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ID:688334

大小:95.63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5-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魔术中的科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第三节《二 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它是初中化学重点知识--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重点部分。 二氧化碳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在此前,学生通过 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学习,对二氧化碳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同时也掌 握了氧气、碳单质以及元素的知识,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对物质的认识由单质深入到化合物, 对今后学习其它化合物的知识具有指导意义,与此同时也为《燃烧及灭火》、酸碱的学习积 累感性材料和知识基础。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通过与学生已有 知识联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课程中还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不 但深入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而且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学习 化学的常见的科学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刚刚学完氧气的性质和制备的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 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 CO2 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 产生等;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 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然而,从学科能力来看,孩子们具备一定的实 验能力和分析能力,但对于科学探究的过程还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识 的引导他们思考探究,是他们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以及孩子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并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以下 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能设计和完成一些 简单的实验,并分析实验。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化学小魔术操作以及对实验 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及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感 性到理性的科学认知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模式及方法 教学模式和手段: 这节课采用“物质的用途──性质猜想假设──化学魔术激趣(空瓶 灭火、看不见的手、无中生有、会变色的花等)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启 迪思维”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积极参与指导、确立学生在化学教育 中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学方法: 1、引导启发法: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发现归纳,使学生领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 2、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操作,观察来完成对 CO2 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提高主动学习能力,加强了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的观念及能力。同时培 养他们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3、归纳总结法:对于 CO2 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可以通过阅读、实验探究之后,学生间 交流讨论,总结。此过程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从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落 实知识,学会应用。 难点:实验创新意识及探究实验能力的培养。 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干冰、二氧化碳(可乐瓶装)、紫色石蕊溶液、蓝色石蕊 试纸、稀盐酸、酒精灯、烧杯、集气瓶、蜡烛、火柴……等 七、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目 的 用干冰制造云雾缭绕的美景,引出 课题。 【提问】根据活经验,想想二氧化 碳在生活中都有哪些用途? 观看 思考并回答 [学生活动预设] CO2 可以用来做大棚蔬菜 的气肥,用来制作碳酸饮 料,做灭火器…… 用云雾缭绕的美景引入 新课有助于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 调动起来。也可以舒缓 课前的不适情绪。 调动学生的活动性,为 后面的活动铺垫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目 的 物质用途可以体现物质的性质,现 在我们截取一些画面,一起来分析 猜想一下在这些用途中都能体现二 氧化碳的哪些性质? 二氧化碳可以制成灭火器,由此推 断他应该具有怎样的性质呢? 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可以用来制造舞 台效果,由此猜测二氧化碳具有怎 么样的性质? 我们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制成碳 酸饮料,在这个过程中又能体现二 氧化碳的那些性质? 为什么我们把这样的饮料称为“碳 酸饮料”? 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会发现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 猜想:[副板书]不支持燃烧, 不能燃烧 猜想:[副板书] 密度大于空气 猜想:[副板书]能溶解于水 猜想:[副板书]能与水反应 产生碳酸 猜想:[副板书]能与澄清石 灰水反应 学生讲述的答案有 多种,并在黑板上板书 出来。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 活经验来引入新课,符 合学生的 心理认知过 程,让其顺乎自然地进 入到新课的状态中。 用几个有趣的化学小魔术对我们的 猜想进行检验! 魔术一:空瓶灭火 向装有一高一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 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 魔术二:看不见的手 向装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水, 并振荡,观察现象。 这个实验将二氧化碳溶于水看不到 的现象转化成了能看得见或者是能 够感觉到的现象。这种化隐性为显 性的思想非常重要。在后面的学习 中我们会多次用到。 魔术三:无中生有 将塑料瓶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中 魔术四:会变色的小花 前面的塑料瓶变瘪除了有二氧 化碳溶于水,你还有别的猜想 吗?那你知道它是什么新物 质?又如何来设计实验证明 呢? [引导]假如我们要证明二氧化碳与 水反应产生了碳酸,首先要做什 么?查资料 资料:1、碳酸和盐酸一样是一种酸 性物质 2、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干冰,极 易升华为气态二氧化碳 3、酸性物质能使石蕊溶液变红也 能使石蕊试纸变红 [实验探究一] 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玻璃筒中加 入干冰 实验 现象 下方蜡烛先熄灭, 上方蜡烛后熄灭 结论 1. CO2 密度大于空气 2. CO2 既 不 支持 燃 烧,也不能燃烧。 ……学生汇报:塑料瓶变 瘪了,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 溶于水中 实验 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CO2 +Ca(OH)2 = CaCO3↓+ H2O 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猜想: 能与水反应,生成了新物质 是碳酸 看书、阅读、思考 在快乐的化学魔术氛围 中快乐地学习知识,许 多学生都 积极动手实 验,动脑分析出原因。 让 学 生 感 知 科 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先猜想,而后假设, 近而实验,推出结 论。培养学生对科学 探究的情感。 发现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了, [提问]是否现在就可以断言“二氧化 碳与水产生碳酸”呢? 不行 [分析]当向石蕊溶液中投入干冰后, 整个溶液中除了含有我们猜测的 “碳酸”外,还含有水以及气态二 氧化碳,那到底是那种物质使石蕊 变色,我们还不得而知。 利用教材 118 页内容,引导学 生利用对比实验对使石蕊变红 的物质进行探究。 利用改进实验进一步验证猜 想。 【总结】CO2+H2O=H2CO3 将润湿后与二氧化碳接触变红 的小花放在酒精灯上烘烤 【总结】碳酸不稳定,酒精灯 烘烤一下变红的小花,马上又 变回来了紫色的 H2CO3=CO2 +H2O 学生阅读、思考 学生实验、观察、思考 让 学 生 感 知 对 比实验法,进一步加 深和了解科学探究 的一般过程。 [总结]多媒体展示 1、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不助燃,不可燃 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易分解 CO2+H2O=H2CO3 H2CO3=H2O+CO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