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年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 高二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教育惩戒一直是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教育热点问题。《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肯定 了教育惩戒的必要性和正当性。明确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 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教育惩戒有了程序的 合法性、内容的限定性、操作的规范性,有利于教师拿好“戒尺”,让管与教、严与慈更好地融为一体。 科学实施教育惩戒,尺度与温度都不可少。教育惩戒理应既有尊重学生基本权利和人格尊严的温和, 也有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增强自律、改过向上的严厉。每一位老师都要认真学好《规则》,谨记什么情境下 使用什么教育惩戒方式,何种过错适用何种教育惩戒规则,客观公正、合法合规、适当适度,切不可随意 化、个人化、情绪化。只有秉持关爱学生的宗旨,注重人文关怀,才能让教育惩戒沿着符合教育规律、注 重育人效果的方向前行。 当然,会用、善用、用好教育惩戒,还需要多方努力。一方面,学校和广大教师要更新理念、提升能 力,增强履行职责的意识,提高教育水平和能力,将教育惩戒与积极管教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学校应当 支持、监督教师正当履行职务,切实承担起教师正常履职后因纠纷产生的法律后果,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确保广大教师放下顾虑,能用敢用。此外,还要健全监督机制,明确教师不当实施管理行为所要承担的相 应责任,避免滥用。更为重要的,是尽快建构一个理性健康的教育生态,营造家校之间、师生之间协同互 助、理解尊重的和谐氛围。 教育惩戒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小切口,却关系人才培养的大战略。我们期待,随着《中小学教育惩戒规 则(试行)》的颁布实施,新时代教育法治建设的脚步会更加稳健,广大公众对于教育的理解会越来越科学 深入,教育生态的建构会更加理性健康,这一切最终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目标和教育管理手段之间 的良性循环。 (摘编自人民日报 2021 年 1 月 14 日《用好教育惩戒这把“戒尺”》) 材料二: 教师惩戒权是由制度所预成,以教育、管理学生的必要权力。作为一种制度化实践,教育惩戒权对于 维持在学秩序、学生健全人格的生成具有重要的教育性意义。然而,这一权力在实践中往往因制度标准模 糊、可操作性不强等缺陷,要么被消极不用导致惩戒缺失,要么被滥用导致惩戒过度,严重损害学生发展 的实际权益。作为逻辑层面的延伸,教师惩戒权所产生的极端化运行等问题,也应当从制度中寻找答案。 这一制度是指,与教师惩戒权相关的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制定、自主采纳的教育管理制度等。教 师惩戒权理性回归的关键问题就在于,能否精准把握一种“善”的制度伦理。 制度伦理是从特定的伦理道德等方面,表达对现代制度的人文关怀。其核心任务是通过在制度安排过 程中贯穿制度伦理的规范、协调和创新功能,追求一种“善”的制度。因此,为了能够有效推进教师惩戒 权的理性回归,必然需要将制度伦理视为制度之“善”的“内核”,真正发挥实体制度对教师惩戒权应有 的依托和规范作用。 制度的确认和推行须以观念的萌生为前提。观念,就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某一事物进行观 察、分析的思维方式。 从时间维度来看,制度伦理是制度内生秩序的“设计原理”。伦理作为“应然”意识的“活的”体现, 必定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因此,需要对制度伦理的发展具有因时制宜的前瞻性。在现代民主社 会中,传统伦理价值形态的各种要素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例如,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惩戒权往往源于父母 的直接授意——孩子不听话,您随意管教,哪怕是打、骂都行。但是,随着现代自由、权利等意识在教育 领域的渗透,尤其是对“无批评教育”“赏识教育”论调的推崇,客观上也在极力否定现代教师对学生 “打、骂”等惩戒手段的合理性。因此,只有在深刻把握时代精神内涵的前提下,明晰制度“应当如此” 的价值判断,才能进一步考察制度的构建、调整与完善是否真正契合“善”的制度的具体内涵及其发展理 路。 从空间维度来看,囿于教师惩戒权具有较为复杂的情境性特征,也就不应当在制度安排过程中,对教 师采取绝对管制型的模式,而应当在防止惩戒权力滥用和不用的前提下,明确并树立教师的责任意识。也 就是说,在具体的制度内容上带有约束性的规范不宜过多、过严,以此给予教师惩戒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 使教师能够因地制宜地根据特定情境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等因素,将惩戒的积极作用施予学生,解决学生 发展过程中真实且较为具体的行为失范问题。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2021 年 3 月 25 日《教师惩戒权应把握“善”的内核》)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育惩戒固然应该有尊重学生基本权利和人格尊严的关爱,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遵守规则,改过向上。 B. 教师只要持有关爱学生的宗旨,注重人文关怀,就能让教育惩戒沿着符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的方 向前行。 C. 针对教育惩戒权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极端化的问题,应该从与教师惩戒权相关的一系列教育制度中 寻求解决的方法。 D. 