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专题唐代文学 课件(626张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语文专题唐代文学 课件(626张PPT)

ID:692549

大小:9.99 MB

页数:626页

时间:2021-05-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章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歌 精读作品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杨炯《从军行》 • 陈子昂《感遇》(兰若生春夏)、《登幽州台 歌》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王绩《野望》 • 骆宾王《在狱咏蝉》 •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第一节 隋代文学 • 南北文风同时并存,相互影响却又 合而未融,虽有发展却艰于创新, 齐梁文风在新朝继续沿袭,整个文 坛仍处于过渡阶段。 • 隋文帝杨坚时出现改革文风的呼声,但最终没 有取得什么结果。 • 《隋书·李谔传》:“开皇四年,(文帝)普诏天下, 公私文翰,并宜实录。其年九月,泗州刺史司马幼之 文表华艳,付所司治罪。” • 李谔《上隋高祖革文华书》:“江左齐梁其弊弥甚, 贵贱贤遇,唯务吟咏。遂复遗理存异,寻虚逐微,竞 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 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据兹 擢士。” • 隋代文学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北齐、 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 是北朝诗风的代表;另一部分由梁、陈入隋的 文人,有江总、虞世基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 入隋朝。 • 所以,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 渡的最初阶段。 • 隋最著名的诗人。 • 薛道衡(539—609),字 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 荣河县北人),曾官至襄 州总管、播州刺史,后因 忤逆炀帝被杀。 • 受南方文学的影响,诗语 骈偶工丽。《人日思归》、 《昔昔盐》是他的代表作。 《昔昔盐》 • 垂柳复金堤,蘼芜叶复齐。水溢芙蓉沼, 花飞桃李溪。采桑秦氏女,织绵窦家妻。 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恒敛千金笑, 长垂双玉啼。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 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暗牖悬蛛网, 空梁落燕泥。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 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 •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二句,透 过环境细节的描写,刻划出思妇的孤独 寂寞的心境,显示出艺术上的独创性。 • 刘餗《隋唐嘉话》云:“炀帝善属文, 而不欲人出其右。司隶薛道衡由是得罪。 后因事诛之。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 否?’” 《人日思归》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v 这首诗歌以算归期的细微思想活动,委婉地表达思家 的深情,颇有含蓄不尽的风味。 v另外,此诗将题目四字拆开嵌入诗中,构思亦很巧妙。 • 卢思道(约530-582),主要生活在北 朝。 • 他有一些诗如《采莲曲》偏于齐梁风格, 但他的《从军行》则体现了北方文人重 “气质”的特点,是他的代表作。 《从军行》 •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祈连。犀渠玉剑良 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 鱼丽逐左贤。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 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 征人殊未还。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 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 秋霜春不歇。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 军何处觅功名。 v 全诗语言流畅清丽,又兼有贞刚 之气,堪称开初唐七言歌行的先河。 v胡应麟 《诗薮》:“音响格调, 咸自停匀,体气丰神,尤为焕发。” 虞世基 • 《出塞》(和杨素之作): • “雾烽黯无色,霜旗冻不翻。耿介倚长剑,日 落风尘昏” 《春江花月夜》 隋炀帝 暮江平不动, 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 潮水带星来。 • 隋代诗坛总体面貌较复杂,南北文风 并存且互有影响,但却未形成统一的 富有个性的面貌。 • 所以隋朝南北文学合流仅限于诗风相 互影响,表现出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 隋诗是从南北朝向唐诗过渡的最初阶 段。 第二节 初唐诗坛 • 初唐将近一百年时间 ,是唐诗特色逐步 形成的时期,初唐诗歌的发展大致可分 为前、中、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大约 三十余年时间。 • 唐初的时代是宫廷诗充斥诗坛的时代, 仍承袭着南朝诗歌的绮靡诗风。 魏征《隋书·文学传论》 •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 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 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 者宜于咏歌,此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 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 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 • 宫廷诗:多应制奉和、宴饮赋咏之作,内容多 以歌功颂德、写景咏物为主。辞藻华美,讲求 对仗。但更多地去掉了宫体的浮艳淫靡。 • 宫体诗:以艳丽华美的语言写艳情以及女子的 容貌神态,风格浮艳轻薄。 • 上官仪(616?—664),字游韶,陕州陕县人。 贞观初年进士。是继虞世南之后深受太宗、高 宗宠信的文学侍臣。是当时著名的宫廷诗人。 • 《旧唐书·上官仪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 媚为本。仪既显贵,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 人谓为上官体。” • 宋人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七引《诗苑类格》: “唐上官仪曰:诗有六对:一曰正名对,天地 日月是也;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芽是也;三曰 连珠对,萧萧赫赫是也;四曰双声对,黄槐绿 柳是也;五曰叠韵对,傍徨放旷是也;六曰双 拟对,春树秋池是也。” • 所谓八对:一曰正名对,送酒东南去,迎琴西 北来;二曰异类对,风织池间树,虫穿草上文; 三曰双声对,秋露香佳菊,春风馥丽兰;四曰 叠韵对,放荡千般意,迁延一介心;五曰连绵 对,残河若带,初月如眉;六曰双拟对,议月 眉欺月,论花颊声花;七曰回文对,情新因意 得,意得逐情新;八曰隔句对,相思复相忆, 夜夜泪沾衣,空叹复空泣,朝朝君未归。 • 所谓上官体,就是指以初唐诗人上官仪为代表 的诗体。他的诗今存二十首,大都是奉和应诏 之作。其诗以“以绮错婉媚为本”,追求形式 的工偶精对。因其官居显位,时人争相效仿, 称为“上官体”。 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归纳 了六朝以来诗中的对偶方法,加以程式化,提 出了“六对”、“八对”之说。为后人写作律 诗的对仗作了规范,对律诗形式的发展起到了 促进作用。 王绩 —别具一格的诗人 • 王绩(589-644),字无功,自号东 皋子。太原祁人,一说绛州龙门人。 • 一生三仕三隐,最终走上归隐之路。 • 王绩诗风格自然质朴、平淡疏野,在典雅 富丽的唐初诗坛上刮起了第一阵田野的清 风,在初唐别具一格。 • 代表作品:《野望》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全诗以朴素之笔,用白描的手段,描绘了一幅 山间晚归图,清新质朴。 • 是一首成熟的五言律诗。首尾两联抒情,中间 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的反复,符合 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 闻一多:“不愧是初唐的第一首好诗”(《闻 一多论古典文学》)。 • 王绩的诗歌主要以写隐逸山水与田园见称。 上承陶渊明,下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是 六朝的山水田园诗到唐代的山水田园诗之 间的过渡诗人。但他在当时的影响不大。 初唐中期的诗歌 “初唐四杰” -- 唐诗的“始音” 初唐四杰 • “四杰”之称,见于《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 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四杰’。” • 四杰”的齐名,除了文章的原因外,还有个性的原因。 • 闻一多《唐诗杂论·四杰》:“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 相当浪漫,而遭遇尤为悲惨。” • 他们的创作活动集中在唐高宗至武后时期,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 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 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 • 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代表 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风格与宫体诗的绮靡不同,而是真实情 感的抒发,或开朗豪放、积极进取,或悲凉雄放、铺张扬励;形 式上王、杨长五律,卢、骆长于七言歌行,改造了宫体诗。为唐 诗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初唐四杰对唐诗的影响 • 一是诗人视野开阔了,诗的题材更广泛了。 • 二是开始出现了昂扬的感情基调和壮大的 气势。 v王勃字子安。隋末大 儒王通的孙子,王绩侄 孙,14岁就应举及第, 当过沛王府的修撰。后 任虢州参军,犯死罪, 遇赦革职,父亲受牵连 贬到交趾。王勃在渡海 省亲时溺水而亡,年仅 27岁。 v有《王子安集》16卷。 v王勃才华横溢。 《唐才子传》云: “属文选磨墨数 升,则酣饮被覆 而卧,及寤,援 笔成篇,不易一 字,人谓之‘腹 稿’”。 • 落 霞 与 孤 鹜 齐 飞 , 秋 水 共 长 天 一 色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v 洋溢着爽朗豪迈、乐观向上 的精神,一反前人送别诗中的 悲凄之感。 • 杨炯(650-693?694),弘农华阴人。 • 14岁应神童举及第,但仕途不遂,40多 岁仍官盈川令。有《杨盈川集》10卷。 • 他在“四杰”中,诗歌数量最少,成就 也较低。他也擅长五律,《从军行》是 他的代表作。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 描写了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 斗的全过程,也表达了诗人自己投笔从 戎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反映了唐初知 识分子向往边塞、渴望为国立功的精神 风貌。 • 风格雄浑刚健,慷慨激昂。 • 卢照邻(634?-683),字升之,自号幽忧 子,幽州范阳人。博学善文。一生不得志, 屈沉下僚。后因患风疾去官。后服丹药中毒, 病势加重。终因不堪病痛,自沉颖水而死。 • 代表作为长篇歌行《长安古意》: •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沧海须臾改。昔时 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寂寂 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 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 骆宾王为四杰中最年长者,曾以奉礼郎从军边塞,后 入朝为侍御史,不久蒙罪下狱,获释后贬临海县(今 浙江天台)丞,人称骆临海。 • 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骆宾王参与其事,并作讨武 檄文,《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传说武后读此文后 说:“宰相安得失此人!”,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 被杀,或说自杀,或说出家。 • 闻一多:“这以‘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教 历史上第一位英威的女性破胆的文士,天生一副侠骨, 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革命,帮痴心 女子打负心汉,都是他干的”。 • 擅长七言歌行,《帝京篇》是其代表作。 • 也擅长写五律,代表作是《在狱咏蝉》。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在狱咏蝉 v以蝉自喻,用比兴手 法寄托了自已遭谗被 诬的悲愤心情。 v语言简洁凝炼,对仗 工整。 蝉 虞世南 •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 李商隐 •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 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 • 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 • 在众多的咏蝉诗中,唐代的虞世南的 《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 的《蝉》,这三首诗由于作者地位、遭际、 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 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 术形象,被称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 绝。 • 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 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 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 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 骚人语。 • 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一:“王杨卢骆 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 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闻一多:“宫体诗在卢骆手里是从宫廷 走向市井,五律到了王杨时代是从台阁 移至江山与塞漠。”(《唐诗杂论•四 杰》) • 闻一多还说卢照邻的《长安古意》“放 开了粗豪而圆润的嗓子”(《唐诗杂论•宫体诗的自赎》)。 • 初唐后期是唐诗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 文坛风貌的变化,实与进士科的勃兴有关。 进士科的勃兴,为出身寒庶却又以文才著称 的文人在仕进上的升迁提供了条件与可能。 杜审言、李峤、宋之问、沈佺期等进士都是 科举及第而受朝廷重用的作家,他们在诗歌 的格律上进行探索并取得了新的成绩,从而 使六朝以来就开始萌芽的近体律诗,到这一 时期趋于完全成熟与定型。 • 代表诗人有“文章四友”、沈宋、陈子昂、 张若虚。 • 指高宗武后朝的四位宫廷诗人,即李峤、 苏味道、崔融、杜审言。 • 四位诗人都工于律诗。 • 《新唐书·杜审言传》:“少与李峤、崔 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 苏、杜。”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 尤其是颔联“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 春。” 生动的写出了春的气息,给人 以华妙超然的感觉。 • 这首诗韵脚分明,平仄和谐,对仗工整, 已是成熟的律诗作品。 • 这首诗可谓初唐时期完成近体诗体式定 格的奠基之作,具有开源辟流的意义。 沈宋与律诗的定型 v沈宋指初唐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 v《新唐书·宋之问传》:“魏建安后迄江左, 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 精密。及之问、沈全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 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 宋。 ” v明王世贞《艺苑卮言》:“五言至沈宋始可 称律。” v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说: “唐兴,官学大振,历世之文,能者互出。而 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 律诗。” 律诗定型: 建安之 骈偶 永明 体 上官 仪、 “四 杰” 沈宋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独不见》 v诗人以委婉缠绵的笔调,描述了女主人 公在寒砧处处、落叶萧萧的秋夜,身居 华屋之中,心驰万里之外,辗转反侧, 久不能寐的孤独愁苦情状。 v清代姚鼐推崇其为“高振唐音,远包古 韵”的“神到之作”。 《度大庾岭》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有归日,不敢恨长沙。 《度大庾岭》 • 这首诗感情真挚,情景交融;章法严谨, 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是一首成熟的五言 律诗。 • 堪称“示后进以准”的佳作。 《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v诗人内心感受的刻划十分细腻。 • 沈、宋创作的价值在于他们总结了六朝以来诗 歌创作声律方面的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 • 《新唐书·宋之问传》:“魏建安后迄江左, 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 精密。及宋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 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 宋。” • 王世贞《世苑卮言》云:“五言至沈、宋始可 称律。” •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沈 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四川射洪 人,人称陈射洪,是个有政治抱负和才能 的人,性豪爽。 二十五岁考中进士,曾 任秘书省正字(掌校勘书籍),人称陈正 字,又官右拾遗,人称陈拾遗。 • 两度从军边塞。辞官后归故里射洪,为县 令段简所陷害,死于狱中。年仅42岁。 • 存诗一百二十余首。 •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 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 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 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 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 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 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 坚决反对齐梁诗风,指出齐梁诗歌“彩丽竞繁, 而兴寄都绝” 。 • 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即主张诗歌 创作要继承建安文学的传统,要有“风骨”,有 “兴寄”。 “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 沛的思想感情,有充实的内容,具有刚健有力的 风格。“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批判现实,有 鲜明的政治倾向。 • 提出了对于建立新诗风的要求,这就是要“骨气 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 陈子昂的这种进步主张表面上是复古,实际上是以 革新为目的,是符合时代要求的革新。 • 对扭转有唐一代诗风,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并对 唐诗风貌的建立,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 罗宗强:“他把唐朝建立以来诗歌缓慢的而又是不 可阻拦的发展趋势,加以确切的理论概括和理论表 述,变成了一个响亮的号召,从而推动了诗歌的进 一步发展。” • 金人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论功若准平吴 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 今存共120多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感遇》 38首以及《登幽州台歌》。 • 充满着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与片面追求藻饰的齐 梁诗风彻底划清了界限,成为盛唐之音行将到来的 序曲。 • 代表作《感遇》38首均为五言古诗,实践了他的 主张,因为此种形式即汉魏诗的主要形式,这组 诗语言古朴,格调雄浑,确实有建安、正始遗风, 特别是受阮籍《咏怀》诗影响很大。 • 这38首诗歌,非一时一地之作,但基本上都作于 入仕之后,其中大多与作者的政治活动有关,大 体上可以说是政治抒怀诗。 感遇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 《感遇》其二 • 诗咏兰若,托物寓意,以兰若比拟自己高洁 的情怀,隐寓怀才不遇的感慨和理想幻灭的 忧伤。 • 前四句赞美兰草、杜若风采的秀丽,以喻自 己品行高洁而无人赏识。后四句转而感叹其 芳华的零落。表现出一种草木零落、美人迟 暮的悒郁情怀,从而将自己政治失意、壮志 未酬,美好理想未能实现的苦闷心情含蓄地 表达了出来。 • 这也是作者所说的“兴寄”。同时也继承了 阮籍《咏怀》的传统手法,托物感怀,寄意 深远。与初唐诗坛上那些“采丽竞繁”、吟 风弄月之作相比,显得格外健康而清新,正 像芬芳的兰若,散发出诱人的清香。 陈子昂的《感遇》诗 • 杜甫:“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 篇。” • 清人王夫之:“正字《感遇》诗似诵、 似说、似狱词、似讲义,乃不复似诗。” (《唐诗评选》)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 • 清黄周星:“此二十二字,真可以泣鬼 神。” • 罗宗强先生说:“《登幽州台歌》一出, 六朝绮靡的诗风的余迹便一扫而光了。 诗人的眼光,已经完全从生活琐事中挣 脱出来,投向宇宙与人生,浓烈壮大的 感情基调,慷慨悲歌、苍凉浑茫,使作 为盛唐风骨的序曲出现了。” 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 • 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 • 陈子昂是唐诗发展进程中里程碑式的 人物。诗歌创作的理论主张与创作实 践,彻底清除了南朝诗歌与唐初宫廷 诗的弊病,为唐诗注入了生命力,完 成了诗风改革的使命。 • 后人对陈子昂评价很高: • 韩愈《荐士》:“国朝盛文章,子昂 始高蹈。” • 沈德潜:“陈正字起衰而诗品始正”,  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 陈子昂使唐诗的发展走上了继承汉 魏风骨的道路,张若虚、刘希夷则从 清辞丽句与意境创造方面,为唐诗 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 张若虚,初、盛唐之交的一位诗人。 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 中四士。”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王闿运) 第一部分,写春江夜月照 耀花林之美景。 第二部分写诗人面对江水 江月,探寻人生的哲理和 宇宙的奥秘。 第三部分,描写花月春宵的离愁 别恨,从而进一步抒发对人生的 感慨。 v主题思想: v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 江花月夜的美妙景色和游 子思妇的离愁别恨,抒发 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 短促的感慨,表现了诗人 对人生美好生活的向往及 对青春年华的珍惜。 《春江花月夜》 • 闻一多认为这首诗有一种“强烈的宇宙意识”。“在 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 伤”。 • 李泽厚:“这首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 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所以尽管悲伤,仍然轻快, 虽然叹息,总是轻盈。” • 梁启超:“虎跑泉里泡的雨前龙井,望去连颜色也没 有,但吃下去几点钟,还有余香留在舌上。”(《中 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感情》) • 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唐诗 杂论•宫体诗的自赎》)。 • 日本汉学家泽田总清也称赞此诗“通篇蝉联,流畅圆 美,千回万转,变化无穷”,“有不朽的价值” (《中国韵文史》)。 v刘希夷与《代悲白头翁》 v抒写伤春惜花、人生无常的感概, 柔丽婉转,是历来传诵的名篇。 思考题 • 1、试述上官仪、杜审言、沈佺期、宋 之问对格律诗形式的定形所作出的贡献。 • 2、试述四杰的创作成就。 • 3、试述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及诗歌 创作成就。 • 4、简述张若虚、刘希夷的诗歌意境。 第二章 盛唐诗人群体 精读作品 • 王 维:使至塞上 送元二使安西 山居 秋暝 渭川田家 辋川集 •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过故人庄 •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芙 蓉楼送辛渐 • 王 瀚:凉州词 • 崔 颢:黄鹤楼 • 高 适:燕歌行 别董大 • 岑 参:白雪歌 走马川行 • 王之涣:登鹳雀楼 凉州词 (黄河远上 白云间) 盛唐气象 • 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 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感情饱满,基调高亢, 形式完美,技巧精纯,音律和谐。诗歌中洋溢 着一种昂扬进取、积极振奋的时代气息,回荡 着热烈奔放、乐观欢快的青春旋律。如孟浩然 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盛唐气象 • “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 挟;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 (殷璠《河岳英灵集序》) • 严羽《沧浪诗话》:学诗当以“汉魏晋盛唐 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认为盛唐 诗为学诗者“第一义”。 • “唐诗其妙处在于,透彻玲珑,不可凑泊, 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 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 “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 又气象浑厚。” • 缪钺:“浑雅空灵,情辞丰腴”。(《诗词 散论》) • 李泽厚:“盛唐诗对人世现实充满憧憬,有 着青春、自由、快乐。” (《美的历程》) 第一节 王维与创造静逸明 秀之美的诗人 张九龄 •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 东曲江)人。曾先后任中书舍人,集贤院学士, 开元二十二年迁中书令,为贤贤明,正直不阿, 是盛唐时期难得的名相,后为李林甫所排挤,开 元二十五年贬荆州长史,二十八年病卒于曲江。 有《曲江集》二十卷,存诗二百余首。 张九龄 • 胡应麟《诗薮》:“唐初承袭梁隋,陈子 昂独开大雅之源,张子寿首创清淡之派。 盛唐继起者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 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淡而卷以风神者也。 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孟云卿,本 子昂古雅而加以气骨者也。” • 沈德潜《唐诗别裁》:“唐初五言古渐趋 于律,风格未遒,陈正字起衰而诗品始正, 张曲江继之而诗品乃醇。” 《感遇》 ——张九龄 • 兰若春葳蕤,桂花秋皎洁。 •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望月怀远》 ——张九龄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 (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为文人提供了漫游 山水和隐居田园的物质条件。 (⑵)文人漫游隐逸的风气。 (⑶)佛、道的兴盛。 (⑷)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先秦时代,《诗经》、《楚辞》出现大 量描写山水景物的诗句,但没有把山水风光 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加以描写,而是作为劳 动生活的背景或比兴的媒介。 建安时期,出现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曹操的《观沧海》,描绘了山、海、秋 色壮美景象。但这时期山水田园并没有成为 诗歌专门描写的题材之一,而是局限于个别 的片段与篇章。 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兴起和发展是在魏晋 南北朝时期。 魏晋时,“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不少 文人啸咏山林,隐逸之风遂兴,东晋陶渊明归隐 田园,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歌咏田园风光与农家生 活,在诗歌中开辟了一块艺术新天地,宣告了田 园诗的诞生。 “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 滋。”随着魏晋玄学的兴起,文人们受老庄思想的影 响,由崇尚清谈走向爱好山水,希企通过观赏自然来 领略玄理,从而使描写自然为主的山水诗逐渐代替了 玄言诗。谢灵运由于政治上的失意,优游于山水之间, 成为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从此确立了山水 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此后,经过南朝诗人谢朓等人 的努力,山水诗得到进一步发展,以其清新、秀丽的 风格与边塞、宫怨等其他题材的诗歌相区别。 初唐王绩在雕琢浮艳的六朝余风之外独 树一帜,朴素、清新的田园诗成为唐山水 田园诗派的先驱。 至盛唐,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一 大批诗人继承陶渊明田园诗、谢灵运山水 诗的传统并融会了两家的特点,从而形成 了山水田园诗派,并达到文学史上的颠峰 状态。 王维 —最伟大的自然诗人 王维的生平思想 •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人,号称诗佛。 • 王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 二十一岁举进士,当时被授于太乐丞的职务,主要负责音乐、舞蹈的教习、 排练。但不久便因伶人舞黄狮子的事,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于是他开 始了半官半隐的生活,曾先后隐居淇上、嵩山和终南山,并在终南山筑辋 川别业以隐居。他也向宰相张九龄献诗以求汲引,官右拾遗。又一度赴河 西节度使幕,为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 • 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玄宗匆匆逃往蜀中。王维因追 随玄宗不及,被叛军俘获。安禄山因久知王维盛名,迫其接受伪职。当时 安禄山大宴凝碧池,王维赋诗痛悼: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 收复两京后,维因作伪官而下狱,但是当时,他的弟弟王缙愿削自己蜀州 刺史官以免兄之罪;而且他作《凝碧池》诗为人所知;所以最后又升至尚 书右丞。 于上元二年,卒于辋川别业,年六十一。 王维的诗歌创作 • 他的诗歌创作大致以张九龄罢相为分界,分为前 后两期。 • 前期思想积极进取,有政治热情,主要是写了一 些意气豪迈慷慨激昂的游侠边塞诗, 风格雄浑博 大。 • 后期亦官亦隐,思想转为消沉,主要是创作了大 量的山水田园诗,风格幽邃空静,多禅气。 《少年行》其二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v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日圆。’想来烟如何直? 日自然是圆的。这‘直’ 字似无理,‘圆’字似太 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 见了这景的。再说找两个 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 两个字来。” v :“据我看来,诗的好处, 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 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 无理的,想去竟是有情有 理的。” 观猎 风劲角弓鸣 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 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 千里暮云平 v草枯鹰眼疾,雪尽马 蹄轻。 v“草枯”“雪尽”四 字如素描一般简洁、 形象,颇具画意。 “鹰眼”因“草枯” 而特别锐利,“马蹄” 因“雪尽”而绝无滞 碍,表达了诗人的豪 情,风格轻爽劲健。 王维的创作 • 王维生活的后期思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 对政治的热情逐渐消失了,开始过一种亦官 亦隐的生活。 • 741年到744年三四年间,他曾先隐居在长安 附近的终南山。以后又在辋川别墅隐居 , “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 隐居使他洁身自好,获得了一种和平宁静的 心境,他站在理想的高度追求大自然美,努 力发掘自然美的奥秘,创作出了大量的意境 幽美的山水田园诗。如《渭川田家》、《终 南山》、《山居秋暝》、《新晴野望》、 《辋川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等具 有代表性的山水诗。 渭川田家 •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渭川田家 • 《批点唐音》:晚色妙。 • 《唐诗镜》:景色依然。 •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右丞妙于田家,此是其得意作。 •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王世贞曰:田家本色,无一字淆杂,陶诗后 少见。 • 《唐诗评选》:通篇用“即此”二字括收。前八句皆情语,非景语, 属词命篇,总与建安以上合辙。 • 《古唐诗合解》:《田家》诸作,储、王并推,写境真率中有静气。 • 《唐贤三昧集笺注》:此瓣香陶柴桑。顾云:“田夫”二句恬澹。又 云:“即此”二句冲古。 • 《唐贤清雅集》:真实似靖节,风骨各别,以终带文士气。 v 通过对鹿柴及其周围景物的 描写,表现出深山密林中傍 晚幽静而美好的景色,流露 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远离 尘世的空寂境界的追求。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独特艺术成就是诗 情、画意、音乐美、禅趣四者高度结 合,诗人的自我形象与山水景物的契 合交融。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诗中有画” v 苏轼《东坡志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 诘之画,画中有诗。” v 所谓“诗中有画”,是说他的诗能有成效地将色彩、线条、构图等本来 属于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全面地融绘入诗,使他的诗具有格外鲜明的 色彩美、线条美、构图美,有很强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取得了写意的水 彩画和水墨画的效果,达到了诗情与画意的融合无间。 v“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送邢桂州》) v“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积雨辋川庄作》) v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 燃。” (《辋川别业》)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音乐美 v善于捕捉一般人难以察觉的大自然的音响、声音。 v“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 v“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坐》) v“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 教》)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 以禅入诗,富于禅意与禅趣。 v 沈德潜:“不用禅语,时得禅理”(《说诗 语》卷下)。 v《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 谈笑无还期。”流露出一种恬淡随缘的心境。 v《辋川集二十首》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v胡应麟:“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 辛 夷 坞 木 末 芙 蓉 花 , 山 中 发 红 萼 。 涧 户 寂 无 人 , 纷 纷 开 且 落 。 其他题材的诗 • 王维的诗歌除了游侠边塞诗和山水田园 诗以外,还有一些政治感遇诗和赠别朋 友、抒写相思、离愁、闺怨的抒情绝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杂诗》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小结 • 王维的出现,使唐诗臻于成熟和完美,并推向高 潮。王维给后人最大赋予的即是他们把大自然作 为一种精妙语言而精妙运用, 从而将中国古典诗 歌中山水诗推上了峰巅,并且极大地丰富和发展 了中国诗美学乃至整个的美学。 • 李泽厚先生说,王维的那些作品,“比起庄、屈 来,便具有一种充满机巧的智慧美。 ”(《李泽 厚十年集》) • 中唐尤其大历诗人受王维影响很大,如钱起。南 宋“学诗如参禅”的诗学观导源于他;清王士祯 讲“气韵生动,神超言外”也受其启发。 孟浩然 微 云 淡 河 汉 , 疏 雨 滴 梧 桐 。 孟浩然的生平 •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 • 前半生主要是在家闭门读书,曾一度隐 居鹿门山。四十岁才到长安,求仕无望。 在江淮吴越各地漫游了几年,重回故乡。 张九龄作荆州长史,曾引他作过短期的 幕僚,最后还是归隐,死在家中。 v孟浩然终生未仕,他清高的人品和诗品,受到了 当时和后代士大夫文人的景仰。在后人心目中他是 一个不慕荣利的高士、名流、隐者。 v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 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v闻一多《唐诗杂论·孟浩然》:“隐居本是那时代 普遍的倾向,但在旁人仅仅是一个期望,至多也只 是点暂时的调济或过期的赔偿,在孟浩然却一个完 完整整的事实。”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v这是一首请求引荐的干谒诗。