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位于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第六章《碳和碳的化合物》
的第一节。本课题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碳的单质,第二部分
介绍碳的化学性质。今天我主要说一说第一部分的教学内容。这部
分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的“硬”、石墨的软和导电性以及 C60 分子的结
构特点。在介绍石墨的同时又穿插介绍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
其用途,使学生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结构的观点。掌握了
这一重要化学思想后,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由
于本书第四章、第五章化学抽象内容较多,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
所下降。而本节课教材图文并茂并联系最新科技成就,教学内容紧
贴实际生活、生动有趣,可以重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教学方法】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并适当的利用多媒体辅
助教学
【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可知他们对新鲜事物有趣的
现象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想动手试一试、做一做。而这节课的知识就
是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比如钻石、玻璃刀、铅笔等可以充分的调
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
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知道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了解 C60 分子的结构特点。
(3) 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案导学,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自学预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
(2)利用现代教学信息技术整合学科资料,学生通过对资料的理解、
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3)通过简单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并通巩固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结构决定其性质、性质又决定用途的观点。
(2)通过对 C60、碳钠米管的发现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发展的眼
光看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金刚石、石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难点:金刚石和石墨物性差异很大的原因。
三、教法及学法指导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是以学生活动为主体
的多种形式并存的课型。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课前学生根据学案自学,
课堂上采取新颖环节激趣、视频辅助教学、动画模拟微观结构、学
生实验探究。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的,教师是学生
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
本课是以电影《泰坦尼克号》中作为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背景
即——海洋之心,钻石为导入,引入新课。接着介绍当今世界上存
在的四大钻石,即摄政王,南非之星,光明之山,蓝色希望。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探究】
1 阅读课本第 106—107 页,填写下列表格
碳的单质:1、金刚石、石墨和 C60
金刚石 石墨 C60
外观 C60 分子由 60 个碳原
子构成的分子,(分
子)形式足球,这种分
子很稳定,它应用于材
料科学、超导体等方
面。
硬度
导电性
润滑性
用途
结构
思考:在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中,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这是由 来决定
问题:1、金刚石、石墨在物理性质上差异很大的原因是什么?
2、在一定条件下,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属于化学变
化?
2、无定形炭:主要有 、 、 、 四种。均含有__ 元素。
木炭具有________的结构,因此它具有_____能力。
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的还要强,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
气的,
制糖工业中也利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
3、实验 6-1:将几块木炭放入有红墨水的小烧杯中,轻轻振荡后观察。
现象:
结论:
{讨论}结合金刚石、石墨、木炭和活性炭的性质和用途,讨论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
有什么关系。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检测:
1、金刚石、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
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金刚石、石墨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金刚石、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金刚石、石墨、木炭和 C60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
确的是()。
A.都是黑色固体
B.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C.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D.它们的化学性质完全不同。
3、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曾用“石墨炸弹”使南联盟的高压路线短路,这是因为石墨()
A.质软
B.耐高温
C.具有导电性
D.具有润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