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ID:700107

大小:61.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5-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湖北新高考 9+N 联盟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 2020—2021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语文试题 命题:建始一中(刘环 刘文敏) 审题:(高伦强)监利中学(邹兰光)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2B 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0.5 毫米 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 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呢?这需要在文化传播的理念、框架以及方式等方面用心用力。 首先,在理念上,告别以“传者”为中心的单向传播理念。无论是对内传播,还是对外传播,一厢情 愿地认为受众会无条件地接受传播的内容,是不现实的。为此,需要尊重受众的接受期待。平等地与受众 交流,而不是居高临下地灌输。盛气凌人的说教没有人愿意听,受众只会背你而去。所以,宣传工作就不 能以“传者”为中心,而应充分尊重受者的权利和感受,提开传播的质量和水平,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 将所要传播的价值理念植入到目标受众心中去。 其次,在传播框架上亟需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国内传播与国际传播框架问题。如今,国内传播与国际 传播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内外有别的宣传模式需要修正。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已经成为传 播现实,这就需要从受众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二是主流价值观、非主流价值观、中国 文化之间的秩序问题。三者完全重合显然是不现实的,如何寻求三者之间的最大“交集”,这是文化整合 需要破解的课题。将三者有效地整合起来。获得“共识”之后,构建一个立体的传播枢架,将三个维度的 价值理念有效地运转起来。主流价值观传播应该处于金字塔的顶端,非主流价值观传播处在中间层,文化 传播应该是金字塔的基座。三个层面的传播是上下贯通的,尤其是主流价值观不是孤悬在金字塔的顶部, 它应从非主流价值观和中国的文化基座中汲取最大共识,获得丰厚的民意支持和文化地气。这样才能实现 主流价值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 其三,创新传播方式。中央领导人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 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这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不 少成功的经验。2010 年世博会中国馆的内容演绎,就是成功的文化传播案例之一。比如动态版《清明上河 图》,设计者通过现代高科技手段,复活了张择端笔下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生活,让原先静态的历史名画变 成了生动的动态场景。场景生动再现了古代中国城市的祥和、热闹生活,智悲地表达了中国文化中的和谐、 兼容的理念。 (摘自张涛甫《中国文化如何输出》,有删改) 材料二: 最近,“90 后”古风美食播主李子柒在海外走红了。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月桃花开,采来桃花酿成酒;五月樱桃季,开始酿樱桃酒、烘樱桃干;从手 工造纸,养蚕缫丝,再到制作各种家居物……李子柒的视频多以中国传统乡村生活及其独特的物产为中心, 充满着浓郁的烟火味道和恬静的田园气息。 有人说她的视频肤浅简单、深度不够,也有人认为她过于偏向展现中国的乡土生活,缺乏对中国现实 更为丰富的表现。而文化学者贾静楠认为,李子柒视频中的劳作和生活方式、饮食服饰、手工艺品等内容, 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蕴,田因牧歌式的影像满足了国外一些观众对于传统中国的想象,说明中四 文化可以通过创新手段发扬光大。 在北大教授张颐式看来,李于骤视频创新方式,让外界看到了中国年轻人生活方式中别有意趣的一面, 对于增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有积极意义。这种大众文化传播方式更有着独特优势,“大众文化从感性上会 让人形成对一种文化的初步和基本印象,从而提高跨文化传播效率,也为更多的高雅文化传播打开了空 间。”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吸引着海内外关注的日光:“addoil(加 油)”“guanxi(关系)”等许多中式英语词汇,先后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电影《流浪地球》在北 美、澳洲票房成绩亮眼……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杜交媒体也成为对外文化传播的新渠道。通过生动丰富、具有现场感的介绍, “润物细无声”地日益凸显出文化对外传播的正面效果。 业内人士指出,李子柒视频从专业性上看,视频作品质量较高,甚至不输成熟的工业化纪录片。视频 中充满了数天及数季度的跟拍,大量延时拍摄则被运用于展现时节变化之美,此外还有滤镜调色、微距特 写、中远景切换等技术运用。 据抖音视频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现在在海外有影响的文化视频作品质量都较高,“然而不足的是, 国外民众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大多还停留在功夫、美食、服饰等具象和器物层面。