它以观湖起兴, 寄托了自己不甘隐居、迫切求仕的心情。 气 蒸 云 梦 泽 , 波 撼 岳 阳 城 王维和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不同 • 都偏爱山水田园题材,表现归隐思想。 但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 的生活。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王维和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不同 • 从风格上说,孟诗清淡,而 王诗清秀。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王维和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不同 • 都擅长五言诗,但孟浩然擅长五古 和五律,王维擅长五律和五绝。 • 其他山水诗人。 • 以王、孟为中心,还有一批诗 风与他们相近的诗人,如裴迪、 储光羲、祖咏、 常建等。 第二节 王昌龄、崔颢和创造清 刚劲健之美的诗人 王翰 • 王翰狂放不羁的行为心态, 在唐代士人中具有典型性。 • 其代表作《凉州词》。 v王昌龄(约690—756?),曾为江宁(今南宁) 丞,世称“王江宁。”又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 世称“王龙标。”后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v今存诗177首,以七绝为主(75首)。其诗负有盛 名,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尤其七绝,明王 世贞说他可以与李白争衡,列为“神品”,称为 “联璧”。或称“七绝圣手” 。 v叶燮《原诗》云:“七言绝句,古今推李白、王 昌龄。李俊爽,王含蓄。” v王昌龄有两类诗最引人注目:一是边塞诗, 二是宫怨、闺怨诗。 v边塞诗,讲究立意构思,其着眼点往往不 在于具体的战事,而是把边塞战争作为一种 历史现象,在各个视角上进行深入的思考, 带有透视历史的厚重感。风格苍凉悲壮,清 刚劲健。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v 李锳:“不言己之思家,而但言无以慰闺 中之思己,正深于思家者。”(《诗法易简 录》)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v前两句抒写驻守边关的将士们思念家乡的 愁苦,后两句是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 甲”概括了边疆战事的频繁艰苦、敌军的强 悍和戎边时间的漫长。 “不破楼兰终不还” 是身经百战的将士们的豪言壮语,表现了不 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豪迈气概。 v全诗意境开阔,风格壮美。 v抓住触动少妇心理 变化的典型景物,表 现她刹那间的感情变 化,非常生动地写出 了她的离愁别恨。 长信秋词 奉帚平明金殿开 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 犹带昭阳日影来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v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揭示人物刹那间微 妙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思想感情。 v构思精巧、新奇,善于概括,能在短小的 篇幅中包含深广的内容。 v精于炼句,表达凝练含蓄。 v有一种刚健之美。 • 《旧唐书》本传:“有俊才,无士行,好赌博饮酒。取 妻择有貌者,稍有不惬意即去之。前后数日。” • “年少为诗,名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 窥塞垣,说尽戎旅”。(殷璠《河岳英灵集》) • 名作为怀古思乡融为一体的《黄鹤楼》。 • 严羽评曰:“唐人七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 一。” • 《唐才子传》载李白登黄鹤楼,竟有“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叹。 崔颢 武汉黄鹤楼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第三节 高适、岑参和创造慷慨奇 伟之美的诗人 高适 高适的生平 v高适(702?—765),字达夫,前期生活孤 贫,仕途坎坷;后期日渐通达。 v《旧唐书》本传:“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 唯适而已。” 高适的诗歌创作 v诗歌现存240多首。就内容看,主要有三方面。 v一是反映个人早期沦落、怀才不遇的诗。以 《别韦参军》、《宋中十首》其一为代表。 v“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别董大二首》其一) v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悠悠一千年,陈 迹唯高台。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宋 中十首》其一) 高适的诗歌创作 v二是反映民生疾苦之作。如《东平路中遇大 水》、《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二首》其九、 《封丘县》。 v三是边塞诗。代表其诗歌创作之最高成就。 v其代表作《燕歌行》 高适边塞诗的特点 v以政治家的眼光冷静分析边塞形势,深刻地 揭示边防政策的弊病,以政论的笔调表示自己 对战争的意见,议论战争的得失,同时流露自 己对士兵的同情。 v将叙事、描写与议论、抒情熔为一炉,尚质 主理,兼有气骨,风格凝重深沉,苍劲古朴, 雄浑悲壮。 v形式方面,长于七言歌行。 《燕歌行》 •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 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 事,因而和焉。 •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 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金伐鼓下 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 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 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 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 城南欲断肠,征人蓟空回首。边庭飘摇那 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 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 忆李将军。 • 主题思想: • 主旨在于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 失利,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同时也 歌颂了广大士兵慷慨应征、不畏寒苦、奋勇杀敌、 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对他们久戍边塞得不到体恤 的处境,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揭露了军中苦乐悬殊 的事实。 v殷璠《河岳英灵集》:“适诗多胸臆语,兼 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塞上听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岑参的生平 v岑参(约715-770),祖籍南阳,出生于江陵(今湖 北江陵)。他的曾祖父、伯祖父和堂伯父都曾做过宰 相,父亲做过两任州刺史。但他幼年丧父,家道中衰, 全靠自己刻苦学习,20岁至长安献书求仕,30岁举进 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中 掌书记,十载回长安,十三载再度出为安西、北庭节 度判官。至德二载入朝任右补阙。代宗宝应元年出任 关西节度判官,永泰元年为嘉州刺史,大历五年卒于 成都。 v有《岑嘉州集》存诗403首。 • 其边塞诗主要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 一是抒发为国安边、建功立业的抱负,表现 了强烈的入世精神,如“功名只向马上取, 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 军》),“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 砚”(《银山碛西馆》)。 • 二是表达思乡之情 。如《逢入京使》。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 三是描绘边地风光,反映边地习俗。着重表 现西北边陲雄奇瑰丽的自然风光,以及将士 英勇报国不畏艰苦的精神。这类诗在其诗中 最为奇异绚丽,也最能代表其风格。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 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 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 护铁衣冷难著。 •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 地石乱走。…… •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 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旁 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蒸沙烁 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 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 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 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 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 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 这首诗通过对封常清出征情况的描绘,热情 歌颂了唐军将士为反对侵略,不畏艰险,挺 身赴敌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 杜甫:“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陂行》), • 殷璠:“语奇体峻,意亦奇造。”(《河岳 英灵集》卷上) 1、高诗悲,岑诗壮。 严羽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沧 浪诗话•诗评》) 胡应麟:“高、岑悲壮为宗。” 2、高诗主理,岑诗主景。 3、高诗朴实,岑诗奇峭。 4、高诗尚偶,岑诗尚散。 v作品多佚,《全唐诗》仅录存其诗6首,但 皆为佳作。著名的有《凉州词》其一、《登 鹳雀楼》两首。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 鹳 雀 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鹳 雀 楼 山西 永济 • 总之,盛唐边塞诗人和山水田园诗人,虽 然都没有提出各自的创作主张,但在创作 实践上俨然是两个不同的流派。从思想内 容到艺术形式,从题材到诗体,都各有特 色,各有专长,对后代的影响也不同。 思考题 • 1、试述盛唐山水田园诗繁荣的原因。 • 2、试谈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 3、试述高、岑边塞诗内容风格的异同。 第三章 李白 • 登金陵凤凰台 • 山中问答 • 峨眉山月歌 •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 独坐敬亭山  • 赠孟浩然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思想与 个性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 市)。他诞生在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境内)。大约五 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后 自号青莲居士。 李白的身世生平至今仍有许多疑点,如他的祖先,他的民 族,他的出生地,他究竟几次到过长安,他的死因等等, 都有不同的说法 。 明人胡应麟说:“古今诗人出处,未有如太白之难定者。” 不过李白可能出生在一个比较富有且颇具文化素养的家庭, 一生分为五个时期 1.蜀中游历时期(5~25岁)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 家。”(《上安州裴长史 书》)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 如。”(《赠张相镐》) 2.远游求仕时期(26~42岁)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 书》) 在湖北安陆娶故相许圉师孙女为妻 。 代表作有《峨眉山月歌》、《望庐山瀑布》、 《蜀道难》等。 3.长安三年(42~44岁) 《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代表作有《鞠歌行》等。 4.再次漫游时期(44~55岁) 东游汴梁,于洛阳与杜甫相遇,二人“醉眠秋 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 范十隐居》) 代表作有《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等。 5.身经战乱时期(55 ~62岁) 因从永王璘系浔阳狱 ,后长流夜郎。 上元二年(761), 准备参加李光弼平叛 ,途中因病折回。 宝应元年(762), 病死于当涂族叔李阳 冰家。 代表作有《古风》其 十九,《早发白帝城 》 李白醉酒图 李白的思想 儒、道、侠思想的杂糅。 曾经让“龙巾拭吐,御手调羹, 力士脱靴,贵妃捧砚。” 《清平调》三首 李白 《清平调》之一 :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之二 :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之三 :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李白的个性 李白人格中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独立不羁,不受 约束。 杜甫《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 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 雄?” 吴经熊《唐诗四季》:李白像一曲交响乐。他 像王梵志那么的快乐活跃;像杜审言那么夜 郎自大(更有资格);像陈子昂、张若虚那 么富有创造力和宇宙感怀,只是较他们货色 更地道;像王昌龄和其他善咏春情的诗人那 么了解女人的心理;最后,他描写大自然之 动人,虽然与王孟之不同,却不弱于他们。 他是盛唐最具人格魅力的人。 贺知章曾称李白为“谪仙人”。 第二节 李白的乐府与歌行 乐府与 歌行 • (清)钱良择《唐音审体》:“歌行本出自乐府,然指 事咏物...形式较自由”。 • 关于乐府与歌行的差异,大致区别为:乐府篇幅 短,歌行篇幅长;乐府以五言为主,歌行以七言 为主;乐府一般叙事,多用第三人称,歌行一般 抒情,多用第一人称。 • 我们一般把李白古诗中以歌、行、吟、谣等为题 的纵情长歌,称之为歌行。如《襄阳歌》、《梁 园吟》、《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 李白乐府的创新 • 一是借古题写时事。 • 二是用古题抒己怀。 远别离 •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 之浦。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日惨 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我纵言之将何 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 变虎。或云:尧幽囚,舜野死。九疑联绵皆相似, 重瞳孤坟竟何是?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 无还。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 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行 路 难 长 风 破 浪 会 有 时 直 挂 云 帆 济 沧 海 行 路 难 , 行 路 难 多 歧 路 , 今 安 在 闲 来 垂 钓 碧 溪 上 忽 复 乘 舟 梦 日 边 欲 渡 黄 河 冰 塞 川 将 登 太 行 雪 满 山 停 杯 投 箸 不 能 食 拔 剑 四 顾 心 茫 然 金 樽 清 酒 斗 十 千 玉 盘 珍 羞 直 万 钱 抒写了他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 可抑制的愤激情绪;但仍毫不气馁,乐观豪迈, 坚信总有一天能够施展抱负,充满了积极浪漫主 义的情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 伏、复杂变化。 李白的歌行 • 现在文学史界一般将李白古诗中以歌、行、 吟、谣为题的纵情长歌,称为歌行。 宣 州 谢 眺 楼 饯 别 校 书 叔 云 弃 我 去 者 昨 日 之 日 不 可 留 乱 我 心 者 今 日 之 日 多 烦 忧 长 风 万 里 送 秋 雁 对 此 可 以 酣 高 楼 蓬 莱 文 章 建 安 骨 中 间 小 谢 又 清 发 俱 怀 逸 兴 壮 思 飞 欲 上 青 天 览 明 月 抽 刀 断 水 水 更 流 举 杯 消 愁 愁 更 愁 人 生 在 世 不 称 意 明 朝 散 发 弄 扁 舟 李白的歌行体 • 李白的歌行,完全打破了诗歌创作的一切 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 任随性情之所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 神奇境界。 呈现出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 • 李白独特的艺术个性及其非凡的气魄和生 命激情,在他的歌行中全部展露出来,充 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神来、情来而蓬 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 之美。 第三节  李白的绝句 • 胡应麟:“太白五七言绝,字字神境,篇篇神物。” 将他的五绝与王维相比:“五言绝二途:摩诘之幽 玄,太白之超逸。” • 焦竑《诗评》:“龙标、陇西真七绝当家,足称联 璧。” • 王世贞《艺苑卮言》:“七言绝句王少伯与太白争 胜毫厘,俱是神品。” • 清叶燮《原诗》:“七言绝句,古今推李白、王昌 龄。”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黄 鹤 楼 送 孟 浩 然 之 广 陵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山中问答 问余何事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赠汪伦赠汪伦 w李白乘舟将欲行, w忽闻岸上踏歌声。 w桃花潭水深千尺, w不及汪伦送我情! 《 陪 族 叔 刑 部 侍 郎 晔 及 中 书 贾 舍 人 至 游 洞 庭 湖 五 首 之 二 》 南 湖 秋 水 夜 无 烟 , 耐 可 乘 流 直 上 天 。 且 就 洞 庭 赊 月 色 , 将 船 买 酒 白 云 边 。 • 这首诗的巧妙不在于景物具体描绘的工致, 而在于即景发兴,艺术想象奇特, 造语独到, 能引发联想, 正如明代谢榛所说:“以兴为 主,浑然成篇,此诗之入化也。” • 这首诗把一个水、月、白云连成一体的琉璃 世界和在这个世界里产生的奇妙想象,写得 那样明净和秀美,如入神仙境界。 • 明代人宗臣《过采石怀李白》:“一曲潇湘 秋万里,至今疑在白云层。” 李白的绝句 • 自然明快的优美情韵。 • 清新朴素,明白如话的语言。 • 学习乐府民歌的结果。 • 沈德潜《唐诗别裁》:“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 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 使人神远,太白有焉。”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 白 的 律 诗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与杜甫的“星随平 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两句诗,同为佳句, 却各尽其妙。 • 所不同的是,李白的两句诗描写的是白天的景致,杜 甫的两句诗描写的是夜晚的景色,李诗是"行舟暂视", 杜诗是"停舟细观"(王琦《李太白文集》辑注),并无 优劣可分. 