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3月阶段性考试语文(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3月阶段性考试语文(含答案)

ID:696271

大小:113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5-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成都七中 2020~2021 学年度下期高 2022 届 3 月阶段性测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各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既有因社会历史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和文化心理条件不同而导致的差异 性,这一点构成了各民族文学艺术的个性特征;又有因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和人类情感方式的一般规律而形 成的共同性,这是世界各民族文学艺术得以相互影响,渗透和交流的重要前提。作为揭示世界人生的悲剧 性因素,丰富和发展人类情感生活的最重要的文学形式——世界各民族的悲剧艺术之间也体现着这种“同 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规律。 由于民族精神的差异性,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品格和西方悲剧存在着鲜明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这里仅以悲剧性戏曲为例) 第一,中国古典悲剧没有也不可能摆脱封建儒家思想观念的影响,因而多数作品中的悲剧人物被束缚 在现存总体秩序的罗网中而无法游离,从而损失个体自主意识和对命运的反抗精神。 而西方悲剧中的多数主人公总是和现存的总体秩序处于不可调和的对立状态,他们总是以挣脱现存秩 序的束缚,否定现存秩序的合理性为自己行动的最终目的。 第二,中国古典美学强调“中和之美”,在悲剧创作中则表现为“哀而不伤”。中国古典悲剧中的许 多作品都具有“悲欢离合”的情节特征和苦乐相错的表现手法,有的作品还有一个“欢乐的尾巴”,以“团 圆”结局。如《窦娥冤》《赵氏孤儿》《娇红记》等等,都程度不同地渗透着喜剧的因素。 而西方悲剧,特别是古希腊悲剧,则强调“庄严的风格”在悲剧作品中的统一性,倾向于情节的发展 要一悲到底,并往往以主人公毁灭而告终,从而在死亡中给悲剧盖上真实性的最后印记。哈姆雷特“生存, 还是死亡”这一著名的内心独白,就道出了西方悲剧冲突的严峻、残酷和不可调和的特征。 第三,与西方以帝王贵族为主人公来揭开悲剧的历史不同,中国古典悲剧在早期就表现出贫民化的倾 向。“偏于琐屑中传出苦情”构成中国早期悲剧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特点。贫民化倾向在后来的《窦娥冤》《琵 琶记》和《桃花扇》等优秀的戏剧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亚里士多德作为西方悲剧论的开山者所界定的悲剧都是“英雄悲剧”,悲剧主人公必须是名声显赫、 超越常人的“著名人物”。古希腊悲剧中的主角多是神化的英雄,而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角色,也都出于 名门望族。在西方的一些戏剧理论家看来,悲剧和喜剧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模仿帝王贵人的行动,而 后者是模仿卑微小民的行动。 (选自赵凯《悲剧与人类意识》,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西方悲剧艺术之间的差异是由中西方社会历史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和文化心理条件的不同导致的。 B. 民族精神的差异性使得中国古典悲剧的主人公和西方悲剧的主人公对待现存秩序的态度截然不同。 C. 中国古典悲剧讲究“悲欢离合”“苦乐相错”和“大团圆”结局,而西方悲剧则一悲到底,以死亡或毁 灭为结局。 D. 中国古典悲剧注重塑造贫民形象,所以没有英雄形象,而西方悲剧则因为过于关注英雄形象,所以没有 贫民形象。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将中国古典悲剧和西方悲剧的比较放在中西方文学比较观下来审视,认为两者体现着“同中有异, 异中有同”的规律。 B. 在具体阐述中国古典悲剧和西方悲剧的区别时,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突出了“民族精神”差异 这个关键因素。 C. 在中西方悲剧的第二个对比中,作者从戏剧语言风格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突出了美学思想的不同对中西 方悲剧的影响。 D. 文章的结构是按照总分结构展开,开头两段为总写,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从三个不同角度进一步阐述了 这一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和人类情感方式的一般规律而形成的共同性是中国古典悲剧艺术和西方悲剧具有共 性的原因之一。 B. 中国古典悲剧人物无法摆脱儒家思想观念的影响,性格内向,而西方悲剧人物性格则因其文化特点而显 外向。 