随着现代自由、权利意识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传统教育中来源于父母直接授意的教育惩戒权已不再适用。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育惩戒权是为了维护学校秩序,健全学生人格,不可消极不用,也不可惩戒过度,损害学生的利益。 B. 科学实施教育惩戒需要多方努力,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尽快建构一个理性健康的教育生态,营造家校之间、 师生之间的和谐氛围。 C. 作为制度内秩序“设计原理”的制度伦理,必定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因此,需要用发展的眼 光对待制度伦理。 D. 因教师惩戒权具有较为复杂的情景性特性,所以在制度安排过程中,不应对教师采取管制型的模式,应 给予教师惩戒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 3.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晚就寝某女生宿舍有两人说话被扣分,第二天班主任罚该宿舍五名同学面壁思过。 B. 一天大雨,某同学上课迟到一刻钟后被罚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两遍。 C. 两名学生在集会上打架让老师非常气愤,被制止后又不肯承认错误,老师罚其当场做 200 个俯卧撑。 D. 晓丹上课经常讲话干扰课堂秩序,老师罚她写 800 字关于纪律话题的文章,不满意又退回,如此多次, 后来文章参加征文比赛获得一等奖。 4. 两则材料谈论的异同点分别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5. 结合两则材料,谈一谈用好教育惩戒权应从哪些方面努力? 【答案】1. C 2. D 3. D 4. 相同点:都谈论了如何实施教育惩戒。 不同点:材料一侧重谈论教育惩戒的尺度和温度;材料二侧重从伦理制度的角度分析教师惩戒权。 5. ①教师:应认真学好《规则》,注意教育惩戒的尺度和温度的平衡,把握时代精神内涵,抓住“善”的制 度伦理。 ②学校:支持教师履行正当职责,给予教师惩戒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 ③政府:健全监督机制,构建理性健康的教育生态。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A.“但更重要的是”是错误的。由原文“教育惩戒理应既有尊重学生基本权利和人格尊严的温和,也有教 育学生遵守规则、增强自律、改过向上的严厉”可知,原文是两者都不可少。 B.“只要……就”是错误的。由原文“只有秉持关爱学生的宗旨,注重人文关怀,才能让教育惩戒沿着符 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的方向前行”可知,原文是“只有……才”,属于充分必要条件。 D.“传统教育中来源于父母直接授意的教育惩戒权已不再适用”是错误的。由原文“在传统教育中,教师 惩戒权往往源于父母的直接授意——孩子不听话,您随意管教,哪怕是打、骂都行。但是,随着现代自由、 权利等意识在教育领域的渗透,尤其是对‘无批评教育’‘赏识教育’论调的推崇,客观上也在极力否定 现代教师对学生‘打、骂’等惩戒手段的合理性”可知,“已不再适用”于文无据。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D.“不应对教师采取管制型的模式,应给予教师惩戒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是错误的。由原文呢“囿于教 师惩戒权具有较为复杂的情境性特征,也就不应当在制度安排过程中,对教师采取绝对管制型的模式,而 应当在防止惩戒权力滥用和不用的前提下,明确并树立教师的责任意识”可知,是不应对教师采取绝对管 制型模式。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的观点为:教育惩戒有了程序的合法性、内容的限定性、操作的规范性,有利于教师拿好“戒尺”, 让管与教、严与慈更好地融为一体。 A.属于滥用惩戒权。 B.属于缺乏人文关怀。 C.属于惩戒失当,不尊重学生人格。 故选 D。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相同点: 材料一选自《用好教育惩戒这把“戒尺”》,围绕如何用好教育惩戒权的问题来说。材料二选自《教师惩戒 权应把握“善”的内核》,也是围绕如何用好教育惩戒权的问题来说。所以,两则材料都谈论了如何实施教 育惩戒。 不同点: 材料一说到教育惩戒有了程序的合法性、内容的限定性、操作的规范性,有利于教师拿好“戒尺”,让管 与教、严与慈更好地融为一体。科学实施教育惩戒,尺度与温度都不可少,然后又分析了会用、善用、用 好教育惩戒,需要多方的努力。所以材料一在如何实施教育惩戒方面侧重于谈论教育惩戒的尺度和温度。 材料二说到教师惩戒权是由制度所预成,以教育、管理学生的必要权力。教师惩戒权理性回归的关键问题 就在于,能否精准把握一种“善”的制度伦理。然后围绕制度伦理,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来阐述制度的 确认和推行须以观念的萌生为前提。所以材料二侧重从伦理制度的角度分析教师惩戒权。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 由原文“每一位老师都要认真学好《规则》,谨记什么情境下使用什么教育惩戒方式,何种过错适用何种教 育惩戒规则,客观公正、合法合规、适当适度,切不可随意化、个人化、情绪化”可知,这是从教师的角 度来说,要应认真学好《规则》,注意教育惩戒的尺度和温度的平衡。由原文“教师惩戒权理性回归的关键 问题就在于,能否精准把握一种‘善’的制度伦理”可知,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权时,还要抓住“善”的 制度伦理。 由原文“学校应当支持、监督教师正当履行职务,切实承担起教师正常履职后因纠纷产生的法律后果,维 护教师合法权益,确保广大教师放下顾虑,能用敢用”可知,这是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学校应支持教师履 行正当职责,给予教师惩戒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 由原文“尽快建构一个理性健康的教育生态,营造家校之间、师生之间协同互助、理解尊重的和谐氛围” 可知,这是从政府的角度来说,要健全监督机制,构建理性健康的教育生态。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①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 女篾片了。”