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课件-2.1作品的需求分析1-浙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课件-2.1作品的需求分析1-浙教版

ID:696674

大小:8.32 MB

页数:17页

时间:2021-05-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素 雅 的 陶 瓷 茶 具 , 同 二 三 人 共 饮 • 喝 茶 当 于 瓦 屋 纸 窗 之 下 , 清 泉 绿 茶 , 用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 卷首语 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 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 之一,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中 50余个国家种茶,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 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 中国传播去的。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茶,乃是 中 人们爱喝茶,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中国茶文化,综合实践 华民族的骄傲! 活动兴趣小组决定出版一期茶文化电子板报—— 祝您欣赏愉快! 忆江南茶文化专刊 2 退出上页 目录 下页 封底封面 目 录 茶具知识……………………..…….5 茶具展示…………………………….6 卷首语………………………….……2 茶叶分布…………………………….12 茶叶饮法…………………………….11 茶语清心…………………………….7 茶的书法…………………………….10 茶与健康…………………………….8 茶叶精品…………………………….14 名人与茶…………………………….9 茶发展史……………………….……4 泡茶步骤..…………………….……..16 茶叶展示…………………………….13 茶 文 茶 叶 茶 具 茶 道 泡茶茶器…………………….…..…..15 3 退出上页 目录 下页 封底封面   茶  ◆宋(公元960--1279年) 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年) 开始在建安(今福建建瓯)设宫焙,专造 北苑贡茶,从此龙凤团茶有了很大发展。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元年间(公元1107年) 亲著《大观茶开》一书,以帝王之尊,倡 导茶学,弘扬茶文化。  ◆明(公元1368--1644年 ) 明太祖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设茶司马, 专门司茶贸易事。明太祖朱元璋与洪武24年(公 元1391年)9月发布诏令,废团茶,兴叶茶。从此 贡茶由团饼茶改为芽茶(散叶茶),对炒青叶茶 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1610年荷兰人自澳门贩茶, 并转运入欧。1916年,中国茶叶运销丹麦。1618 年,皇朝派钦差大臣入俄,并向俄皇馈赠茶叶。                       ◆清(公元1644--1911年)  1657年中国茶叶在法国市场销售。 康熙8年(1669年)印数东印度公司 开始直接从万丹运华茶入英。康熙28 年(1689年)福建厦门出口茶叶150担,开中国内地茶叶 直接销往英国市场之先声。 1690年中国茶叶获得美国波士顿出售特许执照。光绪 31年(1905年)中国首次组织茶叶考察团赴印度、锡兰 (今斯里兰卡)考察茶叶产制,并购得部分制茶机械,宣 传茶叶机械制作技术和方法。 1896年福建福州市成立机械制茶公司,是中国最早的 机械制茶业。 发展史             ◆唐(公元618--907年)  唐代是茶作为饮料扩大普及的时期,并从社会的上层走向 全民。唐太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开始在顾渚山(今浙江长 兴)建贡茶院,每年清明前兴师动众督制“顾渚紫笋”饼茶, 进贡皇朝。