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河南省安阳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含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河南省安阳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含范文)

ID:691757

大小:69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05-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 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个时代都不会只有一种时尚、一种声音、一种思想,必然是诸色杂处、诸音争鸣。然而,经过时间 的淘洗,总是有一种精神流传下来、一个声音在岁月中回荡,成为那个特定时代的代表。这便是主流的精 神。而主流的文论总是在这批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中,在创作实践中前行,总结经验教训,归纳为学理性 的原则,又指导创作的前进。 我们多么希望当代文艺评论健康繁荣啊!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的文艺评论实践离此尚远,评论 的消沉与单调和“杂音”的喧嚣是当前文艺评论的主要病象。有人曾说:批评对象的缺失,造成批评队伍 人才的流失和理论武库的贫血。这说法只对了一半。因为文艺评论的消沉并不仅仅是创作的贫乏而引发的 还应该看到文艺评论队伍本身的不足,以至于评论处于失语状态,于是乎杂音四起,一时间似乎成了正统, 只要敢扯起哑嗓子喊几声,就成了不可一世的评论大师,竖起旗帜招摇过市。而一些正儿八经的文艺评论 倒瑟缩起身子,摆出一副挨打的架势。 为什么此消彼长,正经文化的声音几乎被噪声淹没了呢?原因之一便是文艺评论缺乏坚如磐石的哲学 理论基础。一些评论家对自己赖以剖析实际、总结经验、辨别真伪的理论武器都产生疑问,更遑论深刻钻 研与精益求精。于是,将真理化为教条,将科学的方法论化为公式,对文艺创作实践的认识当然只能是表 面肤浅甚至是言不及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在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一些号称马克思主义的主流评论 却背道而驰,或者只将真理变作符号,或者由马克思主义文论粘贴起来的“文章”,自然不会有好的效果。 这和捡拾西方文论的词语,排列成文,乔装评论文章一样,都是种吓唬人蒙事的行径。 文艺评论的单调、模式化,也是主流文艺评论消沉的重要原因之一。无论对待什么作品,我们的评论 都几乎从同一个模子里生发出来,而缺乏那种活泼生动的议论。比如,我们总是议论创作主体,而把接受 美学扔在一边。我们似乎忘记了文艺创作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受众服务,让读者、观众明白创作者的心。于 是,那些弄出许多云山雾罩只能证明创作者糊涂的文本的作者,可以毫无羞耻地叫出“霸权话语”,谁不 明白他的玩意儿,谁就是低能儿。或者反其意而用之,“我是流氓”,爱怎么说就怎么说,管你们喜欢不 喜欢。好像只要无知就掌握了真理。 我们也极少从经济、从社会学的角度评断文本,好像我们的创作者都远离社会。其实,有些作品只要 放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形态中加以考察,就辩得出它的虚妾,特别是那些以写新贵、“大款”与“白领丽人”、 肉麻情爱故事的作品,异想天开之处、闭门造车之处,不可胜数。不懂经济,不懂政治,不明社会,几乎 是我们当代作者、评论者中相当多数人的通病。 正经的正派的评论家大约还有一种过于宽宏的心态,以为杂音的评论也是评论之一,人家的权利不可 剥夺,或者说,那些不正经的东西何惧之有,随它去吧。这是当今沉寂的文艺评论舞台上最为抢眼的“风 景线”。抢眼的东西未必都是美丽的。它们的抢眼还在于应该抢眼的光芒正在暗淡。 然而历史总会消尽每个时代的杂音,只录下了那主流澎湃的涛声,今天也一样。别看主流文艺评论处 于消沉状态,但它毕竟掌握着真理,那些歪论邪说的呐喊者不过虚张声势。主流的文艺评论与反映这时代 精神的作品总会昂扬起来,流传下去。历史就是这样选择的。远的不说,清朝小说、笔记、抄本甚多,但 是流传下来的是《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作品,以及金圣叹和李渔等人的文论,当时曾名噪一时的许多文 本都淹没在岁月的波涛中,今天有人爱在废纸堆中寻找当时的“杂音”,打扫尘土,再镀金色,也不过是 过眼烟云。 让主流文艺评论发出最强音的信心是要有的,然而还要好自为之,努力学习,敢于搏斗,勇开道路。 (摘编自苏叔阳《让主流评论发出最强音》)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前的文艺评论队伍自身存在的缺陷,导致文艺评论杂音四起,病象环生。 B. 文艺评论家如果缺乏坚实的哲学理论基础,就会使评论肤浅或言不及义。 C. 文艺评论的单调、模式化会让文艺评论家难以辨别出文学作品的虚妄。 D. 正经正派的评论家过于宽宏的心态使文艺评论的舞台更丰富活跃。