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佛山一模作文审题分析及下水作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佛山一模作文审题分析及下水作文

ID:690847

大小:31.77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5-1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2021 年佛山一模作文审题分析及下水作文 【原题回顾】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60 分) 曹操平定北方后,率大军南下,逐刘备,进逼东吴。东吴方面分化为主降派和主战派, 主战派主张联刘抗曹。刘备也有联吴抗曹之心,派诸葛亮前往东吴游说。诸葛亮先用激将法, 后分析时局,孙权听后心动。都督周瑜力主抗曹,并指出了曹军的不利因素,最后孙权断案 立誓,联刘抗曹。 在广佛中学“鉴古知今”的主题读书会上,大家围绕这个故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面对 强敌,孙权、诸葛亮、周瑜均有出彩的表现,谁才是你最欣赏的人呢?请写一篇发言稿,体 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 800 字。 【题意分析】 一、审题 1、审读任务语:要求你完成一个怎样的任务? 在孙权、诸葛亮、周瑜中选择一个自己最欣赏的人,以“鉴古知今”为主题,在广佛中 学读书会上发言,说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2、细化任务 ①在孙权、诸葛亮、周瑜中选择一个自己最欣赏的人:只能择其一来写,不可两个或三 个,应简单作权衡比较。 ②以“鉴古知今”为主题:行文过程除了写到“古”之外,还必须联系到“今”,“古” 是“今”的经验,给“今”的启示和指引。可以写完“古”后最后总结来一段详细的联“今”, 但最好是每一部分说“古”后即来谈“今。”(是否能上 50 分以上的必要条件) ③在广佛中学读书会上发言:发言稿——格式、现场感、身份意识。 ④说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对人物的认识与思考,由人物到现实的认识与思考,那么人 物做了什么?——读材料审出任务限制。 3、审读材料 曹操平定北方后,率大军南下,逐刘备,进逼东吴。东吴方面分化为主降派和主战派, 主战派主张联刘抗曹。刘备也有联吴抗曹之心,派诸葛亮前往东吴游说。诸葛亮先用激将法, 后分析时局,孙权听后心动。都督周瑜力主抗曹,并指出了曹军的不利因素,最后孙权断案 立誓,联刘抗曹。 ①划分材料层次 曹操平定北方后,率大军南下,逐刘备,进逼东吴。东吴方面分化为主降派和主战派, 主战派主张联刘抗曹。——背景:曹操大军进逼(面对强敌),东吴有主降派。 刘备也有联吴抗曹之心,派诸葛亮前往东吴游说。诸葛亮先用激将法,后分析时局—— 诸葛亮:肩负使命,临危不惧;分析时局,全盘把握;灵活运用,另辟蹊径,巧舌如簧; 有勇有谋。 孙权听后心动;最后孙权断案立誓,联刘抗曹——孙权:察纳雅言;有决断能力。 都督周瑜力主抗曹,并指出了曹军的不利因素:沉着冷静,力排众议,有勇有谋。 ②从人物身份以及关系进一步分析 诸葛亮——孙权、周瑜:敌对 2 诸葛亮能勇赴敌营,可见其勇;也可见其对刘备的忠。 孙权能放下对敌方的成见,接受诸葛亮的建议,可见其有大局观。 周瑜与诸葛亮除了在不同阵营外,还有是各自阵营中地位、名声都相当的人,基于这一 层,周瑜也选择了跟诸葛亮同样的策略,可看出周瑜的大局观(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察纳雅言、胸襟宽广。 二、立意:用一句话串连起审题的要点。 我最欣赏周瑜,因为周瑜既有诸葛亮的勇与谋,也有孙权善听,更让两者交融,成就一 股高贵的气度。 三、拟写分论点、清点素材 周瑜的气度,首先体现在他面对强大敌人时的沉着冷静。 周瑜的气度,体现在他面对敌手孔明时依然做到从善如流。 周瑜用智勇与大度练就的气度,最终的归宿指向对国的忠诚。 【教师下水作文】 智勇双全抗强敌,接纳对手显气度 石门高级中学 黄健珊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参加本次读书会并进行发言。