李纨是个厚道人,听了不解。凤姐儿却知道说的是刘姥姥了,也笑说道:“咱们今儿就拿他 取个笑儿。”二人便如此这般的商议。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也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 气,仔细老太太说。”鸳鸯笑道:“很不与你相干,有我呢。”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先有丫鬟端过两盘茶来,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 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掂掇人位,按席摆下。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 家近我这边坐着。”众人听说,忙抬了过来。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 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调停已毕,然后归坐。薛姨妈 是吃过饭来的,不吃,只坐在一边吃茶。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姊妹三 个人一桌,刘姥姥傍着贾母一桌。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如今 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鸳鸯偏接过麈尾来拂着。丫鬟们知道他要撮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 侍立,一面悄向刘姥姥说道:“别忘了。”刘姥姥道:“姑娘放心。”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 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犟的过他。”说的众人都笑 起来。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 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 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 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 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 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 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 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吃它一个。” 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着。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 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 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要吃它一个,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冷了就不好吃 了。”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 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 听见响声儿就没了。” 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笑。贾母又说:“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了出来,又不请客摆大筵席。都 是凤丫头支使的,还不换了呢。”地下的人原不曾预备这牙箸,本是凤姐和鸳鸯拿了来的,听如此说,忙 收了过去,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 少时吃毕,贾母等都往探春卧室中去说闲话。这里收拾过残桌,又放了一桌。刘姥姥看着李纨与凤姐 儿对坐着吃饭,叹道:“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凤姐儿忙笑道:“你 别多心,才刚不过大家取乐儿。”一言未了,鸳鸯也过来,笑道:“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 刘姥姥笑道:“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 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你,就不说了。” (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有删改) [注]①篾片:旧时依附于富贵人家,为主子帮闲凑趣的人叫“篾片”,也叫“清客”。 文本二: 刘姥姥深观世务,历练人情,一切揣摩求合,思之至深。出其余技作游戏法:如登傀儡场,忽而星娥 月姐,忽而牛鬼蛇神,忽而痴人说梦,忽而老吏断狱,嬉笑怒骂,无不动中窍要,会如人意。因发诸金帛 以归,视凤姐辈真儿戏也。而卒能脱巧姐于难,是又非无真肝胆、真血气、真性情者。殆黠而侠者,其诸 弹铗之杰者也! (选自清代点评家涂瀛《红楼梦论赞》)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鸳鸯和凤姐把刘姥姥当做女清客加以取笑,这表现了她们的尖酸刻薄、仗势欺人。 B. 李纨由不解到劝阻,鸳鸯则干脆利索地予以回应,不同的言行体现出人物的鲜明个性。 C. 凤姐“掂掇人位,按席摆下”,大家吃饭各自分桌而坐,这都体现了贾府的规矩和礼节。 D. “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既说明刘姥姥对器具的不适,也凸显贾府的奢华。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情节发展以饭前、饭中、饭后为时间节点组成,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手法高超。 B. 