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山东省新高考仿真冲刺卷语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山东省新高考仿真冲刺卷语文试题(解析版)

ID:691390

大小:11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1-05-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山东省新高考语文仿真冲刺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纪录片因其生动直观,真实客观等特性,一直被视作文化折扣率最低、情感投射度最高的文化“硬通 货”,是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最佳载体之一。如何创新中国对外传播话语,更 好展示中国形象,在刚过去的几个月里,有了最新的实践成果。 今年是中国与匈牙利正式建交 70 周年,为纪念两国 70 年友好交往而制作的专题纪录片《光阴的故事 ——匈牙利篇》播出后广受赞誉。其实,在共同纪念友好建交的重要时间节点上,总能看见《光阴的故事》 系列作品。“老挝篇”献礼中老建交 55 周年,“哈萨克斯坦篇”献礼中哈建交 25 周年,“柬埔寨篇”献 礼中柬建交 60 周年,《光阴的故事》已成为塑造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共同记忆的重要品牌。 在“纪录+”的产业趋势下,更加多元的节目元素被纳入中国故事的话语架构中。全球首档跨国联合 制作职业体验纪实真人秀《功夫学徒》用纪实的节目形态,搭建符合年轻人欣赏习惯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 在双向对话的叙事视野下,用异国青年的职业体验、文化碰撞展现年轻中国的形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故事的内涵外延已极大地丰富扩充,不仅仅局限在展示中国自身,而是在中国 与世界联系不断深化的时代潮流下,将目光投向“一带一路”等人文汇集之地,创新借鉴其他节目形态, 扩展记录边界展现当代中国的生动故事。 (选自 2019 年 12 月 18 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作为中国故事最好的载体,纪录片如何突破文化的边界,让世界“读懂中国”? 主旋律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每当在重要的历史节点和时刻,创作和推出有时代担当精神的纪录片, 再现历史沧桑,传承民族精神,表达国家话语,传递中国声音,这是我们纪录片的历史责任。”中央广播 电视总台央视科教频道代表、著名纪录片导演闫东通过讲述《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拍摄历程,来分享他讲 好中国故事的视角。《我们走在大路上》以中国风格、国际视野,通过沉浸式的纪实影像和镌刻新中国时代 烙印的人物故事,直击观众的心灵。它讲述了约 120 个共和国红色经典故事。“这几年的创作经历让我最 大的感悟是,主旋律纪录片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而是能够 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这是中国纪录片人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中国纪录片能够大踏步走 向国际舞台的底气。”闫东说道。 寻找有“全球普适性”的故事。纪录片如何突破文化的边界,进行世界化传播?德国纪实娱乐公司的 总监帕特里克·霍若表示,无论什么样的国际合作都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则,就是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故事。 “故事是我们共有的语言,故事很容易在文化与文化之间传递。”帕特里克·霍若指出。这个故事必须是 与众不同的、非常典型的、有全球吸引力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会有国际号召力和吸引力,有共性,有全球 的普适性,而且在全球不同语境和文化背景下都有相关性。哔哩哔哩纪录片出品部制作人张博表示,他们 正在创作“网生新派纪录片”,其中有不少中外合拍的优质作品在平台上大火。第一部合拍作品《未至之 境》是个典型例子。“网生纪录片在保留纪录片真实内核的基础上,让纪录片的形态更加丰富多样,不拘 一格,表现的手法会更加接地气,会更加关注观众们的体验和感受。”张博表示,这种形态也在国际上受 到欢迎,为合拍片助力。 (选自 2019 年 12 月 12 日《羊城晚报》) 材料三 谈到世界电影票房冠军,也许你脑海里会马上跳出许多美国好莱坞大片,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国 的国产纪录片已经连续两年蝉联世界纪录电影票房冠军。一是 2017 年的《二十二》,约为 1.7 亿元人民币; 另一个是 2018 年的《厉害了我的国》,票房约为 4.8 亿元。 据新出炉的《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 2019》透露,10 年来,中国纪录片年生产投入和生产总值均逐 年增长,从 2009 年 5 亿元人民币起步,逐步进入高速发展期,产业规模 10 年间增长了 12 倍。据不完全统 计,2018 年中国纪录片生产总投入为 46.02 亿元,同比增长 16.4%;生产总值为 64.45 亿元,同比增长接 近 7%。2009 年以来,中国累计出品纪录电影 286 部,2018 年生产纪录电影 57 部,16 部在院线上映,半 数以上为社会现实题材,累计票房 5.26 亿元。 如今,中国纪录片有三大主题称雄,分别是改革开放、历史文化与美食。《舌尖上的中国》诞生的 2012 年为品牌元年,由此开启了美食纪录片热潮。2018 年,腾讯视频出品的《风味人间》以矩阵方式进行传播, 获得超过 10 亿次点击量。哔哩哔哩播出的《人生一串》也受到年轻观众的追捧。文化纪录片引发大众关注, 《如果国宝会说话》以轻盈的姿势讲述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宝,贴近时代;《历史那些事》则以另类视角重新 诠释历史,既有热赞,也有争议。在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张同道教授看来,中国纪录片发展 是政策、平台与市场合力的结果。 国产纪录片的发展令人振奋,但同时也要看到,年轻一代的纪录片观看方式已然改变,网生代正在或 将要成为主流受众,互联网思维将影响纪录片的未来。短视频最近两年的爆增长,令人瞩目。纪录片的文 化价值与美学个性,已经受到了很大挑战,如何建设纪录片良性文化生态成为业内人士的新课题。更重要 的是,纪录片常常被看作国家的相册,纪录片代表中国声音走出去的力度越来越大,将承担更重要的角色, 期待纪录片人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责任和使命。 (选自 2019 年 11 月 20 日《解放日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纪录片是一种文化折扣率最低、情感投射度最高的文化形式,具有生动直观、真实客观等特性。 B. 主旋律纪录片就是讲述红色经典故事的、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 C. 中国国产纪录片《二十二》和《厉害了我的国》分别获得 2017 年和 2018 年世界电影票房冠军。 D. 当前,纪录片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个性已经受到短视频很大挑战,纪录片的文化生态也已经恶化。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专题纪录片《光阴的故事》已成为塑造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共同记忆的重要品牌,播出后广受赞誉。 B. 纪实真人秀《功夫学徒》将多元的节目元素纳入国故事的话语架构中,展现了年轻中国的形象。 C. 