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纳赵赞议,开始征收 茶税。公元8世纪后陆羽《茶经》问世。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 805年)日本僧人最澄大师从中国带茶籽茶树回国。是茶叶传入 日本最早的记载.唐懿宗咸通15年(公元874年)出现专用的茶 具。 4 退出上页 目录 下页 封底封面   紫砂壶保养方法 茶具选择方法 一把壶是否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可从是不是好 握、重心是否 能掌握得住、握把的大小是否适中、 嘴流的出水是否顺畅、壶内会不 会有残水的余留及 茶壶是否有破裂或瑕疵等方面来加以观察。 茶壶烧 成温度的高低,由声音频率的 高低,可以测出茶壶适合冲泡的茶叶, 温度较低的则适合冲泡熟香的茶叶 , 这样泡出的茶汤会较醇和 、甘滑。 茶具,其定义古今并非相同。古代茶具,泛指制茶、饮 茶使用的各种工具,包括采茶、制茶、贮茶、饮茶等大类, 目前,则主要指饮茶器具。   紫砂壶是喝茶人的珍宝,但要使紫砂壶表现出真正的个 性,就要有正确的养壶方法,泡壶是最好的养壶方法,具体 可分以下六点:   ☆ 1、彻底将壶身内外洗净。无论是新壶还是旧壶,养之前 要把壶身上的蜡、油、污、茶垢等清除干净。    ☆ 2、切忌沾到油污。紫砂壶最忌油污,沾一后必须马上清 洗,否则土胎吸收不到茶水,全留下油痕。 ☆ 3、实实在在的泡茶。泡茶次数越多,壶吸收的茶汁就越 多,土胎吸收到某一程度,就会透到壶表发出润泽如玉的光 芒。    ☆ 4、擦与刷要适度。壶表淋到茶汁后,用软毛小刷子,将 壶中积茶销销刷洗,用开水冲净,再用清洁的茶巾稍加擦试 即可,切忌不断地推搓。    ☆ 5、使用完毕要清理晾干。泡茶完毕,要将茶渣清除干净, 以免产生异味,又需重新整理    ☆ 6、让壶有休息的时间。勤泡一段时间后,茶壶需要休息, 使土胎能自然彻底干燥,再使 用时才能更吸收。 按这六步 养亮的壶,虽养成的速度较慢,但亮度可经久,也不褪不怕 人的手气触摸。 声音高的适合泡清香的茶叶;烧成 5 退出上页 目录 下页 封底封面 6 退出上页 目录 下页 封底封面   鲁迅妙论茶   鲁迅爱品茶,经常一边构思写作,一边 悠然品茗。他客居广州时,曾经赞道:“广 州的茶清香可口,一杯在手,可以和朋友作 半日谈”。因此,当年广州陶陶居、陆园、 北园等茶居,都留下他的足迹。他对品茶有 独到见解,曾有一段著名妙论:“有好茶喝, 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首先就必须练功夫, 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感觉。” 常常,沏一杯清茶,常常, 沏一杯清茶,放一曲淡淡的音乐, 一个人、就一个人静静地, 将自己融化在袅袅的清香和悠扬的音乐中, 翻开旧日的像册、打开尘封的回忆。 回忆着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你。 这"淡淡"之中又引出多少的感慨万分、多少的幽怨无奈! 淡淡的,总是那么让人难忘。 0 茶诗 (五代晋.郑邀)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 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武夷茶人林治在《神州问茶》中有一节谈到岩韵。 他认为武夷山是以石为神髓,水为灵韵的名山。在品 茗时要想到岩石的安然、永恒、脉动……心领神会的 吸取天地灵气、日月精华。岩韵是谁也讲不清,难以 言传的爱石恋石情结。 四川徐金华先生《徐公品茶》中有“茶韵”一节。称: “韵者味也。茶韵即各种茶的独特的韵味或风韵”。 但他在“茶气”一节中也认为武夷茶的名气非同一般, 其原因之一就是有吸收大山之灵气。 7 退出上页 目录 下页 封底封面 办公室小姐皮肤最大的敌人是干燥和污染,不妨自己配制 一些特别的美肤饮料,在补水的同时调理气色,护理肌肤。 下面特别推荐几款“办公茶”,这些“茶”的原料都不贵, 在中药材店、副食品商店都可买到,上班时往自己的茶杯 里一放就OK了。桃花茶———干桃花(在干花店和出售 。 香薰的商店均可买到)4克,冬瓜仁5克,白杨树皮3 克。将这三样置于杯中,用沸水 冲泡,加盖,10分钟后饮用, 日可反复冲泡3-4次。这种茶 能祛除黑斑,白嫩肌肤。  红花茶———红花、檀香各 5克,绿茶2克,红糖30克,沸水 冲泡后,加盖闷5分钟即可饮用。 