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饱满的情感、形象而又不失幽默的语言号召主流评论要敢于发声。 B. 文章针对当前文艺评论不健康的状况重点分析了原因,并指出了危害。 C. 文章从理论基础、评论方式、评判角度三个方面分析了主流评论声音较弱的原因,角度全面多样。 D. 文章首尾圆合都站在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指出只有主流之声才会流传下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扬主流时代精神是文艺创作与文艺评论共同的责任,文艺评论要指导文艺创作的发展。 B. 文艺评论评价文艺作品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该作品能否让读者、观众理解和接受。 C. 当今文艺作品如果写新贵、“大款”与“白领丽人”,就会创作出离现实社会较远的作品 D. 当今主流文艺评论处于消沉的状态,但只要自知善学、敢于发声与创新,也可能发出最强音。 【答案】1. B 2. C 3. 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2015 年 11 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上,22 个中西部省(区、市)主要负责人,在脱贫攻坚责任 书上郑重签名,向党中央立下“军令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军令状不是随便立的,我们说到就要做 到。”2018 年 2 月 1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掷地有声:“党的十八大以来,各 省区市党政一把手向中央签军令状的,只有脱贫攻坚这一项工作。各级党政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必须增强 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亲力亲为抓好脱贫攻坚工作。”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国国家制度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能够有效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 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在脱贫攻坚中,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 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内生动力,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宁愿苦 干、不愿苦熬”的观念,鼓足“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的干劲,增强“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韧性, 让他们心热起来、行动起来,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动能。 有学者评论,只有中国能够把集中力量办大事上升为制度,进而成为能够长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显著优 势。面对贫困,全国建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上下联动、 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保障资金、强化人力的投入体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广泛 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这套行之有效的制 度设计使党政军民学劲往一处使,东西南北中拧成一股绳、下好一盘棋,做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 (摘编自《脱贫奇迹背后的制度优势》,求是网 2021 年 3 月 5 日) 材料二: 在湖南安化,黑茶产业摆脱粗放生产模式,走出一条茶旅融合发展之路;在安徽长丰双河社区,“稻 虾共养”产业扶贫模式让村民腰包更厚实;在河北阜平,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落地落实,1 万多名建档立卡贫 困户走出深山,迎来新生活…… 在宁夏,曾有一位扶贫干部被称为当地扶贫办的“数据中心”,他掌握的数据能具体到贫困户养了几 只羊、种了几亩马铃薯。在全国各地,如此用心的扶贫干部还有很多。他们之所以能精准掌握贫困户的详 细情况,正是因为他们始终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精准扶贫方略背后,是 300 多万名第一书记和 驻村干部的辛勤付出,是无数扶贫工作者呕心沥血的倾情奉献。