文化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以轻盈的姿势讲述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宝,既受到热赞,也存在争议。 D. 纪录片常常被看作国家的相册,是中国声音的代表,所以纪录片人应该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责任和使命。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 纪录片《淮海战役启示录》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 B. 纪录片《我们的男孩》从一段六十年的感恩回馈中,娓媚道出中俄两国跨越时空的友好情谊。 C. 纪录片《长江之恋》以田野调查的形式,展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下长江经济带的创新发 展。 D. 纪录片《思想的田野》直观呈现各地践行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实践。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中国纪录片应如何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A 2. C 3. B 4. ①以设问开篇,引发读者注意。②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层次清晰。③论证中综合适用了多种论证方法, 如例证法、引证法等。 5. ①以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②寻找有“全球普适性”的故事,让世界 “读懂中国”。③将目光投向“一带一路”等人文汇集之地,创新借鉴其他节目形态,扩展记录边界,展 现当代中国的生动故事。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 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B 项,“主旋律纪录片就是讲述红色经典故事的、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理 解有误,原文材料二是“主旋律纪录片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 而是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 C 项,“世界电影票房冠军”错误,原文材料三“中国的国产纪录片已经连续两年蝉联世界纪录电影票房冠 军”,应为“世界纪录电影票房冠军”,选项偷换概念。 D 项,“纪录片的文化生态也已经恶化”无中生有,原文最后一段“纪录片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个性,已经受 到了很大挑战”只是说“已经受到了很大挑战”,没有说到“文化生态也已经恶化”。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 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 出判断。 C 项,“既受到热赞,存在争议”有误,原文倒数第二段“《历史那些事》则以另类视角重新诠释历史,既 有热赞,也有争议”中“既受到热赞,存在争议”说的是《历史那些事》,选项说的是“文化纪录片《如果 国宝会说话》”,张冠李戴。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 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 观点的一项”。 根据题干明确材料二围绕“纪录片如何突破文化的边界,让世界‘读懂中国’”,提出“主旋律纪录片讲 好中国故事”“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等观点。 B 项,《我们的男孩》“道出中俄两国跨越时空的友好情谊”,突破了文化边界,属于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 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 故选 B。 【4 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 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注意题干要求的范围“材料二”。从论证的结构上,材料二开篇“纪录片如何突破文化的边界,让世界‘读 懂中国’?”,以设问开篇,引发读者注意;又从整体看,材料二分两个分论点“主旋律纪录片讲好中国 故事”和“寻找有‘全球普适性’的故事”回答开篇的问题,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一目了然,层次清晰。 从论证方法看,论证中综合适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列举“《我们走在大路上》以中国风格、国际视野, 通过沉浸式的纪实影像和镌刻新中国时代烙印的人物故事,直击观众的心灵。它讲述了约 120 个共和国红 色经典故事”采用了例证法,引用闫东的话、帕特里克·霍若的话等用了引证法。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中国纪录片应 如何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然后到材料中找到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 播中国声音”的做法的句子,再整合概括答案。 由材料二开篇“纪录片如何突破文化的边界,让世界‘读懂中国’?”可以分别找出其两个分论点即两种 做法“主旋律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和“寻找有‘全球普适性’的故事”;又“主旋律纪录片已经不仅仅 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而是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 中概括出“以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由此整合出两种做法。由材料一 最后一段“而是在中国与世界联系不断深化的时代潮流下,将目光投向‘一带一路’等人文汇集之地,创 新借鉴其他节目形态,扩展记录边界展现当代中国的生动故事”得出第三点做法。 【点睛】信息筛选概括分析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 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 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 键词语。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①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②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 息材料的检索区间;③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 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九庆寿 徐建英 正月初八,赵六爷满七十岁。 鄂南风俗,做寿庆虚不庆实,所谓庆虚,就是要提前逢九做,且“九”与“久”同音,有长久之意。 逢九做寿还有一说,据传与《三国演义》里的赵颜借寿有关。神管辂为赵颜占卜,说他眉间有黑气, 三日内必死,赵颜哀求,管辂让赵颜趁主管生的南斗星君和主管死的北斗星君弈棋之际,献上美酒和鹿脯,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星君只得在生死薄的十九岁之前加了个“九”字,赵颜因此活到了九十九岁。 这个故事六爷常拿来讲。