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导案
课题 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编制时间: 日 学案编号:
编制人: 组长: 备课组长: 使用教师:
班级:九年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个性修改 学习流程及学法指导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3)认识三大化石燃料。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思考讨论的方法来获取信息。
(2)通过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化石燃料的形成、使用年限、对人类所起的作用的
了解,认识到合理开发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2)培养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
二 重点 认识化石燃料对人类所起的作用。
难点 独立思考、信息加工能力的培养。
课前预习及复习
1、纯净的氢气可以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放出大量的热,同时会生成水。氢气可作燃料,其优点有:生
成物只有水,不产生污染;产热量高;原料丰富。所以氢气是
最理想的能源。
2、化石燃料主要指煤、石油、天然气,它们在地壳中的贮藏
量是有限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3、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特别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产生的
废气源源不断地排放,使空气中有害气体和烟尘的含量不断升高,
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氮、二氧化
硫、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www.
三 知识清单
(一)自主探究
课本第 135 页实验 7-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些化学反应放热,有些化
学反应吸热。
CaO + H2O === Ca(OH)2 (放热反应)
高温
C + CO2==== 2CO (吸热反应)
(二)合作探究 m
阅读课本第 135 页,了解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
①煤:也叫煤炭,被人们称为“工业的粮食”。 煤是古代植物
遗体在地下经过长期复杂变化形成的,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
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氢、氮、硫、
氧等元素。21 教育网
②石油:人们称为“工业的血液”,是宝贵的化工原料。石油
是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在地壳中经过非常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是一
种复杂的混合物,石油有特殊的气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稍小,
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石油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同时还含
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
③天然气(俗名:沼气、坑气),主要成分:甲烷(CH4),是
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具有可燃性
点燃
CH4+2O2====CO2+2H2O
1、化石燃料主要指煤、石油、天然气,它们在地壳中的贮藏
量是有限的,而且它们不可再生能源。来因为它们的形成都要经历
漫长的时间,这个过程无法再次人工形成,所以它们都属于不可再
生能源。
2、天然气是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检验纯度;
3、我国是世界上用煤最早,开采石油、天然气最早的国家。
4、我国化石燃料的分布:资源较为丰富,但分布不平衡。
5、“西气东输”工程:我国天然气资源有 60%分布在中西部地
区,如新疆、四川天然气储量很大,该工程将天然气从新疆塔里木
输送到上海西郊,输气管横跨 9 个省、市、自治区。
四 板书设计
课题 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燃烧
一、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二、 三大化石燃料
五 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化石燃料,知道了化石燃
料已经面临枯竭,要合理利用并节约使用。
课堂练习:
1.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倡导健康安全的生活理念。下列做法
中,不合理的是( )
A.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 B.将污水
排入大明湖 C.察觉燃气泄漏后,严禁明火或电火花
D.将垃圾分类投放
2.农作物收割后留下大量秸秆,下列有关秸秆的处理方法不合
理的是( )
A.做饲料 B.制沼气 C.造纸 D.就地焚烧
3. 城市空气污染相对农村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大量
的机动车辆排放尾气就是原因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某同
学提出以下方案来减小城市空气污染,其中不可行的是( )
A.禁止机动车辆进入城区
B.在机动车辆的排气出口处安装尾气净化装置
C.推广使用清洁无污染的机动车燃料
D.推广使用太阳能汽车
4.2016 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
推动绿色发展”。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2·1·c·n·j·y
A.农作物的秸秆就地焚烧 B.社会公共场所严禁吸烟
C.积极开展绿化国土行动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六 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第 4 题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