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3基础巩固题无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3基础巩固题无答案

ID:688332

大小:125.19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1-05-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 一、单选题 1.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粒子总数可能改变的是 。 A.质子 B.电子 C.分子 D.原子 2.20 °C 时,下列能体现“1 +1=2”这一结论的是() A.将 1 g 铜粉与 1 g 铁粉混合,所得混合物质量为 2 g B.点燃条件下,1 个氢气分子与 1 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 2 个水分子 C.向 1g 碳酸钠粉末中加入 1g 稀硫酸,得到 2g 溶液 D.将 1 g 面粉与 1 g 水混合后充分振荡,得到 2 g 面粉溶液 3.在化学反应 2H2+O2 点燃 2H2O 中的最小微粒是( ) A.H2O B.O2 C.H2 D.H 和 O 4.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根据表中信 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10.0 2.2 16.2 0.9 反应后质量(g) a 4.4 8.1 1.8 A.X、Z 是反应物,Y、W 是生成物 B.a=15.0 C.Z 为化合物 D.反应中 Y、W 两物质变化质量比为 22∶9 5.某纯净物 R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关于该纯净物的组成说法正确的是( ) A.R 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R 中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C.R 中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判断 6.为预防新型禽流感蔓延,可用 ClO2 进行环境消毒。制取 CO2 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反应物是 NaClO2 和 Cl2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氯分子 D.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7.2019 年 5 月,华为宣布做好了启动备用芯片的准备,硅是计算机芯片的基体材料。高温下氢气与四氯化 硅反成制硅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iCl4 高温 Si+4X,其中 X 的化学式为 A.Cl2 B.HCl C.H2O D.SiH4 8.善于梳理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以下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用语与意义 B.化学巨匠与贡献 2N——表示两个氮原子 3H2O2—一表示 3 个氢分子和 3 个氧分子 Al3+——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 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张青莲――发明联合制碱法 C.对现象或事实的认识 D.常见物质的鉴别 气体压缩—一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鉴别氯酸钾和高锰酸钾——观察颜色 鉴别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搅拌 鉴别过氧化氢溶液和水―一加入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9.现有化学反应:X+Y═Z,若将 a gX 和 b gY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物 Z 的质量( ) A.等于(a+b)g B.小于(a+b)g C.大于(a+b)g D.不大于(a+b)g 10.在化学反应 2X+Y2=3Z 中,已知 20 g X 和足量 Y2 充分反应后,生成 30 g Z。已知 Y 的相对原子质量 为 16,则 Z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20 B.32 C.48 D.96 11.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都不变 B.丁在该变化中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变化可以表示氮气与氢气生成氨气(NH3) 的反应 D.该变化中发生反应的甲、乙、丙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 3:2:2 12.将一定质量的 a、b、c、d 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 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6.4 3.2 4.0 0.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6 7.2 0.5 A.反应后 a 物质为 5.6g B.a 和 b 是反应物,d 与该反应无关 C.反应中 a 与 b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1︰1 D.c 一定是化合物 13.一定条件下,甲、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50 0.5 0 0 反应后的质量/g 23 X 24 3 A.x 的值等于 0.5 B.甲一定是化合物 C.丙和丁是生成物,且其质量比为 8:1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14.1.6g 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4.4g 氧化碳和 3.6g 水。据此判断该有机物的组成,说法正确的是 A.只含有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确定 15.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 4.8 g 氧气,同时只生成 4.4 g 二氧化碳和 2.7 g 水,则该化合物中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 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二、简答题 16.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①2H2 表示_____;②O 表示_____;_____。 (2)请用数字或化学符号填空: ①铁元素_____;②3 个钠离子_____;③水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 价_____。 17.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 物质是由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这三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填化学式),反应中 A 与 B 的质量比为______(最筒比)。 (3)根据图示,从微观角度你对化学反应有何认识(写一点)______。 18.某化学课外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甲同学用图 A 所示实验,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用 B 装置研究质量守恒定律时,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右.造成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的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同学用图 D 中的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发现一定质量的镁完全燃烧后留 下的固体质量比反应前镁带的质量轻,联系实验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 起来称量,出现的结果是质量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ABCD 四个实验中,能用来准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5)理解、掌握质量守恒定律是学好化学的基础。