三国群雄逐鹿中原,面对曹操的南下 大军,步步进逼,诸葛孔明勇闯东吴,游说孙权;孙权察纳雅言,促成联盟。而我最欣赏的 则是周瑜,因为他既有孔明的智勇,又有孙权的善听,更让两者交融,成就一股高贵的气度。 周瑜的气度,首先体现在他面对强大敌人时的沉着冷静。作为一名武将,面对强敌,坚 持抗曹,是为勇;面对向强敌主降的群臣,还能条分缕析地分析敌我形势,指出曹军的不利 因素,是为谋。正是这样趁着冷静的周瑜,才能在后来的赤壁之战中做到“谈笑间,樯橹灰 飞烟灭”。这让我想起了如今瞬息万变的社会,我们面临的“强敌”有可能是对我们打贸易 战的他国,有可能是未能攻破的技术难关,有可能是狡猾的新冠病毒,面对强敌的刁难,只 有坚持周瑜的沉着冷静,方能找到解决之道。同学们,当你在学习上碰到一道难题的时候, 你做到沉着冷静了吗? 周瑜的气度,体现在他面对敌手孔明时依然做到从善如流。周瑜冷静而坚定地选择了联 刘抗曹,而这个选择因为有了孔明这个敌营中的对手事先提出这个背景,更显难能可贵。面 对与自己旗鼓相当的对手,周瑜没有像秦国群臣排斥张仪那般排斥孔明,更不如鲁迅笔下那 位把得来的大宅一把火烧光的昏蛋那样,只嚷嚷孔明是奸细,得抓起来杀了干脆。他选择了 接受孔明的谋略。同学们,这是多么难得的气度啊!相比起美国对华为的各种打击,我国则 以海纳百川的态度去接纳各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于是才有了多姿多彩的敦煌文化,才有了走 向世界时尚舞台的故宫元素。所谓大家风范,自当如周瑜这般有容人雅度,所谓大国风范, 也是自当如此。 周瑜用智勇与大度写就的气度,最终的归宿是他的忠诚。“既生瑜,何生亮?”不过是 小说家的陪衬笔法。历史上的周瑜,雅量宽容,就连曾不服其少年得志的东吴老臣程普也因 周瑜的气度而感叹:“与公瑾交,如饮醇酒,不觉自醉。”我想,如果抛开红尘俗世。周瑜与 诸葛亮一定是一对能够亭中对弈、山中抚琴、无话不谈的知音。棋逢敌手,多么快意!只是 各为其主,立场有别。而身在当代的我们却比周瑜、孔明幸运,因为我们不存在立场的羁绊。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构想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知己,都可以合作共赢,就像“广 佛”也可以“同城”,地球本为一村。 3 鉴古知今。同学们,我们青年人应该为着人类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发奋学习,习得如周 瑜般的学识:勤于修身,养成周瑜般的气度,接纳彼此,共图大业!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优秀作文都长同一个样子,请你分析以下文章的可取之处: 读三国,借古悟今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能在“鉴古知今”的主题读书会上发表我在读完《三国演义》之后的一些想法。 面对曹操之兵强势南下,孙刘联合亦是大势所趋,相较孙权、周瑜二人,诸葛亮的表现最令 我由衷敬佩。 肩负使命,临危不惧,方显大勇。在强敌南下之时,诸葛亮受刘备之命,前往东吴进行 联合抗曹的游说。试想,如果诸葛亮没有对天下人安危记挂于心,没有身临危险仍一往无前 的勇气,他又何能在危难面前接受使命呢?这不由让我想起了这些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 抗疫天团,他们在 2020 年初的新冠疫情里响应国家号召,把“为国”与“为民”装在心中, 肩负起保卫中国人民健康的使命,以面罩护卫服为盾牌,以专业知识与满腔关怀为利剑,临 危受命驰援武汉,从古至今,这样的人数不胜数,他们在危难面前,用责任心与勇气筑造起 坚实的城墙,捍卫他们的心之所向。同学们,诸葛亮那种“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 间”的勇气,又是否打动了你们? 分析时局,全盘把握,尽得大观。 在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之时,诸葛亮肯定对天下之局 势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对战争的背景进行了综合评估,他深知曹操虽兵力强盛,但毕竟北 方之兵不习水战,长途征战必水土不服。