所执官吏为质/求抚于按察使王秩/ 秩受之/为传送姚源/ B. 时浩八众万余/屯浙江开化/为同知伍文定等所败遁/还江西德兴/以所执官吏为质/求抚于按察使王秩/ 秩受之为传/送姚源/ C. 时浩八众万余/屯浙江开化/为同知伍文定等所败/遁还江西德兴/以所执官吏为质/求抚于按察使王秩/ 秩受之/为传送姚源/ D. 时浩八众万余/屯浙江开化/为同知伍文定等所败/遁还江西德兴/以所执官吏为质/求抚于按察使王秩/ 秩受之为传/送姚源/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在古代科举制度中,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被取之士称进士;明清时,举人经过会试及殿试录 取后称进士。 B. 致仕,即交还官职,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的辞 职归家。 C. 改元,指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新皇帝即位颁布年号称为建元,同一皇帝在位时更换年号称 为改元。 D. 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加给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大臣的谥号由朝廷赐予,与一般文人的 谥号性质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俞谏修堤治塘,造福百姓。他任右金都御史时,治理苏杭一带的水利,修理整治堤堰和塘坝,让百姓得 到了实惠。 B. 俞谏行事果敢,有勇有谋。他平定王浩八叛乱时用兵果断,先派人占据要地断其退路,并借助有利时机 反败为胜。 C. 俞谏以人为鉴,战绩卓著。他注重借鉴别人的得失,在屡次征讨贼人的叛乱中,战功赫赫,甚至因此而 提升官职。 D. 俞谏担任官职,忠心为君。他进士出身,从长清知县到负责掌管都察院,为官尽责,虽多遭弹劾,终被 朝廷重用。 13. 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躬乘夜冒雨潜进,大破之,遂擒浩八,其党溃走玉山。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 1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坐.事,谪澧州判官 坐:因为 ②会.主将卒,众遂作乱 会:恰逢 ③池州、太平咸被.其害 被:遭受 ④非曰能.之,愿学焉。 能:胜任 ⑤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爱:喜爱 ⑥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同“供”,供给 ⑦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活着 ⑧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而;连词,表顺承关系 ⑨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焉:兼词,从哪里 ⑩窃.以为大王不取也 窃: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辞 ⑪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 A. ①④⑥⑩ B. ②⑦⑧⑩ C. ③④⑧⑨ D. ②⑤⑥① 【答案】10. C 11. D 12. B 13. (1)(俞谏)亲自趁夜色冒着雨秘密前进,大败敌人,于是擒获了王浩八,他的同党溃散逃往玉山。 (2)慎重办理学校教育,把善事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告诫百姓,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 着东西了。 14. C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句中,“遁”是逃跑的意思,根据前文“为同知伍文定等所败”句子结构完整,所以“遁”放后一句, 据此排除 AB。“秩受之”“为传送姚源”的主语都是“秩”,且“受”和“传送”都作“秩”的谓语,中 间段开合适,据此排除 D。 句意:当时王浩八的一万多人,驻扎在渐江开化,被同知伍文定等人击败,逃回江西德兴,王浩八把俘获 的官吏作为人质,向按察使王秩提出招抚要求,王秩应允,将他们遣送回姚源。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D.“带有褒扬意义”错。谥号是指人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所 以谥号也有批评的。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反败为胜”错,根据原文“躬乘夜冒雨潜进,大破之,遂擒浩八,其党溃走玉山”,俞谏没有失败, 是一举成功的。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重点字词:“躬”亲自;“潜”秘密;“溃走”溃散逃跑。 第二句重点字词:“谨”认真从事;“申”告诫、申诉;“颁”通“斑”斑白;“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 后置句,“以孝悌之义申之”。