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分子种类 ②原子种类 ③分子数目 ④原子数目 ⑤物质总质量 ⑥元素种类 参考答案 1.C2.A3.D4.A5.C6.B7.B8.D9.D10.B11.D12.D13.D14.A15.C 16.2 个氢分子 氧元素 1 个氧原子 Fe 3Na+ +1 2H O 17.分子 NH3 14:3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18.有大量白烟生成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 实验过程中随白烟漂走一部分氧化镁 (或坩埚钳中残留一部分的氧化镁等) 变大 A、C ②④⑤⑥ 5.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练习】 1.运载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用 R 表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R+2N2O4 ═ 3N2+4H2O+2CO2。则偏二甲肼的化学式是 ( ) A.C2H8N2 B.N2H4 C.CH4 D.C6H7N 2. 根据化学方程式:2H2S+3O2 2H2O+2X,推知 X 的化学式是 () A.S B.SO2 C.SO3 C.H2SO4 3. 用 X 表示某化合物的化学式,X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X+6O2 ═ 6CO2+6H2O。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 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X 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C.X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74 D.X 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 5.R 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3”价,则下列化学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 A、2R+3H2SO4=R2(SO4)3+3H2↑ B、4R+3O2=2R2O3 C、2R+2HCl=2RCl+H2↑ D、2R+6HCl=2RCl3+3H2↑ 6.铝能跟稀 H2SO4 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铝(铝是+3价),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点燃 A.Al + 3H2SO4     Al(SO4)3+3H2↑ B.3Al + H2SO4     Al3SO4+H2↑ C .Al + H2SO4     AlSO4+H2↑ D .2Al + 3H2SO4     Al2(SO4)3+3H2↑ 7.由化学方程式:CxHyOz+5O2 === 4CO2+4H2O,可知 x、y、z 的值分别是( ) A. 4、8、2 B. 1、2、3 C. 2、4、1 D. 4、4、2 8.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会产生较多的乳酸(化学式为 C3H6O3),使肌肉酸痛。放松一段时间 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使肌肉的痛感消失。表示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C3H6O3+3O2=3CO2+3H2O B.C3H6O3+O2=CO2+H2O C.C3H6O3+3O2=3CO2↑+3H2O D.2 C3H6O3+5O2=6CO2+6H2O 9.在化学方程式:aC2H6+bO2══mCO2+nH2O 中,各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2m=a B.3n=2a C.3n=a D.2b=2m+n 10.在反应 3Fe+2O2 Fe3O4 中,Fe、O2、Fe3O4 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 A.3∶2∶1 B.56∶16∶232 C.56∶32∶232 D.168∶64∶232 11.为了能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燃 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 C2H5SH + 9O2====4CO2+2X+6H2O 则 X 的化学式为( ) A、SO2 B、SO3 C、H2S 1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⑴ 在 酒 精 灯 上 点 燃 木 炭 ; ⑵ 红 磷 在 空 气 中 燃 烧 ; ⑶ 硫 在 氧 气 中 燃 烧 ; ⑷ 氢 气 在 空 气 中 燃 烧 ; ⑸ 在 酒 精 灯 上 点 燃 镁 条 ; ⑹ 铝 箔 在 氧 气 里 燃 烧 ; ⑺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 ⑻ 甲 烷 ( 化 学 式 为 CH4) 在 空 气 里 点 燃 ; ⑼ 乙 醇 ( 俗 名 酒 精 , 化 学 式 为 C2H4OH) 在 空 气 里 点 燃 。 ⑽ 实 验 室 用 高 锰 酸 钾 加 热 制 取 氧 气 ; ⑾ 实 验 室 用 过 氧 化 氢 在 二 氧 化 锰 催 化 剂 作 用 下 制 取 氧 气 ; ⑿ 实 验 室 用 氯 酸 钾 在 加 热 和 催 化 剂 作 用 下 制 取 氧 气 ; ⒀ 给 水 通 电 , 水 分 解 生 成 氢 气 和 氧 气 ; ⒁ 二 氧 化 硫 通 入 澄 清 石 灰 水 发 生 的 反 应 ; ⒂ 将 铁 钉 放 入 硫 酸 铜 溶 液 中 , 反 应 后 生 成 铜 和 硫 酸 亚 铁 ; ⒃给铜绿[也叫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 Cu2(OH)2CO3]加热,铜绿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 和 水 , 写 出 这 个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⒄拉瓦锡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对封闭空气中的汞连续加热 12 天后,银白色的汞表面 变为红色;取出红色物质加强热,生成了银白色液体和一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写 出 上 述 过 程 中 相 关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 ⒅ 实 验 室 用 金 属 锌 与 稀 硫 酸 反 应 制 取 氢 气 。 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K:39 Cl:35.5 O:16 Mn:55 C:12 H:1 Ca:40 Mg:24 S:32 Fe:56 Na:23 Cu:64 Al:27 1. 15.8 克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可生成氧气多少克? 2.某学生称取 12.25 g 氯酸钾(KClO3)制氧气,他用少量高锰酸钾(KMnO4)代 替二氧化锰(MnO2),待反应完毕后,制得氧气 4.96g。该学生加入了多少克高锰 酸钾? 3.高温煅烧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现有 10 t 贝 壳煅烧后质量减少了 2.2 t,可制得氧化钙的质量是多少?(假设其他成分不参加 反应) 4.某同学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相关数据如下: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充分反应后物质的 质量/g 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 固体与液体混合物 质量 68.0 0.1 66.5 请计算: (1)该同学制得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 (2)该同学所用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 5.