而孙,刘地处南方,虽力量微弱,但共同之兵不习 水战,长途征战必水土不服。而孙,刘地处南方,虽力量微弱,但共同联合则足以拒 曹。 在 当今, 21 世纪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疫情撕裂美国,脱欧累垮英国,恐袭威胁法国的 时代背景下,更需要我们拥有分析时局把握全局的能力,如此,才能应对在风云变幻的国际 时局里层出不穷的危险与挑战。 其实,不仅仅在国家治理层面,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也应 有分析问题,把握全局的能力,我们应对各个学科有充分的自己认知,正如诸葛亮在分析各 个势力兵力战斗值 时 一样,我们也应对自我能力有全盘的分配与认识,各位同学,这一方 面你们又是否认同呢? 灵活运用,另辟蹊径,是为大智。 诸葛亮面对的孙权是敌亦是友,而相较于苦苦恳求 与强硬胁迫孙吴来联合抗曹 诸葛亮运用的是激将法,将关乎对方重点利益的问题摆到桌面 上,从而利用对方的弱点达成自己的目标。这种灵活运用以及创新亦 是 当今的我们应当学 习的。在我们解决一道数学难题的时候,我们又是否囿于 传统的思路,而被他们蒙蔽了我 们发现题目要害之处的目光呢?尝试灵活运用,另辟蹊径来达到解题的目的吧! 同学们,古时的人物和故事释放出智慧的光辉,对如今我们做事看问题有许多可贵的启 示,读三国,借古之道 ,知悟现今之事。 【点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审题精准,有三大优点:其一,较好地完成了写作任务。以 发言稿的形式,呼应了“鉴古知今”的主题读书会上发言的情境,较为清晰明确地回答了题 目的问题,并紧紧围绕“鉴古知今” 的主题,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诸葛亮对今天的借鉴,联 系自身实际,谈得非常具体。其二,观点独到,思维清晰,结构谨严。阐述诸葛亮为什么值 得欣赏 ,“肩负使命,临危不惧,方显大勇” “分析时局,全盘把握,尽得大观” “灵活 运用,另辟蹊径,是为大智”三个角度的回答清晰独到。其三,材料使用灵活自然,对话感 4 强。“知今”的材料论据准确有力,从全国抗疫天团到 21 世纪的世界格局再到自身学习生活 世纪的世界格局再到自身学习生活实际,视角多变,表达灵活。由三国讲到当今的现实价值, 再又回到听众的身份进行交流,实际,视角多变,表达灵活。由三国讲到当今的现实价值, 再又回到听众的身份进行交流,对话感和现场感很好,这也是本文最突出的亮点。对话感和 现场感很好,这也是本文最突出的亮点。(57 分(24+23+10)) 【相关素材积累】 【人物】周瑜,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 “既生瑜,何生亮”,是周瑜背的最大黑锅。 罗贯中这老头子坏滴很,在写《三国演义》时坚持“一个凡事”的方针,即天下凡是不 姓刘的,要么被黑,要么做垫背,前有曹魏孟德,后有东吴公瑾。 “三分真七分假”的《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就是说,这本书是根据 《三国志》等史料创作的传奇小说,类似《水浒传》,有一定历史和人物做背景,文学性毋 庸置疑,但真实性就另说了。 拜《三国演义》所赐,一个“完美高富帅”的优质男周瑜,变成了一个狭隘的受气包, 一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倒霉鬼,最后还落得个被活活气死的可怜结局,这黑锅真够大的。 那么真实的周瑜究竟是怎样?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01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想到周瑜,脑子里就蹦出《国风》的这句诗。 眉目俊朗,身长玉立,翩翩浊世佳公子,就像他的名,瑜。 历史上的周瑜确实是个帅哥,陈寿在《三国志》里形容他“仪容秀丽,长壮有姿貌,吴 中呼为周郎”,即又高又壮又帅又有钱,简称高富帅,江东父老都唤他为“周郎”。 呼人为“郎”,带有赞美褒奖之意,“周郎”其实就是“周帅哥”,同时期比他帅的估计 也就吕布了。 帅哥不稀罕,但帅出风度就是宝藏了。周瑜才貌双全,精通音律,一曲《长河吟》与《广 陵散》齐名,堪为世间绝响,赢得“曲有误,周郎顾”的美誉,连诸葛亮都爱不释手。 