C. 西方悲剧冲突的严峻、残酷和不可调和的特征呈现为哈姆雷特等悲剧人物形象拥有坎坷、苦难、悲凉的 命运。 D. 西方悲剧的主角多是神化英雄或帝王贵人,从某些西方戏剧理论家的角度来看,中国的一些古典悲剧不 符合悲剧的定义。 【答案】1. A 2. C 3. B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舞会之后 列夫·托尔斯泰 “你们是说,一个人本身不可能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坏,问题全在环境,是环境坑害人。我却认为 问题全在机缘。就拿我自己来说吧……”人人敬重的伊凡·瓦西里耶维奇就这样说起来了。 “拿我自己来说吧。我的整个生活一夜之间,或者不如说,在一个早晨,就起了变化。” “当时我正在热烈地恋爱。她叫瓦莲卡,十八岁的时候,她简直能叫人入迷。那时候我是一所外省大 学的学生,我的主要乐趣在参加晚会和舞会。正当我狂热地爱着她的期间,我在谢肉节的最后一天参加了 本省贵族长家的舞会,他是一位忠厚长者,豪富好客的侍从官。这次舞会好极了,我跳华尔兹舞,又跳波 尔卡舞,自然是尽可能跟瓦莲卡跳。 “‘您看,他们在请爸爸跳舞,’她对我说道,一边指着她那身材魁梧端正、戴着银色肩章的上校父 亲,他正跟女主人和其他的太太们站在门口。 “瓦莲卡的父亲是一个很漂亮的老人,长得端正、魁梧,神采奕奕。我们走近门口的时候,上校笑眯 眯地把手伸到左边,从刀剑带上取下佩剑,交给一个殷勤的青年人,右手戴上麂皮手套,‘一切都要合乎 规矩。’他含笑说,然后握住女儿的一只手,微微转过身来,等待着拍子。 “等到玛祖卡舞曲开始的时候,他灵敏地踏着一只脚,伸出另一只脚,于是他的魁梧肥硕的身体就一 会儿文静从容地,一会儿带着靴底踏地声和两脚相碰声,啪哒啪哒地、猛烈地沿着舞厅转动起来了。格外 使我感动的是他那用裤脚带箍得紧紧的靴子,那是一双上好的小牛皮靴,但不是时兴的尖头靴,而是老式 的、没有后跟的方头靴。这双靴子分明是部队里的靴匠做的。‘为了把他的爱女带进社交界和给她穿戴打 扮,他不买时兴的靴子,只穿自制的靴子。’我想。 “我离开舞会是四点多钟,等我到家,在家里坐了一坐,我出门的时候,天已经亮了。我走到瓦莲卡 家附近的空地,看见靠游息场所的一头有一团巨大的、黑糊糊的东西,而且听到从那里传来笛声和鼓声。 我的心情一直很畅快,玛祖卡曲还不时在我耳边萦绕。而这一次却是另一种音乐,一种生硬的、不悦耳的 音乐。 “走了一百来步,我才从雾霭中看出那里有许多黑色的人影。这显然是一群士兵。士兵们穿着黑军服, 面对面地分两行持枪立定,一动也不动。鼓手和吹笛子的站在他们背后,不停地重复那支令人不快的、刺 耳的老调子。 “‘他们这是干什么?’我问那个站在我身边的铁匠。 “‘对一个鞑靼逃兵用夹鞭刑,’铁匠望着远处的行列尽头,愤愤地说。 “我也朝那边望去,看见两个行列中间有个可怕的东西正在向我逼近。向我逼近来的是一个光着上身 的人,他的双手被捆在枪杆上面,两名军士用这枪牵着他。 “他的身旁有个穿大衣、戴制帽的魁梧的军官,我仿佛觉得很面熟。罪犯浑身痉挛着,两只脚噗嚓噗 嚓地踏着融化中的积雪,向我走来,棍子从两边往他身上纷纷打下,他一会儿朝后倒,于是两名用枪牵着 他的军士便把他往前一拉,一会儿他又向前栽,于是军士便把他往后一推,不让他栽倒。 “那魁梧的军官迈着坚定的步子,大摇大摆地,始终跟他并行着。这就是她的脸色红润、留着雪白的 唇髭和络腮胡子的父亲。 “罪犯每挨一棍子,总是像吃了一惊似的,把他的痛苦得皱了起来的脸转向棍子落下的一边,露出一 口雪白的牙齿,重复着两句同样的话。直到他离我很近的时候,我才听清这两句话。他不是说话,而是呜 咽道:‘好兄弟,发发慈悲吧。好兄弟,发发慈悲吧。’但是他的好兄弟不发慈悲,当这一行人走到我的 紧跟前时,我看见站在我对面的一名士兵坚决地向前跨出一步,呼呼地挥动着棍子,使劲朝鞑靼人背上劈 啪一声打下去。鞑靼人往前扑去,可是军士们挡住了他,接着,同样的一棍子又从另一边落在他的身上。 这一行人经过我站立的地方的时候,我向夹在两个行列中间罪犯的背部瞥了一眼。这是一个斑斑驳驳的、 湿淋淋的、紫红的、奇形怪状的东西,我简直不相信这是人的躯体。 突然间,上校停了一停,随后快步走到一名士兵跟前。 “我看见他举起戴麂皮手套的有力的手,给了那惊慌失措、没有多大气力的矮个子士兵一记耳光,只 因为这个士兵没有使足劲儿往鞑靼人的紫红的背脊打下棍子。 “‘来几条新的军棍!’他一边吼叫,一边环顾左右,终于看见了我。他假装不认识我,连忙转过脸 去。我垂下眼睛,匆匆回家去了。 “我再也不能像原先希望的那样去服兵役,我不但没有担任军职,也没有在任何地方供职,所以正像 你们看到的,我成了一个废物。” “那么,爱情呢?”我们问。 “爱情吗?爱情从这一天起衰退了。当她像平常那样面带笑容在沉思的时候,我立刻想起广场上的上 校,总觉得有点别扭和不快,于是我跟她见面的次数渐渐减少。结果爱情便消失了。”他结束道。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叙述极具特点,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展开剧情,讲述了主人公伊凡·瓦西里耶维奇在舞会后到街上闲 逛,偶然看到士兵们残暴地殴打逃兵而改变想法的故事。 B. 小说中伊凡·瓦西里耶维奇在讲述故事时,不仅对上校的外貌、衣着进行了详细描述,还对他跳舞的情 形进行详细描述,这是因为他深爱瓦莲卡,因此对她的父亲也格外关注。 C. 小说中描写“笛声和鼓声”“是另一种音乐,一种生硬的、不悦耳的音乐”“不停地重复那支令人不快 的、刺耳的老调子”,既营造了不安的氛围,又暗示了下文情节的变化。 D.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如“我垂下眼睛,匆匆回家去了”,表现了“我”在看 到瓦莲卡的父亲残暴地对待逃兵后内心对他的恐惧、害怕。 5. 