每日一剂,会让你的皮肤变得干净透亮。柠檬茶———将 办公室小姐冬季应多喝美容茶 菊花常被人们沏茶来喝。从中医药性理论来看,菊花 沏茶尤其适合上班族多喝,因为菊花对防干眼很有效。 《神农本草经》记载:白菊花“主诸风头眩、肿痛、目 欲脱、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气,轻身耐劳延年。” 《本草纲目》中也记载菊花“性甘、味寒,具有散风热、 平肝明目之功效”。菊花茶能让人头脑清醒、双目明亮, 特别对肝火旺、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有较好的疗效。 菊花茶还可消除眼睛浮肿及疲劳,睡前喝太多的水,第 二天早上起床眼睛就会浮肿像熊猫一样,民间有一方法可 以有效解除,就是用棉花沾上菊花茶的茶汁,涂在眼睛四 周,很快就能消除这种浮肿现象。如果每天喝三到四杯的 菊花茶,对减轻眼疲劳、恢复视力也有帮助。 菊花的种类很多,不懂门道的人会选择花朵白晰,且大 朵的菊花。其实又小又丑且颜色泛黄的菊花反而是上选, 冬天热饮,夏天冰饮都是很好的饮料。菊花茶中加入枸杞 泡出来的茶就是有名的“菊杞茶”,因其两种都是中药护 眼的药材,尤其适宜学生彻夜温习功课之后出现眼睛疲劳 时饮用。 需要注意的是,菊花性凉,虚寒体质、平时怕冷、易手 脚发凉的人不宜经常饮用。 茶叶3克以开水冲泡数分钟后,放入 适量蜂蜜,搅匀后饮用。可润肺益肾,治 疗便秘等症。 蜜 茶 与健康 柠檬去皮后切成片(一定记得要去皮,因为柠檬皮汁会令黑 色素沉淀),依个人口味添加冰糖,泡水饮用。常饮柠檬茶, 会让你的肌肤恢复光泽与弹性 8 退出上页 目录 下页 封底封面    神农与茶  陆羽与茶 孙中山与茶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是力主倡导饮 茶的。他在《建国方略》、《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等 重要论著中明确论述茶对国民心理建设的功能。    他说:"中国不独食品发明之多,烹调方法之美为各国 所望尘不及,而中国之饮食习尚暗合于科学卫生,尤 为各国一般人所望尘不及也。"故中国穷乡僻壤之人, 饮食不及酒肉者,常多寿"。"中国常人所饮者为清茶, 所食者为淡饭,而加以菜蔬、豆腐。此等之食料,为 今卫生家所考得为最有益于养生者也"。    孙先生认为,喝水比吃饭甚至还重要。把饮茶提 到"民生"的高度,茶称之为"国饮"确实有据了。中山先 生本人就是极爱饮茶的,尤其爱喝西湖龙井和广东功 夫茶。1916年,他从上海到杭州,特地视察茶店、茶 栈,然后品尝龙井茶。到虎跑泉观光,取水烹茗,并 赞道:"味真甘美,天之待浙何其厚也!"中山先生还指 出,要推广饮茶,从国际市场上夺回茶叶贸易的优势, 应降低成本,改造制作方法,"设产茶新式工场。"中山 先生的民生思想中,是提倡茶的简朴,"不贵难得之货" 的。   中国茶源自神农。传说中的神农是农业神,也 就是炎帝,他能让太阳发光,让天下雨,他教人们 播种五谷,又教人们识别各种植物,他的肚子是透 明的,能看到肠胃和吃进去的东西。为了知道各种 草本的性质,神农就亲口品尝,然后仔细观察它们 在肚子中的变化。    有一次,神农吃到一种树叶, 这种叶子吃进肚子里后,在里面走来走去,像是士 兵在进行搜查,不一会儿,整个肠胃便像洗过一样 干净清爽,感觉非常舒服。神农记住了这种叶子, 给他起了个名字,叫"茶"。以后每当吃进有毒的东西, 便立即吃点茶,让它搜查搜查,把毒物消灭掉。后 来,终于有一次神农吃了断肠草,来不及吃茶就死 了。 名人与茶 公 元 7 6 3 年 , 持 续 八 年 安 史 之 乱 终 于 平 定 , 陆 羽 又 对 《 茶 经 》 作 了 一 次 修 订 。 他 还 亲 自 设 计 了 煮 茶 的 风 炉 , 把 平 定 安 史 之 乱 的 事 铸 在 鼎 上 , 标 明 " 圣 唐 来 胡 明 年 造 " , 以 表 明 茶 人 以 天 下 之 乐 为 乐 的 阔 大 胸 怀 。 大 历 九 年 ( 7 7 4 年 ) , 湖 州 刺 使 颜 真 卿 修 《 韵 海 镜 源 》 , 陆 羽 参 与 其 事 , 乘 机 搜 集 历 代 茶 事 , 又 补 充 《 七 之 事 》 , 从 而 完 成 《 茶 经 》 的 全 部 著 作 任 务 , 前 后 历 时 十 几 年 。     《 茶 经 》 问 世 不 仅 使 " 世 人 益 知 茶 " , 陆 羽 之 名 亦 因 而 传 布 。 