精心用心、耐心细心,时时刻刻为困难群 众着想,才绘出脱贫奔小康的锦绣画卷。 (摘编自彭飞《精准扶贫,“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人民日报》2021 年 2 月 26 日) 材料三: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简称农发基金)驻中国和蒙古国代表马泰奥·马尔基西奥 2014 年来华工作。7 年 间,他深入中国农村地区参观考察,对于中国脱贫攻坚的过程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有着切身体会。 “中国消除了绝对贫因,这是一个历史性成就。”马泰奥说,中国成功使 8 亿多人摆脱贫困,这是人 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为其他国家树立了典范。 “没有任何其他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在如此之短时间内,带领如此多人口摆脱贫困。”马泰奥介绍, 在与中国合作初期,农发基金的工作重点是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我看到,中国持 续加大教育投入,农村地区人口文化程度显著提高;通过建设水井、运河等,农业生产率提高,农民有了 更多收入;随着科技的应用,农民能更快获取信息,农产品销售渠道更广、利润更高……” 在马泰奥看来,中国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全面的发展框架”,有助于巩固脱贫成就、发展农村经济, 吸引城乡人才留在农村。“坚持在环境可持续发展前提下向农村地区投资,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中国向第 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动力强劲。未来,农发基金将把工作重点逐渐转向减少社会中存在的脆弱性问题。 我们愿同中方共同努力,为中国农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让乡村生活更具吸引力。”马泰奥说。 (摘编自《让乡村生活更具吸引力》,《人民日报》2021 年 3 月 5 日) 4. 下列对脱贫攻坚战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各省区市党政一把手向中央签署军令状,这体现了国家脱贫的决心。 B. 在脱贫攻坚战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够激发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内生动力。 C. 扶贫工作者精心用心、耐心细心呕心沥血的倾情奉献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原因。 D. 中国消除了绝对贫困,使 8 亿多人摆脱贫困,但脱贫工作仍未结束,还要巩固脱贫成就。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同地区走出了不同的扶贫之路,这体现了精准扶贫指导思想中的精准识别因地制宜。 B. 马泰奥深入中国农村地区参观考察 7 年,所以他对中国脱贫攻坚成就的肯定值得信赖。 C. 中国的脱贫攻坚战不仅消除了我国的绝对贫困,也为其他国家树立了典范,提供了宝贵经验。 D. 马泰奥认为,中国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全面的发展工程,其目的为吸引城乡人才留在农村。 6. 根据材料一内容,简要概括我国脱贫奇迹背后有哪些制度优势。 【答案】4. C 5. D 6. ①党中央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 ②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优势。 ③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赵所长 汪曾祺 一九六一年夏天,农业科学研究所调来一位新所长,姓赵。所里很多工人都知道他。他在抗日战争期 间是一个武工队长,常在这一带活动。老人们都说他“低头有计”,传诵着关于他的一些传奇性的故事。 他的左太阳穴有一块圆形的伤疤,一咬东西就闪闪发亮。这是当年的枪伤。 他是骑了一辆自己装了马达的自行车来上任的,还不失当年武工队长的风度。他一来,就下地干活。 在大田、果园、菜园、苗圃,都干了几天。他一边干活,工人一边拿眼睛瞄着他。结论是:“赵所长的农 活——啧啧啧!”他跟工人在一起,说说笑笑,不分彼此。工人跟他也无拘无束,无话不谈。工人们背后 议论:“新来的赵所长,这人——不赖!”王栓说:“敢是!这人心里没假。他的心是一块阳泉炭,划根 火柴就能点着。” 干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活,他把所里历年的总结、重要的会议记录都找来,关起门看了十几天,校出了 不少错字。然后,到科研人员的家里挨门拜访。访问了俊哥儿李。 看见老李屋里摆了好些凳子,知道他那些攻谷子低产关的农民朋友要来,老赵就留下来听了半天他们 的座谈会。