小说在谋篇布局和刻画人物方面,都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简要分析。 6. 托尔斯泰擅长敏锐捕捉、精细呈现人物复杂多变的心理,请简析主人公伊凡·瓦西里耶维奇在舞会前后 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其原因。 【答案】4. D 5. ①场景对比。小说主要描绘了舞会和逃兵受刑两个场景,舞会的欢乐、幸福与逃兵受刑 时的冷酷、凶残形成鲜明对比,有极强烈的讽刺效果。②不同人物间的对比。上校惩罚逃兵时的残暴与矮 个子士兵的手软,上校的狂吼与逃兵的哀求等形成对比,将不同人物的性格鲜明地区分开来。③同一人物 自身的对比。将上校在舞会上的温文尔雅与惩罚逃兵时的面目狰狞、穷凶极恶进行对比,表现了上校的凶 残暴虐、道貌岸然。 6. 变化过程:①舞会上,伊凡是愉快、幸福的,对瓦莲卡充满爱意,对她的父亲充满敬意,即便离开舞会 回家和刚出门时,心情都十分畅快。②伊凡再次出门后,在街上看到瓦莲卡的父亲下令打逃兵,他的心情 由畅快转变为震惊,并感到羞耻,决定不同流合污。 原因:伊凡感受到了军队的残酷和黑暗,认识到了上流社会的虚伪。 二、古诗文阅读(51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乾道四年(1168 年),通判建康..府。寻知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 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为由,讲求弭盗之术,无 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 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诏委以规画,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寨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傔人在外,战马铁甲皆备。 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 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 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画缴进,上遂释然。 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 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 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 “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来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櫂歌》。熹没伪学 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 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7.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B. 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C. 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D. 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 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建康,今南京市的古称。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相同。 B. 奏疏,古代臣子向君王进奏的章疏,可报告工作、歌功颂德、议礼论学、陈政要、言兵事。 C. 江右,古人把长江下游之东称为“江右”。古时以面朝南为准,右为西,左为东。 D. 长短句,又称曲词、诗余等。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依调填词称为“依声”。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辛弃疾关注民生。他在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期间,给皇帝上疏,希望皇帝告诫州县以仁爱百姓为 本,惩处违法贪赃者。 B. 辛弃疾忠心国事。他奉命筹建飞虎军时,藏起御前金字牌,最终建成飞虎营栅,再陈奏事情的本末,画 图进献,解除了皇上疑虑。 C. 辛弃疾注重大局。任江西安抚使时,成功赈灾;信州谢源明不顾幕僚的反对向辛弃疾求助,辛弃疾将十 分之三的米船给了信州。 D. 辛弃疾很有文才。辛弃疾曾经和朱熹一起在武夷山游玩,并写了《九曲櫂歌》;他的词悲壮激烈,有《稼 轩集》流传于世。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为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2)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答案】7. A 8. C 9. C 10. (1)希望陛下深入思考产生盗贼的缘由,讲求消弭盗贼的方法,不要只是依靠平盗的军队。 (2)当时,枢密院有不喜欢这种做法的人,多次阻挠这件事,辛弃疾却做得更尽力,最终没有改变他的做 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海潮① 秦观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②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 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③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④。往事逐孤鸿。但乱 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⑤千钟。 【注】①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秦观访隋朝遗迹,作此词。②万井:古代以八家为一井,指人口稠密众 多。③迷楼:隋炀帝修筑,故址在今扬州市西北。④爵马鱼龙:爵,同“雀”。指各种鱼龙雀马之类的戏 玩之物。⑤拚:pīn,同“拼”。 11. 对比柳、秦两首《望海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望海潮”这一词牌为柳永所创制,柳词所写的城市是钱塘(今浙江杭州),秦词所写的城市是扬州。 B. 柳词下阕“羌管弄晴”三句生动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画卷,“嬉嬉”二字表现了渔翁与采莲姑娘欢乐 的神态。 C. 秦词上阕“豪俊”句写扬州多有才智杰出、气度宏伟之才,“曳照”句写达官贵人络绎不绝,华丽飘曳 的服饰映照着春光。 D. 两首词都运用了铺叙和对比的手法描摹城市的盛况:疆域辽阔,人口稠密,景色优美,人们生活奢华。 12. 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与秦观的《望海潮(星分牛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试做简要 分析。 【答案】11. D 12. ①柳词表达了对当地人民的美好生活和官员政绩的赞美之情。柳词描写了钱塘的繁华, 自然风景与人情风物之美让人陶醉流连,表现了钱塘人民生活的美好与惬意,以此来称颂当地官员为官有 方。结尾寄托词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②秦词在朝代的更迭和城市的变迁中抒发了历史兴亡之感。词的上 阕极写扬州的繁华兴盛,下阕极写隋炀帝在扬州时的豪奢生活,而今那时的繁华景象都如孤鸿远去,物换 星移,只剩下乱云流水环绕着空荡荡的宫阙。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春景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3.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除了豪放风格的词作以外,还创作了大量清新别致的婉约词,本词虽然写的是情,但在情与情的矛 盾中,却渗透着人生哲理。 B. 词一开篇即呈现岀早春景色。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 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 C. 小词最忌词语重复,但“墙里秋千……佳人笑”三句,总共十六字,“墙里”、“墙外”分别重复,竟 占去一半,然而读来错落有致,耐人寻味。 D. 结句“多情却被无情恼”,作者并未详尽言明究竟有什么样的“多情”被误,却留下了丰富的空白,让 人回味、想象。 14. 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 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上阕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3. B 14. 一、同意。①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 示出生机与活力;②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 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③末句虽言萋萋萎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 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二、不同意。①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 ②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 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③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 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④“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 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 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题,16 分)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两句写周瑜在战争中从容潇洒、指挥若定,暗寓自己鬓 发斑白却仍无建树,表达壮志难酬的郁愤和感慨。 (2)柳永的《雨霖铃》中,“______,______”想象与心爱之人长期分离后,再好的时光与景色也没有心 思去领会了。 (3)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______,______”写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冷,人最难调养身体。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写人们忘却战败的耻辱,在庙里迎神赛社的场景, 与前面的“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的对比。 (5)柳永在《望海潮》中用“______”描绘了江堤上树木茂密如云的美景,用“______”写出了钱塘江如 天然壕沟,广阔无涯的壮丽景象。 (6)苏轼的《定风波》中,“______”一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表达作者不畏人生风雨的旷达; “______”一句则道出作者看淡荣辱得失的超然情怀。 (7)《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作者用“______,______”两句写了登临后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 抒发了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悲愤。 (8)李清照的《醉花阴》中,“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白天百无聊赖,焚香度日,表现了词人的孤 独与寂寞。 【答案】 (1). 谈笑间 (2). 樯橹灰飞烟灭 (3). 此去经年 (4).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5). 乍暖 还寒时候 (6). 最难将息 (7). 佛狸祠下 (8). 一片神鸦社鼓 (9). 云树绕堤沙 (10). 天堑无 涯 (11). 一蓑烟雨任平生 (12). 也无风雨也无晴 (13). 把吴钩看了 (14). 栏杆拍遍 (15). 薄雾浓云愁永昼 (16). 瑞脑销金兽 三、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古代中国,戏曲演出常在广场、寺庙、草台或院坝。成千上万的观众聚拢,如潮的人声夹着摊肆的 嘈杂,艺人们为了不让戏剧淹没在这喧嚣之中,不得不______地寻求突出自己存在和影响的有效手段,从 而摸索出以远离生活之法来表现生活的艺术规则。 戏曲的对话是音乐性的,动作是舞蹈性的,( ),使表演者无论在化妆服饰还是动作语言上都颇有“矫 情镇物,装腔作势”之感;高亢悠扬的唱腔配以敲击有力的锣鼓,镶金绣银的戏衣衬着勾红抹绿的脸谱…… 为此,中国的戏剧艺术家长期______说白、咏歌、舞蹈(身段)武打的表现技巧和功能,乐此不疲;在戏 曲表演过程中,五光十色的人间生活铺展于小小的舞台,使平素过着单调枯燥日子的百姓在观剧时感受到 种种意想不到的精神刺激。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 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从而做到形神兼备。脸谱、水袖、兰花手以及奇奇怪怪的道具等,都______ 为程式的东西,共同增加了戏曲表演的艺术魅力,造成了赏心悦目、_____的审美效应。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苦心孤诣 揣测 凝固 荡气回肠 B. 苦心孤诣 揣摩 凝固 勾魂摄魄 C. 煞费苦心 揣测 凝聚 荡气回肠 D. 煞费苦心 揣摩 凝聚 勾魂摄魄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外在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远离生活、变异生活的,戏曲音乐和舞蹈本身决定了这一特点 B. 外在就表现出来了远离生活、变异生活的形式,决定于戏曲音乐和舞蹈本身的这一特点 C. 而音乐和舞蹈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戏曲的外在形式表现为远离生活、变异生活 D. 而音乐和舞蹈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戏曲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就是远离生活、变异生活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戏剧家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勤于观察,又精于提炼。 B. 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 C. 中国戏剧家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 D. 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是因为其对生活既勤于观察,又精于提炼。 