体现中国当代文化特征的 文化产品还较少在国外产生较大影响。”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指出,对外文化传播中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我们的故事里是中国上下 五千年文明所积累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如果这些故事得到外国读者的喜欢,就意味着中国文化自然而 然地得到了他们的喜欢。 “文化传播要了解受众需求,不能只考虑‘我有什么’。还要考虑‘他对什么感兴趣’。”张颐武说, “李子柒视频能够引发人们的强烈兴趣,说明了传播题材的吸引力。” (据新华社北京 12 月 12 日电,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目前中国的文化传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在于文化传播理念有偏差、框架不清晰以及传播方式陈旧。 B. 设计者运用高科技手段将《清明上河图》中汴京的繁华生活动态化,更好地表达了和谐、兼容的理念。 C. 为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需要修正当下内外有别的宣传模式,将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 D. 李子柒视频之所以受追捧,是因为顺应观众需求而选择了充满烟火味道和田园气息的中国传统乡村生 活。 2. 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在中国文化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既得益于国力的提升,也与大众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不无关 系。 B. 大众文化一般具有感性化的特点,便于让外界接受,能够让外国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对中国文化的理 解。 C. 尽管人们对李子柒视频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争论这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 播。 D. 本文在充分肯定李子柒视频的同时,也指出了它存在肤浅简单、缺乏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的表现等问题。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为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中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开设了以汉语教学为主要内容的“孔 子学院”。 B. 在美国生活多年的林语堂。用英文写了《生活的艺术》一书。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该书一出版就引起 了轰动。 C. “addoil(加油)”“guanxi(关系)”等许多中式英语词汇,先后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 D. 京刷文化海外推广者孙萍说:“传播的目的在于接受,我们要用别人听得懂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4. 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李子柒视频在全球走红的原因。 【答案】1. B 2. D 3. C 4. ①以设问开篇,引出中心论点。②在结构上采用了总分式的论证结构。③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 法,如例证法、引证法等。④经验推论法: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已经成为传播现实,都是 基于生活观察经验的结论,然后以此展开推论说理。 5. ①内容上尊重受众需求。②制作质量高。③传播方式新颖。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杭州宣言 余秋雨 杭州在成为南宋国都之前,迎来过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喜欢的苏东坡。他到这 座城市里来的时候,也一点儿没显出旷世诗人的模样,而是变成了一位彻彻底底的水利工程师。 他不想在杭州写诗,偶尔写了一首“水光潋滟晴方好”。在我看来算不得成功之作。苏东坡仅仅是随 口吟过,根本不会放在心上。他忧郁的眼神,捕捉到了西湖的重大危机。西湖已经被葑草藻荇堙塞了一半, 再过二十年,西湖将全然枯竭,不复存在。如果湖水枯竭,西湖与运河的水资源平衡将会失去,咸潮必将 顺着钱塘江倒灌,咸潮带来的泥沙将会淤塞运河,而供给城市用水的“六井”也必将归于无用,市民受不 了咸水之苦又必将逃散……那么,杭州也就成了一座废城。 面对这么恐怖的前景,再潇洒的苏东坡也潇洒不起来了。他上奏朝廷,多方筹集工程款项,制订周密 的行为方案,开始了大规模的抢救工程: 第一,湖中湮塞之处已被人围而成田,下令全部废田还湖; 第二,深挖西湖湖底,规定中心部位不准养殖菱藕,以免湖底淤积; 第三,用挖出的葑泥筑一条跨湖长堤,堤中建造六座石桥使湖水流通,这就是“苏堤”。 杭州人谁都知道,这位总指挥叫苏东坡;但谁都忘了,这个苏东坡就是那个以华美辞章震撼了华夏历 史的苏东坡!他曾经在长江边上感叹过“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现在,他在长江归结处所做的事业, 一点也不逊色于那些豪杰。战火硝烟已被大浪淘尽,而杭州和西湖,却被他抢救出来,并长久地保留下来 了。 苏东坡之后的杭州和西湖,容光焕发,仿佛只等着做国都了。至于真的做了国都,我就不想多说了。 已有不少文字记载,无非是极度的繁华,极度的丰富,极度的奢侈,又加上极度的文雅。杭州由此被撑出 了皇家气韵,西湖随之也妩媚得气宇轩昂。 先有生态而后有文化,这个道理,一直被杭州雄辩地演绎着。雄辩到,连最伟大的诗人来到这里也无 心写诗,而是立即成了生态救护者。 