中午,他捧了一个串门大碗,盛了一碗高粱米饭,夹了几个腌辣椒和大家一同吃了饭。饭后, 他问:“他们的饭钱是怎么算的?”老李说:“他们是我请来的客人。”——“这怎么行?”他转身就跑 到总务处,“这钱以后由公家报。出在什么项目里,你们研究!” 访问了早稻田。 “张老,张老!我来看看您,不打搅吗?” “欢迎,欢迎!不打搅,不打搅!” “我来拜师了。” “不敢当。如果有什么关于水稻的普通的问题……” “水稻我也想学。我是想来向您学日语。抗日战争时期,因为工作需要,我学了点日语,——那时要 经常跟鬼子打交道嘛,现在几乎全忘光了。我想拾起来,就来找您这位早稻田了!” “我不是早稻田毕业的。” 张老是个水稻专家,每天起得最早,一起来就到水稻试验田去。他是日本留学生。有一些老工人听说 日本有个早稻田大学,就不管他是不是这个大学毕业的,派给他一个“早稻田”的外号。 赵所长把“早稻田”的来由告诉早稻田,这位老科学家第一次知道他有这样一个外号,他哈哈大笑: “我乐于接受这个外号。我认为这是对我个人工作的很高的评价。” 赵所长问张老工作中有什么困难。 “我需要一个助手。” “您看谁合适?” “沈沅。” “还需要什么?——需要一个柜子。” “对!您看看我的这些资料!” “柜子,马上可以解决,半个小时之内就给您送来。沈沅的问题,等我了解一下。” 沈沅正在菜地里收蔓菁。 “哎,沈沅!赵所长叫你上他屋里去一趟。” “知道啦。” 什么事呢?她微微觉得有点不安,在大渠里慢慢地洗了手,慢慢地往回走。 所长不在屋。门开着。一个五六岁的女孩子趴在桌上画小人。 孩子听见有人进屋,并不回头,还是继续画小人。 “您是沈阿姨吗?爸爸说,他去接一个电话,请您等一等,他一会儿就回来。您请坐。” 孩子的声音像花瓣。她的有点紧张的心情完全松弛了下来。她看了看新所长的屋子。 墙上挂着一把剑——一件真正的古代的兵器,不是舞台上和杂技团用的那种镀镍的道具。鲨鱼皮的剑 鞘,剑柄和吞口都镂着细花。 一张书桌。桌上有好些书。一套《毛选》、很多农业科技书:作物栽培学、土壤、植保、果树栽培概论、 马铃薯晚疫病……两本《古文观止》、一套《唐诗别裁》、一套装在蓝布套里的影印的《楚辞集注》、一本崭 新的《日语初阶》。桌角放着一摞杂志,面上盖着一本《农大学报》的油印本:《京西水稻调查——沈沅》。 一个深深的紫红砂盆,里面养着一块拳头大的上水石,盖着毛茸茸的一层厚厚的绿苔,长出一棵一点 点大,只有七八个叶子的虎耳草。紫红的盆,碧绿的苔,墨蓝色的虎耳草的圆叶,淡白的叶纹。沈沅不禁 失声赞叹:“真好看!” “好看吗?——送你!” “……赵所长,您找我?” “你这篇《京西水稻调查》,写得不错呀!有材料,有见解,文笔也好。科学论文,也要讲究一点文笔! ——文如其人!朴素,准确,清秀。——你这样看着我,是说我这个打仗出身的人不该谈论文章风格吗?” “……您不像个所长。” “所长?所长是什么?——大概是从七品!——这是一篇俄文资料,张老想请你翻译出来。” 沈沅接过一本俄文杂志,说:“我现在能做这样的事吗? “我这个人,存不住话。告诉你,报告已经写上去了,估计不会有问题。本来可以晚几天告诉你,何 必呢?早一天告诉你,让你高兴高兴,不好吗?有的同志,办事总是那么拖拉。他不知道,人家是度日如 年呀!——祝贺你!”他伸出手来。 沈沅握着他的温暖的手,眼睛湿了。 (节选自汪曾祺《寂寞与温暖》,有删改) 文本二: 不少朋友在追忆汪曾祺的文字里,都说起他为人的随和、恬淡,为文时也体现了心闲气定的风格。这 是不错的。 一个大半生处于乱世的人,怎么能做到时时处处心闲气定?我在他的《跑警报》里找到一点解释:“他 们(按指日本侵略者)不知道中国人的心理是有很大的弹性的,不那么容易被吓得魂不附体。我们这个民 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 对待之。这种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节选自邵燕祥《汪曾祺小记》) 7. 下列对文本一、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运用了很多省略问答提示的精炼对话,这些对话既展示了小说人物的性格,又自然地推动情节发 展,体现了高超的叙事艺术。 B. 关于张老“早稻田”外号的来由,作者运用了插叙手法,前后衔接自然,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结构曲 折有致,也使张老的形象更生动。 C. “孩子的声音像花瓣”这句话运用了通感的修辞,刻画出孩子声音的美好,是为表现出孩子正处于花朵 般的年纪,心地单纯、娇美可爱。 D. 文本一的小说语言风格符合文本二中提到的汪曾祺“为文时也体现了心闲气定的风格”,朴素凝练的语 言将人情世故叙写得有滋有味。 8. 《红楼梦》中写林黛玉进贾府,借黛玉之眼传出荣国府种种。请结合文本一,分析文中是借助哪几双眼 睛传出赵所长的形象的。 9. 文本二中提到:“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 都用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请结合文本一说明赵所长身上的“儒道互补”精神。 【答案】7. C 8. ①借老人们之眼,引出赵所长的抗战经历并表现其在战斗中的勇敢和智慧。②借王栓等 工人之眼,看到赵所长的勤劳能干,表现出他能深入基层,融入群众,为人亲切谦和。③借科研人员沈沅 之眼,看到赵所长墙上、书桌上的摆设等,表现赵所长能文能武,热爱学习,博学善研,有传统文化底蕴, 富有生活情趣。 