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2021 届第 3 次调研检测.理科综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K-39 S-32 Cr-52 I-127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 21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6 分。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 ATP 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 DNA 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生物体内的 DNA 常与蛋白质结合,以 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
叙述错误的是( )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 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 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 DNA 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 DNA 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 RNA 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 RNA 聚合酶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 N2 和 NO-
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4.已知药物 X 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 D 可抑制药物 X 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
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
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
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乙组加入了药物 X 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 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 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 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 X,继续培养
D.若药物 X 为蛋白质,则药物 D 可能改变了药物 X 的空间结构
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 S 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 M 和 N 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但 M 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 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
长。将 M 和 N 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
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
A.突变体 M 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 M 和 N 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突变体 M 的 RNA 与突变体 N 混合培养能得到 X
D.突变体 M 和 N 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 DNA 转移
7. 水泥和玻璃工业 共同原料是下列物质中的( )
A. 黏土 B. 石灰石 C. 石英砂 D. 纯碱
8. 以下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A. 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
B. 将铁屑、溴水、苯混合制溴苯
C. 在苯酚溶液中滴入少量稀溴水出现白色沉淀
D. 用稀硫酸与乙醇混合液共热控制在 170℃制乙烯气体
9. 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足量 MnO2 与 40 mL 10 mol·L-1 的浓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氯气分子数为 0.1NA
B. 常温下,224 mL H2O 中所含氢氧键的数目约为 0.02NA
C. 常温下,1 L pH=11 的 Na2CO3 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H+数目为 0.001NA
D. 0.1mol FeCl3 水解形成的 Fe(OH)3 胶体粒子数为 0.1 NA
10. 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1,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
图所示。下列关于 X、Y、Z 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X
Y Z
A. X、Z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性质相似
B. Y 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都能产生气体
C. 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 X<Y<Z
D. 元素 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 Z 的弱
11.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CaCO3 与稀硝酸反应: 2- +
3 2 2CO +2H =H O+CO
B. NaOH 溶液与过量 H2C2O4 溶液反应: - 2-
2 2 4 2 4 2H C O +2OH =C O +2H O
C. FeSO4 溶液与溴水反应: 2+ 3+ -
22Fe +Br =2Fe +2Br
D. C6H5ONa 溶液中通入少量 CO2: - 2-
6 5 2 2 6 5 32C H O +CO +H O=2C H OH+CO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S-的水解方程式为:HS-+ H2O H3O++S2-
B. 将 pH =4 的盐酸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C. 100℃时,pH=12 的纯碱溶液中:c(OH-)=1.0×10-2 mol·L-1
D. CH3COOH 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
3
3
c CH COOH
c CH COO 的值减小
13. 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 A1、Cu 片插入浓 HNO3 中组成原电池(图 1),测得原电池
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 2 所示。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 t1 时刻前,A1 片的电极反 2A1-6e-+3H2O===A12O3+6H+
B. t1 时,因 A1在浓硝酸中钝化,氧 化膜阻碍了 A1 继续反应
C. t1 之后,负极 Cu 失电子,电流方向发生改 变
D. 烧杯中发生 的离子反应为:2NO2+2OH-=2NO3
-+H2O
14.一个小球以 3m/s 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墙壁后经过 0.1s 后以 3m/s 的速
度沿同一直线反弹。则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为()
A.60m/s2,方向向右 B.60m/s2,方向向左
C.50m/s2,方向向右 D.0
15.从同一高度同时以 20 m/s 的速度抛出两小球,一球竖直上抛,另一球竖直下
抛。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为 10 m/s2。则它们落地的时间差为( )
A. 4 s B. 5 s C. 6 s D. 7 s
16.如图,一个质量为 m 的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 F1、F2、F3 的作用,则物体所受
的合力是( )
A. 2F1 B. F2 C. 2F3 D. F3
17.质点做直线运动的 x-t2 的关系图如图所示,则该质点()
A. 加速度大小为 1 m/s2
B. 第 2 s 内的位移是 2 m
C. 任意相邻 1 s 内的位移差都为 2 m
D. 第 3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3 m/s
18.如图所示,A、B 两小球分别连在弹簧两端,B 端用细线固定在倾角为 30°的
光滑斜面上。A、B 两小球的质量分别为 mA、mB,重力加速度为 g,若不计弹簧
质量,在线被剪断瞬间,A、B 两球的加速度分别为()
A. g/2 和 g/2B.g/2 和 0
C. (mA+ mB)g/2mB 和 0 D. 0 和(mA+ mB)g/2mB
19.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种情况,光滑斜面的倾角都是θ,球的质量都是m,
球都是用轻绳系住处于平衡状态,则()
A.球对斜面压力最大的是甲图所示情况
B.球对斜面压力最大的是乙图所示情况
C.球对斜面压力最小的是丙图所示情况
D.球对斜面压力最小的是丁图所示情况
20. 一个质量为 m=2.0kg 的物体放在倾角为 30°的斜面上静止不动,若用竖直向
上的力 F=5.0N 提物体,物体仍静止,取 g=10m/s2,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减小 5.0N
B.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减小 2.5N
C. 斜面受到的压力减小 2.5N
D. 物体对斜面的作用力减小 5.0N
21.如图所示,轻质不可伸长的晾衣绳两端分别固定在竖直杆 M、N 上的 a、b
两点,悬挂衣服的衣架钩是光滑的,挂于绳上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只人为改变一
个条件,当衣架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绳的右端上移到b,绳子拉力不变
B. 将杆 N 向右移一些,绳子拉力变大
C. 绳的两端高度差越小,绳子拉力越小
D. 若换挂质量更大的衣服,则衣架悬挂点右移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22.(6 分)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所用电源频率为 50Hz,取
下一段纸带研究,如图所示,设 O 点为计数点的起点,每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
则第一个计数点与起始点的距离 x1=cm,计算此纸带的加速度大小
a=__ _____m/s2;物体经第 3 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为 v3=_____m/s。
23.(9 分)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在水平放置的方木板上做“探究共点力的合成规律”
实验时:
(1)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 O 以及两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
如图(a)所示,图中每一小格长度均代表 0.5N,则 F1 与 F2 的合力大小为
N.