作者重点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塑造了刘姥姥这一鲜活生动、颇具魅力的人物形象。 C.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这里的插叙对场景进行了补充描写。 D. 本段文字虽只选取了《红楼梦》中一个小片段,却表现出了作者语言质朴自然的风格。 8. 作者是如何描摹众人大笑的场景的?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9. 对于文本二的评价你同意吗?请结合文本一加以分析。 【答案】6. A 7. C 8. ①运用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展示众人的个性差异。例如,史湘云的任性率真,林黛玉的身体娇弱, 贾宝玉的备受宠爱。 ②点面结合。作者注重重点刻画,将史湘云、林黛玉等主要人物的各自不同笑貌写得活灵活现;同时又注 重群体塑造,在面上使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9. 同意。刘姥姥是一位憨厚又不失睿智、质朴又精通世故人情的农村老妪,由文本一可知: ①刘姥姥被捉弄取笑却并不在意,可见她忠厚又睿智。 ②刘姥姥生活经验丰富,精通人情世故。她顺水推舟送人情,迎合了凤姐和贾母的开心。 ③刘姥姥以自己的风趣戏耍着贾府各色人等,她才是真正的主角。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表现了她们的尖酸刻薄,仗势欺人”不正确。鸳鸯和凤姐取笑刘姥姥是哄贾母开心,刘姥姥也心知肚 明,并十分配合。 故选 A。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是直接描述,为场面描写,不属于插叙。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1)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比如“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 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一句中“喷”、“伏着”、“滚到”“搂” 等动作的描写,“笑的”神态描写,体现了在场的人的不同的性格特点。比如,史湘云的直率朴实;黛玉 的娇弱;宝玉的娇嗔和受宠;王夫人的尊贵;薛姨妈的自然大方。 (2)点面结合。所谓“点”,即单独描写,主要有史湘云、林黛玉、贾宝玉、王夫人、薛姨妈、探春、惜 春等人,通过不同的具体刻画展示不同的性格特征;所谓“面”,即整体描写,“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 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和“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是整体塑造,使整个场面描写有 主有次,增添了文章的画面感。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同意。刘姥姥如文本二所点评的那样的确是一位憨厚又不失睿智、质朴又精通世故人情的农村老妪,由文 本一可知:后来凤姐、鸳鸯等人给刘姥姥赔不是,“刘姥姥笑道:‘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 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你,就不说了。’”, 可见刘姥姥对凤姐等人的安排心知肚明,她任由凤姐、鸳鸯捉弄取笑却并不在意,而且十分配合,可见她 忠厚又睿智的一面。刘姥姥虽是农村出身,可她生活经验丰富,精通人情世故。她知道凤姐鸳鸯等人是要 让自己哄贾母开心,于是顺水推舟送人情,按照她们说的去做,这样既迎合了凤姐她们哄老太太开心的想 法,也博得了贾母的开心,又利于自己获得更多好处。这从后面凤姐送了她很多东西、钱物等可以知道。 刘姥姥是乡下人,没有那么多的顾虑和好面子,只要有好处,她并不介意被当做笑话。另外,表面看是凤 姐等取笑憨厚没见过世面的刘姥姥,可实际上,是刘姥姥以自己的风趣戏耍着她们,刘姥姥才是真正的主 角。一连串儿表演却浑纯然天成,不着痕迹,她似乎心甘情愿,众人也心安理得。于是一下子拉近了刘姥 姥和和贾府众人的距离,双方合作达到共赢:她获取了想要的利益,而她们则得到了开心的机会。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所,赵王以 为郎中。数岁,切直廉平,赵王贤之,未及迁。 会陈豨反代,汉七年,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 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 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 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 “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贯高事明白, 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 相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夫贯高等谋 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匈奴..冒顿新服北 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复召孟舒以为云中守。 后数岁,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曰:“梁有之乎?”叔 对曰:“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 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 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余各搏二十,怒之曰: “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 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于是王乃尽偿之。数年,叔以官卒。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B. 