每讲完,他会转脸对儿子宝山说:“赵颜姓赵,真三国,假红楼,这是咱老 赵家的真事哩,逢九做寿,星君受了人间寿宴上的酒肉喜气,借寿就成功了!” 听的次数多了,宝山怼了六爷一回:“老迷信,长不长寿要依靠科学的。” 六爷不开心了,把宝山一通好骂。 过完六爷六十九岁生日,宝山试探着把做寿的事提了提,六爷很开心,说等春节亲戚们都歇在家了大 办,人多热闹。六爷喜热闹。 腊月一进,六爷拿着自己的年庚八字,请阴阳先生把日子定了,鼠年正月初四。六爷对宝山说:“隔 我满生有四天,正好跨九进十。” 猪年的小年饭后,宝山正式通知所有亲戚。接着订乡厨,定摄影,六爷都逐一叮嘱。六爷爱听黄梅戏, 宝山特地托人找文化馆,初四订一台《蓝桥会》……等这些忙得差不多,父子俩去镇上,把满满的一车瓜 果菜蔬拉进屋,年也近了。 腊月二十八,一条爆炸性的新闻传出来:因冠状病毒肺炎,六爷所在的省城封城了。第二天,六爷所 在的市封了,县也封了。那一整天,六爷闷闷不乐地坐在火炉边,不说话,也不动碗筷,宝山小心翼翼走 到六爷跟前:“爹,听说各村也封了,您这寿……怕是做不成…” “咋就不能做?我活了近七十年,没听说还不准做寿的。” “爹,这病……钟南山说人传人!” “我管他钟南山钟北山,我做我的寿,妨着碍着他么事了?我就知道你小子没安真心给我庆寿!”六 爷瞪了宝山一眼。 见六爷真动怒,宝山忙不迭地接口:“做,做,孙子才不给您做!” “孙子才不给做!”六爷手里的拨钳随着口里的话一起把火搅得噼噼啪啪的。 宝山憋了一肚委屈,打开鸡棚,闷声杀鸡,烧水褪鸭,又叫妻子去喊亲邻来帮忙剥鱼炸丸子,泡糯米 打寿糕。外屋热火朝天的忙,六爷在内屋的拨火钳声才渐渐平缓下来。 热热闹闹的寿宴准备得差不多了,热热闹闹的年也来了。大多时候,六爷窝在火炉上边烤火,间或, 他翻开手中的智能手机,查看些新闻。看着看着,六爷的话越来越少了。 正月初二,村里老支书一早上门了。 老支书一进门扯着大嗓门喊:“老哥哥,你不是让宝山取消了吗?我报上去后书记还夸咱呢,怎么疾 控中心昨晚又问这事啊?”六爷看着故意背转身对他的宝山,狠狠剜了一眼。老支书又说:“取消是对的, 人传人可不是好玩的,咱村隔镇近,一旦有人感染,全镇都麻烦。” 老支书一走,宝山犯愁了,十几桌寿宴的菜堆了半屋,怎么办?家里的冰箱早塞不下了。 六爷递上一叠口罩:“戴上口罩,每家送点,旁边的卫生所多送些。”宝山接过口罩,看看口罩,又 看六爷,一脸茫然。 年初四晚,宝山从楼下冲进厨房:“爹,快,快,微信群信息!” 六爷打开手机,这是村里新开的一个微信群,满屏都是@他的信息: “六爷寿比南山!” “赵大伯,福如东海!” “六爷爷,我们给您唱支黄梅戏……” …… 群里不停有人在加入,不断有人发红包,满屏的语音,当六爷听到镇书记表扬他带头取消宴席的语音 传来时,六爷彻底懵了,懵了的六爷说了句:“我咋感觉自己比赵颜还牛呢?” 宝山捂嘴偷笑,六爷看着宝山,意味深长地回了一笑。 群信息还在闪跳,祝福语,红包,歌声,音乐,从晚六点一直闹到十点。群安静下来后,六爷打开手 机上的通话记录,找出前几天拨出的一个号码,删了。 那是县城疾控中心的举报电话。 “没这点觉悟,六爷还叫六爷!”六爷喃喃着,“要不是你小子话赶话,我至于这样吗?” (选自 2020 年 3 月 15 日《宝安日报》) 6. 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真三国,假红楼”,我国古典文学名中,《三国演义》写历史史实,故说它“真”,而《红楼梦》则 是虚构的,故说它“假”。 B. “六爷所在的省城封城了”“六爷所在的市封了”“县也封了”,小说通过简单的叙述,写出了新冠状 病毒肺炎疫情的严重性。 C. 赵六爷七十高龄,也会用智能手机,查看新闻,微信交际,可以看出中国科技进步给人民生活带来普遍 的、积极的影响。 D. 老支书说六爷让宝山取消了寿宴,其实是宝山偷偷向老支书要求取消的,宝山小心劝阻、“故意背转 身”、“捂嘴偷笑”等描写都是伏笔。 7. 下列对小说人物刻画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六爷信赵颜延寿的故事,请阴阳先生定自己过寿的日子,可以看出年老的他脑子里的确有一些迷信思 想。 B. 宝山按照赵六爷的要求准备寿宴,怕六爷生气,即使疫情出现了,还在照常准备,表现了宝山对赵六爷 的孝心。 C. “六爷在内屋的拨火钳声才渐渐平缓下来”,通过侧面描写,写在宝山忙乎寿宴后六爷心情渐渐平复下 来。 D. “六爷的话越来越少了”,是因为新闻报道的疫情越来越严重,他的寿宴可能办不成了,他气得说不出 话了。 8. 小说最后三段有“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请根据情节简要分析。 9. 中国能够成功防控新型肺炎疫情有很多原因,本篇小说体现了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答案】6. A 7. D 8. ①“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是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②本文结尾出乎意料,是因为赵六爷自始至终对做寿非常在意,让儿子宝山认真准备做寿,但是,自己却 打举报电话,制止了寿宴。 ③结尾又在情理之中,赵六爷有一定的文化,思想觉悟不低,深明大义,他对疫情停办有宴是深思熟虑的, 自己举报自己,既让宝山尽了孝心,又让自己释然(心安)。 9. ①为防止疫情扩散采取封城、封村等果断措施;②疫情防控信息及时,透明,使人清楚应该怎么做;③ 人民群众理解疫情防治大局,不计个人得失支持抗疫大局;④基层组织担当负责,人民群众同心协力。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 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 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 项,“《三国演义》写历史史实”错误,《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也不是写史实。 故选 A。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先在文章中找到与表现人物形象 相关的内容,再结合作品内容、主题等进行分析。 D 项,从小说内容上看,赵六爷话少主要是因为他认真思考办寿宴和防疫情的事情。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重要情节特点、作用的能力。小说的结尾,可从文中重要情节和内容的角度分析思考。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情节和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 用。二、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关系。三、情节与小说主题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者揭示 主旨。本题主要考查“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 首先了解“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是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小说结尾“六爷打开手机上的通话记 录,找出前几天拨出的一个号码,删了”交待是六爷自己拨打电话举报了自己。然后分析“出人意料”之 处:“腊月一进,六爷拿着自己的年庚八字,请阴阳先生把日子定了,鼠年正月初四。六爷对宝山说:‘隔 我满生有四天,正好跨九进十。’”“咋就不能做?我活了近七十年,没听说还不准做寿的。”“六爷看 着故意背转身对他的宝山,狠狠剜了一眼”可见六爷一直坚持做寿。再分析“意料之中”:“他翻开手中 的智能手机,查看些新闻。看着看着,六爷的话越来越少了”可见六爷有一定的文化,能跟随时代的步伐, 了解国家大事,也能有一定的思想觉悟;“我报上去后书记还夸咱呢,怎么疾控中心昨晚又问这事 啊?”“六爷递上一叠口罩:‘戴上口罩,每家送点,旁边的卫生所多送些。’”“宝山捂嘴偷笑,六爷 看着宝山,意味深长地回了一笑”这些情节为结局做了很好的铺垫。 【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 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中国能够成功防控新型肺炎疫情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因冠状病毒肺炎,六爷所在的省城封城了。