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正确掌握计算的格式和
步骤。
2、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和生成
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
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培养学
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 。
教学重点: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 的质量.
教学难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正确进行定量计算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氢气是未来汽车的理想燃料。1Kg 的氢气就能供一辆功率为 50KW 的汽车跑
大约 100Km。水是生命之源,找到合适的催化剂,即可利用光能将水分解制取氢
气。 18Kg 的水能得到多少氢气?
[学生讨论]
可能得到的结果:
1、无从下手。
2、根据化学式计算,求出水的质量。原理:所得氧气中氧元素即为水中氧元素
若某种元素没有全部转化到某种物质(生成物)中去,求该物质的质量该怎么
办?如用 6.3g KMnO4 制 O2,可得到多少克 O2?
[引导回忆]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以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为例说明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1、表示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
2、表示镁在空气中燃烧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
2Mg + O2 ====== 2 Mg O
2×24 : 16×2 : (24+16)×2
48 : 32 : 80
若: 48 克 : ( )克 : ( )克
若:( )克 : ( )克 : 4 0 克
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是成正比例关系。因
此,利用正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可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授课:题型一: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例 1,讲解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突出要点
及注意事项:
总结归纳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
[解](1)设未知量(注意不要带单位)
(2)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切记配平)
(3)标出已知量、未知量
(4)列比例式
(5)解比例式
(6)简明地写出答案
将例 1 的解题步骤简单化,教师出示简化格式
题型二: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学生自己解答例 2
教师提示注意事项:(1)根据物质的组成及化学方程式求各化学式的相对
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与化学式前边计量数的乘积,计算时必须准
确无误。(2)解题格式的书写要规范化。(3)注意单位的书写要求。
练习一
显示屏上展现“15.5 克红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 生成五氧化二磷多少
克?”的错误解法,让学生试着找出此题计算过程中的错误,进一步巩固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并让学生们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
练习二.
3 克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以生成多少克氧化镁?
找学生到黑板上写解题步骤
练习三
解答授课前的那道题
学生谈今天的收获
课下练习:P103 1(2)、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