9 退出上页 目录 下页 封底封面   10 退出上页 目录 下页 封底封面    绿茶饮法  自从我们的祖先发现和饮用茶叶以来,饮茶方法经历 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不同类的茶叶的饮法虽有相 同的一面,也有一定的差异。这是必须加以区别的。 在本期介绍红茶、绿茶和花茶的饮法。 茶叶饮法 红茶饮法 绿茶在我国南方地区非常流行,是人们普遍爱饮 的茶类、其饮法也随不同茶品、不同地区而异。   高级绿茶(包括各种名茶),一般习惯于用透明 的玻璃杯冲泡,以显示出茶叶的品质特色,便于观赏。 普通的眉茶、珠茶,往往采用瓷质 茶杯冲泡。瓷杯保温性能强于玻璃杯, 使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容易浸出,可以 得到比较浓厚的茶汤。低级茶叶及绿 茶未,又多用壶饮法,以便于茶汤与茶 渣分离,饮用方便。 江浙一带,人们 大多喜欢龙井、碧螺春等名茶和高级眉茶。饮用时, 十分讲究茶具的洁净和用水的质量。 花茶,大多是选用芳香浓郁的鲜花和经过精工细制 的绿茶窨制而成,茶引花香。 花茶的饮法,与普通绿茶相仿,但需特别 注意防止香气的散失,使用的茶具、茶水要 洁净无异味,最好选用白瓷有盖茶杯,以衬 托花茶固有的汤色,保持花茶的芳香。 花茶饮法  从使用的茶具来分,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杯饮法, 一种是壶饮法。一般说,各类工夫红茶、小种红茶、袋 泡红茶和速溶红茶等,大多采用杯饮法;各类红碎茶及 红茶片、红茶末等,为使冲泡过的茶叶与茶汤分离,便 于饮用,习惯采用于壶饮法。   从茶汤中是否添加其他调味品来 划分,又可分为“清饮法”和“调饮 法”两种。我国绝大部分地方饮红 茶采用“请饮法”,不在茶中加添其 他的调料。但在广东,有些地方要在 红茶里加牛奶和糖,使营养更丰富,味道更好。在我国 西藏、内蒙古,这种饮法更为普遍,称之为酥油茶和奶 茶。通常的饮法是:   先将茶叶放入预先烫热的茶壶中,冲入沸水浸泡约 五分忡,然后把茶汤倒入茶杯中,冲入适量的糖、牛奶 和乳酪。在茶壶中泡过一次的茶渣,一般弃去不再用。 11 退出上页 目录 下页 封底封面 冻顶——乌龙 茶狮峰——龙井 太极——翠螺 君山——白毫 峨嵋——珠茶 祁门——功夫红茶 云南——普洱 武夷——大红袍 安溪——铁观音 洞庭——碧螺春 国家一级茶区分为4个,即华南茶区、 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南起长江,北至秦岭、淮河, 西起大巴山,东至山东半岛,包扩甘南、 陕西、鄂北、豫南、皖北、苏北、鲁东南 等地,是我国最北的茶区。 江南茶区:在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 梅江、连江以北,包括粤北、桂北、闽中 北、湘、浙、赣、鄂南、皖南、苏南等地。 西南茶区:在米仑山、大巴山以南,红水 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神农架、巫山、方 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的地区, 包括黔、渝、川、滇中北和藏东南。 华南茶区:位于大樟溪、雁石溪、梅江、 连江、浔江、红水河、南盘江、无量山、 保山、盈江以南,包括闽中南、台、粤中 南、海南、桂南、滇南。 中国 四大茶区及十大名茶分布图 12 退出上页 目录 下页 封底封面 欣 赏 茶 13 退出上页 目录 下页 封底封面 产于湖北省恩施市东郊止峰山,属绿茶类。沿 用唐代的蒸气杀青方法,是我国目前保留下来的为 数不多的传统蒸青绿茶。恩施玉露相传始创于清康 熙年间。 产于四川省邛崃山脉之中的蒙山, 属绿茶类。其中以"蒙顶甘露"、"蒙 山黄芽"品质最佳。"扬子江心水, 蒙顶山上茶",蒙顶茶自唐代以来 一直被列为贡茶,是我国历史上享 有盛誉的名茶。 产于云南西双版纳州 勐海县的南糯山,属绿 茶类。勐海县已有1700 多年的产茶历史。 产于陕西省西 乡县的午 子山一带,属绿茶类。午子 仙毫产地位于陕西南部,汉 中地区东部,北阻秦岭,南 塞巴山,冬无严寒,夏无酷 暑,雨量充沛 产于江苏省 吴县洞庭东、西 山,属绿茶类。" 入山无处不飞翠, 碧螺春香千里醉" 这是对洞庭碧螺 春的真实写照。 14 退出上页 目录 下页 封底封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说的一般劳动 工作。茶艺是一种物质活动,更是精神艺术活动,器具 则更重要讲究,不仅要好使好用,而且要有条有理,有 美感。 ☆ 1.茶壺 茶壺為主要的泡茶容器,一般以陶壺為主,此外尚有瓷 壺、 石壺等。 