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 3《二氧化碳和一氧
化碳》中的二氧化碳,这是继氧气后要求掌握的第二种气体。本节内容难度不大,
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几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学习方法,如对物
质性质的学习及一些简单基本的实验操作。结合生活中喝汽水,灭火等经验以及
生物学习中介绍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作用,学生很容易就能够掌握这节课的知识
甚至会觉得很简单,没有挑战性。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实验结论的归纳不
够完整,通过实验学习化学的思维逻辑不够严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通过对影片中几个问题解答,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与用途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提问、实验求证、解释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
2.通过小组合作,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CO₂》视频的赏析解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学习, 提高学生对化学在生产生活中
有着重要作用的认识;并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检验。
五、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及与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设学生
问题及策
略
设计意
图
导入:
板书:
课题 3 二氧
化碳和一氧
化碳
一、二氧化碳
新课讲授
播放电影《CO₂》的剪辑视频,
同时教师进行旁白。
观看视频
问题:学生
不能理解
人们死亡
的原因及
电影故事
的主要线
索
给学生
留下悬
念,激发
学生解
决问题
的欲望
教师给视频配上旁白,理清故事
线索
1.封存 CO2 的原因:为减少释放
CO2 的费用
2.封存方式:先将 CO2 溶于水,
再将他们的混合物封存
3. 封存结果:发生地震, CO2 泄
露,人们死亡
策略:教师
对视频旁
白,帮助学
生理解故
事的主要
线索
帮助学
生理清
故事线
索
教师讲述:二氧化碳是整个事故
的罪魁祸首,我们将通过对影片
中几个问题的探究来揭开二氧化
碳的真面目 二氧化碳的
性质
PPT 展示:问题一
CO2 气体使很多人死亡,但有
两位工作者在感觉呼吸困难后往
高处爬,最后活了下来,为什么?
实验求证:教师演示实验
第一步、展示收集好的二氧化碳,
让学生看一看,闻一闻。
第二步、 点燃烧杯里高低不同的
两支蜡烛
问题:能燃烧的原因?
第三步、向燃着蜡烛的烧杯里倾
倒 CO2。
引导得出性质:
学生倾听
学生猜想:
看一看,闻一闻
二氧化碳。
观察燃烧现象:
回答:
烧杯里有空气
小组讨论:
现象:分析:
问题:
学生不能
理解蜡烛
熄灭的原
因
策略:做蜡
烛燃烧与
熄灭的对
比分析,帮
学生理解
原因
点名主
题
激发学
生的探
知欲望
帮助学
生理解
蜡烛熄
灭的原
因
新课讲授
CO2 无色,无味,气体
不能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
问题二:
公司先将 CO2 融入水中,再
将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封存在洞穴
里,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吗?
演示实验:向质地较软的塑料瓶
中加入约 1/3 体积的水,立即盖
上盖子,振荡。
引导得出性质:CO2 能溶于水
问题三:
将 CO2 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
生化学变化呢?
介绍紫色石蕊试纸的作用:遇酸
变红,遇碱变蓝。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PPT 展示:实验思路
进行点评:
引导得出性质: CO2 能与水反应,
生成碳酸
反应方程式:CO2+H2O H2CO3
问题四:
为什么将 CO2 的水溶液(碳
酸)封存在湖下面的洞穴里,会
导致地震发生,且有大量的二氧
化碳从湖水里冒出来。 (请同学
们将碳酸溶液中的一片试纸取出
来放在空烧杯中)
播放碳酸受热分解视频:
PPT 展示: H2CO3 CO2+H2O
问题:是不是我的化学方程式写
错了呢?
解释:空烧杯里的试纸颜色变成
猜想:
小组讨论:
现象:
分析:
猜想:
倾听:
小组合作实验:
现象:
分析:
学生识记:
猜想:
观看、思考
现象:
分析:
学生解释:
问题:
H2CO3
CO2+H2O
学生认为
教师写错
了化学方
程式
策略:通过
比较空烧
杯与碳酸
里的试纸
颜色来进
行解释
预设问
题情境
经过讨
论,加深
学生印
象
通过小
组合作
实验,体
验对实
验现象
进行分
析,推
理,以及
得出结
论的过
程
预设问
题情景,
激发学
生的探
知欲望
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导学案)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探究 1】二氧化碳的密度
实验步骤:点燃两支高低不同的蜡烛,把一个集气瓶中的 CO2 缓慢沿烧杯内壁倒入烧杯中。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实验探究 2】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
实验步骤: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
1/3 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塞,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
课堂小结
了紫色,说明碳酸在常温下也能
分解
提问:同学能能解释问题四了
吗?
问题五:我们呼出来的气体主要
是什么气体呢?
反应方程式:
CO2+Ca(OH)2 CaCO3+H2O
性质:
CO2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作用:检测 CO2
过度:物质都有两面性,好的,
坏的。我们学习认识他的性质就
是为了更好的应用它,扬长避短。
问题: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有
什么影响呢?
Ppt 展示:教师讲解
猜想:
学生小组实验:
向澄清石灰水中
吹气
现象:
分析:
思考回答:
学生自己总结
学以致
用
实验结论: 。
【实验探究 3】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查阅资料】石蕊是一种植物的色素,能在酸性、中性及碱性环境下下显示出三种不同的颜
色。
实验步骤:取 5 片用紫色石蕊试纸条,第一片放进盛有醋酸的烧杯中,第二片放入盛有水的
烧杯中,第三片放进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片第五片放入溶解得有二氧化碳的水溶
液中,观察现象,然后取出第五片放在空烧杯中,观察现象,作好记录
第一组 醋酸 第二组 水 第三组 CO2 第四组 CO2 的水溶液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现象
分析
化学方程式:
【实验探究 4】:碳酸的稳定性
实验:观看碳酸受热分解视频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5】二氧化碳的检验
实验步骤:对着澄清的石灰水吹气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学生阅读 P119~121 并回答)
1.用途:
2.影响:
三、【巩固练习】
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可由甲烷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
B.二氧化碳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定
C.二氧化碳在实验室可以用块状石灰石和硫酸反应制备
D.干冰用于制造舞台云雾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2.下列气体与温室效应无关的是【 】
①二氧化碳②臭氧③氟氯代烷④甲烷⑤氮气⑥氧气
A. ①④ B. ①② C. ⑤⑥ D. ③④
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生的变化是【 】
A. CO2 O2 B. CO CO2 C. N2 CO2 D. O2 CO2
四、自我纠察(找出本节课自己存在的问题):(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