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ID:677411

大小:156.98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1-04-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 ‎(满分:150分 限时:120分钟)‎ A卷(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忧戚(qī) 箴言(zhēn) 慨叹(kài) 前仆后继(pū)‎ B.着落(zhuó) 嫉妒(jì) 恐吓(hè) 怒不可遏(è)‎ C.河堤(dī) 翘首(qiáo) 黝黑(yǒu) 殚精竭虑(dān)‎ D.羁绊(pàn) 粗犷(guǎng) 热忱(chén) 花团锦簇(cù)‎ ‎2.下面语句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玻恩的研究生。‎ B.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窜。‎ C.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D.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道理我一直都懂,你这番话,让我理解得更加深刻,茅塞顿开。‎ B.在我国抗击新型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某些国家落井下石,实在太不厚道。‎ C.‎ 17‎ 这个老教授总是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为人只看重大局不去在意小的事情,真可谓是不修边幅啊!‎ D.在辩论赛即将结束时,他一反常态,以咄咄逼人的辩词战胜对方,令人赞叹不已。‎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文博安仁不但在全世界鼎鼎有名,而且在四川,乃至全国也是好评如潮。‎ B.同学们写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乱编造、无病呻吟。‎ C.这一条航线的开辟,使两地之间的航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D.是否积极投身疫情防控战役,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唐睢不辱使命 ‎ ‎《战国策》‎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 17‎ 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请广于君 广:扩充 ‎ B.岂直五百里哉 直:只,仅仅 C.秦王色挠 挠:屈服 D.长跪而谢之曰 谢:感谢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 B.挺剑而起 已而之细柳军 ‎ C.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D.徒以有先生也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A.况且秦国灭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因为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认为他是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是错误的主意。‎ B.况且秦国灭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因为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他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是错误的主意。‎ C.况且秦国灭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认为他是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D.况且秦国灭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他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17‎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自然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唐雎临危受命,任务异常艰巨。‎ B.选文第②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2分)‎ ‎①挥手自兹去, 。(李白《送友人》)‎ ‎②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2)请默写温庭筠《商山早行》颔联和颈联或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全诗。