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2 水的净化(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初三要求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的区别。
2、本节内容是初三化学一个重要的联系生活实际的知识点。对同学们
的生活有指导作用。
3、掌握过滤的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及后果。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学会使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并能独立完成操作。
2、了解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能够说出吸附、沉淀、过滤等常见的净化水的原
理方法,以及净化的效果。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活中常见事的
处理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
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教学难点: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四、教与学的媒体选择:教学 PPT 和演示实验
五、课程实施类型
1、偏教师课堂讲授类 2、实验教学演示课
六、课程实施内容
【引入】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都不是纯净物。因其
含有一定的杂质而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给工农业生产带来诸多危害。我们学习
本课题内容,目的在于了解水净化的重要意义,并学会根据人类的不同需要对水
净化的一些重要方法。学习中可根据身边条件自制简易净水装置并对普通水进行
净化,从而深刻理解水的净化原理和实际意义。
【引入】城市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来净化处理的,其净化过程见课本图
3-15。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自来水净化过程。
【提问】在自来水净化过程中,以下环节各是什么作用呢? 请思考?
(1) 加絮疑剂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2) 反应沉淀池作用? (3) 过滤池作用?
(4) 活性炭吸附池作用? (5) 投药消毒作用?属什么 变化。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板书】一、自来水净化过程
(1) 加絮疑剂是明矾。它的作用 吸附水中不溶性杂质,使杂质沉淀。
(2) 反应沉淀池作用 沉淀不溶于水的杂质
(3) 过滤池作用 除去水中不溶于水的杂质
(4) 活性炭吸附池作用 吸附水中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
(5) 投药消毒作用 消毒 ,属 化学 变化。
【引入】 生活用水的净化某些农村,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胶状物对杂质的吸
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今天我们来演示一下明矾是如何净
水的。
【课本实验 4-1】明矾净水
【提问】明矾净水的原理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明矾净水的原理 吸附水中不溶性杂质,使杂质沉淀。
【引入】在实验室内我们除了可以用明矾净水外,还可以用过滤、吸附、蒸馏的
方法来净水。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过滤的方法净水。
【课本实验 4-2】过滤液体过程
【教师演示实验,并说明操作注意事项和要点】
注意:1.制作过滤器时滤纸和漏斗壁之间不要留有气泡,否则会影响过滤
速度,(简称“一无”)而且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2.过滤时,盛浑浊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使液体沿玻璃棒流入过滤器。
玻棒下端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以免弄破滤纸。过滤器中液体要低于滤纸
边缘,否则,液体就会从滤纸和漏斗壁之间流下,达不到过滤的目的。漏斗下口
要紧靠下面烧杯的烧杯壁,使滤波沿烧杯壁流下,不会向四周飞溅,而且提高过
滤的速度。以上即为过滤操作中的“一无二低、三靠”。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学生模拟动手实验操作。
【师生一起总结过滤操作要点】
【板书】2、过滤(实验 4-2) (书 P75)
★什么叫做过滤?将 不溶于液体的 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的方法。属物理变化。
★实验仪器:漏斗、铁架台、烧杯、 玻璃棒
★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思考】如果通过过滤得到的滤波仍浑浊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么处理?
【学生分组讨论】分组讨论
【总结】滤波仍浑浊原因:①滤纸破损 ②液体高于滤纸边缘
③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处理办法:对仍然浑浊的液体应更换滤纸,再次过滤,直至澄清为止。
操 作 为什么要这样操作?(操作原理)
1. 一贴:滤纸用水润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中间不要有气泡。 目的:防止过滤速度慢。
二
低
1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 目的:防止液体外漏
② 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目的:防止液体未经过滤而从滤纸和漏斗间
隙流下,使滤液不纯
三
靠
①烧杯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作用 )
目的:防止液体外漏
② 玻璃棒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上; 目的:防止滤纸破
③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目的:防止滤液飞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