更让我喜欢的是,连一些民间故事,也被杭州铺陈为动人景观。最惊人的当然是《白蛇传》里的白娘 娘。杭州居然用一池清清亮亮的湖水,用一条宜雨宜雪的断桥,用一座坍而又建的雷峰塔来侍奉她。 她连人也不是,却愿意认认真真做一个人。她是妖,也是仙,因此什么事情都难不着她。但当她只想 做一个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那就难了。这个故事本身就是对中国历史的一种诘难。中国历史,两多一 少:一是多妖,以及与此近似的魔、鬼、奸、逆;二是多仙,以及与此近似的神、圣、忠、贤。这两个群 落看似界限森严却时时可以转换。少的是人,与妖与仙都不同的人。因此。白娘娘要站在人和非人的边缘 上郑重告诉世间的人,人是什么。民间故事的这个构想,惊心动魄。 杭州似乎从一开始就知道了这个民间故事的伟大,愿意为它创制一个巨大的实景舞台。这个实景舞台 永远不会拆卸,年年月月提醒人们:为什么人间这么值得留恋。像《白蛇传》的故事一样,杭州的要义是 追求人间之美。人间之美的基础,是生态之美,尤其是自然生态之美。在杭州,如果离开了自然生态之美, 什么文化都不成气象。 近年来杭州的城市建设者秉承这座城市的独特精魂,不找遥远的古代理由,不提空洞的文化口号,只 是埋头疏浚西湖水源,一次次挖淤清污,把西湖的面积重新扩大到马可·波罗见到时的规模。重修完杨公 堤,打理好新西潮,又开发了一个大大的西溪湿地。表达出杭州人在生态环境上的痴迷。 这一来,杭州就呈现出了一个贯通千年的人文宣言。这个宣言,曾经由钱缪亲自主导,由白居易、苏 东坡参加起草,由白娘娘从旁润饰。又由今天的建设者们接笔续写。宣言的内容,很复杂,又很简单:关 于自然,关于生态,关于美丽,关于人间。 (有删改) 文本二: “学者散文”的作者大都有较为丰富的学术修养,往往将学术知识和理性思考融入散文的表达之中。 他们也并不特别注重散文的文体“规范”,而将其视为专业研究之外的另一种自我表达或关注现实的形式。 例如余秋雨称自己为“票友”,陈平原则把写作短评当成“保持‘人间情怀’的特殊途径”。朱学勤有类 似的说法:“左手写长线学术,管它春夏秋冬;右手写短线时论,不妨卷入今天。”对于许多类似的散文 而言,引人注意的首先并不是叙述形式,而是所谈论的内容。但由于这些谈论结合了作者的文化关怀和个 人感受,文字表达上的生动个性也随之显现出来。因此,这些学者的写作比较自由,反而为散文创作融进 了一些新的因素。“学者散文”在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通常会以智性的幽默来平衡情感的因素。学理知 识的渗透,也使其具有特别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厚度。这些散文随笔与“杂文”的不同之处是,它更关注的 往往不是“识”,而是“情”与“理”。因而,有的批评家将之称为“文化散文”“哲理散文”或“散文 创作上的‘理论干预’”。 (摘编自百度百科“学者散文”)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以“自然生态”为中心组织材料,写了苏东坡治理西湖、白娘娘眷恋杭州、近年来杭州城市建设 者埋头治理西湖等内容。 B. 对于民间传说《白蛇传》,文章称白娘子“连人也不是,却愿意认认真真做一个人”,借以说明她与杭 州对人间的钟情,评点独到。 C. 文本一选材兼顾历史与文学,说苏轼来杭州也无心写诗,意在说明治理前杭州生态环境十分恶劣,难以 激发诗情。 D. 文本一末尾才简洁地指出“宣言”为何,但宣言“贯通千年”的内涵。在前文苏东坡、白娘子等事例中 早有铺垫。 7. 下列与文本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光潋滟晴方好”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睛后雨》,诗人此句借醉意写出了晴日里西湖水光的若隐若 现。 B. 杭州成为国都而更加繁华奢侈,北宋词人柳永《望海潮》一词中的“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 华”便是佐证。 C.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原词中意在感怀以曹操为代表的英雄,词人与曹操都曾临水作赋,颇有 惺惺相惜之意。 D. “中国历史一是多妖,二是多仙”,二者“可以转换”,这在《西游记》的凡间与天庭两个世界中体现 得较为明显。 8. 学界将八九十年代诞生的、作者主要是学者的一批散文称为“学者散文”。请结合文本二,分析“学者 散文”的特点。 9. 如欲以“一篇‘学者散文’”为题写一篇《杭州宣言》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答案】6. C 7. D 8. ①“学者散文”将学术知识和理性思考融入散文,关注“情”与“理”,书写文化关怀和个人感受,具 有思想深度和情感厚度;②“学者散文”不注重散文的“规范”,风格节制;③“学者散文”表达个性生 动,以智性的幽默来平衡情感的因素。 9. ①《杭州宣言》“情”“理”结合,彰显了作者丰富的学识与饱满的情感以及富有哲理的思考。②《杭 州宣言》形式自由,以“生态”为线索贯穿古今,融合了历史、民间传说与现实。③《杭州宣言》语言灵 动,富有睿智的幽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 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己。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 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 四掠。克戬毕力杆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 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 陷,吾固知亡矣。然又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 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 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体、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 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全益万骑来攻愈急。 