第二天, 六爷所在的市封了,县也封了”“他翻开手中的智能手机,查看些新闻”“六爷打开手机,这是村里新开 的一个微信群”“正月初二,村里老支书一早上门了”“群信息还在闪跳,祝福语,红包,歌声,音乐, 从晚六点一直闹到十点”“没这点觉悟,六爷还叫六爷!”。据此,从采取防控措施、公开防控信息、群 众支持、基层组织领导等多个角度分析即可。 【点睛】小说几种常见结尾的作用: 1、出人意料的结局。好处:内容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 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结构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2、悲剧结局。从主题 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从表达效果看,这种结局令人感 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3、大团圆结局。从表达效果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 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4、留下空白的结尾。留下了 “空白”, 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珙,字璞玉,随州枣阳人。四世祖安,尝从岳飞军中有功。嘉定..十年,金人犯裹阳,父宗政时为赵 方将,被檄..援枣阳,临阵尝父子相失,珙望敌骑中有素袍白马者,曰:“吾父也。”急麾骑军突阵,遂脱 宗政。以功补进勇副尉。十二年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环集城下珙登城射之将士惊服宗政命珙 取它道劫金人破砦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金人遁,以功升下班祗应。十四年,入谒制置使...赵方, 一见奇之,辟光化尉。丁父忧,制置使起复之,珙辞,讫葬趣就职,又辞。二年,授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 一时暂黄州驻扎,朝辞,上曰:“卿名将之子,忠勤体国,功绩昭著。”珙对曰:“此宗社威灵,陛下圣 德,与三军将士之劳,臣何力之有?”帝问恢复,对曰:“愿陛下宽民力,蓄人材,以俟机会。”帝问和议, 对曰:“臣介胄之士,当言战,不当言和。”赐赍甚厚。兼知光州,又兼知黄州。三年,珙至黄,增埤浚 隍,搜访军实。边民来归者日以千数,为屋三万间居之,厚加赈贷。制拜宁武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兼知 夔州。四川制置使陈隆之与副使彭大雅不协,交章于朝。珙曰:“国事如此,合智并谋,犹惧弗克,而两 司方勇于私斗,岂不愧廉、蔺之风乎?”驰书责之,隆之、大雅得书大惭。大元兵至三川,珙下令应出戍主 兵官,不许失弃寸土。权开州梁栋乏粮,请还司,珙曰:“是弃城也。”栋至夔州,使高达斩其首以徇, 由是诸将禀令惟谨。珙以身镇江陵,珙奏:“裹、蜀荡析,士无所归,蜀士聚于公安,襄士聚于郢渚。臣 作公安、南阳两书院,以没入田庐隶之,使有所教养。”请帝题其榜赐焉。病遂革,乞休致,授检校少师、 宁武军节度使致仕,终于江陵府治,时九月戊午也。是月朔.,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讣至,帝震悼辍朝, 赙银绢各千,特赠少师,三赠至太师,封吉国公,谥忠襄。 (中学联盟节选自《宋书·孟珙传》) 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 A. 十二年/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环集城下/珙登城射之/将士惊服宗政/命珙取它道劫 金人/破砦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 B. 十二年/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环集城下/珙登城射之/将士惊服/宗政命珙取它道 /劫金人破砦/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 C. 十二年/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环集城下/珙登城射之/将士惊服/宗政命珙取它道劫 金人/破砦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 D. 十二年/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环集城下/珙登城射之/将士惊服宗政/命珙取它道劫 金人/破砦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被檄”在本文中是用檄文晓谕的意思。 B. 制置使,军事统帅,主要负责部署边防军务,控制地方秩序。宋初不常置,南渡后,因与金作战,设置 渐多,一般由秩高望重者来担任。 C. 嘉定是宋宁宗的第四个年号也是最后一个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 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 朔,是古人用来标志日期的词语,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古人还用“望”“晦”来标记日期,分别是指农 历每月十五和最后一天。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珙身为人子,谨遵孝道。从军时父子离散,他率骑兵冲入敌阵帮助孟宗政脱险,后来父亲去世,他为 父守丧,一再拒绝上级的任命。 B. 孟珙身为将领,作战有方。能够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深得军士叹服和朝廷的重用,后来皇帝也给予他 高度的评价。 C. 孟珙身居要职,宽严有度。对因私事而争斗的官员只是当面斥责而己,让他们知羞醒悟。对擅离职守的 手下则严刑处罚。 D. 孟珙为官一方,关心士人。襄、蜀两地动荡不安,士人无处安身,他就在公安、南阳建造两座书院,使 士人有地方受教育。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丁父忧,制置使起复之,珙辞,讫葬趣就职,又辞。 (2)边民来归者日以千数,为屋三万间居之,厚加赈贷。 14. 文中孟珙与皇上的一番对话,体现了他什么样的品格和见识? 【答案】10. C 11. A 12. C 13. (1)(孟珙)遭父丧,制置使在服丧期没满时重新起用他,他推辞,制置使让他安葬父亲后就来任职, 他又推辞。 (2)前来归附的边境百姓每天有千人,孟珙造了三万间房子让他们居住,对他们多加赈济。 14. (1)谦虚退让。孟珙面对皇帝的褒奖,不贪己功把作战取胜的功劳归于皇帝的盛德和军士的付出。(2) 耿介忠直。对皇上问合议一事,他直言该战。(3)见识远大。针对恢复国土一事,他建议陛下放宽民力, 集聚人才,等待时机。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 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 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本题中, “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主语是“完颜讹可”,谓语是“攻”,宾语是“枣阳”,本句主 谓宾齐全,结构完整,不能断开,排除 AB;“宗政命珙取它道劫金人”,“宗政”是本句的主语,前面应 该断开,排除 D。 本句译为:嘉定十二年,完颜讹可率步、骑兵二十万分两路进攻枣阳,金兵环列在城下,孟珙登上城墙射 敌人,将士们都叹服。孟宗政命令孟珙从别的地方劫杀金人,孟珙攻破敌人十八寨,斩杀一千多人,缴获 大量军器回来。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 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A 项,“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被檄’在本文中是用檄文晓谕 的意思”说法错误。