9. ①赵所长无论是作为曾经的武工队长还是如今的科研所所长,都积极进取,认真踏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和群众打成一片;主动拜访科研人员,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为沈沅打报告,帮她申请做张老的助手;勤 奋地学习等,这些都是儒家精神“积极有为”的体现。②虽然担任所长,却丝毫没有官架子;他注重自身 的文化修养,有道家随缘自适的心态。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献之字子敬,尤善草隶。幼学于父,习于张芝..。尔后改变制度,别创其法。率尔师心,冥合天矩。 初谢安请为长史..。太元中,新起太极殿。安欲使子敬题榜,以为万代宝,而难言之。乃说韦仲将题凌云台 之事。子敬知其旨,乃正色曰:“仲将魏之大臣,宁有此事?使其有此,知魏德之不长。”安遂不之逼。 子敬年五六岁时学书,右军从后潜掣其笔,不脱,乃叹曰:“此儿当有大名。”遂书《乐毅论》与之。学 竟能极。小真书可谓穷微入圣,筋骨紧密,不减于父。如大则尤直而寡态,岂可同年。唯行草之间,逸气 过也。及论诸体,多劣右军。总而言之,季孟..差耳。子敬隶、行、草、章草、飞白五体,俱入神。八分..入 能。羲之为会稽,子敬出戏。见北馆新白土壁,白净可爱。子敬令取扫帚,沾泥汁中,以书壁。为方丈一 字,极有势好,日日观者成市。羲之后见,叹其美,问谁所作,答曰:“七郎。”羲之于是作书与所亲云: “子敬飞白大有,直是图于此壁。”子敬好书,触遇造玄。有一好事年少,故作精白纸械,着往诣子敬, 自叹北来之合。便取械书之,草正诸体悉备,两袖及标略周,年少觉王左右有凌夺之色,如是掣械而走。 左右果逐及于门外,斗争分裂,少年才得一袖而已。子敬为吴兴,羊欣①父不疑为乌程令。欣时年十六书已 有意为子敬所知往县入欣斋着逝白绢裙昼眠子敬乃书其裙幅及带欣觉欢乐遂宝之后以上朝廷献之尝与简文 帝书十许纸。题最后云:“下官此书甚合作,愿聊存之。”此书为桓玄所宝。玄爱重二王,不能释手,乃 撰缣素及纸书正行之尤美者,合为一帙。尝置左右。及南奔,虽甚狼狈,犹以自随。将败,并没于江。 (节选自《太平广记·王献之》) 【注】①羊欣:著名书法家,是王献之外甥,书法得到王献之亲授。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欣时年十五六/书已有意/为子敬所知往县/入欣斋/着新白绢裙昼眠/子敬乃书其裙幅/及带欣觉欢乐/遂 宝之/后以上朝廷/ B. 欣时年十五六/书已有意/为子敬所知/往县/入欣斋/着新白绢裙昼眠/子敬乃书其裙幅及带/欣觉欢乐/ 遂宝之/后以上朝廷/ C. 欣时年十五六/书已有意/为子敬所知/往县/入欣斋/着新白绢裙昼眠/子敬乃书其裙幅/及带欣觉欢乐/ 遂宝之后/以上朝廷/ D. 欣时年十五六/书已有意/为子敬所知往县/入欣斋/着新白绢裙昼眠/子敬乃书其裙幅及带/欣觉欢乐/遂 宝之后/以上朝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芝:东汉著名书法家,被誉为“草圣”,与司马迁、张仲景、王羲之、吴道子、杜甫并称为“六圣”。 B. 长史:中国历史上职官名,最早设于秦代,其执掌职务不一,但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 C. 季孟:指伯仲之间,不相上下。“孟仲叔季”和“伯仲叔季”,都可以用来表示排行,也可以用来表示 四个季节。 D. 八分:即八分书,隶书的一种。人们把带有明显波折特征的隶书称为“八分书”,亦称“分书”或“分 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献之善于钻研,能够不断创新。他幼年跟随父亲学习书法,又研习张芝草书,后创新方法,以心为师, 随意为之,符合自然法则 B. 王献之敢于拒绝,表达自己意见。担任谢安长史时,谢安以韦仲将旧事暗示他给太极殿题写匾额,他郑 重严肃地表明态度,谢安也未再逼迫。 C. 王献之青出于蓝,功力超越前人。他擅长多种书体,丝毫不比其父逊色,尤其是行书、草书,造诣颇高, 气韵飘逸,是精妙的艺术珍品。 D. 王献之声名远扬,作品备受赞赏。无论是皇帝重臣,还是士人平民,都把他的作品视为至宝;桓玄狼狈 南逃时,还带着他们父子的佳作。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仲将魏之大臣,宁有此事?使其有此,知魏德之不长。 (2)玄爱重二王,不能释手,乃撰缣素及纸书正行之尤美者,合为一帙。 【答案】10. B 11. C 12. C 13. (1)韦仲将是魏国的大臣,难道会有此事?假如有这样的事,可知魏国的仁政不会长久了。 (2)桓玄十分喜爱和看重王羲之父子二人的作品,爱不释手,于是编选他们的绢和纸书作品中正楷,行书 的上乘之作,结成一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① 吕本中 老去有余业,读书空作劳。 时闻夜虫响,每伴午鸡号。 久静能忘病,因行②当出遨③。 胡为良自苦,膏火自煎熬。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因触怒权奸秦桧而被降职以后,诗人此时已年过半百。②因行:因循,指悠游闲散 的样子。③遨:游乐。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晚年头昏眼花,更深夜阑之际依然挑灯读书,但心中弥漫的已是苦涩悲怆的滋味。 B. 