(2)关于此实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弹簧秤应先在竖直方向进行调零
B.橡皮筋对结点 O 的拉力就是两弹簧秤对结点 O 的拉力 F1 与 F2 的合力
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 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
次弹簧秤拉力的效果相同
D.若要改变弹簧秤的拉力大小而又要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两只
弹簧秤的拉力大小使其中一只增大另一只减小即可
(3)图(b)所示是甲、乙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力 F′是用
一只弹簧秤拉橡皮筋时的图示,则哪一位同学的实验结果一定存在问题?请简单
说明理由.
答: .
24.(14分)汽车以10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经 2s 速度变为6m/s,
汽车刹车后的运动可认为是匀减速直线运动。求:
(1)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2)刹车后前进 9m 所用的时间;
(3)刹车后 8s 内前进的距离.
25.(18)如图所示,质量 m=1.1 kg 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用细绳拴住,放在水
平传送带的右端,物体和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传送带的长度 L=5 m,
当传送带以 v=5 m/s 的速度做逆时针转动时,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37°。已知:
g=l0 m/s2,sin 37°=0.6,cos 37°=0.8。
(1)求传送带稳定运动时绳子的拉力 T;
(2)某时刻剪断绳子,物体在传送带上匀加速运动
的位移;
(3)求物体运动至传送带最左端所用时间。
26. (13 分)重铬酸钾是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的重要氧化剂,工业上常用铬铁矿(主要成份为
FeO·Cr2O3)为原料生产,实验室模拟工业法用铬铁矿制 K2Cr2O7 的主要工艺如下,涉及的主
要反应是:6FeO·Cr2O3+24NaOH+7KClO3 12Na2CrO4+3Fe2O3+7KCl+12H2O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器①中,有 Na2CrO4 生成,同时 Fe2O3 转变为 NaFeO2,杂质 SiO2、Al2O3 与纯
碱反应转变为可溶性盐,写出氧化铝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3 分)。
(2)操作③的目的是什么,用简要的文字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3)操作④中,酸化时,CrO42-转化为 Cr2O72-,写出平衡转化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3
分)。
(4)称取重铬酸钾试样 2.5000g 配成 250mL 溶液,取出 25.00mL 于碘量瓶中,加入
10mL2mol/LH2SO4 和足量碘化钾(铬的还原产物为 Cr3+),放于暗处 5min,然后加入 100mL
水,加入 3mL 淀粉指示剂,用 0.1200mol/LNa2S2O3 标准溶液滴定(I2+2S2O32-=2I-+S4O62-)
①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2 分);
②若实验中共用去 Na2S2O3 标准溶液 40.00mL,则所得产品中重铬酸钾的纯度(设整个过程中
其它杂质不参与反应)____________(3 分)。
27. (15 分)研究和深度开发 CO、CO2 的应用对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1)CO 可用于炼铁,已知: -1
2 3 1Fe O (s)+3C(s)=2Fe(s)+3CO(g) Δ =+489.0kJ molH
-1
2 2C(s)+CO (g)=2CO(g) Δ =+172.5kJ molH
则 CO 还原 Fe2O3(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3 分)。
(2)分离高炉煤气得到的 CO 与空气可设计成燃料电池(以 KOH 溶液为电解液)。写出该电
池的负极反应式:_________(3 分)。
(3)CO2 和 H2 充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两种温度下发生反应:
2 2 3 2CO (g)+3H (g) CH OH(g)+H O(g) 测得 CH3OH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见如图。
曲线 I、Ⅱ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 KⅠ____KⅡ(填“>”或“=”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