“被檄”解释错误,放入语境也解释不通,应该是“被征召”的意思。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 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 符合之处。 C 项,“孟珙身居要职,宽严有度。对因私事而争斗的官员只是当面斥责而己,让他们知羞醒悟。对擅离 职守的手下则严刑处罚”说法错误。原文“驰书责之”的意思是“孟珙立即写信责问他们”,而并非“当 面斥责”。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 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丁父忧”,遭逢父亲的丧事;“起复”,重新起用;“辞”,推辞;“趣”,同“趋”, 趋向,奔赴。 第二句得分点:“边民来归者日以千数”,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来归边民日以千数;“居”,让…… 居住;“赈贷”,救济。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关键是读懂文言文,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 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要求从原文中寻找信息,并将其进行概括组合,形 成答案。本题题干“文中孟珙与皇上的一番对话,体现了他什么样的品格和见识”,结合“此宗社威灵, 陛下圣德,与三军将士之劳,臣何力之有”分析可知,孟珙谦虚退让。孟珙面对皇帝的褒奖,不贪己功把 作战取胜的功劳归于皇帝的盛德和军士的付出。结合“帝问和议,对曰:‘臣介胄之士,当言战,不当言 和’”分析可知,孟珙耿介忠直。对皇上问合议一事,他直言该战。结合“帝问恢复,对曰:‘愿陛下宽 民力,蓄人材,以俟机会’”分析可知,孟珙见识远大。针对恢复国土一事,他建议陛下放宽民力,集聚 人才,等待时机。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 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 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 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 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 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孟珙,字璞玉,随州枣阳人。他的四世祖孟安,曾跟从岳飞,立有战功。嘉定十年(1217 年),金人进 犯襄阳,孟珙的父亲孟宗政当时是赵方的部将,孟宗政受檄命去救援枣阳,在阵前父子离散,孟珙望见敌 人骑兵中有一个穿素袍骑白马的人,说“是我父亲。”急忙率骑兵冲入敌阵,使孟宗政脱险。孟珙因功被 补为进勇副尉。嘉定十二年,完颜讹可率步、骑兵二十万分两路进攻枣阳,金兵环列在城下,孟珙登上城 墙射敌人,将士们都叹服。孟宗政命令孟珙从别的地方劫杀金人,孟珙攻破敌人十八寨,斩杀一千多人, 缴获大量军器回来,金人逃走,孟珙因功升为下班祇应。嘉定十四年,孟珙拜见制置使赵方,赵方- -见到 他就认为他是奇才,任命他为光化尉。(孟珙)遭父丧,制置使在他服丧期没满时重新起用他,他推辞,让 他安葬父亲后就职,他又推辞。端平二年,孟珙被授予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暂时在黄州驻扎,他辞别皇 上,皇上说:“你是名将的儿子,忠心、勤勉、体恤国家,功绩昭著。”孟珙回答:“这是宗社的威灵, 陛下的圣德和三军将士的功劳,我有什么能力?”皇上问恢复故土的事,孟珙回答:“希望陛下放宽民力, 积聚人才,等待时机。”皇上问和议的事,孟珙回答:“我是军人,应该谈论战,不应该谈论和。”皇上 给他丰厚的赏赐。孟珙兼任光州知州,又兼黄州知州。端平三年,孟珙到黄州,增厚城墙、疏导护城河, 搜集军事物资,前来归附的边境百姓每天有千人,孟珙造了三万间房子让他们居住,对他们多加赈济。皇 上下制任命孟珙为宁武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兼夔州知州。四川制置使陈隆之与副使彭大雅不和,互相上 书向朝廷告状。孟珙说:“国事这样,把大家的才智和计谋合起来,还怕不能战胜敌人,你们双方却为私 事争斗,难道不愧对廉颇、蔺相如的风骨吗?”孟珙立即写信责问他们,他二人看到书信后很惭愧。大元兵 到三川,孟珙下令应该出兵戌守的主兵官,不许丢弃一寸土地。开州的梁栋因缺粮,请求回制置司,孟珙 说:“这是弃城。”梁栋到夔州,孟珙让高达砍掉梁栋的首级来示众。于是众将遵守命令,不敢稍有违背。 孟珙亲自镇守江陵,孟珙上奏说:“襄、蜀两地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士人无处安身,蜀地士人聚集在公 安,襄阳士人聚集在郢渚,臣设立了公安、南阳两座书院,使那些被没收的田舍隶属书院,使士人有地方 受教育。”他请皇上题写榜文赐给书院。他的病加重,请求辞官,他被授予检校少师、宁武军节度使后辞 官,在江陵府治所去世,当时是九月廿六日。九月初一,有颗大星陨落在境内,声音如雷。孟珙去世的消 息传到朝中,皇上震惊,停止朝政而追悼他,赠给他丧葬费银绢各一千多、特赠他为少师,三次赠官后为 太师,封他为吉国公,谥号“忠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河·天下事 王埜① 天下事,问天怎忍如此!陵图②谁把献君王,结愁未已。少豪气概总成尘,空馀白骨黄苇。 千古恨,吾老矣。东游曾吊淮水。绣春台上一回登,一回揾泪。醉归抚剑倚西风,江涛犹壮人意。 只今袖手野色里,望长淮、犹二千里。纵有英心谁寄!近新来、又报胡尘起。绝域张骞③归来未? 注释:①王埜(yě),南宋末年诗人。因与宰相不和被罢职闲居。②陵图:宋理宗端平元年,朱扬祖、林柘进《八 陵图》,提醒君王不忘故国。③张骞:西汉名将,奉武帝命出使大月氏,相约夹攻匈奴,在外十三年方归。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 本词塑造了一个虽心忧家国,但年老体衰,罢职闲居,心灰意冷的老者形象。 B. “天下事”一句,领起全词,表达了词人无比深沉的忧国之思,读来苍凉悲愤。 C. 多少志士仁人报国无门,赍志而没,只剩下荒草野茔,引发作者深切的哀叹。 D. 中片道忆当年秦淮吊古事,在西风中抚剑感伤,听见涛声微荡,不禁心潮起伏。 16. 这首诗有怎样的语言特色?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答案】15. A 16. ①沉郁、悲怆。采用三叠词调的形式,一咏三叹,感情波澜层层推出,表达渴望抗敌 复国,却报国无门的悲愁与愤懑。②慷慨、激烈。开头责问苍天,结尾呼唤英雄,情感饱满激荡,振聋发 聩。③凝练、含蓄。运用陵图和张骞的典故,言已尽,意无穷。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 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 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 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A 项,“心灰意冷”分析错误,应是壮心不已。故选 A。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特点的基本能力。赏析语言特色可分三步走:概括内容、分析语言形式、用形容 词表达。①明确所写的具体内容,对内容加以概括总结。②分析语言形式方面的具体特点。 语言本身的特 点,主要体现在整散句、长短句、修辞格、叠音词的运用上,有的用整句,有的多用散句,有的整(整句) 散(散句)结合;有的多用长句,有的多用短句,有的长(句)短(句)结合;还有的运用修辞格等等, 都是语言的表现形式。③掌握语言特色的词语(形容词)、通过比较、选择予以定性。 积累常见的语言特 色的词语有:平实质朴、含蓄隽永,豪放刚健、黯淡凄婉,清新自然,生动形象,幽默讽刺、富丽清新(清 新、华丽)、淡雅肃静等等。