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高一历史课后练习卷: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必修1高一历史课后练习卷: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ID:688284

大小:355.1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5-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1949 年 8 月,北平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时,有人评论说“过去被人瞧不起的穿 着‘短衫’和‘工装’的工人、农民,现在能够同穿着‘西服’和‘长袍’的人坐在一起,平等地共商 大事,是过去根本无法想象的”。这表明此次“代表会议”( ) A.实现了社会各阶层的平等 B.以广大工农阶级力量为主体 C.体现了无产阶级领导地位 D.完全仿效了苏联苏维埃体制 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向西藏投入数百亿元;1954 年以来,中央和其他省市克服 种种困难,援助西藏建设了大量工程;自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区人大主任、区政府主席均 由藏族公民担任。这表明我国政府在西藏真正贯彻落实的政策和原则是( ) A.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B.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 C.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政治平等 D.民族团结,各民族经济平等 3.1954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此可知新中国成立( ) A.使农民阶级上升为领导阶级 B.使工人阶级的地位大为提高 C.使工农的地位保持不变 D.使工人不再需要参加体力劳动 4.某文件明确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 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 国为工业国。”这份文件应该是( ) A.中共“一大”纲领 B.中共“三大”纲领 C.《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1953 年全国各地开展的人民代表选举和召开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A.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B.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C.为国家政治建设的开展奠定了牢固基石 D.开创了人民民主制度 6.著名学者、作家宋云彬先生在日记中写道:“各单位代表发言毕,继续讨论下列各案: 一、政协组织法;……三、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争辩数小时,幸周恩来做主席, 能控制,居然逐案通过……”这段日记记载的会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7.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 B.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政治任务宣告结束 C.1956 年中共提出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8.为了制定 1954 年宪法,党和政府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近三个月,最后由宪 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 138 万条。材料说明 1954 年宪法( )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落实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9.《人民日报》评论员曾经发文指出:“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向世界贡献了 具有‘中国智慧’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答卷。”这份“成功答卷”( ) A.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B.消除了各民族间的差别 C.有利于建立联合政府 D.加强了民主党派的团结 10.某导演欲筹拍一部电视政论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下列题材可以入选该片的 有 ( ) ①中国历史新纪元——开国大典 ②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③“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新阶段 ④1954 年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国家是属于四个民主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 产阶级)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动的封建阶级、官僚资产阶级的分子不能列入人民的范围。等 到他们彻底悔悟和改造后才能取得人民的资格。中国的少数民族也应该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 国之内,承认他们的自治权。因此,我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名是很恰当的。 ——《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 下图是新中国第二套人民币,1953 年开始印制,1955 年 3 月发行。伍圆正面 图案为身着不同民族服装的群众,拾圆正面图案为工农像。背面均以国徽和汉、蒙、维、藏 四种民族文字的银行名和面值为主题。 (1)依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的社会性质及在民族地区采取的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的货币图案反映了什么思想?并结合材料一进行阐释。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1949 年 8 月,北平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时,有人评论说“过去被人瞧不起的穿 着‘短衫’和‘工装’的工人、农民,现在能够同穿着‘西服’和‘长袍’的人坐在一起,平等地共商 大事,是过去根本无法想象的”。这表明此次“代表会议”( ) A.实现了社会各阶层的平等 B.以广大工农阶级力量为主体 C.体现了无产阶级领导地位 D.完全仿效了苏联苏维埃体制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此次“代表会议”实现了社会各阶层身份、地位的平等,故 A 项正 确;广大工农阶级力量的主体地位在材料中未体现,故 B 项错误;无产阶级领导地位在材 料中没有体现,故 C 项错误;完全仿效了苏联苏维埃体制的说法错误,故 D 项排除。 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向西藏投入数百亿元;1954 年以来,中央和其他省市克服 种种困难,援助西藏建设了大量工程;自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区人大主任、区政府主席均 由藏族公民担任。这表明我国政府在西藏真正贯彻落实的政策和原则是( ) A.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B.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 C.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政治平等 D.民族团结,各民族经济平等 答案 B 解析 “区人大主任、区政府主席均由藏族公民担任”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向西藏 的投入和援助体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故选 B 项。 3.1954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此可知新中国成立( ) A.使农民阶级上升为领导阶级 B.使工人阶级的地位大为提高 C.使工农的地位保持不变 D.使工人不再需要参加体力劳动 答案 B 解析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以国家 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提高了工人阶级的地位。