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坐:因……犯罪; ⑤爱:吝惜,舍不得; ⑦活:使……活命; ⑪鄙:动词,使……成为边邑。 所以②③④⑥⑧⑨⑩都正确。 故选 C。 参考译文: 俞谏,字良佐,桐庐人。父亲俞荩,考取进士,被授予御史,巡察江西,惩处外戚王氏、万氏宗族纵 恣横行的罪行,因事获罪,被贬为澧州判官,大力修筑堤堰,灌溉田地约一万顷,积功升迁至郧阳知府。 弘治三年俞谏考中进士,被授予长清知县。正德六年,被提升为右金都御史,治理苏州府、杭州府等地水 利,修理整治堤堰塘坝,让百姓得到实惠,不久晋升右副都御史。正德八年春,姚源降贼王浩八发动叛乱, 朝廷诏命俞谏替代陈金督率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军队讨伐他。当时王浩八的一万多人,驻扎在浙江开化, 被同知伍文定等人击败,逃回江西德兴,王浩八把俘获的官吏作为人质,向按察使王秩提出招抚要求,王 秩应允,将他们遣送回姚源。王浩八奔逃并占据贵溪裴源山,剩下的贼人再次聚集,营地绵延达十里。俞 谏令王秩与副使胡世宁、参政吴廷举在要害之地列兵驻守,切断他们的退路。俞谏亲自趁夜色冒着雨秘密 前进,大败敌人,于是擒获了王浩八,他的同党溃散逃往玉山。俞谏和江西巡抚任汉又攻击斩杀七百多人, 其余贼寇逃奔到姚源,俞谏督令吴廷举等人前往清剿,逼迫贼人走投无路而擒获他们。俞谏有戒于陈金的 失策,一心发兵征讨。东乡贼寇被陈金击败乞求投降,隶属胡世宁,称为新兵,然而抢劫掠夺依旧如故, 不久畏罪又反叛,俞谏派遣士兵讨伐捉拿了他们。副使李情治理严酷,众人想反叛,由于畏惧而不敢有所 行动。恰逢主将死去,众人趁机作乱,杀掉李情等人,焚烧官府,俞谏派遣军队擒拿他们,叛乱才平定。 谏官弹劾俞谏和任汉,兵部召令任汉返回,命令俞谏兼任巡抚。第二年出击临川贼寇,杀掉他们的首领。 叛贼据守群山之中,称王将近八年,俞谏派遣军队深入攻击,贼寇全部被擒,俘虏斩杀一千七百多人。朝 廷记录功勋,提拔俞谏为右都御史,依旧担任巡抚。大贼徐九龄,起初在建昌、醴源聚众为盗,后来,出 没于长江、鄱阳湖一带,长达三十年。黄州、德安、九江、安庆、池州、太平等地都深受其害,俞谏讨伐 斩杀他们,群贼全被荡平。后来俞谏遭到弹劾,正德十一年被召回,于是他乞请辞官。嘉靖改元之年,俞 谏由于被推荐重新起用担任原官职,总体督管漕运,这年秋天,被召回掌管都察院事。第二年他死于任上, 赠太子太保称号,谧号庄襄。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①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指北宋灭亡已三年。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点明岳阳楼地理位置,第三句描绘岳阳楼的壮阔景象,均从大处着眼,给人境界开阔之感。 B. 第四句中的“徙倚”指徘徊不定,写出了诗人沉重的心绪,一位愁苦异常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C. 颈联中“凭危”与“千古凭高对此”中“凭高”均为登临高处之意,是古代文人遣怀的一种方式。 D. 本诗综合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风格雄阔沉郁,与杜甫《登高》有异曲同工之妙。 16.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这首诗歌是否体现了这一观 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D 16. 诗人经历了国家灭亡的“多难”“三年”和“万里来游”的逃难坎坷,加之“白头” 迟暮的现实处境,借登岳阳楼“吊古”遣愁。看到的是“不动”的“帘旌”、将坠的“夕阳”和无边的“老 木”“苍波”,眼前的景色都浸染了诗人悲凉的情感气息,都成为诗人抒发人生迟暮的伤感和亡国之痛的 载体。 【解析】 【分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议论”分析错误,本诗没有议论。 故选 D。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语言,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意思是:有我之境,是用自己的眼光来看事物,所以物我都 带有我自己的主观色彩。 首联写景,“一东”“一西”,点明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帘旌不动夕阳迟”,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夕阳入 山图,烘托了诗人登临时伤悲落寞的情怀。 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在这里,诗人的主体形象不经 意地、自然而然地出现在诗中,他在思索,在徘徊,在融情入景,在借景抒怀。 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 “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 诗人经历了国家灭亡的逃难坎坷,加之“白头”迟暮的现实处境,借登岳阳楼“吊古”遣愁。眼前的景色 都浸染了诗人悲凉的情感气息,都成为诗人抒发人生迟暮的伤感和亡国之痛的载体。所以这首诗歌体现了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这一观点。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仗工整、概括凝练地描绘 出银河和明月一同映入湖水中的水天一色之景。 (2)在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了长江 辽阔、青山林立的壮丽景象。 (3)在《登岳阳楼》中,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言自己孤寂、病老的状态。 【答案】 (1). 素月分辉 (2). 明河共影 (3). 千里澄江似练 (4). 翠峰如簇 (5). 亲朋无一字 (6). 老病有孤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素”“澄”“簇”“孤”。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 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抗疫一年多,新冠疫苗成为人类一直期待的克敌制胜的“终极武器”。在经历了超过 1 亿人感染、300 多万人死亡的浩劫之后,各种新冠疫苗终于开始陆续上市了。历史上,每一次的大流行病, (甲) , 但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开始反击,采取了各种新的防治手段。而要做到提前一步斩断病魔的魔爪,毫无 疑问就是发明疫苗了。 (乙) ,一些肆虐千年的疾病都已经被终结。最为著名的例子就是天花,随着疫 苗的大范围接种,天花病毒几乎在全球被消灭,只有极少量的病毒样本被保留在实验室中。①现在,中国 正加速推进构筑全民免疫系统。疫苗接种已经突破 2 亿剂次,医务人员的新冠疫苗接种已经超过了 80%, 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就目前来看,②能否尽快进行新冠疫苗接种,是防止新冠疫情蔓延的最好方法。 18.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1967 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 B. 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C. 我曾想: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 D. 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 19. 在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 字。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并说明修改意见。 【答案】18. C 19. (甲)人类都是被动承受病魔的屠戮 (乙)自从疫苗被发明以后 20. ①删去“推进”(或:在“系统”后加“工作”)。②删去“能否”。 【解析】 【分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分析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 文中“终极武器”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A .特定称谓; B.表示强调; C.表示特殊含义,与文中引号用法相同; D.表示引用。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下文“人类开始反击”“而要做到提前一步斩断病魔的魔爪”可知,补写的主语是“人类”, 应介绍人类面对病魔的情况,下文“但”字提示,内容应该与下文相反,下文写的是人类主动应对,因此 应写出人类在病魔面前的被动情况。 第二空:“肆虐千年的疾病都已经被终结”是结果,上文要补写的是原因或条件,文段中的关键词语是“疫 苗”,因此补写内容应与疫苗的发明或应用有关。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推进构筑全民免疫系统”成分残缺,“推进”“ 构筑”均是动词,“构筑系统”是动宾结构,搭配合 理;“推进”缺少与之搭配的宾语,可改为“推进工作”,原句应改为“推进构筑全民免疫系统工作”; 或者把“推进”删除。 ②前面有“能否”,后面说的是“是最好方法”,搭配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对应失当,应删去“能否”。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0 年 12 月 19 日,话剧《断金》的西安站巡演在陕西大剧院落下帷幕。这部经典话剧首次来到古城 西安,对古城观众来说,是一次在“黑天鹅之年”与“难得好作品”的美好相遇。 话剧《断金》以北京东安市场为舞台背景,展现了从清末到解放后这段特殊时期的社会风貌。广大观 众熟悉的“铁三角”——张国立、王刚、张铁林与金牌编剧邹静之联手,讲述了富小莲(张国立饰)、魏青 山(王刚饰)、贵宝(张铁林饰)虽素昧平生却在落魄境遇中结为拜把子兄弟的故事,演绎了共谋生计的人 间百态。 三位老戏骨带着沉淀了大半生的纯熟演技与人生智慧来到舞台,将对戏剧的一腔热血化作一幕幕教科 书级的表演,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情绪,经典桥段不时引得观众拍手叫绝,掌声与欢呼声不绝于耳,盛况空 前。 21. 请简要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30 个字。 22. 