(4分)‎ ‎ ‎ ‎ ‎ ‎ ‎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1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简说吟诵 吟诵,是我国先秦时代产生的一种传统汉语诗文口头表达方式,此后逐渐成为读书的主要方法之一。吟诵包括“吟”和“诵”两种主要方式。“吟”是将古诗文的语音长短有致地延长,听上去有种接近于歌唱的旋律感,所以有人将其称之为“吟咏”或“吟唱”。“诵”是在口语基础上强化语音张力和节奏感,产生一种抑扬顿挫的效果。“吟”和“诵”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有所结合,从而产生了或偏于“吟”或偏于“诵”的多样化形式。‎ ‎ 吟诵之所以成为古人喜爱的诗文口传方式,主要是基于两点:一是汉语言文字有平上去入的声调;二是古诗文本身所具有的节奏韵律。通过汉语四声的高低和发声的长短,再配合古诗文本身内容结构上的起承转合,自然就会形成具有优美旋律的声音形式。而这个声音形式只靠眼睛来看,只靠默读的方式是无法体现的,只有通过有声的吟诵才能表达出来。所以我们说:声音既是古诗文意义得以表现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古诗文外在形式之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吟诵恰恰是表现古诗文声音之美的最好方式。古人在诗文创作的过程中,自然就离不开吟诵,并渐渐成为一种创作习惯。古人的读书学习也离不开吟诵,如孔子和墨子都有“诵诗三百”之说。用吟诵的方式学习诗文,是因为它符合学习的规律。过去人们把小学生上学堂学习称为“读书”或者“念书”,而不是“看书”。这说明有声的“读”和“念”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学习语言文字也强调“听”“说”“读”“写”并重。在这四者当中,前三者都与“声音”有直接关系,这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经验。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声音进行“听”“说”“读”,可以调动更多的人体感官参与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和促进记忆。‎ ‎ ‎ 17‎ 吟诵是借助声音来学习古诗文的方法,但它与现代人们所说的朗诵不同。吟诵和朗诵的最大不同在于吟诵更注重四声和对作品形式的研究,这使它形成了一定的规则,便于学习和把握。汉语四声本就有高低和长短的不同,将四声读准,加上适当的停顿或者延长,就会形成一定的节奏和旋律。与此同时,把握好古诗文的形式特点和内在节律,如古体诗、古文的内容层次与段落结构,近体诗词的格律规定,自然就会形成一首旋律优美的吟诵调。‎ ‎ 这些年,我们通过在全国范围内的吟诵采录工作发现,尽管各地的语言习惯不同,吟诵还是遵循了一些共同的原则和方法。在字读上,要求发音正确,通语要求尽量纯正,方言也要以该方言的“正音”为准,切不可“倒字”;在节奏上,要求按词、词组的音步、音节停顿或延长,切不可“破句”;同时注意把握诗文内在的神理气韵,从而达到“声音形象”与“文学意趣”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艺术之美。在漫长的历史传承和实践中,各地学人根据自己的方言特点和对古诗文的体会,形成了许多优美动听的传统吟诵调。‎ 需要重视的是,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吟诵的传承出现了危机。有少数学者如唐文治、赵元任、叶圣陶、朱自清等,在保留吟诵传统、从事吟诵教育、培育吟诵人才等方面进行了可贵的努力。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古诗文吟诵。吟诵正在重新成为人们认知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成为学校进行古典诗文教学的一种新颖有效的方式。‎ ‎10.文章的标题为“简说吟诵”,请说一说作者用这个标题有什么好处。(2分)‎ ‎ ‎ ‎ ‎ ‎11.第一自然段中“吟诵包括‘吟’和‘诵’两种主要方式”中的“主要”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 ‎ ‎ ‎ ‎12.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列举了两个事例(画线部分),会显得重复累赘吗?请结合文章分析。(4分)‎ ‎ ‎ ‎ ‎ 五、作文(60分)‎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7‎ ‎2020年的春节,新冠病毒肆虐,世界人民心中都惦念着武汉。这份惦念凝结在医务工作者驰援武汉的脚步里,凝结在各地一线工作者地毯式的排查里,凝结在全国人民自我隔离的守望里,凝结在无数海外华人不记姓名的捐助里,凝结在世界各国无私援助的大爱里……每每回想,我的心里就充满了爱与敬意。