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主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 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 索朝服,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 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选自《宋史》)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 B. 吴为渐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 C. 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 D. 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古代用于表示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关系。如“从弟”“从兄”“从子”“从父”等。 B. 劾,古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罪状的行为,与《苏武传》“劾大不敬”中“劾”的意思相同。 C. 庙,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还可指供奉祭祀名人的处所。随着佛教的传入,后来佛教寺院也俗称庙。 D. 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后,按其生平事述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 的称号。如汉武帝、唐太宗、隋炀帝都是称帝王的谥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克戬不畏奸邪,依法施政。在担任吴县知县时,他坚持原则,绝不妥协,依法打击地方豪强,震慑了 邪恶势力。 B. 张克戬英勇抗敌,善用谋略。宣和七年十二月,金兵侵犯河东,张克戬在太原全力抵抗,先除敌人内应, 后以奇兵致胜。 C. 张克戬誓死报国,忠贞不移。靖康元年,汾州又遭兵燹,孤城无援,已入绝境。金人送来劝降信他不拆 看就直接烧掉。 D. 张克戬忠义干云,令人敬仰。十月初二,汾州城破,张克戬身穿朝服壮烈殉国,连敌人都为之奉尸礼葬, 拜祭立庙。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 (2)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 14. “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请简要说明因为哪些事朝廷对张克戬进行表彰奖励的。 【答案】10. B 11. D 12. B 13. (1)事先进城隐藏在城下的燕人有几十个,私下里勾结打算作为内应,张克戬把他们全部抓起来处死。 (2)金兵到了,张克戬亲自率领将士披上铠甲登上城墙(与敌人作战),张克戬虽然屡次击退敌兵,但是 增援的部队最终没有到来。 14. ①张克戬号令兵民,慷慨陈词;②张克戬烧掉劝降信,痛骂并炮杀敌酋;③手书遗表、遗书,派人送往 京城;④汾州城破,张克戬巷战无果,身着朝服壮烈殉国,他一家死了八口人;⑤张克戬牺牲后,金兵将 领为他奉尸礼葬,拜祭立庙。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各题。 浣溪沙·和无昝韵(注) 陆游 湖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 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 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具有三十多首。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词人与友人彻夜谈心赏景,直到窗外渐明,在分别之际,两人互赠诗文。 B. 夕阳引发依恋之情,暮角引发妻凉之感,此情此感共同组成了一种适于促膝倾谈的环境气氛,所以说它 “最关情”。 C. “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 D. 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 16.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A 16. (1)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与忧虑。南宋时镇江为抗金边防前线,吹角声乃军队行动的 号令,陆游作为戍守官员,自然对此很是关切。(2)苦于仕宦的疲惫。作者在镇江任职,忙碌的日子很多, 而休闲的日子很少。(3)朋友将要离别的惆怅。韩元吉即将离开镇江,作者面对离别生出愁绪。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醒我们要广泛学习,不断地进行理性反思, 才能成为有德之人。 (2)古代文人常常借助弱小的动物来抒发人生的感触,如苏轼《赤壁赋》中借“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一句来表现客人对生命短暂的感伤,庄子《逍遥游》中借“____________”一句来表达寿 命短暂者的无奈。 (3)杜牧《阿房宫赋》中,极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寄蜉蝣于天地 (4). 渺沧海 之一粟 (5). 朝菌不知晦朔 (6). 覆压三百余里 (7). 隔离天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活脱脱一副面孔,热辣辣一丝震颤。天府之国,川剧变脸,疾如风快如电,脑袋一转,眼睛一眨,精 妙绝伦。 传说最初,人们为了吓跑野兽,用颜料涂抹面部,扮作狰狞之态来防身。后来这种以颜料涂抹面部的 仪式走向舞台,成为了一种表演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艺人们研究出了以丝绸为绘画材料的“脸谱”, 这便是变脸的雏形,也是变脸走向辉煌的开始。 ( )。然而很多人看的是热闹,却不知其中的意义所在。不仅仅是川剧变脸为了达到观众的观赏需 求,更多的是借助脸谱的变化来表达角色的情绪,喜怒哀乐皆在其中。如今游客去了成都,不能不吃的是 油辣辣的火锅,不能不看的是活脱脱的变脸,这是当地的风土民俗,也是中华的千年瑰宝。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果川剧的精华就是“变”,变得丰富多彩,吸人眼球,那么京剧的精华是脸谱 B. 如果京剧的精华是脸谱,那么川剧的精华就是“变”,变得丰富多彩,吸人眼球 C. 如果京剧的精华是脸谱,那么“变”就是川剧的精华,变得丰富多彩,吸人眼球 D. 如果京剧的精华是脸谱,吸人眼球,那么是川剧的精华就是“变”,变得丰富多彩 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B.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D.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20.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18. B 19. C 20. 改:川剧变脸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观众的观赏需求,更多的是借助脸谱的变化来表达角色的情绪。 ①将“川剧变脸”的位置换到“不仅仅”之前;②将“达到”换成“满足”。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太空处于真空状态,没有大气层的保护,温度变化很大,同时存在各种能伤害人体的辐射。为保障航 天员在出舱活动中能安全、健康和有效地完成任务,需要有出舱航天服及安全带等装备。出舱航天服将航 天员的身体与太空的恶劣环境隔开,并向航天员提供大气压力和氧气等维持生命所需的各种条件。 在太空行走的航天员由于没有参照物,如果没有保险措施,很容易丢失在茫茫太空中而成为人体卫星。 所以太空行走需要采取保险措施——用安全带将航天员与航天器连接起来,①____________。有些人以为 “太空行走”是航天员在太空散步,就如同人们在地面行走一样,其实,②____________。因为太空一无 人行道,二没有马路,所以无处可走;而且航天员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也没法行走。航天员移动身体是 靠手、机械臂或载人机动装置,③____________。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22. 请根据文段内容概括太空行走的三个难处。每点不超过 6 个字。 【答案】21. ①防止航天员在太空走失;②二者完全不同;③而不是通过脚。 22. ①环境恶劣;②没有参照物;③处于失重状态。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的寄语: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青年要把艰苦环境 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 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控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 生的包袱。 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结合以上材料两点或两点以上,并联系自身经历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牢记使命,勇于创新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今日之世界,共享潮流势不可挡,但锐意创新精神诚尤 为时代所需。诚如习书记给青年的寄语: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 前。身为青年人,我们要牢记使命,勇于创新。 犹记得,鲁迅先生勇立时代浪尖,高喊:“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大国泱泱,大 潮滂滂,新时代下却仍潜伏着“冷气”。何为“冷气”?我想,是曾被青年引以为傲挂在嘴边的“佛系” 精神,是不愿锐意创新,只求坐享他国优秀成果的惰性心理。 新时代下,吾愿摆脱“冷气”,摆脱人云亦云,摆脱尘世喧嚣,去锐意进取,去创新求变,去不断向 上走。 创新,我言,是在自己领域,对待那些哪怕是“侏儒中的侏儒、至小中的至小”也要将其视为“一切” 的执着探索精神。君不见,南仁东放弃国外优渥机会,忘我研究“中国天眼”,实现中国航天航空领域之 创新;君不见,钱钟书摆脱世俗纷扰,钻研中国文学,使中国文学领域不断突破障碍,实现创新。反观当 下,中国经济建设中面临核心技术难以掌握的尴尬与僵局,而仍有不少“佛系青年”只是“葛优瘫”式坐 享别人的成果,更有甚者公开批驳我大中华,于锐意创新、探索突破却无动于衷。 诚然,在新时代下执着探索,需要我们不断反思,以一无形之绳矫枉己失,以一无形之尺丈量己行。 创新,从不只是以“共享”之名行“剽窃”之实,而是勇立时代浪尖、勇挡外界压力、勇担独创之大 任。忆往昔,若无那“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不懈突破,孔子“仁爱”火种何以历千年而不熄;若无那“安 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的不苟且精神,屈原的香草何以至今仍芳香;若无那“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精神,范仲淹的岳阳楼何以流芳百世?新时代下的我们,亦要坚持不懈地锐意突 破、坚忍不拔地打开独创大门,去扛起创新的大任,去开辟创新的时代。 不可否认,勇扛独创大任,需要我们牢记使命、坚韧勇敢,以一无形之思坚固己心,以一无形之秤称 量己任。 先辈有言:“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作为泱泱华夏的新青年, 走在中国富强进步的漫漫长路上,吾愿锐意创新,自强进步,唯愿我们的明天,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