别人酒后发疯,周瑜越喝越帅,醉后仍能听出旋律对错。每当下面的人弹错曲调后,他 会温柔地提醒:嘿美女,你弹错了。 唐诗“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便用了“周郎顾曲”的典故,古筝美女为了博得周 瑜的眼球,故意时不时弹错音,这个撩汉的套路也算千古一绝了。 影视剧中的周瑜,94 经典版中洪宇宙老师气质不俗,但总觉得不够帅气;电影《赤壁》 的小乔够美,但梁朝伟却少了些书生意气,把周瑜演成了城府万壑的“易先生”;新版《三 国》的黄维德俊朗不凡,但又似乎少了几分风流雅致? 我果真是个颜控啊。 总之,周瑜就是一个人间极品。试想一下,当李白的文、岳飞的武、潘安的帅和屈原的 品德,这些优点都集中到一个男人身上,会是什么样子? 此男只应天上有,误落凡尘仅一人。 02 周瑜的人生,在起跑线上就赢了。 他的堂祖父、堂叔曾是部队最大的官,老爸当过洛阳令,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委书记, 5 他一出生就是妥妥的大院高干子弟,苗根正红的革命接班人。 上天不仅给了他出身和美貌,还给了一位好基友,孙策。 两人同岁,自幼惺惺相惜,孙策自称他俩是“总角之好”,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我俩 穿同一条开裆裤长大的”。 孙策和周瑜,一个雄略过人,一个风流倜傥,这对 CP 丝毫不亚于刘关张的桃园结义; 一个娶了大乔,一个娶了小乔,兄弟连襟、两双伉俪,这道江东风景线就连对岸的曹操看着 都眼红。 被曹操称为“难与争锋”的小霸王孙策,与周瑜双剑合璧,在江南的土地上驰骋,渡横 江、攻皖城、破刘勋、讨江夏、定庐陵,为东吴政权打下半壁江山,几乎找不到对手。 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大小二乔又为盖世英雄添上一抹柔情的底色,让这对双子星在东 汉末年闪耀了数年,若不是官渡之战前孙策死于刺客暗杀,恐怕就不是后来三分天下的局面 了。 孙策死后,周瑜又辅佐孙权巩固父兄基业,忠心如一个耿直 boy,多次拒绝袁绍和曹操 伸出的橄榄枝。 《江表传》里说过这么一件事:曹操想拉拢周瑜,派同样有颜值、有口才的蒋干去做中 间人。 周瑜自是知道蒋干的来意,故意安排他在五星级酒店嗨了三天三夜,结果蒋一句招揽的 话也说不出,回去向主人交差,“周公谨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曹操听后,从此死了挖周 瑜这条心。 所以这样一个风度翩翩、忠肝义胆的周瑜,这样一个在战场和情场青春得意的周公瑾, 又怎么会是《三国演义》里的嫉妒小人? 他根本没必要去羡慕任何人,别人羡慕他还来不及呢。 03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三个词,每个人都引人遐想,其实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周瑜的一生,最闪耀、最被 人津津乐道的无疑是赤壁之战了。 这场战争几乎汇集了所有的三国英雄,从曹氏父子、刘备集团以及江东双星的三方主角, 到孔明、黄盖、鲁肃、蒋干等众多文臣武将,一时多少豪杰,而其中最重要的角色当属周瑜。 易中天在《品三国》中说:“周瑜人品好,修养高,会打仗,懂艺术……我甚至怀疑他 指挥军队也像指挥乐队,能把战争变成艺术,把仗打得十分漂亮,就像艺术品一样。” 赤壁之战就是周瑜导演的一出好戏。 彼时的曹操战无不胜,野心勃勃,勇武如张飞、甘宁之流也忌惮他三分。周瑜却不以为 然,他分析此时的曹操不得民心,且久战兵疲,更何况一群北方旱鸭要在江南打水战呢? 所以他力排众议,劝孙权和曹操正面刚,并作为都督亲自率 3 万兵马,和刘备组成五万 人的孙刘联军,与二十万人的曹军在长江赤壁狭路相逢。 周瑜作为前线统帅,运筹帷幄之中,初战击败曹操水军,后又采用了黄盖的火攻之计, 命黄盖诈降深入敌军腹地,烧得敌人屁滚尿流,曹操从华容道落荒而逃,从此退守北方养老 晒太阳,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如此再看苏轼的名篇,或许会更有感触,“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 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其实那时候,小乔并不是“初嫁了”,两人已经结婚近十年,追求者众的周瑜一个妾也 没有纳,连个桃色绯闻都没有传过,简直不要太完美。 