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重庆市长寿中学高三5月考前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重庆市长寿中学高三5月考前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

ID:696357

大小:0 B

页数:22页

时间:2021-05-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重庆市长寿中学高 2021 届 5 月考前模拟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媒体时代改变了传统媒体时代精英垄断话语权的局面: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消解了文化间的冲 突排斥;人们的观念日趋多元、包容;信息传播的技术门槛也在逐步降低,以至于凭借个人力量就能拍摄、 编辑视频,于是每个人都被给予了远大于以往的表达权。 当乡镇青年拥有了制作、发布低成本短视频的阵地时,城市精英所代表的主流文化便逐步受到了来自 边缘群体与亚文化的反抗与冲击。 综合来看,这类视频大都制作成本低,无专业团队,道具粗糙,场景布置随意;语言表达及传递的观 念本身可能就带有粗俗的特点,甚至在逻辑上可能都无法自洽;题材则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大都围绕 乡镇青年的生活展开。从中既能看到边缘群体对于自我身份认同的嘲解,也能看到他们对主流文化建立的 强大秩序的反抗。 习惯于小布尔乔亚式的城市阶级,根本难以欣赏那些颇有粗制滥造之嫌,甚至有些低俗的“土味文 化”。但这些土味文化随即又被专门的搬运账号以解构的方式带入城市阶级的视野中。 土味视频在这种另类的解读下,被赋予了本不属于它们的世界观与情结,并以主流文化所喜闻乐见的 形式被接纳,成为主流文化与亚文化拼接而成的二次创作作品。某种意义上,这些搬运账号无形中使以土 味文化为中心的群体狂欢成为可能,并促使其打破了与主流文化的隔阂。 土味文化所代表的,不仅是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还有社会转型给乡镇青年留下的烙印。一种网络亚 文化必定是当时社会价值取向的一种缩影。当乡村开始城市化进程时,文化也随之更迭:原有的乡土文明 逐渐被外来的城市文明所替代,乡土文明也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但与此同时,趋于消失的乡村文明也在 引发人们的共鸣与思考:当下我们应该对城市文明有所取舍地吸纳,还是要一味地抛弃“落后野蛮”的乡 土文明? 这样的思考可以说构成了土味文化的核心:一方面,土味文化所展现的就是对具有原始乡土特点的人 物与生活场景的赞美;而另一方面,土味文化所效仿的对象、主题,大都与主流影视剧密切相关,可将其 看作是一种经过极端化处理的效仿。 土味文化的审丑狂欢便在这样的矛盾中展开了:一方面,表现出乡镇青年对乡土气息的依恋情结;另 一方面,又表现出对精英文化的盲目追随。土味文化以低成本的方式追随所谓的城市文明,注定要依靠消 费下沉的力量,拙劣地效仿被城市精英所摒弃的形象,最终也将因为城乡青年的社会距离,而止步于过时 的形象符号中。在某种意义上,土味文化的出现,借助了互联网“去中心化”的力量,消弭了传统精英文 化与通俗文化的隔阂,让直白而草根的“另类声音”得以传播。同时,它又以不同于主流审美的观点,以 打破审美疲劳的姿态,融入了当下的主流。 土味文化的受众背景与通俗文化有大面积重合,因此土味文化本身带有一定的夸大和虚假,也不免带 有某些低俗的、过时的成分。所以土味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误解为庸俗的产物,被主流文化的受众 加以抵制。 但好在时间逐渐消解了这种误解,主流文化也在逐步接纳、吸收土味文化的成分,并以主流文化的方 式加以改造、发展,因此越来越多原生态的视频作品也逐渐走进了大众视野。 虽然土味文化不再像前几年那样处在风口浪尖上,但这背后代表的城乡差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依旧 会存在。 (摘编自《从抵抗到和解——为什么我们接纳了“土味文化”?》) 材料二 在多元审美文化复杂交织的当今社会,“美”与“丑”时刻都在个人心灵和大众文化空间里发生着对 话和碰撞。当“美”蒙上或神秘、或高贵、或无趣的“面纱”而无法与人亲近并共鸣时,“丑”就会以新 鲜、刺激、有趣的斑斓色彩占据人空虚的心灵,在大众文化空间中打造出一片又一片“文化荒漠”,这对 认知能力有限的青少年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破坏力甚为强大。正因如此,学校、社会和家庭应注重青 少年的审美教育,尽可能营造浓厚的“美”的氛围,让其从小徜徉在艺术经典之美、科学之美、生活之美 的广阔海洋中,以多元化的方式,熏陶润育高尚的趣味和格调。 然而,“土味文化”的盛行还深刻地提示着当代的美育体系光有“美”的引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回 归现实,关照现实,强化对当下社会中“丑”的辩证认识。正如雨果所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 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没有“丑”的衬托和对照,“美”就会 是堆砌的、无趣的、令人疲惫的。不得不承认,在当前的美育体系中,我们往往更注重对青少年进行正面 价值的教育和引导,而对一些“丑陋”现象,特别是新生的“丑”的现象,或是以隐晦暧昧的回避、排斥 态度处之,或是放任其被娱乐化消解,缺乏深入到全民范围内的无情批判,导致青少年缺乏辨别美丑的能 力,造成其审美人格的不健全。 (摘编自周杏《“土味文化”盛行之下,美育更要从小抓起》) 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越来越多原生态的土味文化视频作品被主流文化逐步接纳、吸收、改造和发展,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B. 土味文化反映了边缘群体与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一种反抗与冲击,它的受众背景与通俗文化有大面积重 合。 C. 土味文化的出现借助了互联网“去中心化”的力量,它所效仿的对象、主题,大都与主流影视剧相同。 D. “丑”以新鲜、刺激、有趣的斑斓色彩占领越来越多人空虚的心灵,这会在大众文化空间中打造出“文 化荒漠”。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乡土文明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以致趋于消失时,如何对待城市文明和乡土文明,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B. 专门的搬运账号通过另类的解读,赋予土味视频主流文化的世界观、情结和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其被主 流文化接纳。 C. 