同学们观看话剧《断金》后,对戏剧产生浓厚兴趣,纷纷邀请学校的梨园社团组织一次《窦娥冤》的 戏剧片段演出活动,请你为本活动的海报创作一个宣传文案。 要求:剧情介绍全面清晰,语言表达有文采,不超过 100 字。 【答案】21. 话剧《断金》西安站圆满落幕,老戏骨“铁三角”倾情出演,盛况空前。 22. (参考示例)感天动地《窦娥冤》,经典剧目代代传!窦娥蒙冤后被披枷带锁押赴刑场,她一腔怨愤, 满腹冤屈,像火山一样爆发!她痛骂鬼神天地,斥责天地间的一切不公,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人间大悲 剧,超美舞台人,邀您来赏! 【解析】 【分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第一段交代新闻的时间、地点以及事件,是新闻内容的总括。时间为 2020 年 12 月 19 日;事件为话剧《断 金》的西安站巡演在陕西大剧院落下帷幕。 第二段主要介绍话剧《断金》的具体情况,如舞台背景,演员及戏剧的主要内容等。 第三段主要是对三位老戏骨表演的评价,盛况空前。 新闻的主要内容包括话剧《断金》西安站圆满落幕和对演员及演出效果评价即可。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应用文段之宣传海报写作的能力。 要求写宣传文案,需要明确宣传的对象,宣传的目的,简介《窦娥冤》剧情。题干要求“剧情介绍全面清 晰”,需要明确人物、故事情节等内容。如人物窦天章、窦娥、蔡婆婆、张驴儿等。介绍情节时需要重点 抓住高潮部分介绍。如张驴儿要蔡婆婆将窦娥许配给他不成,将毒药下在汤中要毒死蔡婆婆结果误毒死了 其父。张驴儿反而诬告窦娥毒死了其父,昏官桃杌最后做成冤案将窦娥处斩,窦娥临终发下“血染白绫、 天降大雪、大旱三年”的誓愿。窦天章最后科场中第荣任高官,回到楚州听闻此事,最后为窦娥平反昭雪。 然后可以简单评价该作品,如“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超现实的情节,显示出正义的强大力量, 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广大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等。 最后可以发出邀请。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弟子们在回答孔子的问题时表达出了不同的志向。 子路:“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 知方也。” 冉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品读《论语》,传承经典”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子路、冉有、曾皙三人中,你 更欣赏谁的志向?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范文 树立远大理想,担当社会责任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树立远大理想,担当社会责任”。 孔子有一次问自己的弟子,你们的志向是什么?弟子各抒己见,但只有曾皙的志向得到了孔子的点头 赞许。曾皙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我也赞许曾皙的志向。曾皙的志向思想境界更高。“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为谓之器。”同在谈 论社会理想,四位门徒的思想境界不同,他们的“志”就有了“道”和“器”的差别。道是万物与人性之 本原,是治理国事之本;器是万物,是有利于物质发明和实际生活之末。具体到子路、曾皙、冉有和公西 华而言,子路志在治军,冉有和公西华,一者志在治赋,一者志在治礼。他们都能立足现实,脚踏实地, 但是只有曾皙深悟圣人之道,高瞻远瞩。 孙子曾说:“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确,不管你身份何等低下,但是都要有远大的志向。 立志是成功的起点。有了雄心壮志,就会去不懈努力,就会向成功迈进。立定志向,干任何事都会有一种 大的动力。传说中的精卫,它是一只海鸟,它不甘心被大海淹死,每天都衔树枝或小石头往大海里扔,一 心想填平大海。大海嘲笑它不自量力。但精卫说:“哪怕用一千万年,一万万年,我也要将你填平!”可 见,一只小鸟都有这样的志向,何况我们人类呢。如果我们胸无大志,那岂不是枉活一世吗? 拿破仑曾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兵。”这句话充分说明,有远大志向的人,能够在各方面向 自己提出严格要求,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来实现自己的志向。反之,就会碌碌无所作为。山鹰一生就向 往蓝天,于是天天练飞,最后就飞上了蓝天。而鸡同样有翅膀,可它却满足眼前的生活环境,到最后,就 再也飞不上天了。由此可知,不同的志向会造成不同的结果。 我们应该有一个理想,这个理想让我们明确了我们的奋斗目标,同时也会给我们奋斗的动力。上世纪 20 年代初,年仅 12 岁的周恩来说道:“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腾飞于世界而读书。”他一生都在坚持这个目 标,并不懈地为之努力,最终他实现了他最初的理想。