这首诗的语言特色可概括为:①采用三叠词调的形式,一咏三叹,感情波澜层 层推出,表达渴望抗敌复国,却报国无门的悲愁与愤懑。如“少豪气概总成尘” “醉归抚剑倚西风,江涛 犹壮人意。”语言沉郁、悲怆。②开头责问苍天,“问天怎忍如此!”结尾呼唤英雄,“绝域张骞归来未?” 情感饱满激荡,振聋发聩。语言慷慨、激烈。③运用陵图和张骞的典故,“陵图谁把献君王” “绝域张骞 归来未?”言已尽,意无穷。语言凝练、含蓄。 【点睛】如何鉴赏诗歌: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②怀古类。③思乡怀人类。表 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⑤闲适类。⑥借景抒情类。⑦托物言志类。⑧爱情类。⑨民 生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 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 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定主旨。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 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 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 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 五、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诗词赏析: 这首词从词中“千古恨,吾老矣”看,当是词人的晚年之作。表现一个爱国老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天下事,问天怎忍如此!”起句醒目突出,词人对苍天发问:怎忍心把天下事弄到“如此”地步! 这里所说的“天下事”,即当时的国事。当时的国事到了什么地步呢?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朝廷昏聩, 志士抱负难展,国家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词人看到这种惨痛的现实,不由得不提出这样的诘问,这是词人 长期郁积于胸的忧愤的倾诉,也是词人炽热爱国的情感的流露。“陵图谁把献君王,结愁未已。”关于献 陵图事,据《续资治通鉴》第一六八卷载:理宗端平元年(1234),“诏遣太常寺主簿朱扬祖, 门祗候林 拓诣洛阳省谒八陵”,“甲戌,朱扬祖,林拓以八陵图上进。帝问诸陵相去几何及陵前涧水新复,扬祖悉 以对。帝忍涕太息久之。”献陵图意在提醒人们不忘故国,早日恢复中原。可是现在又有谁能像朱扬祖、 林拓那样,提醒君王不忘故土,抗敌复国呢?这样的人物不见了。想到这里,词人郁积于胸的忧愁,杳无 尽头”。“结愁不己”。“少豪气概总成尘,空余白骨黄苇。”由于南宋统治者置国家安危、民族生存于 不顾,志士一腔报国的豪情壮志只好化作了尘土,最终老死荒丘。 换头处以“千古恨,吾老矣。”承上启下。“千古恨”是紧承上文而来,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它概括 了词人理想破灭的旧恨新愁。由于豪气化为尘,白骨委黄苇,这就给志士留下了永难弥平的终身之恨了。 这里有身世之感,有家国之痛。加以现今年老力衰,便更是感慨万千了。以下是一系列对往事的追忆。词 人曾东游淮水,凭吊英雄;也曾登临江宁府(今南京)城内的绣春台,但每登每揾泪。“醉归抚剑倚西风, 江涛犹壮人意。”词人登台独酌,借酒浇愁,面对凛冽的西风,倾听着如吼的惊涛的拍击声,频频抚着身 边携带的宝剑。这一细节描写,再一次告诉人们,我虽年老,还愿发愤图强,为国效力! 然而尽管词人雄心未已,豪情满怀,眼前的现实却是“只今袖手野色里,望长淮、犹二千里。”词人 不仅年老了,而且失势丢权了。据史载:“理宗宝祐三年(1255)签书枢密院事王埜罢。”(《续资治通览》 174 卷)他成了一个无法抗敌,只能袖手旁观的在野之人。这样一个被迫身居局外的人,纵有雄心壮志,又 能托付给谁呢?真是报国无路,壮志难伸。“近新来、又报胡尘起。”指宋理宗端平元年蒙古灭金后,背 弃前盟,大举攻宋。“绝域张骞归来未?”张骞,西汉人。武帝建元三年(前 139)以郎应出募使月支,相 约共同夹攻匈奴。途经匈奴时,被拘留十多年,后逃回,又以校尉从大将军卫青击匈奴,因骞知沙漠中水 草所在,使军队不致困乏,有功封博望侯。在这国难深重的时刻,词人多么希望能有像当年通西域的张骞 那样的人,联合一切力量,击败敌人,扭转危局啊!然而这种愿望能实现吗?最后留下了一个沉重的问号! 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而人品味。 这首词抒发了一位爱国老人壮志未酬的情怀。全词以“恨”为轴心。词中充满了建功立业之情,苍凉 沉郁之气,起句如奇峰突起,令人惊觉;结句动荡迷离,耐人寻味。可以看布局谋篇的匠心。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说种树人应保持树木天性,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 比喻对育人也有启发意义。 (2)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眼前实景来表明争取 最后胜利的信心。 (3)杜甫在《客至》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招待不周的歉疚,让人感受到主 人竭尽诚意的盛情。 【答案】 (1). 其莳也若子 (2). 其置也若弃 (3). 青山遮不住 (4). 毕竟东流去 (5). 花径不 曾缘客扫 (6). 蓬门今始为君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 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 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莳、置、径、蓬。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直接 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 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而字形和字 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秋天的下午,几乎家家户户每一堵朝西的墙壁上都落满了蜻蜓,夕阳下它们透明的薄翼和花纹各异的 细长尾巴,像一件精心的刺绣。顺着墙根悄悄溜过去,用手一按,就捉住一只。一只被捉走了,其他的照 旧静静趴着;好像蜻蜓对此时此刻的阳光迷恋至极,生怕一拍翅,那暖暖的光阴就会飞逝。 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人,个子高高的,扛着锨,走路一摇一晃。他的脊背上爬满晒太阳的蜻蜓,他并 不知觉。他正从一个大斜坡上下来,影子在他前面,长长的。他的影子已经伸进家。妻子在院子里,做好 了饭,看见丈夫的影子从敞开的大门伸了进来:先是一个头(a)戴帽子的头,接着是脖子,然后是弯起的一 只胳膊和横在肩上的一把锨(b)你爸的影子已经进屋了(c)她喊孩子(d)快打洗脸水,准备吃饭了(e) 孩子打好水,将脸盆放在地上,跑到院门口,看见父亲还在远处的田野里走着,一个人一摇一晃的。 他的影子像一渠水,悠长地朝家里流淌着。 18. 文中括号处的标点符号,填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 d e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A. A B. B C. C D. D 19.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个子高高的、扛着锨、一摇一晃的人,他并不 知觉他的脊背上爬满晒太阳的蜻蜓,他从一个大斜坡上下来时前面留下长长的影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 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更好,为什么? 