‎ 请以“致敬,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立意正确,情感真挚,书写规范整洁;③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卷(50分)‎ 一、诗歌鉴赏(4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4分)‎ 访 隐 者 ‎ 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释】①坞:山坳。‎ ‎1.第二句中的“抱”字非常传神,是炼字的好例子,请谈谈其妙处。(2分)‎ ‎ ‎ ‎2.下面所列诗句中哪句与本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2分)‎ 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 17‎ ‎ ‎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田单将攻狄①,往见鲁仲子。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田单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车弗谢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 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子曰:“将军之在即墨,坐而织蒉②,立则丈插③,为士卒倡曰:‘可往矣!宗庙亡矣,魂魄丧矣,归于何党④矣!’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此所以破燕也。当今将军东有夜邑之奉,西有淄上之娱,黄金横带,而驰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 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 明日,乃厉气循⑤城,立于矢石之所及,乃援枹⑥鼓之,狄人乃下。‎ ‎(选自《战国策·齐策六》)‎ ‎【注释】①狄:本为齐邑,为北方少数民族所据。②蒉:kuì,草编的筐子。③丈插:即“杖锸”,拄着铁锹。④党:处所。⑤循:同“巡”,巡视。⑥枹:fú,鼓槌。‎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七里之郭 郭:城墙 B.上车弗谢而去 谢:告辞 C.三月而不克之也 克:攻下 D.先生志之矣 志:记住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3分)‎ ‎ ‎ ‎(2)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此所以破燕也。(3分)‎ 17‎ ‎ ‎ 5. 田单之前三个月不能攻下狄城,后来却只用一天就攻克,请分析其原因。‎ ‎(4分)‎ ‎ ‎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宋江仰慕其出身富豪,江湖名声远扬,又是位好汉且武艺高强,为壮大梁山声势,想要将他请上梁山。便派军师吴用与李逵假装算命先生与哑道童混入其府为其算命。吴用在其府上设计让其自己写下一首藏头反诗:“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 选段中“其”指的是 ,人称 。(2分)‎ ‎7.小说《骆驼祥子》塑造了一些典型的人物形象,如:从善良勤劳到狡猾堕落的祥子,被祥子亲切的称为“圣人”的 ,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爷,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贫苦女孩 等。(2分)‎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余 香 滕敦太 ‎①万洁又来了,这是她第三次来看望于香,说了会贴心话,突然支支唔唔:“有件事……”‎ ‎②于香就知道这事非同一般。两人多年交情,做着同一个事业,最重要的是,爱人出车祸离世这一个月来,于香伤心欲绝,患了抑郁症,万洁一天几个电话安慰她,在她人生最黑暗的时候不断送来光亮,此情难忘啊!万洁够姐们,于香也痛快:“姐有事直说,我一定尽力。”‎ 17‎ ‎③“这时候麻烦你不太合适啊!”万洁叹了口气:“但也只有你才行。协会有一个服务对象张姨,这老太太的孙女出了意外,她性情大变,几个帮助她的小姑娘都被她骂跑了,我们协会又不能中途放弃,这样会失信于社会。只好请你出山了,可你现在的状况……”‎ ‎④于香和万洁都在义工协会。两人都是款姐,男人有事业,孩子在国外,有钱有闲的她们经常到麻将馆打发时间。当听说万洁他们经常义务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时,于香马上也加入了这个“红榆伞”义工协会,花不太多的钱,或者投入不太多的时间,就能帮助那些老弱病残人,于香干得很开心。‎ ‎⑤想不到一个月前,爱人出车祸离世,于香受不了打击,一下子病倒在床。在国外的女儿劝于香出国,于香拒绝了,一来是因为生活习惯,还有一个就是放不下那些求助的眼神和感恩的目光。见万洁如此一说,毫不犹豫地点了头。‎ ‎⑥于香的服务对象张姨,家住一个二层小别墅,在城东的富人区。老太太七十来岁,面无表情,坐在轮椅上,像一尊佛。于香的任务就是每天推着轮椅,陪老人到海边看海,这是老人要求的,上午下午各一次,每次两小时,为期一个月。‎ ‎⑦上门做义工,于香经验丰富,每天推着老人到海边散心,想着法子劝慰老人。