【答案】16. B 17. C 18. D 19. 我们学习古典诗歌,徜徉在诗歌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我们鉴赏诗歌,解读人品, 体验真情。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照前句续写两个句子,要求与前句构成排比。 柳永在都城外的兰舟前,含泪凝望,用离愁勾勒了凄冷的清秋;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白居易在琵琶的呜咽声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抒写了世事的无奈;(2)苏轼在赤鼻矶头的浪 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 四、作文(60 分) 20.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萨缪尔·贝克特在《等待戈多》剧中塑造两个流浪汉,他们卑微、低贱、肮脏;他们迷离恍惚,浑浑 噩噩,没有自我,也没有尊严,只是胆战心惊地向奴隶主波卓乞讨吃剩的骨头。剧中反复出现“等待戈多” 的对白: 爱斯特拉冈:咱们走吧。 弗拉季米尔:咱们不能。 爱斯特拉冈:为什么不能。 弗拉季米尔:咱们在等待戈多。 可是他们糊涂到连自己苦苦等待的戈多是谁都不知道。也有人问过作者“戈多究竟指什么”,作者回 答:“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也有人说“戈多”指希望。 你认为两个流浪汉在等待什么?请就此谈谈自己的感想。 要求:(1)综合材料的意思,联系实际生活阐述观点;(2)论证结构明晰,论据的选择和使用准确;(3) 抒发真情实感,表达真知灼见,不得抄袭和套作;(4)字数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希望不是等来的 两个流浪汉在等什么? “戈多”是谁?如果是希望,那这个希望是一个机遇,还是某个能够改变他们 奴隶命运的救星?两个流浪汉是糊涂的,他们也不知道“戈多”是谁。与其说是在等待希望,还不如说是 在奴隶的命运里打发无聊的时光。当等待成为等待的目的和意义时,人生就沦为一团虚无的混沌,裸呈出 存在的荒诞性。 有人可能会想,两个流浪汉是卑微、低贱、肮脏的奴隶,要胆战心惊地向奴隶主乞讨才能度日,他们 除了等待还能做什么?只有在等待中才能寻出一点生存的意义,哪怕这个等待是虚妄的,完全无意义的, 那也终究是等待呀,只要我们还在等待,那就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念。 这话不能说错,甚至还能品咂出“勇敢”“坚毅”的味道。但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所有的奴隶都以 此为借口,都在那儿或者有意义地等待或是无意义地等待,谁能成为路见不平者?谁又能成为揭竿而起者? 古罗马的奴隶若都是这样想,就不会爆发出历史上著名的斯巴达克斯起义。中国的陈胜、吴广若也是这样 想,又怎会有那一声呐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又怎会动摇秦末暴政的根基?弱小不应当成为我们“等 待”的借口,而应该成为我们奋起的理由。 故而,等待不能改变命运,希望也不会在等待中翩然降临。唯有积极进取,才能改变命运,改变人生。 2020 年是中国最为困难的一年,当新冠疫情肆虐之际,我们没有坐等他国救援,而是全国人民团结一 致,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奏出了抗疫阻击战的最强音。2021 年,万物复苏、春暖花开之际,我们的生活、 学习、工作、生产统统回到正轨。这些都不是因为等待,而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结果。 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拥有的美好而幸福的生活,都是先辈们所赐,是他们用生命与鲜血推动着 中华民族救亡图存,进而蓬勃发展。等待,不会有伟大的新中国的建立;等待,不会有改革开放的辉煌成 就。而今,无数先辈把光荣的历史使命交付于我们,我们岂能静静地等待?我们应该抓住时代的机遇和挑 战,努力地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积极地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让中华巨轮一往无前。 我们反对等待,倡导进取;但进取不是冒进,而是在激昂奋发中有着冷静与沉着,智慧与理性。我们 也不是反对所有的“等待”,我们反对的只是“等待戈多”式的那种虚无消极的等待。必要时,我们仍然 需要在等待中审度时机,调整方案,积蓄力量。 总之,希望不是等来的,改变个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最根本的还是要靠积极进取。 本试卷的题干、答案和解析均由组卷网(http://zujuan.xkw.com)专业教师团队编校出品。 登录组卷网可对本试卷进行单题组卷、细目表分析、布置作业、举一反三等操作。 试卷地址:在组卷网浏览本卷 组卷网是学科网旗下的在线题库平台,覆盖小初高全学段全学科、超过 900 万精品解析试题。 关注组卷网服务号,可使用移动教学助手功能(布置作业、线上考试、加入错题本、错题训练)。 学科网长期征集全国最新统考试卷、名校试卷、原创题,赢取丰厚稿酬,欢迎合作。 钱老师 QQ:537008204 曹老师 QQ:713000635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