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社会转型给乡镇青年留下的烙印,网络亚文化背后的社会价值取向是土味文化的 三个要素。 D. 自媒体时代凭借个人力量就能拍摄、编辑视频,城市精英所代表的主流文化及其垄断话语权的局面受到 了反抗和冲击。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土味文化的作用的一项是( ) A. 促使其打破与主流文化的隔阂 B. 展现有原始乡土特点的生活场景 C. 传播直白而草根的“另类声音” D. 打破审美疲劳的姿态 4. 土味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主流文化的受众抵制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5. 在“土味文化”盛行之下,该如何进行美育教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1. C 2. A 3. A 4. ①土味文化作品大都制作不精良,有些含有夸大、虚假、低俗、过时的成分,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到青少 年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 ②土味文化作品虽然题材多样,但大都围绕乡镇青年的生活展开,长久存在的城乡差异使代表主流文化的 城市精英难以接受土味文化。 5. ①学校、社会和家庭应注重青少年的审美教育,营造浓厚的“美”的氛围,以多元化的方式,熏陶润育 高尚的趣味和格调; ②回归现实,关照现实,强化对当下社会中“丑”的辩证认识; ③不仅要注重对青少年进行正面价值的教育和引导,更要全面批判“丑”的现象,培养青少年辨别美丑的 能力,健全其审美人格。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相同”错误,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一第 7 段“土味文化所效仿的对象、主题,大都与主流影视剧密切 相关”可知,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有关联,而不是“相同”。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 项,“主流文化的世界观……”错误,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一第 5 段可知,土味视频“被赋予了本不属 于他们的世界观与情结”,而不是“主流文化的世界观、情结”。 C 项,无中生有。根据材料一第 6 段“土味文化所代表的,不仅是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还有社会转型给 乡镇青年留下的烙印。一种网络亚文化必定是当时社会价值取向的一种缩影”可知,“信息传播方式的转 变”与“社会转型给乡镇青年留下的烙印”都是土味文化的代表特征,土味文化是社会价值取向缩影的网 络文化的一种,并没有说以上三者是土味文化的要素。 D 项,“城市精英”错误,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一第 1 段可知,拥有“垄断话语权”的是“传统媒体时代 精英”,而不是“城市精英”。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根据材料一第 5 段“这些搬运账号无形中使以土味文化为中心的群体狂欢成为可能,并促使其打破了与 主流文化的隔阂”可知,A 项不是土味文化的作用,而是搬运账号的作用。 故选 A。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通读两则材料可知,土味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主流文化的受众抵制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土味 文化自身的缺点,如材料一第 3 段提到的“制作成本低,无专业团队,道具粗糙,场景布置随意;语言表 达及传递的观念本身可能就带有粗俗的特点,甚至在逻辑上可能都无法自洽”,第 9 段提到的“土味文化 本身带有一定的夸大和虚假,也不免带有某些低俗、过时的成分”,而从材料二中由土味文化引发的青少 年应完善审美人格的思考则可以看出“丑”的土味文化可能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 二是受众的接受程度,由材料一可知,“土味文化的受众背景与通俗文化有大面积重合”,主要“围绕乡 镇青年的生活展开”,而主流文化的代表则是“城市精英”,这其中存在的长久以来的城乡差异会导致主 流文化很难轻易接受土味文化。将以上内容整合归纳,分点作答即可。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读题干可知,本题的答案集中在材料二。 通读材料二可知,美育针对的对象主要是“认知能力有限的青少年群体”,材料二第 1 段分别从学校、社 会、家庭三方而阐述了美育的做法,如“学校、社会和家庭应注重青少年的审美教育,尽可能营造浓厚的 ‘美’的氛围,让其从小徜徉在艺术经典之美、科学之美、生活之美的广阔海洋中,以多元化的方式,熏 陶润育高尚的趣味和格调” 第 2 段则从“回归现实”与“健全审美人格”两方而进行附述。将对应内容找出,归纳整理作答即可。如 “必须回归现实,关照现实,强化对当下社会中‘丑’的辩证认识”“在当前的美育体系中,我们往往更 注重对青少年进行正面价值的教育和引导,而对一些‘丑陋’现象,特别是新生的‘丑’的现象……缺乏 深入到全民范围内的无情批判”。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祖母的刺绣 【乌克兰】尤里·维尼楚克 在我的记忆中,祖母总在刺绣。 起初我对她绣的东西不太在意,直到有一次,我发现她把我家窗边的一棵樱桃树绣成图案后,那棵樱 桃树竟然消失了。那是一棵老而干枯的樱桃树,有几次祖父想砍掉它,但不知什么原因没见他动手。 从那之后,我又陆续发现有一些其他东西也伴随着祖母的刺绣消失了。 比如说,那条曾经四处游荡的野狗。以前一到夜里,这条狗就狂吠不止,街坊邻居都在诅咒它,小孩 出门得有人照看着。街坊们抓过它几次,但它跑得很快。还很狡猾,每次他们都空手而归。不过现在,大 家已经有一周没见到那条野狗了。当然,它可能已经死了,也可能去了其他地方。直到有一天,在祖母绣 的一只枕头上,我看到了野狗的图案。 那时候,我就全都明白了————任何东西,只要被祖母绣下来就会马上消失。 我忍不住把这个发现告诉祖父。祖父耸了耸肩,说∶“那又怎么样?这些我都知道。” “为什么从没听你说起过?” “好吧。我把我知道的都告诉你。”祖父看着我,脸上带着温暖的微笑。继续说道∶“那时候战争刚 结束,他们开始抓人。每天晚上,他们用马车把抓到的人运到西伯利亚。监狱里挤满了人。你知道他们看 加利西亚人的那种眼神……只要发现谁有一丝可疑的地方,就把谁投进监狱。我就是这么被抓的。你祖母 不知道怎么化解悲痛,可怜地在监狱附近来回徘徊。一天晚上,她满怀悲伤,坐下来开始绣东西。监狱的 模样在她脑中挥之不去,于是她开始绣监狱。绣四周的围墙。绣门卫和狗……关在监狱里的人怎么睡得着? 我们躺在那里。想着心事……夜渐渐深了。