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深刻认识这一时代的使命担 当,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要传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 所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 斗。”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选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主要讲述 了弟子们在回答孔子的问题时表达出了不同的志向。 子路的志向是:治理一个受到大国威胁并经常遭到侵略、灾荒的有一千辆战车的中等诸侯国,经过三年时 间,可以使百姓勇于作战并懂得道理。 冉有的志向是:治理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经过三年,可以使百姓富足。至于那些制度和 礼仪之类的事,等待品德高尚的君子去完成。 曾皙的志向是:在暮春时节,穿上夹衣,与五六个成年人和六七个少年去春游,在沂水中洗洗澡,到舞雩 台土迎风乘凉,兴尽时唱着歌回来。 三子志向的内容不同,子路安邦定国;冉求富国强民;曾点:社会大同。他们的志向不同,都是根据自身 的特点来设定自己的志向,符合自身的特点。志向太过远大,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不行;志向太小,不 能使自己人尽其材,大材小用,也不行;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所以可从理想志向的选择角度立 意,怎么立志,怎么实现自己的志向。 三子志向的境界不同,相比较曾皙的思想境界更高,体现了孔子追求的大同社会。具体到子路、曾皙、冉 有和公西华而言,子路志在治军,冉有和公西华,一者志在治赋, 一者志在治礼。他们都能立足现实,脚 踏实地,但是只有曾皙深悟圣人之道,高瞻远瞩。在从容得体地应对中表现出高于其他三人的思想境界。 所以可从树立远大的志向,有家国情怀等角度立意。 写作任务是: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品读《论语》,传承经典”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子路、冉有、曾 皙三人中,你更欣赏谁的志向?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更欣赏谁 的志向,然后结合自身发表自己的看法。文体上要符合发言稿的格式。 【立意】1.树立远大理想,担当社会责任。 2.不忘初心坚持,方能梦想成真。 3.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4.志向高远才能收获成功人生。 【素材】1.雄鹰注定能在蓝天中展翅翱翔,这是因为他有要搏击长空的志向;海燕注定能在狂风暴雨之中 战风战浪,这是因为他有要冲刷黑暗的志向;种子注定能在细小的石缝中击碎磐石迎接阳光,这是因为他 有要破土而出的志向;小苗注定能在贫瘠的泥土中长成参天大树,这是因为他有要茁壮成长的志向,天下 之物,皆因有远大的志向而有动力去迎接生活。 2.因为有了远大的志向,杜甫才能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时心系天下寒士而不顾自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 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话题。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因此, 杜甫孜孜不倦地用自己的笔触真实地记录着历史,呼出人民的心声。因为有了远大的志向,司马迁在遭受 宫刑后才能忍辱负重,对生活不怨不弃,呕心沥血,终成《史记》,博得“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美 誉,如他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让自己的死重于泰山。因为有了远大的志 向,双目失明的鉴真不畏惧生活给予他的不幸,而是历尽艰险东渡日本,将中华的佛教之精华携带到这个 岛国,将佛教传播发扬。因为有了远大的志向,方使饱受冷眼之苦的苏秦刺股苦读,使家境贫寒的有志之 士囊萤映雪凿壁借光,自己终成大器,也为历史留下一段段佳话…… 3.树立远大梦想,能够让我们目标清晰。“大志与良谋,大志是个首要条件。”这是著名的军事家与文学 家曹操所言。那里的大志也就是我们今日说的远大梦想,不但能够指引我们前进,还会帮我们塑造高尚的 人格,甚至构成伟人一般的毅力,就有动力与勇气去完成我们需要完成的事情。有远大梦想的人也会得到 别人的尊重与爱戴,因为他们散发出一种光像太阳能够给人正能量。他们胸怀的目标会让他们有一种“争 取做个莎士比亚,其余的事由命运决定!”他们会一向努力,无论到达与否,都能使生活有意义。 4.树立远大梦想,能够让我们将个人梦想与社会梦想相统一,让我们找到存在感。每一个青年的前途离不 开国家,没有国家的前途也就没有青年的前途。同时,一个国家的期望寄托在青年身上。”你所站立的那 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样样,中国便怎样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北影教授崔卫平所言正是一语道破青年是国家的期望。我们就该献身于梦想,同时奉献于祖国。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