陪伴诗人的是夜间的虫鸣和午夜的鸡叫声,可见诗人读书夜以继日,勤奋不倦。 C. 颈联写诗人长久读书,忘却了自身的年老多病,心神安闲,与朋友一起外出游山玩水。 D. 结尾诗人自嘲自笑,甘愿如此自讨苦吃,浪费了灯油,饱受煎熬,是一种自我宽慰。 15. 诗人为什么把“读书”称为“余业”“空作劳”?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案】14. C 15. ①诗人性喜读书,只因决心报国,把仕途上有所作为当成了“正业”,而视读书为“余 业”。 ②现在降职贬谪,空有经邦励世的才华,却只能以诗书自娱,所以是“空作劳”。 ③“余业”“空作劳”,实际上蕴藏着诗人不甘以读书消磨时光的郁愤之情,渴望重返朝廷,为国效力的 志向和愿望。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杜牧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然后写她们伫 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也于 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3)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意蕴丰富。唐诗中有很多借“月亮”表达“怀远”之情的诗句,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一肌一容 (2). 尽态极妍 (3). 无边落木萧萧下 (4). 不尽长江滚滚来 (5). 我 寄愁心与明月 (6). 随君直到夜郎西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以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 是怎样的,单是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因此你得严 格地为己,极端的自私,只许你,体魄与性灵,与自然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同在一个音波里起伏,同在 一个神奇的宇宙里自得。我们浑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娇柔,一经同伴的抵触,它就卷了起来,但在澄 静的日光下,和风中,它的姿态是自然的,它的生活是无阻碍的。 当一个人漫游的时候开始,你就会在青草里仰卧,打滚,甚至有时坐地,因为草的和暖的颜色自然地 唤起你童稚的活泼;在静僻的道上你就会不自主地狂舞,看着你自己的身影幻出种种诡异的变相,因为道 旁树木的阴影在它们的婆娑里暗示你舞蹈的快乐;你也会得信口的歌唱,偶尔记起断片的音调,与你自己 随口的小曲,因为树林中的莺燕告诉你春光是应得赞美的;更不必说你的胸襟自然会跟着漫长的山径开拓, 你的心地会看着澄蓝的天空静定,你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罅里的泉响,有时一澄到底的清澈,有 时激起成章的波动,流,流,流入凉爽的橄榄林中,流入妩媚的阿诺河去…… 17.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B.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C.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18. 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B. 他轻轻地哼起来了《兰花草》:“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C. 穿长袍的问:“这位是……”“我的兄弟。”戴礼帽的回答。 D. 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一下、两下……夜已经深了,丈夫依旧没有回来。 19.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17. C 18. D 19. 示例:当一个人漫游的时候,你就会在青草里坐地,仰卧,甚至有时打滚,因为草的和暖的颜色自然地 唤起你童稚的活泼。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于黑颈鹤来说,仙气绝对称得上,就是洁白这个词可能有点消受不起。黑颈鹤鸟如其名,①_________, 此外用于飞翔的羽毛也是深黑色,这样的配色可能有助于他们在寒冷的高原更好地吸收阳光带来的热量。 我国是鹤类大国,全世界 15 种鹤里有 9 种都能在我国见到,而黑颈鹤是其中唯一一种在高原生长繁殖 的鹤类。不过,相比于名声在外却难得一见的丹顶鹤、白鹤,②________。在夏季,无论你是在若尔盖的 花海漫步还是在青海湖边自驾游,都有可能看到黑颈鹤成双成对的身影,还有黄绒绒的小鹤在“亦步亦 趋”。冬天来临,许多黑颈鹤会飞到南方更低海拔的区域。贵州的草海,云南的大山包湿地,西藏的林芝, 都是冬日观赏黑颈鹤的好去处。 在西藏南部林芝地区越冬的黑颈鹤,大约在三月中旬时踏上北返青海湖的路程。这段一千公里的迁徙 之旅,黑颈鹤只需要一到两周的时间来完成。