牢房的墙壁突然消失了。监狱四周的石墙也不见了,周围的一 切似乎都坍塌了。我们爬起来,拼命往各处跑……开始,我们并不知道监狱的消失和你祖母的刺绣有关, 都以为是圣母显灵……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我们的猫不见了。‘汉努西娅,’我问你祖母,‘马兹 克去哪儿了?怎么找不到它了?’我看了一眼桌上放的刺绣上面的图案正是我们的马兹克,我脑子里闪出 一个念头。我拿起剪刀,把刺绣拆了。当我拔出最后一根线的时候,我听到了‘喵喵’的叫声!是马兹克! ‘瞧,’我说,‘汉努西娅,现在你真的遇上麻烦了!被你绣过的东西,都会马上消失。’她不相信,还 嘲笑我。我让她绣自家花园里的稻草人。你猜怎么着?她绣下来后,稻草人一眨眼就消失了!她总算相信 自己有特异功能了。从那以后,她变得小心翼翼,不愿失去的东西不绣,不是故意想让它消失的东西也不 绣。” 后来,除了我和祖父,邻居们也知道了这个秘密。他们开始回想以前有没有得罪过我祖母,其中有个 邻居叫顿约,他想起曾经从我家鸡棚里偷过一只鸡,于是鼓起勇气找我祖母忏悔,同时还带来一只鹅作为 补偿。祖母看他态度十分诚恳,便宽恕了他。 没想到第二天,布斯利太太跑来找我祖母要鹅,原来顿约送的那只鹅是她家的。但是有趣的是,后来 那只鹅又被布斯利太太送回来了。她拿着鹅,对我祖母说∶“汉努西娅夫人,请收下这只鹅,我求你可怜 可怜我,把我丈夫绣走吧。我快被那个酒鬼逼疯了。” 我祖母最恨酒鬼,她没有多加考虑就开始绣布斯利先生。一个星期还没过去,布斯利太太又带着一只 鹅,跑我家来恳求我祖母把布斯利先生还给她。 “我不会把图拆掉的。”祖母冷冷地说。 “上帝啊,”布斯利太太开始抽泣,“我现在成了什么?寡妇也不是,女仆也不是!” “就算有一只鹅跑过来啄我屁股,我也不拆!”祖母发誓说。祖母拿出绣花布摊开放在桌上。 “不过送了一只公鹅,你的丈夫就变成刺绣了。瞧,我还特意把他的腿绣歪了,一眼就能看出他喝醉 了。现在你想让我拆了它?”祖母说。 “我丈夫没那么糟糕,”布斯利太太哀号着,“有时候,他也会去打水。…。去店里买牛奶…” “嗯,”祖母朝她挥了挥手,说,“你自己来吧,别蹲下来求我!”于是布斯利太太把刺绣拆了。 第二天,布斯利先生喝得烂醉如泥。他让家里白白损失了两只鹅,布斯利太太简直被他气疯了。 祖母把头探出窗外,喊道∶“你这个中看不中用的家伙,再喝酒,我立刻就把你绣回去!大不了让你 太太再送两只鹅!”布斯利先生张嘴想说什么,但想想还是不作声为妙。 (杨靖译,选自《冰冻时间之窗》,有改动)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专门交代樱桃树老而干枯、野狗狂吠惊扰街坊邻居,意在说明祖母把它们绣去是合乎情理的,这也 合乎她只绣那些她希望其消失的东西的原则。 B. 祖母把一棵樱桃树和一只野狗绣成图案后,它们都消失了。虽然“我”没有询问,依然发现了这个秘密, 旨在表现“我”留意生活,是个细心的人。 C. 布斯利太太求祖母绣她丈夫,而后又求祖母拆掉图案,可见家长里短的爱与恨是纠缠不清的,这里面暗 含着一个“清官难断家务事”的生活哲理。 D. 顿约偷“我”家的鸡。表示忏悔送来布斯利太太家的鹅。布斯利太太要回那只鹅,又把鹅送到“我”家, 较曲折的情节,简明的叙述,洋溢着生活气息。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祖父早已知道祖母绣什么什么就消失的特异功能,但没告诉“我”,才有了“我”发现祖母特异功能后 的追问,这是作者故意设置的波折。 B. 本文写祖父和“我”说话时,动作、神态和语气都给人强烈的形象感和现场感,谈话内容验证了我的惊 讶“发现”,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C. 本文善于运用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比如祖母告诫布斯利先生,如果他再喝酒,还要把他绣回去,表 现出祖母疾“酒”如仇的形象特点。 D. 祖母绣什么什么就消失,文中并没有交代她为什么有这样的特异功能,因为人本无特异功能,无法交代 清楚,勉强交代则会削弱本文的现实意义。 8. 本文是怎样叙述祖母刺绣的故事的?请简要分析。 9. 本文是一篇魔幻现实主义小说,请从“魔幻”与“现实”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答案】6. B 7. D 8. ①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叙事,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增添阅读的亲切感。②顺叙中巧用插叙,借祖 父之口介绍祖母特异功能的由来,使故事情节完整、丰富。③用“我”发现东西伴随着祖母的刺绣消失引 入故事,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④运用超现实的写法,赋予祖母刺绣故事以神奇的色彩,表现深刻的主题。 9. ①祖母把现实的东西绣成图案,这东西就消失不见了,这是特异功能,是超越现实的、荒诞的,具有魔 幻色彩。②被祖母绣得消失的东西都是现实中恶与丑的东西,本文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③用魔幻的形式 来反映现实生活,更能引人关注,更加鲜明地表达了向善、向美的思想倾向。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B.“旨在表现‘我’留意生活,是个细心的人”错。作者只是写“我”没有询问,依然发现了这个秘密, 并无意表现“我”的性格特征。 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D.“因为人本无特异功能,无法交代清楚,勉强交代则会削弱本文的现实意义”错。祖母绣什么什么就消 失,文中并没有交代她为什么有这样的特异功能,是因为她为什么有这样的特异功能与本文要表达的主题 没有关系,而且这样处理可以增添小说的神秘感。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文章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叙事,如写顿约偷“我”家的鸡,表示忏悔送来布斯利太太家的鹅,布斯利 太太要回那只鹅,又把鹅送到“我”家等故事情节,简明的叙述,洋溢着生活气息,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 增添了读者阅读的亲切感。 文章在顺叙中巧用插叙,文章第八自然段借用祖父之口介绍祖母特异功能的由来,使故事情节完整、丰富, 充满着玄幻色彩,令读者沉浸其中。 文章一开始由“我”发现樱桃树、四处游荡的野狗的消失起笔,即用“我”发现东西伴随着祖母的刺绣消 失引入故事,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添了作品的文学色彩。 文中祖母绣什么什么就消失,祖母把一棵樱桃树和一只野狗绣成图案后,它们都消失了。祖母告诫布斯利 先生,如果他再喝酒,还要把他绣回去等情节都具有超现实色彩,作者在文中运用超现实的写法,赋予祖 母刺绣故事以神奇的色彩,表现深刻的主题,读来令人深思。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的能力。 文中交代樱桃树老而干枯、野狗狂吠惊扰街坊邻居,祖母把这些现实的东西绣成图案,这东西就消失不见 了,这些都是特异功能,是超越现实的、荒诞的,充满着魔幻主义色彩。 