故选 B 项。 4.某文件明确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 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 国为工业国。”这份文件应该是( ) A.中共“一大”纲领 B.中共“三大”纲领 C.《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可知该文献颁布 于新中国成立前后。此时,我国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党和政府的主要工作是恢复和发展 生产,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A、B 两项都没有涉及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可排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D 项与题目中的“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 不符,可排除;《共同纲领》颁布于新中国成立前夕,为新中国建设制订了纲领。故 C 项符 合题意。 5.1953 年全国各地开展的人民代表选举和召开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A.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B.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C.为国家政治建设的开展奠定了牢固基石 D.开创了人民民主制度 答案 A 解析 1953 年全国各地开展人民代表选举和召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为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A 项符合题意。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排除 B 项;1949 年新中国的成立,为国 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排除 C 项;D 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6.著名学者、作家宋云彬先生在日记中写道:“各单位代表发言毕,继续讨论下列各案: 一、政协组织法;……三、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争辩数小时,幸周恩来做主席, 能控制,居然逐案通过……”这段日记记载的会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周恩来做主席”可以看出是第一届政协会 议,故选 C 项。 7.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 B.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政治任务宣告结束 C.1956 年中共提出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答案 C 解析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就已与民主党派合作,A 项错误;一届人大后,政协 代行人大的职能结束,但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仍存在,其职能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B 项错误;D 项错在“根本政治制度”;根据所学,C 项正确。 8.为了制定 1954 年宪法,党和政府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近三个月,最后由宪 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 138 万条。材料说明 1954 年宪法( )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落实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 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 年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两大原则,题干中 的“广泛征求意见”“全民讨论近三个月”等关键信息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而社会主义原则无 法体现,故排除 A 项,C 项正确。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是 1956 年底社会主义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B 项排除;题干未涉及政治协商制度,排除 D 项。 9.《人民日报》评论员曾经发文指出:“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向世界贡献了 具有‘中国智慧’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答卷。”这份“成功答卷”( ) A.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B.消除了各民族间的差别 C.有利于建立联合政府 D.加强了民主党派的团结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答卷”可知,材料评论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 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故 A 项正确。 10.某导演欲筹拍一部电视政论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下列题材可以入选该片的 有 ( ) ①中国历史新纪元——开国大典 ②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③“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新阶段 ④1954 年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开国大典、新中国的成立,是新中国政治建设的起点,①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新中国民主政治 的基本框架,②③④的表述符合史实。故选 A 项。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国家是属于四个民主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 产阶级)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动的封建阶级、官僚资产阶级的分子不能列入人民的范围。等 到他们彻底悔悟和改造后才能取得人民的资格。中国的少数民族也应该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 国之内,承认他们的自治权。因此,我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名是很恰当的。 ——《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 下图是新中国第二套人民币,1953 年开始印制,1955 年 3 月发行。伍圆正面 图案为身着不同民族服装的群众,拾圆正面图案为工农像。背面均以国徽和汉、蒙、维、藏 四种民族文字的银行名和面值为主题。 (1)依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的社会性质及在民族地区采取的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的货币图案反映了什么思想?并结合材料一进行阐释。 答案 (1)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民族地区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 (2)思想:人民当家作主;民族团结。阐释: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实 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一,提取信息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注意图片和文字所提 供的历史信息;第二小问进行历史阐释: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二所反映的信息和材料 一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