在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的高原地区,黑颈鹤能在绝大多数时 间内保持十公里以上的时速,最多一天就要迁徙数百公里。相较于春季,同样的迁徙路线,黑颈鹤 ③_________:它们会花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秋季迁徙上,不仅飞得更为悠哉,还会在更多的地方驻足停留, 走更多的弯路。 20.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21. 请分别提取上文各段的主要信息。每句不超过 25 个字。 【答案】20. ①有着黑色的头颈部 ②黑颈鹤可能是最容易见到的 ③在秋季时就显得轻松愉快许多(在秋季时速度就慢许多) 21. ①黑颈鹤头颈部和用于飞翔的羽毛都是黑色的,鸟如其名。 ②黑颈鹤可能是普通人最容易见到的鹤。 ③黑颈鹤春季迁徙显得很着急,而秋季迁徙则相对悠闲。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20 多年前,甲午海战。邓世昌指挥“致远号”战舰奋勇作战,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 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后“致远”舰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 250 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100 年前,嘉兴南湖。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等 14 名代表在一艘丝网船上召开了中共“一大”,宣 布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021 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继 5 年前景海鹏和陈冬两名航天员乘坐神舟十一号航天飞船完成中国 第 6 次载人飞行任务后,又将迎来一个航天发射高峰年。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飞船正在进行总装测试, 展翅欲飞。 不同的船有不同的命运,也有不同的故事。阅读这些“船”的故事,你有怎样的启示和思考呢?请你在班 级以“过去·现在·未来”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中发表演讲,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前人披荆斩棘,后人定当乘风破浪 ——“过去·现在·未来”主题班会上的演讲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从沉没的“致远号”战船,到承载中共一大的丝网船,再到载人遨游宇宙的航天飞船,它们见证着中 国从积贫积弱到繁荣昌盛,印刻着先辈们怀揣梦想,艰难探索的足迹。正如《觉醒年代》中陈乔年饱受酷 刑走向刑场时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前辈们一路青春一路血,染红了探索幸福的道路。作为后人的我们唯有接过前人的殷切希望,继续建设好 我们的国家,让她乘风破浪! 回首往事,慨叹他们的奉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先辈中有像邓世昌一般英勇赴死的,有像毛泽东一般勇于探索的, 他们不计名利得失,只求为中国找出一条通向繁华的道路!八国联军侵华、甲午海战、庚子条约、辛丑条 约,中国经历了多少的屈辱;抗日战争中,无数场保国卫民的战争宣誓着先人们不屈的志愿;解放战争、 抗美援朝,从黑暗中走来,渐渐走向光明!那是一代人的信仰,那是一代人的牺牲,那是一代人的热血, 我们岂能辜负! 着眼当下,享受他们的披荆斩棘! 山河为证,岁月为名。我们的中华正在走向“星辰大海”,载人航天飞船勇攀新高,“蛟龙号”深海 探测,“北斗”星空闪烁,“玉兔号”月球采壤,“悟空号”寻找暗物质,“天问号”探索火星;我们的 生活充满阳光, 9899 万人口脱贫,全民抗疫战胜新冠疫情,军队守护边疆,消防员守护人们的安全,旅游、 共享单车、移动支付,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先辈们,您看后世的人们享受到了人的权利,人的快乐, 人的尊严,这盛世如您所愿了! 展望未来,我们定当乘风破浪! 前人的道路走得有多艰难,我们肩上的担子就有多么沉重!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征途漫漫,惟有奋 斗!我们知道还有很多的国家自认为“可以从实力的地位同中国谈话”;我们明白“卡脖子”清单上有那 么多奋斗的方向;我们懂得脱贫攻坚战还要继续;我们晓得“为人民服务”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向先辈 们学习,一颗赤诚之心只为热爱的国、热爱的民! 仰观天宇,时间更加深邃;俯身耕耘,未来无限可能!前人披荆斩棘,奉献如斯,吾辈后人定当乘风 破浪,创造新的辉煌!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