第四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豪放飘逸、自然清新 • 赵翼《瓯北诗话》:“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 然而去,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 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 • 李白《江上吟》:“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 沧洲。” • 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 明代诗人方孝孺 :“泰山高兮高可夷,沧海深兮深 可涸;惟有李白天才夺造化,世人孰得窥其作?我 言李白无古双,至今采石生辉光。”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 一、 强烈的主观色彩,炽烈奔放的感情。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答王十二寒夜 独酌有怀》 •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    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 堡取紫袍。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 直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 马耳。 • 戏赠杜甫 ——李白 饭颗山头逢杜甫, 头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 总为从前作诗苦。 • 《赠李白》 ——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 二、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新奇 的比喻。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登高壮观天地 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 严羽:“李白诗法如李广,子美诗法如孙 吴”。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 三、诗歌中壮美、优美的意象。 • 四、诗歌语言清新、自然、直率。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杜甫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沈德潜《唐诗别裁》:“脱口而出,纯乎 天籁,此种诗人不易学。” 《 古 朗 月 行 》 : 小 时 不 识 月 , 呼 作 白 玉 盘 。 又 疑 瑶 台 镜 , 飞 在 青 云 端 。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山中问答 问余何事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山中问答》 • 明代李东阳:“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 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 知。如……李太白‘桃花流水窅然去,别 有天地非人间’,……皆淡而愈浓,近而 愈远,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 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 瞿塘滟预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 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 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长干行 李杜之不同 • 李白诗的主要风格是豪放飘逸、自然清新。 • 杜甫诗歌的风格是沉郁顿挫。 • 比如同是写友情,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 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杜甫的《所思》:“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 滟滪堆。” • 严羽《沧浪诗论•诗评》:“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 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李诗之近杜者 《丁都护歌》 云阳上征去,两岸绕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系磐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秋浦歌·炉火照天地》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李白诗歌的艺术渊 源 • 主要是楚辞和汉魏六朝的诗歌。 《梁园吟》:“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绿 水扬洪波’。” 《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 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 有意抱琴来。”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解道澄江浄如练, 令人长忆谢玄晖。” 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 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 杜甫:“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与 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第五节 李白的地位与影响   李白的地位与影响 • 首先是把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推向新的高峰。 施蛰存《唐诗百话•将进酒》:“李白的诗,是 第一流的浪漫主义作品,他在盛唐时期诗坛上的 情况,正和雨果在法国、拜伦在英国一样。游仙、 饮酒、美人,是他的浪漫主义形式;嵚崎、历落、 狂妄、傲岸,是他的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的诗歌具有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 象、清水芙蓉的美。 • 其次是李白的人格魅力。 杨义《李白的醉态诗学》:“李白是中国最深入 人心的伟大诗人之一。他最让人诗兴焕发,才华 灵动,神气飘逸,心胸俊爽。这对于行为拘谨、 思想沉重、顾虑重重的中国人,永远具有精神启 蒙、净化和提升的价值。从这种意象上说,中国 有李白,是中国文化的大幸。” • 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 • 齐己:“李白李贺遣机杼,散在人间不知 处。”“长吉才狂太白颠,二公文阵势横 前。” • 陆游:“明窗数编在,长与物华新 。” • 沈德潜:“脱口而出,纯乎天籁,此种诗人 不易学。”。 李白小结 •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是这个 富于创造性的、解放的时代最杰出的代表。 • 他那追求理想的坚定执著、英雄失志的愤激不 平、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爱好自由的叛逆个 性,体现了整个时代的宏放气魄和雄伟力量。 他的诗所表现出的春风得意的蓬勃朝气,热情 奔放的青春旋律,以及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 神奇想象,既气势浩瀚、变幻莫测,又兴象玲 珑、自然天成的意境,充满了美不胜收的无穷 魅力,成为后人追摹难及的典范。 • 所以我们说,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他 的诗歌,是盛唐之音的典型。他的诗歌以及他 不可复制的天才的魅力,征服了当时以及后代 的无数读者,使他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 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 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对李白、杜甫进行了总结性的评价。 1、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试 举例说明。 2、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试举例说明。 3、 试论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第四章 杜甫 • 《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 五百字》《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岳阳 楼》、《月夜》、《春夜喜雨》 第一节 社会动乱与诗人杜甫 v 草 堂 留 后 世 , v 诗 圣 著 千 秋 。 — — 朱 德 v 世 上 疮 痍 , 诗 中 圣 哲 v 民 间 疾 苦 , 笔 底 波 澜 — — 郭 沫 若 杜甫的生平经历 • 杜甫(712—770),字子美。出身于世代“奉儒守 官”的官僚地主家庭。13世祖杜预著有《春秋左氏 经传集解》,京兆杜陵人,杜甫常自称“杜陵布 衣”。又自称“少陵野老”。10世祖杜逊,在东晋 初年迁居到襄阳,所以杜甫又自称“襄阳杜甫”。 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代的著名诗人。父亲曾任 兖州司马、奉天县令。母亲崔氏是初唐著名诗人崔 融的女儿。这一特定的家庭出身,对他的政治态度 和诗歌创作都有一定的影响。 • 杜甫一生可分为四个时 期 : • ①读书和壮游时期(35岁 前); • ②困守长安十年时期 (35—44岁); • ③战乱中的流离时期 (44—48岁); • ④漂泊西南时期(48—59 岁) 1 、 35 岁以前的读书游历 • 二十四岁开始壮游,前后三次,漫游了吴越、 齐赵、梁宋等地。 • 这一时期他与李白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 • 这时正是开元盛世,受时代风气影响,青年杜 甫充满乐观自信,有一股锐意进取、奋发向上 的精神。诗歌《望岳》等,都体现年轻诗人的 心胸气魄。 望岳 2 、十年困守长安 ( 35 岁 ~44 岁) • 是年征天下有一艺者赴京就选,李林甫恐草野之 士对策时斥言其奸恶,遂使无一人及第,乃上表 称“野无遗贤”。 • “卖药都市,寄食友朋” •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 代表作品有《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 《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 3 、战乱中的流离( 45 岁 ~ 48 岁) • 公元755年11月,安史之乱爆发。这是唐帝国由盛 转衰的转折点,也是杜甫生活和创作的转折点。杜 甫和难民一起,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 代表作品有《悲陈陶》、《哀江头》、《春望》、 《北征》、《羌村三首》、“三吏”、“三别”等。 • 战乱使杜甫走进流亡队伍,得以更深切地了解人民 的疾苦,更清醒地认识统治阶级生活的骄奢,从而 使诗人逐渐走向人民,逐渐加深了对社会现实的认 识,使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春望 4 、飘泊西南时期 ( 49 岁 ~59 岁) •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开始了漫长的 漂泊生活。岁末,历尽艰辛,到达成都。次年, 承朋友帮助,于城西南浣花溪畔营建了一所草 堂暂得定居。这时候他有一段时间生活相对安 定。 • 五十一岁时,曾由严武表荐任节度参谋,检校 工部员外郎。但不到半年就辞了职。以后又漂 泊到夔州,在那里住了两年。五十六岁时,老 病不堪,乘船出川,想返回家乡。但由于战乱 使他无法北上,在湖北、湖南一带漂泊。770年 冬天,病死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破船上。终 年59岁。 • 漂泊西南的十年,是杜甫创作丰富多彩的时期, 这时期的作品约占杜诗的三分之一。代表作品 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 北》、《壮游》、《登高》等。 杜甫的思想 •忧国忧民 杜诗的诗史性质 • 对历史的真实记录与反映。 • 提供了比历史著作更为生动丰富的生活图 画。 • 大量使用叙述手法,同时还融入了强烈的 抒情。 《丽人行》 •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 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 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背后何所 见?珠压腰衱稳称身。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 虢与秦。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 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 御厨络绎送八珍。箫管哀吟感鬼神,宾从杂沓实要 津。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立锦茵。杨花雪落 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 近前丞相嗔! 《丽人行》 • 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无一刺讥语, 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语,点逗处声 声慨叹” 。 兵车行 《兵车行》 •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 亩无东西。 •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第二节 杜甫的律诗 元稹在《乐府古题序》中推崇说:“近代唯 诗人杜甫《悲陈陶》、《哀江头》、《兵 车》、《丽人》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 篇,无复依傍。予少时与友人乐天、李公垂 (李绅)辈,谓是为当,遂不复拟古题。” 杜甫的新题乐府 杜甫的律诗 • 用律诗来反映时事,扩大了律诗的表现功 能。 胡震亨《唐音癸签》:“诗料无所不入” • 用组诗的形式写律诗,来表达更丰富的思 想与内容。 • 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 事且又浑融流转,无迹可求,杜甫把这种 体式写的无迹可求,使人忘其为律诗 。 • 杜甫律诗的成就还在句与字的锤炼。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 《登高》 • 胡应麟:“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 唐人七言律第一 。” 杜甫的律诗 • 用律诗来反映时事,扩大了律诗的表现功 能。 胡震亨《唐音癸签》:“诗料无所不入” • 用组诗的形式写律诗,来表达更丰富的思 想与内容。 • 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 事且又浑融流转,无迹可求,杜甫把这种 体式写的无迹可求,使人忘其为律诗 。 • 杜甫律诗的成就还在句与字的锤炼。 蜀相 蜀相 w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w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w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w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旅 夜 书 怀 细 草 微 风 岸 , 危 樯 独 夜 舟 。 星 垂 平 野 阔 , 月 涌 大 江 流 。 名 岂 文 章 著 , 官 应 老 病 休 。 飘 飘 何 所 似 , 天 地 一 沙 鸥 。 秋兴八首 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 总之, 律诗到了杜甫手中,才最终建立完美 的范式,他为后世律诗立了规矩,开辟了道 路。从杜甫以后,律诗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 主要诗体。 • 从此诗歌便进入由天才诗人的自由创作,进 入到诗人凭借后天努力,循规蹈矩的依法规 作诗。 • 我们如果把诗歌比喻成人的成长的话,盛唐 诗歌可以说是唐诗的少年时代,而到了安史 之乱后至中唐诗歌,就是唐诗的成年时代。 少年可以是自由放任的,而成年则是要遵守 规矩的。 • 少年时代的唐诗以李白为代表,而成年时代 的唐诗则是以杜甫为代表。而杜甫的律诗可 以说就是唐诗成熟的标志。 杜甫的绝句 • 《戏为六绝句》开创了以诗论诗的先例, 是一种创新。 • 后来金人元好问就创作了《论诗绝句三十 首》,显然是受杜甫的影响。 第三节 杜诗的艺术风格 • 沉郁顿挫的主导风格。 •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 • 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 清人吴瞻泰《杜诗提要》:“沉郁者,意也, 顿挫者,法也。” 杜诗的艺术风格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赐浴皆长缨,与宴非 短褐。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 聚敛贡城阙。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臣如忽 至理。君岂弃此物?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慄。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中堂有神仙,烟雾蒙 玉质。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 霜橙压香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 尺异,惆怅难再述。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 第一段写多年来“许身稷契”、“致君尧 舜”的壮“怀”。 • 第二段,叙述“赴奉先县”的经历,写旅 途中的感“怀”。 • 第三段,写到家以后的感受,写对国家前 途、人民命运的忧“怀”。 羌村三首其一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梦李白》其一 • 死别已吞声,生别赏恻恻。 •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 杜诗的风格是多样化的 • 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六说:“精粗巨细,巧 拙新陈,险易浅深,浓淡肥瘦,靡不毕具” • 秦观《论韩愈》:“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 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 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然不集众家 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 江 畔 独 步 寻 花 第四节 杜诗的地位与影响 • 元稹:“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 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 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 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杜诗的地位与影响 • 1、杜甫诗歌现实主义精神影响着一代代诗人。 • 2、杜诗在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诸方面为后世诗 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借鉴。 清朝人施补华《岘佣诗说》:“少陵七律无才不 有,无法不备。义山学之,得其浓厚;东坡学之, 得其流转;山谷学之,得其奥峭;遗山学之,得 其苍郁;明七子学之,佳者得其高亮雄奇,劣者 得其空阔。” 