上等的茶,強調的是色香味俱全,喉韻 甘潤且耐泡;而一把好茶壺不僅外觀要美雅、質地要勻 滑,最重要的是要實用。 ☆ 2.茶船 功能大致為:盛熱水燙杯。盛接壺中溢出的茶水。 保溫。 ☆ 3.茶海 其大致功用為盛放泡好之茶湯,再分倒各 杯,使各杯茶 湯濃度相若。 ☆4 茶杯 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對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 「握」、「拿」舒服,「就口」舒適,「入口」順暢。 ☆5. 碗 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沖一次。 ☆6 茶 用以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盤子,以盛接泡茶過程中流 出或倒掉之茶水。 ☆7. 茶装 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一般为竹制。 ☆8.茶漏 茶漏则于置茶时 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 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9. 茶匙 又称「茶扒」,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 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 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 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 皆使用茶匙。 ☆ 10.茶荷 茶荷的功用与茶则、茶漏类似,皆为置茶的用 具,但茶荷更兼具赏茶功能。主要用途是将茶 叶由茶罐移至茶壶。主要有竹制品,既实用又 可当艺术品,一举两得。没有茶荷时可用质地 较硬的厚纸板折成茶荷形状使用之。 ☆ 11.茶巾 又称为「茶布」,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壶,于 酌茶之前将茶壶或茶海底部衔留 的杂水擦干 ,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茶 器 15 退出上页 目录 下页 封底封面 1、嘘寒问暖(湿壶): 俗称“湿壶”,将初 沸水注入空温,以便 于冲泡。 2、素瓷生烟(烫 杯):品龙井茶讲 究热饮,烫杯成了 必不可少的序, 在宾客面前湿壶烫杯还寓意对宾客的敬重, 营造温馨这氛(取茶罐,茶荷等)。 3.倾心桃源(置茶于壶 内):即将茶叶投入茶壶, 取样要准确,量多则过浓, 量少则偏淡。通常下茶量 以茶水比 1:22为宜。 我 国 是 茶 树 的 原 产 地 , 是 世 界 产 茶 、 饮 茶 最 早 的 国 家 , 世 界 第 一 部 茶 叶 著 作 — 《 茶 经 》 , 就 是 出 自 我 国 唐 代 陆 羽 之 手 。 茶文化小知识 4、悬 壶 高 冲 ( 提 壶 ,注 沸 水 于 壶) 西湖龙井茶在浙江及江南一带很讲究“工 夫”。“工夫”的主要特色,在于它非常注重 茶品选择,茶具之精美,水质之甘纯和泡饮技 法之从容有序,“水以石泉为佳,炉以炭火为 妙,茶具以小为上”。在清代的文献中有“龙 井工夫”的专题,都说明龙井茶中有“工夫”。 泡 茶 步骤 16 退出上页 目录 下页 封底封面 泡茶小知识 泡 茶 步骤 5、轻推花浮(刮沫) 6、孟臣沐霖(淋壶) 7、关公巡城(筛茶)。 8、敬奉香茗: (副泡手敬茶)。 习 惯 于 泡 浓 茶 : 泡 一 杯 浓 度 适 中 的 茶 水 , 一 般 需 要 1 0 克 左 右 的 茶 叶 。 有 的 人 喜 欢 泡 浓 茶 。 茶 水 太 浓 , 浸 出 过 多 的 咖 啡 因 和 鞣 酸 , 对 胃 肠 刺 激 性 太 大 。 泡 一 杯 茶 以 后 可 续 水 再 泡 3 - 4 杯 。 扔 掉 泡 过 的 茶 叶 : 大 多 数 人 泡 过 茶 后 , 把 用 过 的 茶 叶 扔 掉 。 实 际 上 这 样 是 不 经 济 的 , 应 当 把 茶 叶 咀 嚼 后 咽 下 去 , 因 为 茶 叶 中 含 有 较 多 的 胡 萝 卜 素 、 粗 纤 维 和 其 它 营 养 物 质 。 17 退出上页 目录 下页 封底封面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