文中祖母绣樱桃树、野狗、牢房的墙壁、石墙……,被祖母绣得消失的东西都是现实中恶与丑的东西,是 祖母不愿意看到的深恶痛绝的东西,说明本文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 文中交代祖母绣去老而干枯的樱桃树、狂吠惊扰街坊邻居的野狗、石墙、石壁,意在用魔幻的形式来反映 现实生活,这样更能引人关注,更加鲜明地表达了向善、向美的思想倾向,读来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江子一,字元亮,济阳考城人。子一少慷慨有大志。家贫,以孝闻。苦侍养多阙,因终身蔬食。仕梁 起家为王国侍郎、奉朝请。上书言事,为当轴..所排,乃拜表求入北为刺客。武帝异之。又启求观书秘阁, 武帝许之,有敕直华林省。其姑夫左卫将军朱异权要当朝,休下之日,宾客辐凑..,子一未尝造门,其高洁 如此。为遂昌、曲阿令,皆著美绩。后为南津校尉。弟子四,历尚书金部郎,大同初,迁右丞。兄弟性并 刚烈。子四自右丞上书,极言得失,高祖甚善之。令尚书详择施于时政,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 不允,帝厉色呵责之,子四乃趋前代炯等对,对甚激切。帝怒呼缚之,子四乃据地不受。帝怒亦歇,乃释 之,犹坐免职。及侯景反攻陷历阳自横江将渡子一帅舟师千余人于下流欲邀之其副董桃生家在江北因与其 党散走子一乃退还南洲,收余众步赴建邺,见于文德殿。已而贼亦至。帝怒之,具以事对,且曰:“臣以 身许国,常恐不得其死,今日之事,何所复惜?不死阙前,终死阙后耳。”子一启太宗曰:“今贼围未合, 可击之;迨贼垒立,无所用武也。请开承明门出战。”帝许之。子一及弟尚书左丞子四、东宫直殿主帅子 五并力战直前。子一乃身先士卒,抽戈独进,群贼夹攻之,属者莫敢继。贼坐甲不起。子一引槊撞之,贼 纵突骑,众并缩。子一刺其骑,骑倒槊折,贼解其肩,时年六十二。弟曰:“与兄俱出,何敢独旋?”乃 免胄赴敌,子四槊洞胸死;子五伤脰,还至堑一恸而绝。贼义子一之勇,归之,面如生。诏曰:“”祸故 有闻,良以矜恻,死事加等,抑惟旧章,可赠子一给事黄门..侍郎,子四中书侍郎,子五散骑侍郎。”侯景 平,世祖又追赠子一侍中,谥.义子。 (节选自《南史•江子一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侯景反/攻陷历阳/自横江将渡/子一帅舟师千余人于下流/欲邀之其副董桃生/家在江北因/与其党散 走/ B. 及侯景反/攻陷历阳/自横江将渡子一帅/舟师千余人/于下流欲邀之/其副董桃生家在江北因/与其党散 走/ C. 及侯景反/攻陷历阳/自横江将渡/子一帅舟师千余人于下流欲邀之/其副董桃生家在江北/因与其党散走 / D. 及侯景反/攻陷历阳/自横江将渡子一帅/舟师千余人/于下流欲邀之其副董桃生/家在江北/因与其党散 走/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轴,比喻官居要职的当权者。古代当涂、当路、用事、当事都有“当权”之意。 B. 辐凑,比喻人或物聚集在一起。与“三载之间,祸患辐辏”中的“辐辏”意思一样。 C. 黄门,也称黄门郎,皇帝的近侍之臣,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朝廷事务,可传诏令。 D. 谥,谥号,是朝廷据帝妃、诸侯、大臣及其他显位者的表现,生前赠予的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子一不慕权贵,政声良好。他的姑父左卫将军朱异,位居权要,他从不拜访;曾担任两县县令,颇有 政绩。 B. 江子一性情刚烈,敢于言事。他曾因上书言事,被官居要职的大臣排挤,还因与皇帝发生激烈对抗而被 免职。 C. 江子一以孝闻名,尽心侍亲。他家中贫困,经济拮据,因为奉养父母缺少足够资粮,于是便终身吃粗茶 淡饭。 D. 江子一忠君爱国,一门忠烈。他作战勇敢,视死如归,其弟子四、子五,皆是大勇之人,后都死于侯景 之难。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四自右丞上书,极言得失,高祖甚善之。 (2)今贼围未合,可击之;迨贼垒立,无所用武也。 14. 江子一是古代著名爱国英雄。《梁书》评价其“捐躯殉节,赴死如归”,文中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请 根据文本简要说明。 【答案】10. C 11. D 12. B 13. (1)江子四在右丞任上给皇上写奏章,竭力陈说朝政的得失,梁高祖很是赞赏他。 (2)现在敌人的包围还没形成,可以攻击他们,等到贼兵的营垒建立起来,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14. ①答君言语:不死阙前,终死阙后。②作战行为:身先士卒,抽戈独进。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等到侯景攻下历阳,将要从横江渡过。江子一率领一千多名水兵想在下游进行整击。他的副帅董桃 生逃跑,江子一于是败退到南洲。 “自横江将渡”的主语是侯景,“子一”是下一句的主语,“子一”前断开,排除 BD;“于下流”是介词 短语,与“欲邀之”构成状中关系,不能断开,排除 A。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D.“生前”错,谥号,是指人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张冠李戴。由原文“子四自右丞上书,极言得失,高祖甚善之”“子四……帝怒亦歇,乃释之,犹坐免 职”可知,上书言事,与皇帝发生激烈对抗而被免职的是江子一的弟弟江子四。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极言,竭力陈说;善,意动,认为……好,赞赏。 (2)得分点:合,形成;迨,等到;垒,营垒。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结合“臣以身许国,常恐不得其死,今日之事,何所复惜?不死阙前,终死阙后耳”可知,“不死阙前, 终死阙后”,在言语方面江子一表现出“捐躯殉节,赴死如归”。 结合“子一乃身先士卒,抽戈独进,群贼夹攻之,属者莫敢继”可知,在作战中江子一“身先士卒,抽戈 独进”表现出“捐躯殉节,赴死如归”。 参考译文: 江子一,字元亮,是济阳郡考城县人。子一年少时有远大志向。家里穷困,凭借孝顺出名。苦于侍奉 父母缺少资粮,于是终生吃素。在梁朝从家中征召出来做国侍郎、奉朝请。向皇帝上书议政时,他被当权 者排挤,于是上表请求到北方国家做刺探情报的外交官,武帝认为他的请求很奇特。他又上书请求秘阁看 书,武帝同意了他的调求,下令让他担任直华林省。他的姑父左卫将军朱异,是当朝的权贵,休假的时候, 宾客都聚集到他家,子一不曾拜访朱家,他就像这样高洁。出任遂昌、曲阿两县县令,都有好的政绩。后 来出任南津校尉。弟弟江子四,任尚书金部郎,大同初年升任为右丞。兄弟俩性情都很刚烈。江子四任右丞 时,上书议政, 详细陈说政治得失,高祖很欣赏他的意见,下诏让尚书仔细选择,用于当时的治理。左民 郎沈炯、少府丞顾玙曾经上奏请示却不被批准,高祖厉色呵斥他们,子四便小步上前代替沈炯等人回答, 言辞非常激烈,高祖愤怒地喊人把子四捆了起来,子四用手按地反抗,高祖怒气消了之后,便放了他,但 还是因此免去了他的官职。等到侯景攻下历阳,将要从横江渡过。江子一率领一千多名水兵想在下游进行 整击。