3、杜甫的忧国忧民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在后世 爱国诗人以及广大人民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 从唐诗的发展看,从盛唐到中唐, 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杜甫就是衔接 这个转变的伟大的诗人。无论是思 想感情、人格方面还是艺术经验方 面,杜甫都给后代以巨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历千年而不衰。 李杜优劣论 • 宋代,“扬杜抑李” 。 • 王安石编选《四家诗》,分别是“杜韩欧 李”,李白老末。他还特意指出:“太白词 语迅快,无疏脱处,然其识污下,诗词十句 九句言妇人、酒耳。” • 苏辙:“李白诗类其人:骏发豪放,华而不 实,好事喜名,而不知义理之所在”。 • 葛立方:“杜甫诗唐朝以来一人而已,岂白 所能望耶!” • 宋代杜学昌盛,李学远远不及。有宋一代, 堪称“千家注杜”。 • 严羽《沧浪诗话》:“太白有一二妙处, 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 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 子美之沉郁” • 元代的刘埙:“太白以天分驱学力,少陵 以学力融天分。” • 明代杨慎:“太白仙翁剑客,少陵雅士骚 人”。 • 王世贞:“太白以气为主,子美以意为 主。” • 胡应璘:“李杜二公,诚为劲敌。唐人才 超一代者李也,体兼一代者杜也。” • 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 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 自量” 1、举例说明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2、杜甫的诗歌为什么被人称为“诗史”? 3、举例说明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和特点。 4、怎样理解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第五章 大历诗风 中唐诗歌的历史范围 • 文学史上的中唐,一般是指唐代宗大历元年 (766)到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历代、 德、顺、宪、穆、敬、文宗七朝,共71年。 中唐诗歌 • 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三个高峰期,称为“三元”— —开元、元和、元祐。 • 大历诗歌是盛唐到中唐元和诗歌的过渡时期。 前期:大历十才子(大历诗歌) 中唐诗歌 后期:中唐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 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 言人所共欲言。(元和诗歌) 第一节 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 情调 大历诗风 • 是指活跃于大历至贞元年间诗坛上的一批 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主要有刘长卿,韦 应物和大历十才子等人。他们的诗歌开始 染上了一层薄薄的孤冷、伤感和忧郁,一 种清雅情调 。 • 胡应麟《诗薮》:“诗至钱,刘,遂露中 唐面目”,“中唐钱刘,虽有风味,气骨 顿衰”。 韦应物 v韦应物以山水田 园诗著名,后人 将其与陶渊明并 称“陶韦”,又 将其与王维、孟 浩然、柳宗元并 称“王孟韦柳”。 韦应物 • 《寄畅当》:“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 山。” • 《温泉行》:“今来萧瑟万井空,唯见苍 山起烟雾。可怜蹭蹬失风波,仰天大叫无 奈何。” 滁 州 西 涧 独 怜 幽 草 涧 边 生 , 上 有 黄 鹂 深 树 鸣 ; 春 潮 带 雨 晚 来 急 , 野 渡 无 人 舟 自 横 。 白居易《与元九书》称韦应物的五言诗“高雅闲 淡,自成一家之体”。 刘长卿 ——秋风夕阳的诗人 刘长卿(714?一790?),字文房, 河间人。 主要创作活动在安史 之乱之后,是位地道的大历诗人。 早年家境贫寒,矢志苦读,而命 运多舛,应举十年不第,大概于 天宝十一年方登进士第。入仕后 因性格耿直,负谤入狱,两遭贬 谪,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逆境中 度过的。 v 《 送 灵 澈 上 人 》 苍 苍 竹 林 寺 , 杳 杳 钟 声 晚 。 荷 笠 带 斜 阳 , 青 山 独 归 远 。 • 刘长卿诗风: 凄清、萧索。 • 刘长卿存诗五百多首,以五言居多。他也 “自以为五言长城”。 • 其中有不少佳篇。他的七律也很工秀,气韵 流畅,音调谐美。但他的诗歌有不少造语、 用事、意境的重复、雷同。这是他艺术上的 弱点。 大历十才子 所谓“大历十才子”,《新唐书·卢纶传》记 载的十人是钱起、卢纶、吉中孚、韩翃、司空 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 大历十才子 诗歌的基本主题是称道隐逸。 在诗歌艺术上,他们追求清雅闲淡,注重声律 和对仗。 体裁上以五言律为主。 • 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曲终人不见,江 上数峰青” •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两首 :“林暗草惊 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 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大历诗歌小结 • 此时诗歌在艺术上多承袭盛唐余绪,缺少 新变。在风格上由于社会动乱和王朝衰败, 呈现出“气骨顿衰”的趋势,多追求冷寂 闲淡,低回感伤的情调。 第二节 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 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 • 象征性意象和描述性意象。 象征性意象 • 指通过象征性形象,使情感具体化。 •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象征性意象:“梅” 、 “蝉” 、“杜鹃鸟” 等等。 象征性意象 • 诗词意象顺口溜: •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 象征性的意象在刘长卿的诗里用得较多, 刘 长卿诗中用得最多的一个意象是“青山”, 此一意象带有故乡居所的象征意义,在刘长 卿的诗里也是如此。如“荷笠带夕阳,青山 独归远”(《送灵澈上人》);“落日孤舟去, 青山万里看”(《却赴南邑留别苏台知己》); “惆怅暮帆何处落,青山无限水漫漫”(《送 子婿崔真父归长城》)。“青山”似乎成了诗 人坎坷愁苦的人生之旅中的归宿地,一种内 心深处向往的安宁的居所。 • 另外还有秋风、夕阳等,所以储仲君说刘长 卿是秋风、夕阳的诗人 象征性意象 • 象征性意象的特点是富于暗示性,意蕴丰 富,运用时有弹性,较为方便; • 但也极易形成某种情绪类型的固定符号, 像贴标签一样反复使用后,成为程式化的 表达,陈熟老化而失去新鲜感。 描述性意象 • 是指诗人对形象作具体描述,从而使感情 具体化,当然,描述不是客观的,而是渗 透了主体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的。 描述性意象 • 钱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寄》:“雨中黄叶 树,灯下白头人”。 • 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星河秋 一雁,砧杵夜千家”。 • 耿湋《晚夏即事临南居》:“树色迎秋老, 蝉声过雨稀”。 • 李端《过谷口元赞所居》:“重露湿苍苔, 明灯照黄叶”。 描述性意象 • 描述性意象,能保证作品的新鲜感。但要 求诗人对客观世界有仔细的观察,细致入 微地明辨物象,然后真切传神地写出来。 故大历诗人的写景更多面向现实物色,甚 至连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蚁穴、蜂巢等 细琐事物,也作为观察描写对象。 • 但是一味地采用白描手法作诗而偏重于描 述性意象,也会使诗的境界流于浅近狭小。 • 所以大历十才子的诗,虽善于运用细微清 幽的自然意象,以一、两联诗句就勾勒出 “诗中有画”的优美境界,但往往构不成 通篇浑融一气的意境。而且不少诗作过于 讲究描写技巧而显雕琢,以致有佳句而无 佳篇。 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 吹笛》 •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第三节 顾况与李益 顾况 • 顾况的诗歌具有俗和奇的特点。 • 顾况诗歌俗的一面: 《山中》: 野人爱向山中宿,况在葛洪丹井西。 庭前有个长松树,夜半子规来上啼。 • 顾况诗歌奇的一面,如《郑女弹筝歌》: 郑女八岁能弹筝,春风吹落天上声。一声 雍门泪承睫,两声赤鲤露鬐鬣,三声白猿 臂拓颊。 李益 李益,“从事十八载,五 在兵间,故为文多军旅之 思。或因军中酒酣,或时 塞上兵寢,投剑秉笔,散 怀于斯,文率皆出乎慷慨 意气。”(《唐诗纪事》) 擅长边塞诗。 “悲壮婉转,令人凄断” (胡震亨《唐音癸签》) 蒋防的《霍小玉传》: 陇西李益与妓女霍小玉的爱情悲剧。李益初 与霍小玉相恋,同居多日。后聘表妹卢氏, 与小玉断绝。小玉日夜思念成疾,后得知李 益负约,愤恨欲绝。 忽有豪士黄衫客挟持李益至小玉家中,小玉 誓言死后必为厉鬼报复。 最后小玉气结而死。 “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 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慈母在堂,不能 供养;绮罗弦管,从此永休。征痛黄泉,皆 君所致。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 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乃引左手 握生臂,掷杯于地,长恸号哭数声而绝。 小 玉 死 后 阴 魂 不 散 , 使 李 益 终 生 受 到 猜 疑 与 嫉 妒 情 绪 的 困 扰 , 李 益 娶 卢 氏 后 , 因 猜 忌 休 妻 , “ 至 于 三 娶 , 率 皆 如 初 焉 ” 。 l 《霍小玉传》描写了小玉理想、毁灭、复仇 的悲剧命运。 l 明人胡应麟所说“唐人小说纪闺阁事,绰有 情致,此篇尤为唐人最精彩之传奇,故传诵 弗衰。” l 后来,明代汤显祖演作戏曲《紫钗记》 《霍小玉传》中的李益 • “大历中,陇西李生名益,年二十,以进 士擢第。” • “少有才思,丽词嘉句,时谓无双” • “少有痴疑,而多猜忌,防闲妻妾,过为 苛酷。” • “浴斛覆营于床,周回封置,归必详视, 然后乃开。” 《 夜 上 受 降 城 闻 笛 》 回 乐 烽 前 沙 似 雪 , 受 降 城 外 月 如 霜 。 不 知 何 处 吹 芦 管 , 一 夜 征 人 尽 望 乡 。 每一篇成,乐工争以贿求取之,被声歌,供奉 天子”(《新唐书》)。 明人胡应麟说:“七言绝,开元之下,便当以 李益为第一。如《夜上西城》、《从军》、 《北征》、《受降》、《春夜闻笛》诸篇,皆 可与太白、龙标竞爽,非中唐所得有也。” (《诗薮·内编》卷六) 江南曲 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 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 嫁与弄潮儿 大历诗风小结 • 大历诗人在繁盛的盛唐度过青春时光,又都目睹了安史之乱及乱后的破败萧 条。安史之乱八年,催垮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疲倦、衰顿、苍老、冷淡的 内心代替了盛唐士人狂放、慷慨、豪迈、昂扬进取的精神。 • 反映在诗歌中,他们的诗歌不再有李白那种非凡的自信和磅礴的气势,也没 有杜甫那种反映战乱现实的激愤和深广情怀,而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 心境。 • 但也有少量作品存留有盛唐余韵,也写民生疾苦,像李益、顾况的诗歌。大 历诗歌是盛唐到中唐元和诗歌的过渡时期。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 人 • 胡应麟:“如危峰绝壑,深涧流泉, 并自成趣,不相沿袭”(《诗薮》外编 卷四)。 第一节 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 韩孟诗派的形成 • 韩愈和孟郊是诗派的领袖,此外还有 李贺、卢仝、刘叉等。 韩孟诗派的理论主张 • 1、“不平则鸣” • 既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又重视诗歌的抒情功能。 • 《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 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 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 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 与司马迁发愤著书说、 欧阳修诗穷而后工说有一脉相承 的关系。 《报任安书》 •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 之人称焉。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 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 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 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 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 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 自见。 韩孟诗派的理论主张 • 2、“笔补造化” • 孟郊《赠郑夫子鲂》:“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 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 • 不是描摹,而是创造;不是笔随物转,而是驱谴万物于 笔底,牢笼万物于胸中。 • 3、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 崇尚雄奇怪异之美,既是韩愈、孟郊的诗歌理论主张, 又在创作中努力实践它。 • 形成了韩孟诗派“奇崛险怪”的风格。 韩孟诗派的理论主张 韩孟诗派理论主张的意义 • 韩孟诗派的一套诗歌创作理论,突破了 过去重视人伦道德和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 由重视诗歌的社会功能转向重视诗歌的抒情 特质,转向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创 造力的发挥,这在诗歌理论上是一个值得重 视的现象。 第二节 韩愈、孟郊等人诗歌的意象类 型与技巧的创新 韩愈 韩愈名言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治学名联)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进学 解》) •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原道》) 韩愈生平 • 字退之,河阳人(河南孟县),自称郡望河北昌黎。  • 韩愈三岁丧父,其兄韩会及嫂抚养之。韩愈有读书经世之志, 虽孤贫却刻苦好学。 • 贞元二年(786年),19岁的韩愈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三试不 第,直到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应考,才考中进士。又连续 三次应吏部博学鸿(宏)词科考试,皆不中。直到29岁才在汴 州董晋幕府中谋得一个微小官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此后直 到50岁,官职一直浮沉不定。 • 元和十二年,韩愈50岁时,因参与平定淮西吴元济之役表现出 处理军国大事的才能,迁为吏部侍郎,进入朝廷上层统治集团。 • 但两年后,他却因上表谏迎佛骨而触怒宪宗,险些被宪宗处死, 幸得裴度等大臣挽救,才免于一死,被贬为潮州(在今广东) 刺史。 后历官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 政治上较有作为。 • 长庆四年(824)病逝于长安,终年57岁。 苏轼评价韩愈: •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 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韩愈的诗歌创作 • 韩愈的创作经历了一个反复与变化 的过程,即初期主要模仿汉魏古调,中 期学习李、杜,但又趋于奇崛险怪,晚 年则脱尽壮浪纵姿而归于平淡。 春雪 • 新年都未有芳华, • 二月初惊见草芽。 • 白雪却嫌春色晚, • 故穿庭树作飞花。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决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诗歌特点: •1.奇崛险怪的诗风 • 意象峥嵘奇特、壮伟瑰怪。 • 审美的异化,以俗、丑为美。 • 用奇字。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 • 洞庭连天九嶷高,蛟龙出没猩鼯号。十生 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下床畏蛇 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韩愈诗歌特点: • 1.奇崛险怪的诗风 • 意象峥嵘奇特、壮伟瑰怪。 • 审美的异化,以俗、丑为美。 • 用奇字。 • 2.“以文为诗” 山石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山石》 • 此诗从黄昏入寺写起,直写到第二天离寺,中间 备写宿寺时的所历与所见,末尾以议论作结,全 诗夹叙夹议,刻画逼真,情景如见,颇显韩愈 “以文为诗”特色。 《山石》 • 全诗单行顺接,不用偶句,不事雕琢,按照 时间顺序,直书所历所见,诗人的游踪在有条不 紊的叙述中一一展现出来。在结构安排上,一方 面以浓丽的色彩来点染景物,一方面以清淡的笔 触来抒发情怀,浓淡相间,自然清朗,一种摆脱 尘世牢笼完全放松的自由感、一种挣开格律束缚 追求诗歌原始美的主体精神充溢于字里行间,似 散文,却又极富诗意。 《山石》 • 清人方东树《昭昧詹言》即评云:“只是一篇游 记,而叙写简妙,犹是古文手笔。”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韩愈诗歌艺术主要追求目标 • 怪怪奇奇,戛戛独造。 韩愈的影响 • 清·叶燮《原诗》内篇:“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 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梅、欧、苏、王、黄, 皆愈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 • 韩愈诗歌,不仅纠正了大历以来平庸的诗风,而且在中 唐诗坛上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把新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 引入诗坛,从而扩大了诗的领域,但是也带来了过分讲才学、 追求险怪的不良风气。 • 所以,对韩愈诗风的新变及其在诗歌发展史上的是非得 失,也成为后代诗论家关注的一个问题。 孟郊 ——诗囚 孟郊生平 • 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性格狷 介孤傲,不谐流俗,虽有很强的功名心,却因不 善变通而少所遇合,直到46岁才进士及第,5 0岁任溧阳尉。晚年做过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 郎。一生沉落下僚,郁郁寡欢,饥饿、穷蹙、疾 病、羁旅、失子、衰老,接踵而来,使他受尽了 苦难生活的磨难。 • 有《孟东野诗集》,存诗四百馀首。 《登科后》 •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创作 • 孟诗大致可分为两类: • 一类是白描手法,平易浅显,不用 典故与华丽辞藻却感情浓烈的诗。 如《游子吟》 游子吟 慈 母 手 中 线 游 子 身 上 衣 临 行 密 密 缝 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 报 得 三 春 晖 •另一类则是搜奇抉怪,写得矫激 不平的诗。 • 苏轼评价:郊寒岛瘦 • 元好问评价: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 地一诗囚。(《论诗绝句》) 古怨 • 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 • 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 •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 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秋怀》十五首之二 孟郊诗歌的语言 • 韩愈:“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 韩孟诗风差异 • 孟郊:“诗骨耸东野,诗涛涌退之” (《戏赠无本二首》) 第三节 诗鬼李贺 w 李商隐作《李长吉小传》云: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 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 愈所知。 