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微课名称 长方形的周长
教师姓名
工作单位
知识点
来源
学科:数学 年级: 教材版本: 所属章节:三年级上
第五单元 周长
知识点描述: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类型
☑讲授型 □问答型 □启发型 □讨论型 ☑演示型 □实验型 □练
习型 □表演型 □自主学习型 □合作学习型 □探究学习型 □其他
录制工具
和方法 课件 超级录屏 8.0 电脑
设计思路
这节微课中着重讲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学生们在求长方形的周长时,
有部分学生在算的时候只是用长和宽加起来就不再去乘 2 了,利用多媒
体铺助教学,发挥其直观的优势,我借助电脑直观演示过程,让学生突
破这一难点。
教学设计内容
教学目的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过程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
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正方形的周长,我们知道正方形的周长=边
长×4。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长方形的周长。
(二)、实践 探索
1、长方形的周长
师:我们长方形的长是 6 厘米,宽是 4 厘米米。 如何计算这个长方
形的周长呢?
师:我们可以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地加起来,长+宽+长+宽,
所以得到长方形的周长=6+4+6+4=20(厘米米)。
师:我们也可以先算两个长,再算两个宽,再把它们加起来。从而得
到长方形的周长= 6×2+4×2 = 20(厘米米)。
师:我们也可以先算 1 条长+1 条宽的和,也就是长方形的一组邻边
的长。有两组相等的邻边,所以长方形的周长=(6+4)×2 = 20(厘米
米)。
师: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我们想出了三种不同的算法,从第一种方
法我们得到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从第二种方法我们得到长方形
的周长=长×2+宽×2。从第三种方法我们得到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2。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呢?是的,第三种算法比较简便一些。
2、实践运用
师:刚才计算了长方形的周长,接下来我们用学到的知识算一算下面
两个图形的周长吧。
师: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长是 4 米,宽是 3 米,根据公式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2,我们得到长方形的周长=(4+3)×2=14 米。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你们学会了吗?
应用说明 应用于学前的自学或者课后复习辅差
教学总结
和反思
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利用多媒体铺助教学,
发挥其直观的优势,我借助电脑直观演示过程, 学生一看就知道有两
个长和宽,对为什么要乘 2,学生也很好的理解了,长方形的周长其实
就是两个长和宽的和。从而使学生直观深刻地理解了这一计算方法,使
本课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从教学效果上看,教学是成功的,学生们都
掌握了求长方形的周长的方法,而且还会合理地选择简便的运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