他的副帅董桃生逃跑,江子一于是败退到南洲。他召集剩下的士兵,步行回到了京城,在文德殿被 召见。贼兵不久也到了京城,皇帝对他发怒,江子一-把储演详细地告诉了皇帝,并且说:“ 我把生命献给 国家,常常担心不能为国尽忠而实,今天的战事又有什么让我吝惜生命的呢?我不是为国死在您的面前,也 会死在外面的征战。”江子一禀告太宗说:“ 现在敌人的包围还没形成,可以攻击他们;等到贼兵的营垒建 立起来,就没有用武之地了,请允许我打开承明门跟贼军作成知”皇帝答应了他。子一和他的弟弟尚书左 丞江子四、东宫直殿主帅子江子五合力径直向前和敌人作战,江子一身先士卒,挥起戈一人冲向敌阵。群 敌人左右夹.击他,他的下属不敢向前。敌人披甲等待不发兵,江子一拿着长矛,撞击敌人,敌人命令骑兵 出击,众人都退缩,子一刺敌人的马,马倒地,长矛折断,敌人劈开了子一的肩膀,子一当时六十二岁。 弟弟说:“和哥哥一起出战,怎么敢独自回去?”于是脱下头盔冲向敌人,与他们决一死战。子四被长矛刺 穿胸膛而死,子五被敌人砍伤脖颈,退到壕沟出(护城河)疼痛而死。敌人认为子一大义大勇,归还了尸体, 面容还像活着一样。太宗下诏说:“ 遭敌杀害的消息我知道,实在让人哀伤,以身报国功加一等,这也是 过去的规章典制。批准赠官子一-为给事黄门侍郎,子四为中书侍郎,子五为散骑侍郎。”侯景叛乱平定后, 世祖又追赠江子一为侍中,谥号义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张直公归南郑①拜省 岑参 夫子思何速,世人皆叹奇。 万言不加点,七步犹嫌迟。 对酒落日后,还家飞雪时。 北堂②应久待,乡梦促征期。 【注】①南郑:地名,今属陕西省汉中市。②北堂:古指士大夫家主妇居室,后代称母亲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标题交代了诗歌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岑参为送别友人归家探望父母所作。 B. 诗人写送别,却不落俗套,从极力赞美友人开始,语言富有盛唐的豪迈。 C. 颈联虚实结合,第五句实写两人分别,第六句想象友人回家路途的情形。 D. 尾联写母亲对友人的思念,但友人来不及陪伴母亲,又要踏上边疆征程。 16. 诗歌前四句是如何赞美友人文思敏捷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D 16. 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首联通过世人的赞叹来侧面描写,颔联正面写友人写 文章一气呵成;②夸张。第三句写友人虽下笔万言,但瞬间一挥而就,无须修改;③用典,对比。第四句 使用曹植七步诗的典故,并将友人和曹植进行比较,赞美了友人的才华。 【解析】 【分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又要踏上边疆征程”理解有误,“征期”是指“远行的日期”,这里指亲人对友人思盼和思归,这种 思乡之情促使友人想要早日返乡归家。 故选 D。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本题题干要求解答“诗歌前四句是如何赞美友人文思敏捷的”,考查指向的是诗歌手法,可以从修辞手法, 描写和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答题。 从修辞手法来看,有夸张和用典的手法。“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这里表示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 改。“万言不加点”中“万言”有夸张的成分。“七步犹嫌迟”,“七步”使用了曹植七步诗的典故。 从表现手法来看,此“七步犹嫌迟”一句将友人和曹植进行对比,表示曹植七步成诗已是才华横溢,而友 人“犹嫌迟”,进一步突出友人文采。 从描写手法来看,首联“世人皆叹奇”一句,通过世人的赞叹来侧面描写,颔联正面写友人写文章一气呵 成,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从而赞美友人文思敏捷。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建设美好乡村,需要传承乡土文化。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两句描摹山村社日迎神 祭祀的热闹风俗,表达对古老乡土文化的赞美之情。 (2)苏轼的《赤壁赋》中,连用四个比喻写出箫声的哀怨与悲切的语句是:“____,____”。 (3)古人认为猿猴极具灵性。猿类的叫声,常被诗人在诗词中借用,抒发作者悲伤的情感,比如唐人诗句 “____,____”。 【答案】 (1). 箫鼓追随春社近 (2). 衣冠简朴古风存 (3). 如怨如慕 (4). 如泣如诉 (5). 示 例一:谢公宿处今尚在 (6). 渌水荡漾清猿啼(示例二: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 高》)示例三: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箫、简朴、慕、渌、漾。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真正有真情实感的创作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在当今时代,一些写实主义油画家获取图像极为便捷, ( ),这样创作的作品就会变得程式化、冷漠化,难以打动人心。黑格尔认为,形式只是内容的容器。 有才能的艺术家要走进生活,亲近人民,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感人作品。 文艺工作者要承担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时代责任。几千年前,这种责任就已经被我们的先辈认识到 了,并提出了文以载道的审美价值和文质兼优的精神格局。如今,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旗帜,用鲜明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否定和批判的,使人们树 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艺术的根没有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丢掉了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人民中去感 悟的环节 B. 没有将艺术的根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人民中去感悟的 环节被丢掉了 C. 艺术的根没有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人民中去感悟的环 节被丢掉了 D. 没有将艺术的根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丢掉了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人民中去 感悟的环节 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B.