w 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 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 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 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 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 尔!’上灯,与食,长吉从 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 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 率如此,过亦不复省。” 李賀 李贺 • 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 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 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皇室 远支,因避父晋肃讳,不得参加进士科考 试。 • 韩愈对此十分气愤,写下了《讳辨》: “ 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 子不得为人乎?” 《雁门太守行》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南园十三首其五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南园十三首其六 寻章摘句老雕虫, 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 文章何处哭秋风。 马诗其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李贺诗的艺术特色 ——凄艳诡激 • 1、构思奇妙。 他在酝酿成篇的时候,总是借助惊人的想象力, 探求超越常轨、出人意表的表现方法,作到思路 奇特、设想精巧。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 武帝捧露盘仙人,欲立致前殿。宫官既拆盘, 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 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    • 茂陵刘郎秋风客 ,夜闻马嘶晓无迹 。 画栏桂树悬 秋香 ,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 ,东关 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 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 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 李贺诗的艺术特色 • 2、诗歌意象的跳跃。 • 3、奇峭的语言。 • 李贺的影响 李贺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 神和艺术手法,又对汉魏六朝乐府、六朝宫 体诗、鲍照、李白诗多所汲取,搜奇猎艳, 惨淡经营,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 言,创造出神秘幽奇、冷艳凄迷艺术境界。 洛夫《与李贺共饮》 石破 天惊 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 这时,我乍见窗外 有客骑驴自长安来 背了一布袋的 骇人的意象 人未至,冰雹般的诗句 已挟冷雨而降 我隔着玻璃再一次听到 羲和敲日的叮当声 哦!好瘦好瘦的一位书 生 瘦得 犹如一支精致的狼毫 你那宽大的蓝布衫,随 风 涌起千顷波涛 洛夫《与李贺共饮》 嚼五香蚕豆似的 嚼着绝句。绝句。绝句。 你激情的眼中 温有一壶新酿的花雕 自唐而宋而元而明而清 最后注入 我这小小的酒杯 我试着把你最得意的一 首七绝 塞进一只酒瓮中 摇一摇,便见云雾腾升 语字醉舞而平仄乱撞 瓮破,你的肌肤碎裂成 片 旷野上,隐闻 鬼哭啾啾 狼嗥千里 洛夫《与李贺共饮》 来来请坐,我要与你共饮 从历史中最黑的一夜 你我并非等闲人物 岂能因不入唐诗三百首而相 对发愁 从九品奉礼郎是个什么官? 这都不必去管它 当年你还不是在大醉后 把诗句呕吐在豪门的玉阶上 喝酒呀喝酒 今晚的月,大概不会为 我们 这千古一聚而亮了 我要趁黑为你写一首晦 涩的诗 不懂就让他们去不懂 不懂 为何我们读后相视大笑 第四节 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 歌风貌 刘禹锡 w 刘禹锡:诗豪。 w 字梦得,洛阳人。贞元九年进士,后又中博学宏 词科。永贞元年(805),他参加了王叔文集团, 进行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迁连 州、夔州、和州刺史。晚年官至检校礼部尚书, 兼太子宾客,,故后世称刘宾客。 w 作品有《刘宾客集》。存诗八百余首。 刘禹锡 • 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 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 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始终跳动着 一颗斗士的灵魂。 • 他的诗歌大都简捷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傲视 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 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 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 秋词二首之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的诗歌创作 • 1、咏史怀古之作:婉而多讽。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西塞山怀古 西塞山怀古 • 据说此诗原是刘禹锡与白居易等四人的同 题竞赛之作,刘诗先成,白居易看到后, 为之罢唱,并不无感慨的说道:“四人探 骊龙,子先获珠,所余鳞爪何用邪”。 刘禹锡的诗歌创作 • 2、咏怀诗:沉郁中见豪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的诗歌创作 • 3、民歌体诗:清新质朴、真率自然。 竹枝词二首之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v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云:“此首起二 句,则以风韵摇曳见长。后二句……以 ‘晴’‘情’字借作字,……双关巧语, 妙手偶得之”。 刘诗浑然天成,神情豪爽,优美明快,含蕴深厚, 这都是盛唐诗的特点,但他又能凭自己在政治生 活中的独特体验以及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创造出 独具卓见的咏怀、讽刺、民歌体诗,以爽朗幽默 的风神和微婉深厚的韵味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诗歌 意境。 柳宗元 • 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世称柳河东。 • 贞元九年进士,后参与王叔文集团的革新活动,先后任监察御使 里行、礼部员外郎等职。革新失败后,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 司马。十年后,被诏回京,旋又贬柳州刺史,在柳州四年,元和 十四年卒于任上,时年四十七。后世又称柳柳州。 • 性格上,柳宗元是位性格激切、甚至有些褊狭的执着型诗人。他 思想深刻,有着极敏锐的哲学洞察力,但却不具备解决自身困境 的能力。面对沉重的人生忧患,他读佛书,游山水,并幻想归田, 希望获得超越,但他激切孤直的心性似乎过于根深蒂固了,他对 那场导致自己终身沉沦的政治悲剧始终难以忘怀,因而很难超拔 出来。 柳 宗 元 手 迹 柳宗元的诗歌内容 • 1、咏怀诗。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颭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 宋人严羽:“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骚学。” (《沧浪诗话》) • 清人沈德潜:“柳州诗长于哀怨,得骚之 余意。”(《唐诗别裁》) 柳宗元的诗歌内容 • 2、山水诗。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渔翁 • 苏轼《书柳子厚〈渔翁〉诗》云:“诗以奇趣 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然其 尾两句,虽不必亦可。” • 严羽《沧浪诗话》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 子厚复生,亦必心服。” • 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正在后两 句。” • 讨论: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 讨论 • 苏轼即云:“柳子厚诗在陶渊明,韦 苏州上……所贵乎枯淡者,谓之外枯 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是 也。”(《东坡题跋·评韩柳诗》) 柳宗元诗风 • 清劲纡徐、古雅闲淡。 刘禹锡与柳宗元诗风的不同 • 刘诗昂扬,柳诗沉重;刘诗外扩,柳诗内 敛;刘诗气雄,柳诗骨峭;刘诗风情朗丽, 柳诗淡泊简古 。 • “子厚骨耸,梦得气雄,元和之二豪也。” • 清人贺裳:“五古自是刘诗胜场,……使 千载后人犹为之欲哭欲泣”,“柳五言诗 犹能强自排遣,七言则满纸涕泪”。  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第一节 唐代中期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诗歌创作 元白诗派 是指中唐元和时期活跃于诗坛,以元稹、白居易为首,包 括张籍、王建、李绅等在内的一个诗歌创作群体。这一派诗人 的创作,继承了盛唐杜甫以及中唐早期元结、顾况等人的现实 主义诗歌传统,在诗歌内容上,他们打起哀时济世的旗帜,着 力揭露社会现实生活的各种弊端,表现人民生活的疾苦,力求 用诗歌干预社会现实,因而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 事而作”。 在艺术上,他们力求平易、通俗、浅显,形成了尚实、尚俗的 美学特征。 张王乐府 • 张籍: 诗歌以朴实取胜,简练爽利,少铺叙、议 论,多用白描,擅长对比,给人以深刻印 象。 王安石:“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 艰辛”。 《野老歌》 •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节妇吟》 •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秋思》 •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建 • 字仲初,颖川(今河南许昌)人。大历十 年进士,曾任昭应县尉、陕州司马等小官, 生活比较贫困,其《自伤》诗云:“四授 官资元七品,再经婚娶尚单贫”。 • 有《王司马集》。 新嫁娘 •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王建 • 字仲初,颖川(今河南许昌)人。大历十 年进士,曾任昭应县尉、陕州司马等小官, 生活比较贫困,其《自伤》诗云:“四授 官资元七品,再经婚娶尚单贫”。 • 有《王司马集》。 田家行 •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缫车鸣。 •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 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宫词 •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    • 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元稹 • 字微之。二十五岁与白居易 同科登第,并结为终生诗友。 元稹在监察御史任上,与权 奸作斗争,受打击遭贬,因 而转与宦官妥协,以后官至 宰相。元稹后期品节问题历 来多有争议。 • 元稹总结了杜甫“即事名篇, 无复依傍”的乐府诗创作经 验 。 • 有《元氏长庆集》。 元稹诗歌创作 • 政治诗——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 • 艳情诗——《春晓》:半欲天明半未明, 醉闻花气睡闻莺。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 年前晓寺情。 • 悼亡诗—— 《遣悲怀三首》。 《遣悲怀三首》 • (一) •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 泥他沽酒拨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宅。   • (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 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 (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 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第二节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 诗魔白居易 《醉吟》: “酒狂又引诗魔 发,日午悲吟 到日西。” 白居易 香山居士 白香山 白太傅 白文公 白居易的生平 • 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界,前期是“志 在兼济”时期,后期则是“独善其身”时 期。 白居易前期 • 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十一、 二岁时,因河南一带有朱泚、李希烈等藩 镇作乱,曾避乱越中,后又往徐州、襄阳 等地,过的是颠沛流离的困苦生活。他自 云是:“时难年饥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可以 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据说,他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 顾况。顾况闻其名,便开玩笑说:“长 安米贵,居恐不易。”及读到这首诗的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 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前期 • 白居易二十九岁时中进士。 35岁,写成《策林》七 十五篇 。次年四月授周至尉。期间作有《观刈yì麦》、 《宿紫阁村》、《长恨歌》等。 • 三十六岁的白居易,被宪宗擢为翰林学士,次年五月 擢左拾遗,他对宪宗的一再的拔擢十分感激,自云“食不 甘味,寝不遑安”、“有阙必规、有违必谏” • 三十七岁白居易授京兆府户曹参军创作了《秦中 吟》、《新乐府》等。 • 元和九年冬回朝后,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四十四岁 贬江州司马。 白居易后期 •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 每日优游于 山水诗酒间,并在庐山东林寺边修草堂。 写有《与元九 书》, 《琵琶行》,后任忠州刺史,期间学习巴渝民歌, 作《竹枝词》四首。 • 十五年宪宗卒,次年穆宗即位,改元长庆,冬,被 召回长安,拜尚书司门员外郎,连擢中书舍人。长庆二 年,为避牛李党争,求外调,七月除杭州刺史,有《钱 塘湖春行》等山水诗。 敬宗宝历元年(825)改任苏州 刺史,在任也深得人民爱戴。 • 此后二十年,在文宗、武宗两朝,历任秘书监、河 南尹、太子少傅等,后以刑部尚书致仕。白居易年七十 五卒。葬于洛阳龙门山。 钱塘湖春行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后期 •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 每日优游于 山水诗酒间,并在庐山东林寺边修草堂。 写有《与元九 书》, 《琵琶行》,后任忠州刺史,期间学习巴渝民歌, 作《竹枝词》四首。 • 十五年宪宗卒,次年穆宗即位,改元长庆,冬,被 召回长安,拜尚书司门员外郎,连擢中书舍人。长庆二 年,为避牛李党争,求外调,七月除杭州刺史,有《钱 塘湖春行》等山水诗。 敬宗宝历元年(825)改任苏州 刺史,在任也深得人民爱戴。 • 此后二十年,在文宗、武宗两朝,历任秘书监、河 南尹、太子少傅等,后以刑部尚书致仕。白居易年七十 五卒。葬于洛阳龙门山。 坐 落 在 洛 阳 龙 门 东 山 北 麓 的 白 园 《 闲 居 自 题 》 门 前 常 流 水 , 墙 上 多 高 树 。 竹 径 绕 荷 池 , 萦 回 百 余 步 。 吊白居易 唐宣宗 缀玉联珠六十年, 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白居易, 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怆然。 • 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先生:您是日本文化的恩人, 您是日本举国敬仰的文学家,您对日本之贡献恩 重如山,万古流芳,吾辈永志不忘,仅呈碑颂之. 日本中国文化显彰会 一九八八年戊辰七月吉日 白居易主导思想是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 “仆虽不肖,常师此语。” “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 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 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与元九书》) 白居易的思想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提倡为君为民 而作。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新乐府序》:“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 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 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 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 《与元九书》:“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 为事而作”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是儒家传统诗论的直接继承, 也是杜甫的写时事的创作道路的进一步发展。 但因将 “为君”而作视为诗歌的主要目的,从而极度突出了诗歌 的现实功利色彩,将诗歌导入了狭窄的路途。因过分重视 诗的讽刺功用,从而将诗等同于谏书、奏章,使不少诗的 形象性为讽刺性的说理、议论所取代。因评诗标准过狭过 严,导致历史上不符合此一标准的大量优秀作家、作品被 排斥在外。所有这些,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不良 影响。 白居易诗歌的内容 • 讽谕、闲适、感伤、杂律 。 • “自拾遗以来,凡所适所感,关于美刺比兴者,又自武德迄元和, 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谕诗。又 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翫性情者一百首,谓之 闲适诗。又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一 百首,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长句、绝句,自一百韵至 两韵者四百余首,谓之杂律诗。” • “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 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故览 仆诗,知仆之道焉。” 白居易的讽谕诗 • 代表作:《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 十首。 《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轻肥》 这首诗体现出强烈的批判精神。