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C. 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D. 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倨傲无礼的动作。 B. 顿首,即叩头,头叩地而拜。与“稽首”相比更恭敬隆重。 C. 匈奴,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秦时始称“匈奴”“胡”。 D. 髡钳,古代刑罚。剃去头发叫“髡”,用铁圈束颈叫“钳”。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田叔刚直清廉,素有贤能。他为人严苛廉洁,喜欢结交有德望的人。后经赵午推荐,被任命为郎中,得 到赵王赏识。 B. 田叔忠肝义胆,无惧生死。赵王属下刺杀高祖不成后,朝廷下令追随赵王的人罪及三族,田叔毅然追随 赵王至长安。 C. 田叔思虑缜密,体贴君心。他查清梁王有罪的事实,又给皇帝提供妥当建议,使皇帝不会陷入两难的境 地。 D. 田叔智慧理政,灵活处事。他初为鲁相时,为袒护鲁王,惩罚了状告鲁王的百姓,使鲁王主动偿还百姓 财物。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2)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 14. 田叔认为孟舒是长者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回答。 【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偏巧事情被发觉了,汉朝下诏令逮捕赵王和谋反的群臣。 (2)田叔说:“大王自己夺取来的财物,让丞相去偿还,这是让大王做恶事而让丞相做善事。” 14. ①在朝廷下令赵国有敢于跟随赵王的人会罪及三族时,孟舒却至死追随赵王。②匈奴侵扰边疆时,孟舒 知道士兵疲惫,不忍心对士兵发号施令。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上尽召见与语”的意思是皇上全部召见了他们,和他们谈话。“上”作主语,“召见”“语”作谓语, “与语”是“与(之)语”省略句,“与(之)”作状语修饰“语”,这样应在“与语”的前后停顿,排 除 A、B 项。 “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的意思是皇上高兴了,全都任命他们做了郡守、诸侯国丞相。主语是“上”, “说”通“悦”,高兴的意思,在句中作谓语,所以应在“上说”的前后停顿,这样就排除 D 项。 断句后,疏通语意为:皇上全部召见了他们,和他们谈话,感到汉朝的大臣没有能超过他们的,皇上高兴 了,全都任命他们做了郡守、诸侯国丞相。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与‘稽首’相比更恭敬隆重”错。九拜中最恭敬隆重的礼节是“稽首”。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 D.“为袒护鲁王,惩罚了状告鲁王的百姓”分析错误。原文,“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余各搏 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可见,田叔惩 治告状的百姓,是为鲁王立威,同时也为了感化鲁王,令其归还百姓的钱财。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1)题得分点:“会”,恰逢;“发觉”,被发觉;“群臣反者”,谋反的群臣,定语后置。 第(2)题得分点:“为恶”,做恶事;“为善”,做善事;“是”,这;“是……也”,判断句,这是……。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根据“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 分析概括:朝廷下令赵国有敢于跟随赵王的人会罪及三族时,孟舒却至死追随赵王。 根据“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 分析概括:匈奴侵扰边疆时,孟舒知道士兵疲惫,不忍心对士兵发号施令。 参考译文: 田叔,是赵国陉城人。田叔为人严正清廉、洁身自好,喜欢和那些德高望重的人交游。赵人把他举荐 给赵国丞相赵午,赵午把他的事汇报到赵王张敖那里,赵王让他做了郎中。做官几年,他切峻正直,廉洁 公平,赵王认为他贤能,却还没来得及升迁他。 正逢陈豨在代地反叛,汉七年,高祖前去讨伐,路过赵国,赵王张敖亲自端着桌案进献食物,礼节非 常恭顺,高祖却伸足而坐,傲慢地骂他。这时赵国相国赵午等数十人都发怒,对赵王张敖说:“大王您侍 奉皇上,礼节够完备的了,现在他对您却是这样,我们请求您准许作乱反上。”赵王咬破手指流出了血, 说:“先人失掉国家,如果没有陛下,我们都会尸体生蛆。你们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不要再开口了!”于 是贯高等人说:“大王您是忠厚长者,不愿违背恩德。”最终私下里一起密谋要杀掉皇上。偏巧事情被发 觉了,汉朝下诏令逮捕赵王和谋反的群臣。于是赵午等人都自杀了,只有贯高被逮捕了。这时汉朝颁下诏 书说:“赵国如果有敢于跟随赵王的人,罪及三族。”只有孟舒、田叔等十几个人穿着赤褐色的囚衣,自 己剃掉头发,用铁圈钳住脖颈,自称是赵王的家奴,跟随赵王张敖到了长安。贯高谋反的事调查清楚之后, 赵王张敖得以出狱,被废黜为宣平侯,于是进荐田叔等十几个人。皇上全部召见了他们,和他们谈话,感 到汉朝的大臣没有能超过他们的,皇上高兴了,全都任命他们做了郡守、诸侯国丞相。孝文帝即位之后, 召见田叔问他说:“您知道谁是天下的忠厚长者吗?”田叔磕头说道:“原来的云中太守孟舒是个忠厚长 者。贯高等人谋反,皇上下了明令诏书,赵国如果有敢于跟随赵王张敖的,罪及三族。然而孟舒自己剃掉 头发,用铁圈钳住脖颈,跟随赵王张敖去他所要去的地方,想要为他去死。匈奴冒顿新近征服了北夷,又 来为害边塞,孟舒深知士卒疲劳辛苦,不忍心说什么(不忍心对士兵发号施令),士卒们争相登城与敌人拼 死,好像是儿子为了父亲,弟弟为了兄长一样。”皇上又召见孟舒让他做了云中太守。 几年以后,梁孝王派人刺杀原来的吴国丞相袁盎,景帝召见田叔,派他去梁国查办,田叔了解了全部 案情,回来报告。景帝问:“梁孝王有做那件事吗?”田叔回答说:“梁孝王做了那件事。”皇上问:“那 件事到底怎么样?”田叔说:“皇上不要追究梁国的事了。”皇上问:“为什么呢?”田叔说:“现在如 果不处死梁王,这就是罔顾汉朝法律;如果他认罪伏法,那太后就会吃饭没有滋味,睡觉不能安枕,这些 都是陛下的忧虑啊。”景帝认为他非常贤能,任命他做了鲁国的丞相。 田叔刚上任,老百姓自发地向他上言,控诉鲁王夺取财物的有一百多人。