【答案】18. C 19. ①把“他的影子”比作“一渠水”,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夕阳映照下细长的影子 与一渠水的形状相似;③父亲缓慢走动,影子徐徐移动与渠水慢慢流淌的状态相似。 20. ①将修饰语独立成句,有强调意味,突出了人物的动作姿态、形象特点;②采用短句,读起来富有节奏, 增强了文章的画面感和感染力,有利于刻画人物,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解析】 【分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结合上下文“先是一个头”“戴帽子的头”可知,下句是对上句的补充说明,故 a 处应用破折号,排除 A、 B 两项;b 处,结合语境可知,此处描写丈夫的影子,已经告一个段落,故应该用句号,排除 D 项;“你爸 的影子已经进屋了”是妻子说的话,故 b 处还应用左引号;c 处话还没说完,说话人处于句子中间的位置, 故 c 处应用逗号和右引号;d 处应用逗号和左引号;e 处,话已说完,故应用句号和右引号。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扣住题干中“比喻具有相似性”,明确本体和喻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似点。该句中本题是“他的影子”, 喻体是“像一渠水”,所以,首先要答出“把‘他的影子’比作‘一渠水’,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然 后从形状角度分析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可分析出“夕阳映照下细长的影子与一渠水的形状相似”;最后 从状态角度,扣住“悠长”“流淌”可分析出“影子徐徐移动与渠水慢慢流淌的状态相似”。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从内容的表达上看,原句的陈述对象是“人”,修饰语是“个子高高的”“扛着 锨”“走路一摇一晃”,各个修饰语独立成句,强调“走来的这个人”“个子高”的特点,以及“走路一 摇一晃”动作姿态,还有“脊背上爬满晒太阳的蜻蜓”形象特点,有利于刻画人物,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2)从句式的特点上看,“个子高高的”“扛着锨”“走路一摇一晃”“他正从一个大斜坡上下来”“他 并不知觉”“影子在他前面”“长长的”采用短句,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增强了文章的画面感 和感染力。 2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人和动物为什么要睡眠呢?①__________________:一是能量耗竭假说。觉醒时神经元消耗大量能量, 需要转入睡眠状态进行休整。二是神经可塑性假说。觉醒时神经元形成大量新的突触, ②__________________,睡眠过程中,这些多余的突触会发生退缩。三是免疫防御假说。觉醒状态下机体 容易出现免疫反应,产生的细胞因子促进睡眠,使机体远离嘈杂环境、减少伤害性刺激。每个假说虽然都 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都不全面。占人类一生 1/3 时间的睡眠,很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最终表现为稳 定的睡眠周期。 【答案】 (1). 目前主要有三种假说 (2). 其中有些突触多余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前面提出了问题“人和动物为什么要睡眠呢?”说明此处应当回答问题,根据后面的“冒号”, 以及后文的“一是……二是……三是”,且都是“假说”可知,此处是总括性的句子,据此可填写“目前 主要有三种假说”。 第二处,是介绍“神经可塑性假说”的,前句有“觉醒时神经元形成大量新的突触”,说明此处与“突触” 有关;再结合后文“这些多余的突触……”可知,此空衔接“突触”与“多余”,据此可填写“其中有些 突触多余”。 22. 下面是“遗忘实验”测试数据表。请根据图表内容,总结出知识遗忘的两条规律,并从中得出一条与学 习有关的启示。要求语言简明,表述准确。每条规律不超过 15 个字,启示不超过 30 个字。 时间间隔 记忆保持量 刚刚记忆完毕 100% 20 分钟后 58.2% 1 小时之后 44.2% 8-9 小时之后 35.8% 一天后 33.7% 两天后 27.8% 6 天后 25.4% 一个月后 21.1% 【答案】规律:①记忆完成后,遗忘就开始发生。②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 (2)启示:学习完某一方面的知识后,应抓紧时间及时复习。 【解析】 【分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图文转换题。从题干来看,“根据图表内容,总结出知识遗忘的两条规律, 并从中得出一条与学习有关的启示”,答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遗忘的两条规律,二是“得出一条与 学习有关的启示”。对于前者,考生应分析图表的内容,图表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时间间隔”,二是“记 忆保持量”,从数字的变化来看,从记忆完成之后,遗忘就开始发生了,而且遗忘的速度一开始快,后来 变慢。对于第二问,考生应针对遗忘的特点来提建议,既然遗忘从记忆完成就开始,那么考生应及时地进 行复习,并且要反复复习记忆。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论语》 ②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朱熹 ③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④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毛泽东 ⑤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挪威] ⑥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那就是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美] 对上面六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发言稿, 作为学生代表在今年学校召开的“十八岁成人礼”上发言。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学校名称;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青春·进步·希望 ——写在“十八岁成人礼”上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青春·进步·希望》,作为十八岁的一份子,站在学校的演播厅, 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感,内心是无比喜悦和激动的。青春花季,如诗如梦。十八岁,从法律意义上意味着 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应该履行和承担一切法律范围的权利和义务了。十八岁是分水岭,左边是过去的岁 月里由幼稚和梦想堆砌的美丽的梦幻庄园,而右边,是我们即将踏上的,充满神奇和未知诱惑的,一条终 点由自己决定的人生之路。十八岁,远去了童年的烂漫,淡去了少年的轻狂,十八岁,生命绽开最灿烂的 微笑,血脉里奔流着活力,心头铭刻雄心壮志。是的,风华正茂的我们已经长大,我们应该有责任和担当 的意识,为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挪威的艺术家易卜生说过,“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在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今天,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们也要稳稳地驾驭号“社会主义中国号”这艘巨轮。