作者不 惜笔墨写趾高气扬的内臣们豪华奢侈的生 活,而结尾却只用两句道明同时发生的食 人的惨剧,锋芒所指不言自明,更有一种 言语之外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卖炭翁    白居易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白居易 •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盖宫市者, 乃贞元末年最为病民之政,宜乐天新乐府 中有此一篇也。而其事又为乐天所得亲有 见闻者,故此篇之摹写极生动之致也。 白居易的讽谕诗 • 白居易以《新乐府》为代表的讽谕诗在 当时的影响并不大,以至“时人罕能知者” (元稹《白氏长庆集序》);在后世则毁 誉参半。但无论如何,白居易通过自己的 努力,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和新的风格, 并以“不惧权豪怒,亦任亲朋讥”(《寄 唐生》)的勇气,对当时的社会丑恶进行 了最大胆的指斥和抨击,这一点,是永远 值得人们钦敬的。 第三节 《长恨歌》、《琵琶行》与元、白唱 和诗 感伤诗 《长恨歌》与《琵琶行》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 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 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 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 的关注。   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 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李商 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梧桐 雨》、洪昇《长生殿》等。   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写作背景 杜 牧 过 华 清 宫 绝 句 长 安 回 望 绣 成 堆 , 山 顶 千 门 次 第 开 。 一 骑 红 尘 妃 子 笑 , 无 人 知 是 荔 枝 来 。 马 嵬 李 商 隐 海 外 徒 闻 更 九 州 , 他 生 未 卜 此 生 休 。 空 闻 虎 旅 鸣 宵 柝 , 无 复 鸡 人 报 晓 筹 。 此 日 六 军 同 驻 马 , 当 时 七 夕 笑 牵 牛 。 如 何 四 纪 为 天 子 , 不 及 卢 家 有 莫 愁 。   杨玉环入宫的史实 • 16岁 →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瑁王妃 • 21岁→ 见玄宗 为女道士 • 27岁 → 册为贵妃 杨家显贵 • 父亲→齐国公 • 母亲→凉国夫人 • 哥哥→殿中少监 • 堂哥杨国忠→右丞相 • 大姐→韩国夫人 • 三姐→虢国夫人 • 八姐→秦国夫人 杨家显贵 • 京城歌谣: • “生女勿酸悲,   生男勿喜欢”  “男不封候女作妃,   看女却为门上楣” • 天宝十四载(755) • 范阳节度使安禄山 • 讨伐杨氏以清君侧 • 陕西马嵬驿 • 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 • “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 梨树下”(李肇《国史补》) • 时38岁  已追随皇帝17年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与友人陈鸿、 王质夫一起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暇游,谈及 李、杨之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离奇特出之 事,如没有大手笔为它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 间的迁移而消没失传。于是他鼓励白居易, “乐天深于诗,多于 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 在王的提议下,白居易 写下了此诗。 • 《潜别离》: • 不得哭,潜别离; • 不得语,暗相思, • 两心之外无人知。 •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 • 河水虽浊有清口,鸟头虽黑有白时。 • 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 杨妃专宠 • 马嵬兵变 • 玄宗思念 • 仙境出现 • 寄物传情 • 玉环进宫,  隆基宠爱 • 汉皇重色思倾国  ……  惊破霓裳羽衣曲 • ——长恨的原因 • 逃难途中,  玉环被杀 • 九重城阙烟尘生  ……  魂魄不曾入梦来 • ——玄宗长恨的心情 翠华摇摇行复止, 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 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泪相和流。 • 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 • 一个关键的情节, 此后,他们的 爱情才成为悲剧 • 乱后回京,  痛思玉环 • •   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 旋归来,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 触景生情,时时睹物思人,诗歌从各个角度反 复渲染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 找不到,就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 境中去找。 • 道士施法,  寻觅玉环 • 临邛道士鸿都客  ……  此恨绵绵无绝期 渲染了长恨的主题, 加重了长恨 的分量。 •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点明天人永隔之恨, • 点明题旨, • 把李杨爱情悲剧表现得淋漓尽致 主题 • 双重主题    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既有讽刺 批判,又有同情歌颂。 婉转动人,缠绵悱恻。 艺术特色 琵 琶 行 《琵琶行》 v “ 千 呼 万 唤 始 出 来 , 犹 抱 琵 琶 半 遮 面 ” v “ 同 是 天 涯 沦 落 人 , 相 逢 何 必 曾 相 识 ” • 《琵琶行》、《长恨歌》 • 赵翼《瓯北诗话》卷四:“即无全集,而 二诗已自不朽”。 中唐诗人的唱和之风 • 唱和之风:中唐诗人间的唱和在贞元年间已显端 倪元稹、白居易相识之后,既有酬唱制作,他们 的唱和采用长篇排律和次韵酬答的形式,并在当 时广为流传,长庆到开成年间,唱和真正形成高 潮,东都洛阳乃唱和重地,而白居易为核心人物。 元和体 • 《旧唐书•元稹传》中说,元稹“与太原白 居易友善。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当 时言诗者,称元、白焉。自衣冠士子,至 闾阎下俚,悉传讽之,号为元和体”。 第四节 白居易的闲适诗 闲适诗 • 闲适诗意在“独善其身”,“知足保和, 吟玩性情”,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适悠然 的情调及对“帝都名利场”的厌倦,对生 活的满足。 如:《大林寺桃花》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问刘十九 闲适诗对后代的影响 其浅近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 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 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 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 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 响更为深远。 白居易的影响 • 1、现实主义传统。 • 2、形成了“浅切”派即通俗派。 李绅 • 《悯农》二首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第八章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 所谓“古文”,是指先秦两汉盛行的散文,它以 质朴自然、散行单句为特点,是与魏晋以来盛行 的以浮华夸饰、对仗骈偶为特点的骈文即“时文” 相对的称谓。 • 唐代古文运动,是指唐贞元、元和年间由韩愈、 柳宗元倡导的一场散文革新运动。它是以儒学复 兴为号召,通过对文风、文体、文学语言的革新, 用刚健质朴的散文取代绮丽柔靡的骈文,以达到 张扬儒家学说的目的。 韩愈散文 • 论说文 • 杂文 • 记叙文 • 抒情文 韩愈散文 论说文 鲜明体现了他文以“明道”的主张,集中阐发了 他关于儒道的基本思想。 如针对当时社会舆论认为李贺必须避父名之讳、 不得参加进士考试一事,韩愈以极大的义愤尖锐 指出: 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 人乎? 这类文章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论证雄辩有力, 纵横开合,善于通过对比、排比、比喻、反讽等 手法增强文章的论辩力量。 师 说 韩愈散文 杂文 主要揭露官场中的丑恶和官僚制度的腐朽,讽刺各级 官僚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批评士大夫的 种种不良风气。如《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 序》、《杂说四》、《进学解》等。 韩愈散文 叙事文 继承和发展了《史记》、《汉书》记事写人的 传统,善于选择典型的真实事件和细节来突出 人物的主要性格,在客观的叙述中寄寓作者强 烈的爱憎感情。如《张中丞传后叙》、《试大 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柳子厚墓志铭》等。 韩愈散文 • 抒情文 • 多见于祭文、书信。如《祭十二郎文》,被 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祭 十 二 郎 文 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 • 韩愈散文感情充沛、风格豪迈、笔锋犀利、气盛言宜 • 皇甫湜:“如长江秋清,千里一道,冲飚激浪, 瀚流不滞”(《谕业》) • 苏洵:“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 鱼鼋蛟龙,万怪惶惑。”(《上欧阳内翰书》) • 立意精警,构思巧妙,新意叠出,富于独创。 • 语言精练,自铸伟词。 柳宗元的散文  1、讽刺现实的寓言作品 《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氏 之某鼠》)、《蝜蝂传》、《罴说》等 。 2、抒写郁愤的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 有“凄神寒骨”之美。 《始得西山宴游记》 •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 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 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 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 山之怪特。 •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 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 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 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 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 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 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 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 岁,元和四年也。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 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 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 下彻(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 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 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 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的散文  • 3、传记散文 • 如《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种 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宋清传》 等。 《童区寄传》 • 童区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 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 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 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 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 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 杀之。 •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 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 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 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 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 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 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 童自转 ,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 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 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 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 •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 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 与衣裳,吏护还之乡。乡之行劫缚者, 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 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 柳宗元散文的特点: 风格高古峭拔,立意新奇深刻,逻辑思维精密, 论辩锋芒锐利,文字精致简洁。 韩、柳散文 • “韩如海,柳如泉。” • “韩退之之文,自经中来;柳子厚之文, 自史中来。” • “昌黎之文如水,柳州之文如山。” 古文的衰落与晚唐小品 韩、柳之后,古文逐渐走向衰落,但小品文异军突起, 大放光彩,这是韩、柳杂说、寓言小品等类文体在新形 势下的继续和发展。 小品有三个特点:一是篇幅短小精悍;二是多为刺时之 作,有的放矢,批判性强;三是情感炽烈,生气贯注。 其代表作家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 鲁迅:“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南 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 李商隐等人的骈文 晚唐一部分文人寄情声色之乐,追求形式 之美,于是骈文卷土重来,呈现出再度复古 的形貌,但其中也有佳作。其代表作家有令 狐楚、李商隐、杜牧、温庭筠、段成式等人。 第九章:唐代传奇与 俗讲变文 ※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小说亦如 诗,至唐代而一变。 与六朝之粗陈梗 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 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唐传奇的兴起 “唐传奇”主要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 。 现存大部分唐传奇都收于宋初《太平广记 》里。 (一)初、盛唐时代为发轫期。 l ※ 初、盛唐时期,传奇尚属初期,从志 怪体转向传奇体而未充分成熟。 l ※ 作品数量少,艺术表现也不够成熟。 l 如《古镜记》、《补江总白猿传》、 《游仙窟》 l ※ 《补江总白猿传》,作者不可考。 l ※ 梁将欧阳纥的美妻被白猿劫走。 欧阳纥率兵入山,掩杀白猿,而妻子 已孕,生子如猿,聪悟绝人。 l ※ 小说被认为“唐人以谤欧阳询者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二)中唐时代为兴盛期 l ※ 自德宗建中年始,传奇创作进入 兴盛时期。 l ※ 鲁迅说“惟自大历以至大中中, 作者云蒸,郁术文宛,沈既济、许尧 佐擢秀于前,蒋防、元稹振采于后, 而李公佐、白行简、陈鸿、沈亚之辈 ,则其卓异也。” 1、讽世小说 l ※ 沈既济 的《枕中记》:即著名 的“黄粱美梦” l ※ 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即成 语“南柯一梦” l ※ 作者对功名富贵的否定,揭露了 封建社会官场的险恶和争权夺利互 相倾轧的丑态,具有讽刺文学的某 些特色 。 邯郸旅游景点:黄粱梦吕仙祠 唐代三大传奇 莺莺传 霍小玉传 l ※ 白行简(776—826)《李娃传》又名《 汧国夫人传》,字知退,白居易之弟。 l ※ 取材于民间说话《一枝花》,作品写长 安名妓李娃与荥阳公子郑生的爱情故事,作 品的主要线索是李娃与荥阳生情感发展。 l ※ 全部情节可划分为五个阶段:院遇、被 逐、鞭弃、赎身、团圆 。 l ※ 后被改编为:石君宝的《李亚仙花酒曲 江池》、 薛近兖的《绣襦记》 李娃的形象分析 l 元稹《莺莺传》又名《会真记》 l ※ 写张生旅游蒲州,寓居普救寺,遇崔氏孀妇郑氏将 归长安,亦寓寺中。又因蒲州发生兵乱,幸亏张在军 中朋友保护,使崔氏全家幸免于难。 l ※ 郑为答谢张设家宴。张见其女莺莺,为其貌所动, 托其侍婢红娘捎去两首情诗。莺莺约其幽会,张赴约 后却遭斥责。数日后莺莺却又主动私会张生。 l ※ 后张生赴试滞留京城,随后变心。一年多后,莺莺 只好嫁与别人,张生亦另娶。张生再过莺莺所居,求 以表兄妹身分相见,莺莺拒绝并与之断绝关系。 l ※ 后世有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和王实甫的《西 厢记》 l ※ 小说中崔莺莺的形象:情、礼的冲突 l ※ 小说最突出的艺术特征,就是诗的情韵 和诗化的表现艺术:曲和蕴 l ※ 关于作品的写情艺术,李贽说“常言吴 道子、顾虎头,只画得有形象的。至如相思 情状,无形无象,微之画来的的欲真,跃跃 欲有。吴道子、顾虎头又退数十舍矣。” • 明 月 三 五 夜 • 待 月 西 厢 下 , 迎 风 户 半 开 。 • 拂 墙 花 影 动 , 疑 是 玉 人 来 。 蒋防的《霍小玉传》: 陇西李益与妓女霍小玉的爱情悲剧。李 益初与霍小玉相恋,同居多日。后聘表 妹卢氏,与小玉断绝。小玉日夜思念成 疾,后得知李益负约,愤恨欲绝。忽有 豪士黄衫客挟持李益至小玉家中,小玉 誓言死后必为厉鬼报复。 最后小玉气 结而死。文学史选了最后一段: “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 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慈 母在堂,不能供养;绮罗弦管,从此 永休。征痛黄泉,皆君所致。李君李 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 使君妻妾,终日不安!”乃引左手握 生臂,掷杯于地,长恸号哭数声而绝。 小 玉 死 后 阴 魂 不 散 , 使 李 益 终 生 受 到 猜 疑 与 嫉 妒 情 绪 的 困 扰 , 李 益 娶 卢 氏 后 , 因 猜 忌 休 妻 , “ 至 于 三 娶 , 率 皆 如 初 焉 ” 。 l ※《霍小玉传》描写了小玉理想、毁 灭、复仇的悲剧命运。 l ※ 明人胡应麟所说“唐人小说纪闺 阁事,绰有情致,此篇尤为唐人最精 彩之传奇,故传诵弗衰。” l ※后来,明代汤显祖演作戏曲《紫钗 记》 • 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多写士子与妓 女的关系。