田叔抓住他们中间为首的二 十人,每人用竹板打五十下,其余的各打二十,向他们发怒说:“鲁王不是你们的君主吗?怎么竟敢谈论 你们的君主!”鲁王听说这件事后很惭愧,拿出王府内库的钱,派丞相偿还给他们。田叔说:“大王自己 夺取来的财物,让丞相去偿还,这是让大王做恶事而让丞相做善事。”丞相没有参与偿还的事。于是鲁王 就全部偿还给百姓了。几年后,田叔在任上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日题老将林亭 张蠙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几人图在凌烟阁①,曾不交锋向塞沙? [注]①凌烟阁: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一个“翻”字甚妙,有“却、反而”之意,突出了老将不同一般的思想性格,也暗示其背后可能有 深层的原因。 B. 颔联状纤草着一“垂”字,绘其生机蓬勃的情态;写落花用一“聚”字,描绘了风自吹拂、花自飘零的 湖面景象。 C. 颈联借助物情来反映人情,不仅使画面形象鲜明生动,构成一种清幽深邃的意境,而且揭示了老将的生 活情趣。 D. 尾联说在凌烟阁中画像留名的人,又有谁不曾在战场上立过功呢,这是用反诘的句式来对老将进行规劝 与慰勉。 16. 概括诗中老将的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①身经百战,功成名就。“百战功成”点出其曾征战沙场,建功立业。②晚境凄凉, 寂寞孤独。“翻爱静”写不得已的无奈,“似仙家”突出孤寂,颔联以景物烘托其荒凉冷落、寂寞萧条。 ③饮酒自娱,闲适自得。颈联写老将取井水之凉,使酒清凉爽口,打开鹦鹉笼子,任其自由往来,又透露 出了几分闲适。 【解析】 【分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B.“颔联状纤草着一‘垂’字,绘其生机蓬勃的情态”错误。“垂”写出纤草毫无生气的样子、荒凉冷落 的情态。 故选 B。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身经百战,功成名就。首联“百战功成翻爱静”的意思是:身经百战功成名就反倒喜欢平静。“百战功成” 点出其曾征战沙场,建功立业。 晚境凄凉,寂寞孤独。首联“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概括点出老将心境的寂寞及其门第的 冷落。一个“翻”字,甚妙。老将有别于隐士,不应“爱静”,却“翻爱静”;“侯门”与仙人的洞府有 异,不应相似,偏“渐欲似”,这就把这位老将不同于一般的性格揭示出来。颔联、颈联四句,作了具体 刻画。“墙头雨细垂纤草”,“侯门”的围墙,经斜风细雨侵蚀,无人问津,年久失修,已是“纤草”丛 生,斑剥陆离。状“纤草”着一“垂”字,见毫无生气的样子,荒凉冷落之意,自在言外。“水面风回聚 落花”,写园内湖面上,阵阵轻微的旋风,打着圈儿,把那零零落落浮在水面上的花瓣,卷聚在一起。这 里只用了七个字,却勾画出一幅风自吹拂、花自飘零、湖面凄清、寂寞萧条的景象。园林冷落如许,主人 心境可知。这是诗人寓情于物之笔。 饮酒自娱,闲适自得。“井放辘轳闲浸酒”,老将取井水之凉,使酒清凉爽口,写其闲适生活。“笼开鹦 鹉报煎茶”,打开鹦鹉笼子,任其自由往来,好让它在有客光临时报告主人,督请煎茶待客。这两句从侧 面借助物情来反映人情,不仅使画面的形象鲜明生动,构成一个清幽深邃的意境,而且深刻细腻地揭示出 老将的生活情趣和精神状态,手法相当高明。颈联写老将取井水之凉,使酒清凉爽口,打开鹦鹉笼子,任 其自由往来,又透露出了几分闲适。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写楼阁各随地势而建、参差错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_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失败。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各抱地势 (2). 钩心斗角 (3). 封狼居胥 (4). 乱石穿空 (5). 惊涛拍岸 (6). 卷起千堆雪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需要注意的字形有:“抱”“势”“钩”“胥”“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朗朗上口的童谣,赋予 节气诗的意境、歌的旋律。四句七言的节气歌,用简洁的方式完成了自然启蒙。一月两节气,如车轮旋转, 推着时光匆匆向前。这是一种巧妙的组合,更是一种智慧的结晶,它带着生命的密码和丰富的信息,汇聚 成一条浩荡的生命长河。我们如果顺着节气的根脉追溯,最早显现春之端倪的并非是柳梢枝头,而是残冬 瑞雪。白雪就是写满春汛的素笺,草地就是春潮萌生的家园。始于立春,终于大寒,二十四节气就像天地 孕育的二十四个角色,迎来送往,相互守望,在进退自如的秩序中完成四季的轮回。“冬风不过篱,春风 钻牛皮”。我确信,春天的抵达是从风开始的,只有借助风的力量,才能冲破冬的封锁。“( )”是动 态的风;“( )”是探问的风;“( )”是爱抚的风;“( )”是思念的风……唯有春风吹拂的 大地,才能见证春光、春阳、春雨、春耕、春种。 18. 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诗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春风送暖入屠苏 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春风又绿江南岸 ④春风不度玉门关 A. ②③④① B. ③①②④ C. ④③①② D. ①④②③ 19. 下列各项中与文中划波浪线句子使用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 ) A.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思念是翅膀的痕迹 B.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C. 七叶树呵/你穿了红的衣裳嫁与谁呢 D. 一头青牛走来闲卧/慢慢地咀嚼碧绿的岁月/岁月在牛嘴里发出响声 20.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18. B 19. A 20. 如果我们顺着节气的根脉追溯,最早显现春之端倪的并非柳梢枝头,而是残冬瑞雪。(或者将“如果” 与“我们”调换位置,“并非是”赘余,删掉“是”或改为“并不是”。) 