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C.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D.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0.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18. D 19. B 20. 几千年前,我们的先辈就已经认识到了这种责任,并提出了文以载道的精神格局和文质兼优的审美价值。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括号前语句的主语是“一些写实主义油画家”,而“艺术的根没有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的主语 是“艺术的根”,与括号前语句的主语不一致,据此排除 AC 两项; B 项、D 项的主语一致,都是“一些写实主义油画家”,而 B 项后半句改换了主语“环节”,影响了连贯 性,排除 B。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了比喻,将“形式”比作“容器”。 A.拟人,“斗”字赋予草木人的情态; B.比喻,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 一样进入“胡天”; C.夸张,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 D.借代,以“朱门”代指豪门之家。 故选 B。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语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偷换主语,“并提出了……的主语应是“我们的先辈”,而不是“这种责任”; 二是搭配不当,“文以载道的审美价值”“文质兼优的精神格局”定中不搭配,应改为“文以载道的精神 格局”和“文质兼优的审美价值”。 修改后的句子为:几千年前,我们的先辈就已经认识到了这种责任,并提出了文以载道的精神格局和文质 兼优的审美价值。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叶酸是一种维生素,是蝶啶的衍生物。叶酸 ,还存在于肉制品和奶制品中,但因为它是从绿叶蔬 菜中被发现的,所以被命名为叶酸。 叶酸可用于治疗由叶酸缺乏症引起的贫血,是 。因为在新生儿的神经管畸形病例中,超过一半病 例是孕妇怀孕初期叶酸不足造成的。另外,衡量身体是否健康的指标参数同型半胱氨酸(HCY)跟心脑血管 疾病的发生概率相关,HCY 浓度高, ,适量地补充叶酸,可降低血液中 HCY 的浓度,大大降低罹患心脑 血管疾病的概率。 但叶酸的摄入是需要一定量的,研究表明,叶酸摄入过多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如会导致一些 与自闭症相关的神经组织的损伤,还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22. 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 15 个字。 【答案】21. ①不仅存在于绿叶蔬菜中;②孕妇怀孕初期必须补充的维生素;③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就 高 22. ①第一段:叶酸因从绿叶蔬菜中被发现得名。②第二段:适量补充叶酸对人体有益。③第三段:过多摄 入叶酸会产生不良影响。 【解析】 【分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后句“还存在于肉制品和奶制品中”可知前后句之间是递进关系,再根据后句“它是从绿叶 蔬菜中被发现的”等信息,可知要填的内容“不仅存在于绿叶蔬菜中”。 第二空,据后句的“因为在新生儿的神经管畸形病例中,超过一半病例是孕妇怀孕初期叶酸不足造成的”, 可知前后两句是因果关系,所以要填的是“孕妇怀孕初期必须补充的维生素”。 第三空,根据前句“衡量身体是否健康的指标参数同型半胱氨酸(HCY)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相关”, 再由后句“适量地补充叶酸,可降低血液中 HCY 的浓度,大大降低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分析,可以 此处是说 HCY 浓度值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成正比,所以,推知第三空要填的内容是“人患心脑血管 疾病的概率就高”。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之概括文段主要意思的能力。 第一段,根据“但因为它是从绿叶蔬菜中被发现的,所以被命名为叶酸”概括为:叶酸因从绿叶蔬菜中被 发现得名。 第二段,根据“叶酸可用于治疗由叶酸缺乏症引起的贫血”“适量地补充叶酸,可降低血液中 HCY 的浓度, 大大降低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概括为:适量补充叶酸对人体有益。 第三段,根据“叶酸摄入过多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概括为:过多摄入叶酸会产生不良影响。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庄子·山木》篇记述:庄子和弟子们行于山中,看到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伐木的人并没有砍伐它, 原因是“无所可用。”庄子便对弟子们说:“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下山后,朋友命人杀雁来招待 庄子一行。仆人问:“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回答说:“杀不能鸣者。”于是,弟子们就有 了疑问,对庄子说:“大树因不材而活,主人之雁因不材而死,请问先生要怎样处世呢?”庄子说,要顺 其自然而处世,“以时俱化”、不偏滞于任何一个固定点。 庄子的回答已成历史,弟子的问题更值得我们深思。今天,身处新时代大发展中的你,如何来回应弟子们 的千年之间?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字数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范文】 顺势而为者是俊杰 林杜娟 枝繁叶茂的大树因“无所可用”而躲过砍伐,但不能鸣叫的大雁因其“无能”而遭致杀害。同样“无 能”,遭遇截然相反。庄子的弟子对此很困惑,但庄子的回答给了弟子及后人深刻的启迪。我们该如何处 世呢? “顺其自然”、“与时俱化”,也就是不管身处怎样的历史洪流中都要学会顺势而为。顺势而为是认 清时局后发挥自身能力为家国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顺势而为当如范蠡功成身退。