一方面因唐代社会,当时 繁华都市中青楼兴盛,士人常流连于 此,产生了许多风流故事; • 另一方面,婚姻关系通常并非两情相 悦而成,所以文学中所表现的较为自 由的恋爱,大抵在婚姻以外。 (三)晚唐为衰落期 l ※ 晚唐传奇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 远逊于前一时期。 l ※ 题材方面,豪侠小说取代爱情小 说而兴起,丰富了唐传奇的内涵。 l ※ 杜光庭《虬髯客传》: l “风尘三侠”:豪爽俊伟的虬髯客 ,机智勇敢的红拂,风流倜傥的李靖 。 唐传奇的地位和影响 唐传奇开辟了古代小说作为一种文体独立 发展的道路,在我国古代小说史上具有重 要的地位。 唐传奇的主题、题材和艺术表现对后世文 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追求爱情自由、否 定荣华富贵等思想,成为后世小说、戏曲 的传统主题。 唐传奇虚构故事、叙述情节、塑造人物、 运用语言的种种技巧,都为后世小说的创 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借鉴。所以唐传奇不 愧是与诗歌并称为“一代之奇”的唐代文 学的一朵奇葩。 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作者生活和思 想的局限,唐传奇中并没有深刻反映民间 疾苦和阶级斗争的作品,也没有一个劳动 人民的形象,这一点是既赶不上当代的诗 歌,也不及后来的小说的。 第十章 晚唐诗歌 ——怎一个苦字了得 晚唐的时代特征、文人心理与文学走向 时代特征 : 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 朝臣之间的党争 文人心态 • 面对政治上不可收拾的局面,他们则已深 感无力回天,因而在心态上蒙上一层暗淡、 伤感的色调。 《盆池》 ——韩愈 莫道盆池作不成, 藕稍初种已齐生。 从今有雨君须记, 来听萧萧打叶声。 《宿骆氏亭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 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 文学走向 • 关于晚唐文学 ,虽比不上盛唐的繁荣,中唐的 热闹,但却决非一片荒芜,不可救药的颓废。 • 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如果说 晚唐是唐王朝的黄昏,那么,晚唐的文学也仍有 它落日前的余晖、晚霞辉映的美丽。 • 李泽厚:“时代精神已不在马上,而在闺房;不 在世间,而在心境”。 文学走向 • 杜牧的怀古咏史诗。 • 以贾岛、姚合为代表的苦吟诗人。 • 以温庭筠、韩偓的爱情题材、艳丽诗风。 • 以陆龟蒙、皮日休、司空图的淡泊诗风和郑谷、 韦庄、罗隐的抒发乱离之感的诗歌。 • 李商隐的凄艳浑融的诗歌。 第一节 杜牧与晚唐怀古咏史诗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别 多情却似总无情, 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倖名。 杜牧诗的艺术特色 俊爽峭健而又有风华绮靡之致。 第二节 苦吟诗人 晚唐苦吟诗人的代表人物是 贾岛和姚合。 贾岛 • 贾岛早年做过和尚,法名无本。元和六年春 于洛阳见到韩愈,得韩赏识,后随韩到长安, 识孟郊,从此三人互相酬唱,诗名大振。 • 贾因友人劝导,还俗参加进士考试,但屡试 不中。五十九岁时方被任命为遂州长江县 (今四川蓬溪)主簿,人称“贾长江”。六 十五岁去世。 • 据说贾岛“死之日,家无一钱,唯病驴、古 琴而已”(《唐才子传》)。 • 今存诗约四百首。 贾岛 • 独行潭底影,数息池边树。 • 小注: •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贾岛诗歌 • 很少涉及国家大事,多是写景咏物、送别 怀旧及抒写穷愁之作, 形式上多为五律。 • 剑客 •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 寻隐者不遇 •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苦吟诗人小结 • 这些诗人以苦吟的态度作着“清新奇僻” 的诗,诗歌内容都比较狭窄,很少反映社 会问题。内容不足而一味苦吟,不免减损 诗美,露出小家习气。 • 所以 贾岛、姚合的诗歌,很适合那些找不 到生活出路,追求精神上自我陶醉的末代 文人的口味,这些人将生活情趣转移到吟 咏日常感受以及亲友唱和上。 • 所以晚唐五代很多不甚知名的诗人,南宋 后期的“永嘉四灵”,明末的竟陵派,都 喜欢模仿他们的诗风。 第三节 爱情题材与艳丽诗风 • 晚唐由于科举和仕途上缺少出路,士人转而 从男女性爱方面寻找补偿和慰藉。而且晚唐 礼教松驰,享乐淫逸之风盛行。所以晚唐诗 人很多来写爱情题材,温庭筠和李商隐以爱 情题材和艳丽诗风开辟了新境界,并称温李, 韩偓、吴融、唐彦谦等是继承者。 温庭筠 • 字飞卿, 太原祁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 家之一。 • 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年轻时苦心学文, 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 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 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 • 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 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温庭筠诗歌 • 诗歌华美浓丽,多写闺阁、宴游,且以乐 府为上。 • 他的许多诗以齐梁宫体变化出之, 有一种 说不出的新鲜趣味和风流情致。 《春愁曲》 红丝穿露珠帘冷,百尺哑哑下纤绠。远翠 愁山入卧屏,两重云母空烘影。凉簪坠发 春眠重,玉兔煴香柳如梦。锦叠空床委堕 红,飔飔扫尾双金凤。蜂喧蝶驻俱悠扬, 柳拂赤栏纤草长。觉后梨花委平绿,春风 和雨吹池塘。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第四节 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 • 自咸通后期开始,唐王朝进入动乱阶段,文 人在仕途上不仅较以前更难有作为,而且常 有性命之忧。环境的险恶,使一些人把功名 看淡了,平安闲放,终老烟霞,成了生活的 追求目标,精神上则尽量做到不受外界干扰, 一切淡然处之,努力保持内心的闲适、恬静。 • 代表诗人:陆龟蒙、皮日休、司空图等。 《和袭美春夕酒醒 》 ——陆龟蒙 几年无事傍江湖, 醉倒黄公旧酒垆。    觉后不知明月上, 满身花影倩人扶。 第五节 乱离之感与时世讽谕 • 唐末诗人,置身昏暗动乱时代,对社会灾难、 民生疾苦均有所关注。聂夷中的《咏田家》、 杜荀鹤的《山中寡妇》、《乱后逢村吏》等 篇,反映民瘼与世乱尤其深刻沉痛。但当时 从诗歌创作的总体情况看,这方面的内容仍 未能居于主要地位。 • 著名诗人中,只有生活到五代初的郑谷、韦 庄、罗隐等,历经易代之际的种种劫难,才 对时代的丧乱有较多的反映。 • 诗人们怀着避世心理,追求淡漠情怀与淡漠境 界,固然是要避开现实,不愿看到苦难,就连 郑谷、韦庄、罗隐等的伤时讽世,一般也是从 自己的命运遭遇出发,把现实社会的动乱作为 背景表现,而非正面直接地反映惨淡的社会人 生。 • 哀莫大于心死,诗人在对时代失去最后一点信 心与希望的时候,诗境便再也难有大的开拓, 唐诗也就自然降下了帷幕。 第十一章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1年—约859年),字义山,号 玉溪生、樊南生。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 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 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生平 v 李商隐,十九岁受知于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引为 幕府巡官。后经楚子令狐绹推荐,二十五岁举进士。 v 二十六岁受聘于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辟为书记。 王茂元爱其才,将最小的女儿嫁给他。 v 因当时朝中以牛僧儒、李德裕为两派之首的党争激 烈,王属李党,令狐父子属牛党,李商隐虽无意于朋 党,却被卷入党争之中。从此李商隐就屈沉下僚,抑 郁不得志,四十五岁卒。 v 所以唐•崔珏《哭李商隐 其二》中说李商隐“虚负 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v 有《李义山集》。 • 时世、家世、身世,从各方面促成李商隐 易于感伤、内向型的性格和心态。他所秉 赋的才情,他的悲剧性和内向型的性格, 使他灵心善感,而且感情异常丰富细腻。 国事家事、春去秋来、人情世态,以及与 朋友、与异性的交往,均能引发他丰富的 感情活动。 • “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送千牛 李将军》),“多感”、“有情”,及其 所带有的悲剧色彩,在他的创作中表现得 十分突出。 《无题》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论诗绝句》 ——元好问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凄艳浑融 《春雨》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李商隐的影响 • 李商隐的诗歌创作,给在盛唐和中唐已经有 过充分发展的唐诗,以重大的推进,使其再 次出现高峰。李商隐 对心灵世界的开拓,又 一次为诗国开疆辟土。他充分发挥了诗歌在 表现心理和抒情方面的潜能; 在表现形式上, 开创了诗境虚化的朦胧诗美学,极大地扩大 了诗歌的容量,留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 李商隐还首创了“无题”诗的新体式。前人 写过无题诗,但以男女之情为题材的无题诗, 始于李商隐。 • 清人吴乔云:“唐人能辟宇宙者,惟李、杜、 昌黎、义山。”(《西昆发微序》) 第十二章 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第一节 词的初创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合乐而歌的新诗体。 当时称曲、曲子、曲子词,后来才称词,别称 乐府、诗余、长短句。 词的体制与诗不同。根据字数多少,词可分 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五十八字以内为 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 以上为长调。 宋人将词分为令引近慢四种, 简单地说,令 即小令,引和近约等于中调,慢词就是所谓 的长调。除小令称单调不分段外,一般分上 下片,也称上下阕、前后阕,称双调。也有 少数词分三段或四段。 早期的词,内容与词牌名相一致,如《渔歌 子》吟咏渔家生活,《忆江南》回忆江南的 生活和风物。 在词的演变发展过程中,两者逐渐脱钩,词 牌名只成了一种词谱体制标志。每一种词牌 都有一定的格律:字数一定;讲究平仄,还 要分清四声;句式参差不齐,少则一字句, 多则十一字句;押韵位置一定,而不同的词 牌各不相同:有句中押、上下句押、隔句押 、隔三句押等等。 词从孕育、萌生到词体初步建立,经历了一 个较长的过程。 词起源于民间,敦煌曲子词是一种证明。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 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 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 三更见日头。 (《菩萨蛮》) 中唐文人词 词体在民间兴起后,盛唐和中唐一些诗人开 始了对这一新形式的尝试。 张志和、戴叔伦、韦应物、刘禹锡、白居易 《渔父》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 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韦应物《调笑令》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 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 穷日暮。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 兰浥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 中唐文人词 1、由于依曲调填词的风习渗入文人阶层不久 ,故文人运用曲调的范围还比较狭窄,作品 以小令居多,调式简单,平仄变化少,基本 上是五七言诗的变调。 中唐文人词 2、文人词在语言上一方面沿袭了民间词平易 浅近,诙谐生动的特色,另一方面文人诗的 语言以及思想情感开始渗入词中,使词逐渐 脱离了原来虽质朴生动但又粗糙简单的原始 状态,成为一种正式的文人文学体裁。 第二节 温庭筠及其他花间词人 晚唐文人词 词发展到晚唐,开始有诗人大量作词,这一 方面推动了词体风格的定型和表现手法的提 高,但另一方面词在民间那种朴素、明朗、 自然的特点亦渐渐消失,而成为歌台舞榭, 樽前花下的娱乐品,美女的妖娆,相思的柔 情及充满脂粉气的浅斟低吟成为晚唐五代词 所表现的内容,形成了“词为艳科”的局面 。 田同之《西圃词说》:“诗贵庄而词不 嫌佻,诗贵厚而词不嫌薄,诗贵含蓄而 词不嫌流露”又引曹尔堪语曰:“词之 为体如美人,而诗则壮士也;如春华, 而诗则秋实也;如夭桃繁杏,而诗则劲 松贞柏也。” 词为艳科,诗庄而词媚,与诗相比词更 显得风情万种。 花间词派 • 五代时,后蜀赵崇祚选编十八家词人的词 五百首为《花间集》,这是文学史上第一 部文人词选集。十八名作者,除温庭筠、 皇甫松、孙光宪、和凝外,均为西蜀词人。 他们的词风大体一致,后世因称他们为 “花间词人”和“花间派”。 • 花间派尊温庭筠为鼻祖。特点是多写闺阁 情事,情致缠绵,辞藻富丽。代表作家有 温庭筠、韦庄等。 温庭筠 他是晚唐词坛第一大词人,他大胆写作侧 艳之词,领导了晚唐五代词的发展趋向。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 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 双金鹧鸪。 这首《菩萨蛮》,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 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 他比较客 观地描写女性的那种虽处繁华之中而孤独庸懒的 情状。 辞藻华丽,描写细腻,像一副精致的仕女图,具 有类似工艺品的装饰性特征 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 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温庭筠 温词以妇女花前月下的情思为主要内容, 树起了“词是艳科”的樊篱;他刻红剪翠 的香软风格也定下了婉约为宗的基调。 韦庄 韦庄(836?—910)字端己, 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韦应物四世孙。有《浣花词》 《秦妇吟》1666字,为现存唐诗中最长 韦庄 词风清新疏淡,抒情有时直抒胸臆,显 而易见,有时“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 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 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 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似 直 而 纡 , 似 达 而 郁 陈 廷 焯 第三节 李煜及其他南唐词人 西蜀词多浓丽之作,南唐词增加了表现 人生际遇方面的真情实感,重抒情性。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 今扬州)人。在南唐做过宰相,其词集 名《阳春集》。 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元宗( 李璟)尝戏延巳日:“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延巳曰:“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元 宗悦。 谒金门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 里,手捋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 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李璟《摊破浣溪纱》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 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 恨,倚阑干。  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李煜 李煜(937-978),初 名从嘉,字重光,号钟 隐,南唐中主第六子。 徐州人。宋建隆二年( 961年)在金陵即位 ,在位十五年,世称李 后主。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对宋称臣,将自己的称呼改 为江南国主 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 ,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 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 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宋开宝八年(975年),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 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李煜词的风格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以反映沉溺声色,纵 情逸乐为主,不脱“花间”习气。 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 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 ”(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 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赵翼) 。这些 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 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 后的大宗师。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 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 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风 华 绝 代 词 中 帝 , 奈 何 生 在 帝 王 家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 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 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 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 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 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 滋味在心头。 李煜的词主要成就表现在: 真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 ,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 词人所长处。故后主之词,天真 之词也。 王国维 李煜的词主要成就表现在: 真 一、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他那种亡 国破家的不幸,非常感人; 二、本色而不雕琢,多用口语和 白描,词篇虽美,却是丽质天成 ,不靠容饰和词藻; 三、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他 在亡国后不曾冷静地自省,而是 直悟人生苦难无常之悲哀。 王国维《人间词话》:“温飞卿之词,句秀 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 秀也。”。而且还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 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 之词。” 沈谦《填词杂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 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隋唐五代文学小结 • 唐诗 • 古文运动 • 唐传奇 • 俗讲、变文 • 词 • 唐民歌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