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 KClO3 和 MnO2 混合物的方法制取 O2,反应过程中 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1)制取 O2 的质量是________g。 (2)原混合物中 KClO3 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6.取只含碳酸氢钙的硬水 ag,充分加热....,发生如下反应: Ca(HCO3)2 CaCO3↓+CO2↑+H2O,得到沉淀 1.0 g。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氢钙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计算此硬水中碳酸氢钙的质量是多少? (3)将 ag 这样的硬水充分煮沸,理论上可得到的软水质量为________。 7.将一定质量的铝放在氧气中燃烧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比铝的质量增重了 0.96 克,求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 8.把 10 克铜和氧化铜放在试管中,在加热的条件和足量的氢气反应,待完全反 应后称得试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8.4 克,求原混合物中有多少克氧化铜? (提示:氧化铜与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铜不与氢气反应) 9.火力发电厂用石灰石泥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以防止污染环境,其反应方程 式为:2CaCO3(粉末) + 2SO2+ O2====2CaSO4+ 2CO2。 (1)若 100 克废气中含 6.4 克二氧化硫,则处理 100 克这种废气需含碳酸钙(CaCO3) 的石灰石__________克。 (2)处理上述 100 克废气,可得到含 CaSO4 85%的粗产品_________克。 10.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们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 50 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 穆朗玛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成功登顶。假如每位运动员冲顶时消 耗自带的液氧 4.8 g。求: (1)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 1.43 g·L-1) (2)若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多少千克的高锰 酸钾? (3)用这种方法给登山运动员供氧,是否可行?简述理由。 1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托盘称取 18g 高锰酸钾,并加热制取氧气。当收 集到他们所需的氧气后,停止加热让试管冷却,称得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16.4g. 试求:(1)该小组的同学制得的氧气的质量;(2)剩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 12.工业上,高温煅烧含杂质 20%的石灰石 250t,完全反应后,可以得到二氧化碳 的质量为多少?剩余固体残渣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13.实验室用石灰石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若要制取 66.0 克 二氧化碳,需要含杂质 20%的石灰石多少克?(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方程式:  22232 COOHCaClCaCOHCl 14.如图是“XXX”钙片商品部分标签图。请你根据标签信息完成下列习题。 (1)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2)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3)每片钙片中至少含钙元素的质量为 。 (4)某同学为测定其碳酸钙的含量标注是否属实,她取出 4 片剂,研碎后放入 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放出气体为止,共用去稀盐酸 40.0 克。称量 烧杯中剩余物质质量为 47.8 克(不含烧杯质量,假设钙片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 反应) 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克/ 通过计算说明,标签所示碳酸钙的含量标注是否属 实? .方程式:  22232 COOHCaClCaCOHCl XXX 儿童咀嚼钙片(60 片装) [主要成分] 碳酸钙、维 生素 D 【功效】 补钙 【规格】 2.5g/片 15.工厂的烟气脱硫工艺,不仅能消除二氧化硫,还能将其转化为硫酸钙(CaSO4) 等产品,实现“变废为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O2+2SO2=====高温2CaSO4 +2CO2。现用 1.25 t 含碳酸钙 80%的石灰石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求: (1)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 (2)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 16.在一次实验课上,同学们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 他们称取了 24.5 g 的混合物,其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 20%,加热到完全分解。 请你通过计算,得出他们制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17.实验室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28.0 g 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 剩余固体质量为 18.4 g,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18.水钢采用烟气脱硫工艺,不仅能消除二氧化硫,防止形成酸雨,还能将其转 化为硫酸钙等产品,实现“变废为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O2+ 2SO2====2CaSO4+2CO2,现用 2.5 t 含碳酸钙 80%的石灰石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 求: (1)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________; (2)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要求有计算步骤)。 19.饲养观赏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空运观赏鱼必须 密封,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CaO2),过氧化钙与水反 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 (1)写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养鱼爱好者做了如下实验:称取样品 2.0 g 加入到足量水中,生成了 224 mL 氧气(此条件下氧气密度为 1.43 g/L)。求生成氢氧化钙的质量和所用样品中过氧 化钙的质量分数。 20.实验室现需 1.12L 纯净的氧气(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 1.429g/L),某同 学用质量比为 3:1 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并回收二氧化锰和氯化钾。 下表为该同学实验的有关数据: 实验 1.12 收集 L 氧气后试管内固体 残余物的质量 充分加热后 试管内固体残余 物的质量 7.98g 6.92g 问该同学最多能回收多少克二氧化锰?(结果精确到 0.01g)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