老太太不说话,一直阴沉着脸,于香就找话题安慰她。万洁早就告诉她了,老太太儿子离异,到了国外,上高中的孙女跟着她生活,前不久为救落水的小孩不幸溺水身亡。老人每天到海边,望着孙女溺水的地方,一言不发,默默泪流。‎ ‎⑧于香就一阵阵心疼,各家都有各家的不幸啊。一边劝慰老人,一边流着眼泪讲起车祸离世的爱人,果然老太太跟着哭了起来,二人这一哭,居然有了共同语言。‎ ‎⑨真得佩服万洁会安排,让于香来陪伴张姨,可算找对了人,每当老太太在海边伤心流泪时,于香就温言安慰,有时安慰不起作用,于香就施出“杀手锏”,以哭对哭,哭自己英年早逝的爱人,这招果然有效,老太太马上止住哭声,拉着于香的手来安慰她。结果是,老太太暂时忘了伤心,于香心中的积郁也释散了不少。‎ 17‎ ‎⑩随着相处时间的累积,于香与张姨有了说不完的话。一天,听张姨说她孙女名叫余香,与自己的名字音同字不同。她不觉吐出一句流行词:“缘分啊!”然后与张姨相视微笑,都有“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的感觉。‎ ‎⑪满一个月的那天,于香把张姨推到屋里,擦着眼泪:“张姨,以后我还会来看你的。”‎ ‎⑫张姨也恋恋不舍:“你这孩子,这些日子让我开心了,说再见也要开心点!你们做义工不容易,自己辛苦,让我们舒心,我会记住你的!”‎ ‎⑬目送于香出了门,老太太忽地离开轮椅上站了起来,一边揉着快要麻木的双腿,一边挪到窗前,望着于香骑车离去的背影喃喃自语:“于香啊,你心情好了,我的任务也完成了。可怜我这两条老腿啊,这些日子坐轮椅可遭罪了。”‎ ‎⑭一个月前,张姨的外甥女万洁来找老太太,说她做义工的同事于香爱人出车祸死了,于香患了抑郁症一病不起,想请老人配合演一出戏,让于香来照顾她一段时间,好让时间冲淡于香心头的郁闷。‎ ‎⑮揉了揉不太利落的双腿,老太太慢慢来到孙女的卧室。桌上,孙女的靓照甜甜地笑着,花瓶里放着新鲜的玫瑰。老人轻轻地嗅着花蕾,就像亲着孙女的脸:“余香啊,奶奶我也帮助了一个于香。她和你一样,都做义工,以后,奶奶我还会帮你做下去的。”‎ ‎8.本文的主要人物是一个叫于香的人,作者的题目却叫“余香”,作者用意何在?(4分)‎ ‎ ‎ ‎9.请简要概括④⑤自然段的内容,并谈谈其作用。(6分)‎ ‎ ‎ ‎10.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于香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 ‎ ‎11.文章在结尾处才点明整个事情的背后原因,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4分)‎ 17‎ ‎ ‎ 四、语言运用(共12分)‎ ‎12.阅读下面几则关于成都地铁三号线的材料,按要求完成相关题目。(12分)‎ ‎【材料一】‎ 钟楼站,车站整体以荷花为设计元素,贯穿车站的是以桂湖八景为主题的壁画《桂湖遗韵》,以及讲述了曾在新都居住的明朝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十七世纪启蒙思想的哲学家杨升庵一生的壁画,分《少年成名》《状元及第》《天作之合》和《戌边讲学》四大主题。‎ 马超西路站,位于蓉都大道和马超西路、香城大道电子路段交汇处。车站站厅一整面墙雕刻着当年蜀国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既是取意路名,又是古蜀文化的深刻体现。‎ ‎【材料二】‎ ‎【材料三】‎ 成都地铁3号线对于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实现南、北交通的畅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增强双流区、新都区的经济发展动力,能促进地铁沿线区域的经济发展。‎ 17‎ 随着成都地铁3号线二、三期工程的建设并投入使用,机动车尾气的排放量和交通污染将明显减少,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同时,推动中心城布局的合理化,也为市中心区域内的工业企业逐步迁出和建设城市永久性的生态绿地创造条件,并引导居民出行方式的转变,大大改善现有客运“畸形”现象。‎ ‎(1)成都地铁3号线二、三期工程的开通是成都市民2018年年底特别值得高兴的大事,请你结合材料内容为地铁3号线二、三期的开通写一则宣传语(不超过20个字)。(4分)‎ ‎(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概括成都地铁三号线的几个特点。(4分)‎ ‎ ‎ ‎ ‎ ‎(3)一位刚刚结束了在植物园游玩的外地阿姨,她想去参观石油大学,但不知该怎么到达,于是向你询问,请结合材料二向她说明。(4分)‎ ‎ ‎ ‎ ‎ 17‎ 参考答案 A卷 ‎1.C 【解析】A.慨叹kǎi B.嫉妒jí D.羁绊bàn) ‎ ‎2.B 【解析】B.窜——蹿 ‎3.B 【解析】A项,“让我理解得更加深刻”与“茅塞顿开”矛盾。C项,“不修边幅”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D项,“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4.D 【解析】注意隐形双面词。如:影响、作用、信誉、颜面等,如:学生素质的高低对他们走出校门适应社会有重要影响,所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教育的根本。‎ ‎5.D 【解析】D项,谢:道歉。‎ ‎6.A 【解析】A.