春秋时期楚国的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报仇雪恨成就霸业。功成之后,他识 趣地选择告老还乡,与西施泛舟蠡湖,过着布衣百姓生活,从而得以尽享天年,流芳千古。不得不说范蠡 是我们正确面对自己的“有用之处”及“无用之处”的楷模。越王需要他的时候,他毕其心于一役,施展 一生才华效力于越王;当越王霸业已成,他不居功自傲,急流勇退,用自己的“无用”换来想要的生活。 顺势而为当如班超从小立大志,誓要建功异域来封侯以展宏图。汉朝时,边疆屡受外族侵扰。班固不 愿长久从事笔砚之职,认为大丈夫当誓死戍边,平定国土,还苍生一个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后来,他亲 自出征,施展军事才华,帅兵征讨,收复乌即城,平定诸国。苍生得以安居乐业。“男儿何不带吴钩,收 取关山五十州。”班固不能面对同胞的苦难无动于衷。他把自己的“有用”化为效力于国家百姓,从而实 现了个人价值。不得不说班固为我们如何正确看待自身价值,如何在历史洪流中定位自己树立了榜样。 顺势而为当如医者钟南山在疫情凶险时,逆行而上,做人民健康的守护者;顺势而为当如疫情期间全 国百姓积极响应号召居家隔离,科学防控;顺势而为当如夏森般退休后仍心系祖国未来,成立“夏森助学 金”,帮助无数学子圆大学梦。 顺势而为者与时俱化,响应时代号召,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哪里需要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就奉 献在哪里。他们将自己的“有用”及“无用”与祖国人们的需要联系在一起,他们是时代的俊杰。历史正 是由无数这样的俊杰者而创造。奇迹正是由无数这样的俊杰而谱写。这些顺势而为的俊杰既将自己的“有 用”奉献于家国需要,又令自己的“无用”顺应于历史洪流,照亮了无数人的生命。 立志做栋梁材,继往开来 异哉,《庄子·山木》,妙而有深意!材与不材,虽然命运不一,殊途各异,但均不足取。庄子明言要 异于二者之为。庄子的回答已成历史,身处新时代大发展中的我们,应该立志做栋梁材,继往开来! 不材之木虽可安享寿年,但人生毫无价值。庸人浑浑噩噩度日,形如行尸走肉,就算拥有再长的生命, 又有何意义呢?诸葛亮说自己“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如果他还隐居在草庐之中,又哪来创世之功? 扶不起的刘阿斗,、蜀汉灭亡后,刘禅移居魏国都城洛阳,封为安乐县公,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余生, 乐不思蜀。这样的苟延残喘,又有何价值?《红楼梦》里面说女娲有 36501 补天之石,而通灵宝玉因自己 无才补天而终日自艾自怜。屈原感慨生命的短暂:“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曹操也在《短 歌行》中叹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雷锋也说:“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 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可 见,积极有为的人,都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作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而不鸣之雁,实为不材之材,其惨遭杀戮,乃是优胜劣汰之自然法则。俗话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其实,才不配位,更是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和危险。南唐李后主即位时,南唐国力已呈衰颓之势,这位性格 懦弱的国主时时刻刻都在感受着国破家亡的威胁。他仇恨宋朝的压迫,但又没有能力用武力与宋朝相抗衡, 只要能以小邦苟且偏安,他甘愿贡物称臣最后沦为阶下囚。被俘以后,天天过着以泪洗面的生活。面对春 花秋月、良辰美景,缅怀故国之情油然而生,于是他创作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没想到这首诗竟成了他获罪的证据,不久便被宋太宗赵光义派人毒死在狱中。“可 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无德无才之人,最终是自取灭亡。 人如此,国亦是也!落后就要挨打,清朝腐败无能,导致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 条约。腐败无能的国民党政府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下军事上败退,从南京退到武汉,从武汉退到重庆。这 些无能的事例最终误国误民害己。历史之教训,警钟长鸣! 想当初,有多少爱国志士,倾尽自己一生才华,只为中国之强大与崛起!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 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 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 500 万元、4 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 需资 900 万元、需时 7 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两弹”元勋──邓稼先,长期风餐露宿,废寝忘食,终 于在 1964 年 10 月,浩瀚的戈壁滩上空升起了一团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年之后,第一 颗氢弹又放出炫目的光芒。这曾使全世界为之震惊。 现今之时,正值强国复兴关键时期。毛主席诗言曰:“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 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身处新时代大发展中的我们,应该立志做栋梁材,继往开来! 与时俱化,顺时趋势 鬼谷子曰:察势者明,趋势者智。他的大意是一个人,能观察看清大局的,是个聪明人,如果能看清 形势还能顺应大势者,这才算是明智的人。这个观点同庄子的说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是的,要顺势而 为,不固泥,不呆滞。 树因不材而活,雁因材而活。庄子的弟子疑惑了:那究竟应该是“有材”还是“无材”?庄子说:应 该在“有材与无材”之间游走。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理解庄子的观点呢?又怎么把握这个度呢? 其实,结合庄子的思想核心,时代背景,他的观点也就不难理解了。总体而言,那就是该有材时有材, 该有所作为时有所作为,该顺势而为时顺势而为,那就是量力而为,量材而为。大材大为 ,小材小为,无 材无为。