6 这就是周瑜,比起刘关张的“女人如衣服”,他多了几分深情;比起建安七子等一干文 人,他多了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才;比起赵子龙等一介武夫,他又多了几分才子儒雅…… 可就是这么完美的周公瑾,一位赤壁之战的指挥官,罗贯中硬是把诸葛亮安排成了第一 男主角,为了凸显孔明的足智多谋,周瑜到处背锅、当垫背,这一背就是一千多年。 周瑜和罗贯中的“血海深仇”,算是因为一本书结下了。 04 其实,周瑜和诸葛亮各为其主,根本没半毛钱关系。 两人或许见过面,但那时候周瑜已是统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兵马的左都督,估计也没把 诸葛亮这样刚出道的职场小白放在眼里。 罗贯中为了捧诸葛亮 C 位出道,可谓“不择手段”,比如著名的“草船借箭”,孙权若是 泉下有知,恐怕要从棺材里跳出来怒怼老罗:“这本是我夺荆州时用的计谋,怎么被你移花 接木嫁接到诸葛亮身上?” 让孔明借箭借东风就罢了,《三国演义》还拉人作垫背,把周瑜和刘备往死里黑。比如 周瑜设计美人计囚禁刘备,其实是孙权笼络人心而把妹妹嫁给刘备。 反过来说,历史上的周瑜使不出“蒋干盗书”这样的反间计和囚禁刘备的美人计,刘备 也不会因为一个孙尚香而丧失了男儿大志,罗贯中未免也把这两位想得太简单。 更不可信的是,诸葛亮借曹操修筑铜雀台欲夺小乔之事,智激周瑜。 这是《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的情节: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大概是说, 诸葛亮为了达成孙刘联军,跑过来撒了个谎告诉周瑜曹操要抢你老婆,周瑜立马跟曹操大动 干戈。 为了美人,别人一面之词就怒发冲冠丧失理智?这不是周瑜,这是吴三桂啊。反正后人 杜牧是信了,不然不会写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的怀古绝句。 最最最离谱的是,原本“性度恢廊,大率为得人”的周瑜,在《三国演义》里却变得小 肚鸡肠,对孔明各种羡慕妒忌恨,设计陷害不成,反被孔明“三气”,最后“赔了夫人又折 兵”,活生生被气死。 弥留之际,周瑜还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这样自愧不如、嫉贤妒能的叹息。到了今 天,这句话已经是人尽皆知的形容强者和弱者不能共存的俗语。 真实的周瑜,岂是这般心胸狭隘之人? 举个例子,同为左右都督,老干部程普瞧不起周瑜,摆老资历,处处针对他。周瑜以大 局为重,以德报怨,虚怀若谷的胸襟让程普不得不服,程普为此发出了肺腑之言: “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05 那么,周瑜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就连《三国志》也对其死因语焉不详,流传的说法有好几种,但我觉得箭伤复发而死的 说法比较让人信服。 话说取得赤壁大捷后,周瑜率部乘胜追击,围攻曹仁,督战时右肋中箭,在死亡的边缘 走了一趟。一年多之后,带伤作战的周郎在征伐途中旧伤复发,与世长辞,年仅 36 岁。 可能是周郎过于美好,以至于很多人很难接受所谓的“既生瑜,何生亮”。 翻开正史,“三气”子虚乌有,孙权的“三哭”倒是让人印象深刻:听闻周瑜的死讯, 声泪俱下;见到瑜之绝笔,恸哭不已;瑜出殡时,又哭祭于灵柩前。 可开头我们说了,天下凡不是刘备集团的,都被罗贯中一棍子打死了。可老百姓喜欢啊, 据说当年说书先生每每讲到《三国演义》,少长咸集,听得如痴如醉,神化了孔明,却委屈 7 了公瑾。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还特意安排诸葛亮在周瑜死后说过一段话,“周公瑾并非忌我 之智,而是恨我之才不能为东吴所用”,也算为周郎挽回了一点颜面。 如果说罗贯中仍有笔下留情的话,那便是让周瑜年轻了好几岁,并为他配置了两个举世 无双的对手,威震天下的曹操,如神附体的诸葛亮,然后让他在“一时瑜亮”的较量中英年 早逝,永远年轻。 或许只有一个词能形容周郎的一生,天妒英才。 也好,自古英雄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