都是主谓之间,不译;B.前一个“而”表顺承,后一个“而”与“已”连用,不久;C.前一个“于”是“介词,到”,后一个“于”是“介词,在”;D.前一个“以”是“因为”,后一个“以”是“把”。‎ ‎7.D ‎8.B 【解析】第③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天子之怒”才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9.(1)①萧萧班马鸣 ②夜阑卧听风吹雨 ③一蓑烟雨任平生 ‎(2) 商山早行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0.点明本文的说明对象为“吟诵”,揭示说明内容,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兴趣。‎ 17‎ ‎11.不能去掉,主要表范围,限制说明吟诵的方式很多,“吟”“诵”只是常用的两种,去掉后就说明吟诵的方式只有“吟”“诵”这两种,这不合符实际情况,去掉后就不能体现说明文用语的准确性。‎ ‎12.不累赘,两个例子都说明了古人的读书学习方式离不开吟诵,但各有侧重。第一个例子是说明“用吟诵的方式学习诗文,是因为它符合学习的规律”,第二个例子是说明“有声的“读”和“念”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两个例子使说明更具体、更全面、更有说服力。‎ ‎13.略。‎ B卷 ‎1.“抱”字(这里是“环绕、围绕”之意)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绘出泉水蜿蜒、山石清秀、云气缭绕的景况,也体现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B 二者都是山水田园诗,表达诗人的隐士情怀。‎ ‎3.A (外城)‎ ‎4.(1)先生说我攻不下狄城,请让我听听您的道理吧。 (2)听了您的号召,(士卒们)没有一个不挥泪振臂,奋勇求战,这就是当初您打败燕国的原因。‎ ‎5.因为田单在攻打狄城的时候,开始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沉溺与安逸享乐之中,没有了忧患意识。后来舍生忘死,身先士卒,鼓舞了士气,所以攻克了狄城。‎ ‎【参考译文】田单将要进攻狄城,去拜见鲁仲连,鲁仲连说:“将军进攻狄城,是会攻不下的。”田单说:“我曾以区区即墨五里之城(内城),七里之郭(外城),带领残兵败将,打败了万乘(战车)的燕国,收复了失地,为什么进攻狄城,就攻不下呢?”说罢,他登车没有告辞就走了。随后,他带兵进攻狄城,一连三月,却没有攻下。‎ 田单听了有些害怕,便去问鲁仲连:“先生说我攻不下狄城,请听听您讲的道理吧。”鲁仲连说:“将军从前在即墨时,坐下去就编织草袋,站起来就舞动铁锹,身先士卒,您号召说:‘勇敢地杀上战场,神圣的祖国将要灭亡,我们个个就会走进坟场,只有一条路,勇敢地杀上战场。’‎ 17‎ 在那时,将军有决死之心,士卒无生还之意,听了您的号召,(士卒们)没有一个不挥泪振臂,奋勇求战。这就是当初您打败燕国的原因。现在,将军您,东可收纳夜邑封地的租税,西可在淄水之上尽情地欢乐,金光闪闪的宝剑横挎在腰间,驰骋在淄水,渑水之间,现在您有贪生的欢乐,而没有战死的决心。这就是您攻不下狄城的原因。”‎ 田单说:“我有决死之心,先生您就看着吧!”‎ 第二天,他就激励士气,巡视城防,选择敌人的石头箭弩攻击范围之内的地方擂鼓助威,狄城终于被攻下了。‎ ‎6.卢俊义 玉麒麟 7.曹先生 小福子 ‎8.①于香是文章的线索,标题却为“余香”,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引起读者的兴趣;②同时谐音双关,既指于香及张姨的孙女余香,又指由于香照顾孤身老人张姨反被帮助引出的故事,展现了新时代义工的美好情操,凸显了助人为乐主题,体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价值观。‎ ‎9.内容:④于香在义工协会帮助老弱病残并干得很开心; ⑤于香爱人出车祸离世,于香受不了打击,但拒绝女儿劝她出国的要求。 作用:此部分为插叙(1分),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1分);为后文于香帮助张姨做铺垫(1分),突出余香坚强、有爱心的性格特点(1分)。‎ ‎10.①知恩图报:相对万洁对她的帮助,万洁有事找她,尽力帮忙;②有爱心:上门做义工,每天推老人到海边散心;③坚强:爱人离世,仍去照料张姨;④和善:当张姨流泪时,温言安慰。‎ ‎11.①让读者感受到小说“出乎意料”的艺术魅力;②深化主题,通过于香帮助别人,张姨帮助于香,揭示爱心传承与回报的主题;③启迪教育,引发读者对文中蕴含的情感和主旨的思考。‎ ‎12.(1)【示例】①贯通南北,承载你我。连接时空,出行无忧。 ②一线贯穿南北,笑迎四方宾客。 ③车站壁画内涵丰,古蜀文化风采显。‎ ‎(2)车站设计装修体现古蜀文化(体现地域文化);贯穿南北延伸郊区,使南北交通更加便利;能促进地铁沿线区域的经济发展;交通污染将明显减少,能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17‎ ‎(3)阿姨您好!您可以乘坐地铁三号线前往石油大学。从地铁植物园站进站,乘坐开往成都医学院方向的列车,经过七个站后,列车就到达石油大学站了。‎ 17‎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