【解析】 【分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③中的“绿”有吹绿之意,呈现出动态之美; ①句中描绘出一幅和暖的春风吹来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屠苏酒的热闹情景,用“探问之风”,其实是用 拟人的手法表达出对新年到来的喜悦; ②句是春雨随着春风在夜晚悄悄落下,悄无声息地滋润大地万物,体现“爱抚”; ④句抒发了戍边士兵的怀乡之情,扣住了“思念”。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例句修辞是暗喻,“是”是比喻词,把“白雪”比作“写满春汛的素笺”;把“草地”比作“春潮萌生的 家园”。 A.修辞是暗喻,“是”是比喻词,把“思念”比作“翅膀的痕迹”。 B.修辞是反复和通感,两句“道一声珍重”是反复;“道一声珍重”是听觉,“甜蜜”是味觉,“那一声 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听觉和味觉相通,属于通感。 C.修辞是拟人,“树”拟人化,“穿了红的衣裳”“嫁”。 D.修辞是拟人和顶真,青牛拟人化,“咀嚼岁月”;“慢慢地咀嚼碧绿的岁月”“岁月在牛嘴里发出响声”, “岁月”是上一个句子的最后一个词语,是下一个句子的第一个词语,属于顶真。 故选 A。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我们如果”错误,语序不当,两个句子主语不一致,关联词语放在主语之前,改为“如果我们”。 “最早显现春之端倪的并非是柳梢枝头”错误,“并非是”赘余,删掉“是”或改为“并不是”。 改为:如果我们顺着节气的根脉追溯,最早显现春之端倪的并非柳梢枝头,而是残冬瑞雪。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2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央视热播剧《觉醒年代》中有这么一场戏:新文化运动主将胡适与保守派代表北大教授黄侃就“白话 文与文言文之优劣”展开了一场辩论。黄侃认为:文言文与白话文相比,表意更能删繁就简。他举例说, 比如“你太太死了,你家人打电报让你回去”这个意思,用白话文会说“你的太太死了,快点回来呀!” 用语 11 字之多,而用文言则只需“ ”4 字表述即可,电报费可省三分之二。胡适则不以为然。 他以“教育部一位朋友邀请自己做行政秘书,自己不愿从政,决定不去”为题,与黄侃相约各写一份电文, 看谁的表意更简洁恰当。黄侃用文言写的电报稿是:“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一共 12 字。而 胡适用白话文写的电报稿是:“ ”,未超过 6 个字。据此,胡适认为:白话文与文言文相比,不在于谁表 意更简洁,重在 。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其中第三处不超过 15 个字 22. 胡适与黄侃之争,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其实是一场新旧文化之争。请你写一段话,谈谈你对“新与旧” 关系的理解,字数不超过 60 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21. ①妻亡速归;②干不了,谢谢;③是否能恰如其分地选择字词。 22. 既对立又相互渗透的辨证关系。既是一对冤家对头,为了书面表达权而“相互争夺”;又相互渗透,文 言在“朝”,白话在“野”。 【解析】 【分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太太”这个称谓在古代叫“妻”;“死了”的古汉字是“亡”;“快点”的古汉字是“速”或 者“急”;“回来”的古汉字是“归”。所以答案可以是:妻亡速归。 第二空,“才疏学浅”是本人在谦虚;“恐难胜任”的白话就是“干不了”;“不堪从命”的白话是“抱 歉”或者“谢谢”等意思,表委婉的拒绝。所以答案可以是:干不了,谢谢。 第三空,文段中黄侃认为文言文与白话文相比,表意更能删繁就简,针对这个问题胡适通过举例推翻了黄 侃的观点,再依据前文“不在于谁表意更简洁”,所以胡适最终想表达的是只要把意思表达的准确,不管 字数的多少,只要运用的合理,即恰如其分就好。所以答案可以是:是否能恰如其分地选择字词。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新”与“旧”既是一对冤家对头,又相互传承。二者为了书面表达权而“相互争夺”,但结果几千年来, 文言在“朝”,白话在“野”,并行不悖。在大量古代诗词中,会发现白话和文言“密切接触”。文言在 白话文运用中并始终不曾绝迹,文言是书面化的文字,自然雅丽,堂皇、沉稳、厚重,调高一格;而白话 也不失通俗易懂。所以呈现出既对立又相互转化渗透的辨证关系。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 年 3 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认为: 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 对于这一观点,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范文】 以强健之体魄,筑强健之中国 “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我非常认可这一观点。 少年何以强?在体育强国目标逐步推进的背景之下,至于问题的答案本是不言而喻的,少年自强离不 开体魄之强,青少年体育是铸就少年强健体魄的重要一环。体育不仅是对我们身体素质的锻炼,也是对我 们精神品质的锻炼,不仅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利于社会的长足进步。“欲有强健之国格,必先有强 健之人格,强健之体魄”。青少年的体育不能缺席。正因为青少年体育不仅关乎个人发展,更是牵系着国 家和民族的未来。 然而,当下青少年体育开展情况并不乐观,进入高中,书山学海的学业任务迫使运动时间“让位靠边”, 体育课从频频被占甚至取消,让回忆中田径场上风驰电掣的身影和成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失望,出于安 全考虑,强度稍高的运动项目在校园中渐渐消失,球场上没有了扣篮的矫健身姿,绿茵场上没有了射门进 球的欢呼,运动会上再也见不到长跑健儿浸满汗水的笑容……更何况,疫情期间连续的网课加重了视力负 担,居家隔离的缺乏运动空间带来了髀肉复生的尴尬,在青少年体质连续多年下降的趋势之下,这样的境 况只会让青少年体育的形势日益严峻。 强健体魄从体育课抓起。伏尔泰说,生命在于运动。遗憾的是,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更加关注智 育,加之学校害怕承担意外风险,体育课也就被忽视了。