而稳稳地驾驭 需要我们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把握船行的方向和速度,才能稳稳地抵达共产主义的港湾。而要掌握建设 社会主义的本领,需要我们现在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只是,不断地追求学业、思想的进步,努力地把自己 锻造成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学习上的进步,思想上的进步,能力的提升并非朝夕之功,需要我们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干。在学 习中不断地激浊扬清,取长补短才能真正的取得实质性的进步,才能真正的掌握过硬的建设本领。南宋理 学家朱熹说过,“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我们要在学习中吸取新鲜的营养,有价值 的东西,摒弃糟粕和渣滓,才能成为真正的“四有”青年。 同学们,十八岁的我们,有对梦想的追求,有不断进步的渴望。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真正地实现个人 的进步与国家的腾飞同步呢?我国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 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先生的意思是我们国家要有真的发展和进步,必须要弘扬民族魂。而这个民族 魂的内核就是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排除万难、与时俱进。不断地超越和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 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说明,我们一直稳稳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弘扬社会主义民族魂的道 路上,而且在不断地发扬它,光大它,这个民族魂本质就是具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 亲爱的同学们,十八岁,不仅是一个年龄,一个数字符号,更是一种担当和责任,需要我们不断地弃 旧扬新、不断超越自我才能迎来自身的进步和才能成就国家的繁荣富强。岁月不居,韶华易逝,让我们为 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不懈地奋斗吧。最后,让我们举起右手,向含辛茹苦抚育我们的父母,向谆谆教诲我 们的老师郑重宣告:我们成年了,我们一定不会辜负您们的希望!我们一定会不断进步,争做国家的栋梁!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完毕。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 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 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 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 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 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过程及要点: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由毛泽东、朱熹、易卜生等六个伟人的名言组成。我们首先 要读懂每则材料的大意,然后采取求同存异的原则进行重新组合。第①句: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 也?说明了青年是社会的生力军,前途不可限量。第②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这句话强 调人要不断地激浊扬清,不断地自我完善。第③句: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 有真进步。该句强调中国的进步有赖于民族魂的弘扬。第④句说明:个人的进步,需要批评与自我批评。 第⑤句说明:个人要掌握本领,要有责任担当的意识。第⑥句说明:拥有希望或梦想的意义和作用。根据 题干将二至三句话进行组合成一个话题,进行立意即可。同时,要注意发言稿的形式要求。 立意角度: 1.不断进步,超越自我。 2.革故鼎新,激浊扬清,才能真正进步。 3.弘扬民族魂,中国才能真正进步。 4.个人有进步,民族有希望。 结构层次: 这是一组名句串式的材料。首先要读懂每则材料的大意,然后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有共性的话题。范 文《青春·进步·希望》,紧扣“18 岁成人礼”这个活动背景,抓住“青春”这个字眼。名句方面结合了第 三、四、六句,即“进步”与“希望”。这之间的内在关系是: 18 岁正值青春年华,从发展的角度看,需 要不断进步,才能成就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开篇点出发言的主题,写到 18 岁的美好和责任担当意识;中间 部分具体论述:青春年华当大有作为,不断追求进步;而要取得真正进步,需要不断地革故鼎新、激浊扬 清,还要弘扬“民族魂”,即有家国情怀。最后,再次呼吁青春年少的同学,不辜负父母师长的养育和教 诲,为民族的希望做出自己的贡献。整篇文章脉络清晰,紧扣标题;语言很有激情和感染力,符合发言稿 的要求。 素材积累: 1.韶光易逝,青春难觅。哲人说,时间很短,一个人从生到死也不过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是的,昨天 已经过去,今天正在进行,而明天,属于自己。18 岁的青春同样如此,过去的已经过去,而未来,正等待 着我们去耕耘,父母创造的只能是我们的此刻,而我们,要创造的却是自己的未来。没有谁能够掌握我们 的命运,是我们,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那世界。 2. 18 岁,代表着心智上的成熟,是一种能够放眼未来,能够正视逆境和现实的宽阔胸襟。18 年的成长历程 中,有很多自己不愿见到的发生的事情和一些相对来说是逆境的境遇。但是,我们 18 岁了,不能再去想着 如何逃避和摆脱这些烦扰。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茁壮,而那些回 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18 岁了,应该拥有一些实际的想法和对生活的希望,不需要说一些豪冲天 的话语,也不需要轰轰烈烈地做一番大事,18 岁,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坚挺基石。 3.谁都不希望在以后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虚度光阴,所以,前 18 年已经过去,后面的精彩将由我们自己去呈 献,用自己的汗水写下人生的宣言,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自己的诺言,老矣时,还能够想起自己在 18 岁成 人礼上的庄严宣誓:十八而志,青春万岁!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 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 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 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 角度多侧面地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 足。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