譬如一棵树,长成了苍天大树,必做栋梁,长得枝丫繁杂,虽然不成材无所为不被重用,但是自 然而生自然而亡,这个同庄子钓鱼于濮水回答大臣时,所提到的乌龟是同一道理,虽然千年乌龟被绸缎包 裹,供奉于朝堂中受万人礼拜,却早已丧命,庄子说,他自己更愿意做一只“无材”的活在泥潭中的乌龟。 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我觉得,庄子所想表达的,就是说,在社会生活中,“无为而为”也是一种“有 为”,大树有材有大作为,这是一种生命绚丽,而“枝繁叶茂”之树,也有存活顺世的快乐。社会生活中, 有材之人,成社会栋梁,无材之人,也有生死自然的快乐与幸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价值与意义。 历史上,既出现无数的因材而活的人,也出现很多因材而死的人。张良,范蠡,郭子仪,他们都有宏 才大略之大材,在当时当世,因被重用而活,因创造历史而流芳百世,因不贪恋名利而活。而韩信,因材 而亡,因贪恋名利不能顺势而死。 而孙思邈,一代名医,四位国君先后想委以重任 ,权重加身,但是,孙老先生不为所动,以没有政治 方面的“有材”婉言拒绝,因此,日后的政治风云得以躲避,生命安全得以保障,得以享天年 103 岁。另 一方面,他在医学上卓越超群,因“有材”而成名,因“有材”而受统治者重用,因“有材”而久活。孙 思邈的人生历程,正是庄子说的游走于“有材与无材之间”的那种状态。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要因时而为,因势而为。 雁因能鸣而活,人因材可用而生。苏轼,因才华横溢,光芒万丈,一个乌台诗案的大浪袭击,差点命 丧黄泉,因材得救,因材存活,因材多次被重用。如果,他没有才华,得不到太子太后以及身边大臣的帮 忙恳请,其结果肯定如“不鸣之雁”,早已命归西天了。 时移世易,今天的中国,今天的社会,今天的世界,更需要你我顺时顺势,有材就为 ,无材也坦然。 尽材而为,尽力而为。 今天的华为,断腕自救,也是顺势而为,不拘泥固化,不死守伟业。为了以后更好的发展,为了留得 青山在,勇于割舍,敢于直面。最难能可贵的是,任正非还说,“华为,总有一天也会走向灭亡的。”这 正是一种顺应而为的态度。 当今之中国,有时需要你做一个大雁,能发声的大雁,像赵立坚,华春莹,杨洁箎等外交部高层那样, 该发声时就发声,让自己更好地活着。当今社会,有时要需要你做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平民百姓普 通平凡,但是,他们也有他们的幸福与快乐。各有所长,各有其价值,各有各精彩,各有各的生命状态, 生可以如夏花之灿烂,死可以像秋叶之静美。 人啊!顺势而为,不材存活,有材也存活,时异境迁,大道至简,行稳致远,“察势者明,趋势者智, 驭势者独步天下。”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1.审材料。 庄子通过两个故事——树的“不材”而生和雁的“不鸣”而死,突出了树和雁的不同命运,有用之材被伐 而无用之材得终其天年,能鸣的雁保住了性命而不能鸣的雁却杀而烹之,同样是“无用”,出现了截然不 同的命运结果,引人深思。归根结底,有没有能力决定了它们的命运, 树没有成为木材的能力,是为“不 材”,雁没有鸣叫的能力是为“不鸣”,人若没有了真才实学,缺乏在社会上立足的能力,是为“不才”。 表面上,从树的角度来看,它没有成材之能,虽能苟活于世,但是它丧失了成为一件家具乃至工艺品的机 会,它只能埋没在众多毫无特点的树木之中,失去了向上的机会,它最终可能被当作柴火扔进灶膛,结局 无异于“不鸣”的雁。树和雁,与人类相比,处于食物链底端,它们没有主观能动性,无法决定自己的命 运,但是作为人类,我们可以让自己“成才”,在社会中脱颖而出,实现人生价值。在竞争激烈的新时代, 人不能“不才”,否则将会错失机会,泯然众人。本篇作文可以以“成才”“命运”的关系为切入点,结 合新时代的背景,加入自己的思考。 从另外角度思考材料,没有被伐的树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可以为绿化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被杀的雁虽 然成了餐桌上的美食,在“鸣”与“不鸣”之间看似“没才”,但成为了别人口中的美食,也算实现了自 身的价值。所以这则材料告诉我们:看待事物不能拘泥不变,要根据事物本身的特点灵活变通。时移世易, 今天的中国,今天的社会,今天的世界,更需要你我顺时顺势,有材就为 ,无材也坦然。尽材而为,尽力 而为。然后结合现实围绕点加以论证即可。 2.审任务。 共性任务: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字数不少于 800 字。 个性任务:庄子的回答已成历史,弟子的问题更值得我们深思。今天,身处新时代大发展中的你,如何来 回应弟子们的千年之间?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题目设置了一个语境“今天,身处新时代大发展中的你”,所以,我们要立足当下,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 这个问题。作文既要谈自己的认识,也要体现自己的思考。 【立意】(1)人生于世,要活出自己的价值。 (2)勇当良木,不做非鸣之雁。 (3)顺其自然处世,与时俱化。 【素材】(1)成才与否不能以伐木和杀鹅的结果来草率界定,关键是看他对人类对社会乃至对国家有没有 价值。1959 年全国群英会上,刘少奇同志亲切地接见了全国劳模掏粪|人时传祥同志,当时刘少奇同志亲切 地对传祥同志说:“你当清洁工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是革命的分工不同, 都是革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刘少奇是国家主席,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立下了 不朽功勋。时传祥只是一名掏粪工人,可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却创造了非凡的业绩,你能说掏粪工人不成才 吗?他们只是社会分工不同,却都做着有益于人民的事情。 (2)几年前,报刊曾登载过这样一则发人深省的新闻,一个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某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参 加工作以后,由于受当时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逐步走向堕落,他运用所学知识,利用电脑窃取银行巨款, 后来发展到设计病毒软件攻击网络,最后被绳之以法。从某种角度看,这个大学生是一个计算机行业不可 多得的人才,然而他做的却是有损于人民的事情,给国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也就不能视为成才。 (3)快递小哥李庆恒被评定高层次人才落户杭州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李庆恒中学毕业后到杭州从事快递 行业,通过自身努力,成长为一名省级技术能手,因而被认定为杭州的高层次人才。陈键说,一座城市和 人才的最好关系,就是共同成长,互相成就。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