但我们应该知道成长也总是伴随着风险的,师长 们更应该秉持“体育抓不好会出废品”的理念,让青少年们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积极锻炼身体,接受 各种挑战与风险,培养勇敢之心。当然,任何锻炼也都应该谨慎对待,要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安全。 体育课并非只是强身健体,体育课还能激发人的潜能。朱婷在体育课上被发掘出体育天赋,并通过不 断拼搏努力,最终而成为奥运冠军,为国争光。孙杨还上小时学就爱上了游泳,每一次游泳课都是他尽情 享受成长快乐的时间。中小学生肥胖、近视等健康问题高发,便是忽视体育课、忽视体育运动的后果之一。 此外,我们还应当在体育课中发扬体育竞技中“更高、更快、更强”的拼搏精神,以此作为我们的精神源 泉,进而将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使我们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总书记强调:“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少年 强则国强,强国从体育锻炼开始,让我们努力做到以强健之体魄,筑强健之中国!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聚焦“教育”的话题,提出“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 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这一观点。题中“四者”正好对应体育、德育、智育和美育,也可以称 之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培养终生运动者”,就是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自身来说,体育锻炼能保持身体强壮、健美,令人 头脑聪明、愉悦、幸福;从整个民族来说,拥有强健体魄的民族,是有希望的民族,而轻视体育的民族, 是落后的民族,是挨打的民族,是衰亡的民族。 “责任担当者”属于德育,就是培养青少年有责任担当的意识,时代呼唤担当,青少年责任立于心,担当 行天下,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面对困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败敢于 承担责任,这就是担当,担当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魄力,更是一种精神。 “问题解决者”指的是具有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人,而实践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体现,针对当下的素质 教育,提倡真正好的教育要结合实践、服务于实践,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实际问题须勤于学习、善 于思考、勇于实践,强调实践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倡导培养新时代的具有实践精神的劳动者。 “优雅生活者”,“优雅”指适宜得体的着装,彬彬有礼的举止,腹有诗书的风韵,化解尴尬的智慧,刚 直不阿的气度,泰山崩前的从容……优雅是内在的一种精神力量的外化。优雅属于教育中的美育,美育的 根本目的是人格的养成、灵魂的塑造,是回归对孩子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孩子的眼睛和心灵。没 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美育关乎孩子的快乐幸福,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 可就其中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来谈。 【立意】1.体魄强则少年强,少年强则国强; 2.没有强健体魄,何以做强国少年; 3.舞青年姿态,担时代责任; 4.做有担当的追梦青年; 5.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厚植实践沃土,培育工匠精神; 7.加强美育,陶冶情操; 8.加强美育,提高审美能力。 【素材】1.青春之体强健,成长之路顺畅。毛主席曾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习与成长也需要一副强壮 的体格,在座的同学们,有没有在学校晕倒、呕吐过的?这么多呀!对你们来说,生病不仅意味着身体不 适,还意味着学业受影响。运动不仅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更能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比如晨跑,就能让人 精神充沛,思维敏捷。 2.少年之心澎湃,精神之力刚毅。毋容置疑,运动能够锻炼人的意志力,老实说,学生时代的我也不热爱 体育锻炼,但成人后,我发现运动有太多太多好处,我开始接触马拉松、高尔夫、网球,甚至成为了一名 体育专栏的记者。我想告诉大家,运动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体质,更能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马拉松的 坚持,篮球的团队协作,台球的耐心等等,都是我们在手足伸展,头脑运转中对心灵的塑造。 3.体育锻炼是强健体魄的重要途径。哲学家伏尔泰有言:“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而充足的体育锻炼能调 节机体代谢,有助于舒缓情绪,消除压力,改善睡眠,提高自信心和幸福感。我们常常在小区运动场上看 到老大爷们正激情澎湃地挥拍打乒乓球,又时常看见广场上老奶奶们正整齐划一地跳广场舞。他们年事已 高,仍然坚持体育锻炼,不就是为了强健体魄,更健康地生活?反观我们有些同学,不愿意上体育课,不 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导致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不断下降,视力下降率、肥胖检出率却持续攀升…… 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已经刻不容缓。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