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祖国统一大业
1.1979 年,邓小平访美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
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 )
A.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
B.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
D.使“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
2.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我们有“一国两制”,也有“九二共识”。这两者的共同之处有( )
①均以尊重历史和现实为基础'②均由中国中央政府提出,发展为法律文件'③均以维护
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④均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实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齐邦媛在《巨流河》里写道:“隔着台湾海峡,漂流者日思夜想的是故国山川和年轻
的亲友,即使父母也应尚在中年,隔了四十年,回去时所见多是美梦的骨骸。”“漂流者”能
回去主要是因为( )
A.“九二共识”的达成
B.《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C.“一国两制”的提出
D.海峡两岸三通限制逐渐放宽
4.邓小平早在 1984 年就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
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该观点表明( )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5.下列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实施群体不同 B.享受权利不同
C.社会制度不同 D.设立目的不同
6.“自从 1949 年台湾同祖国不幸分离以来,我们之间音讯不通,来往断绝,祖国不能
统一。……近三十年台湾同祖国的分离,是人为的……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
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据材料信息,这应出自( )
A.1979 年《告台湾同胞书》
B.1992 年“九二共识”
C.1995 年江泽民关于祖国统一大业谈话
D.2005 年胡锦涛与连战会谈新闻公告
7.“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它( )
A.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C.始终奉行和平共处原则
D.贯彻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8.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历史意义是( )
①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②洗刷了历史留下的民族耻辱
③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④提高了中国政府的国际威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9.“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这一重要共识是( )
A.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B.两岸同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允许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旅游投资
10.观察下面的漫画,其反映的突出主题是( )
A.“一国两制”获得成功应用
B.国际反华势力支持“台独”
C.解决台湾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D.讽刺“台独”势力自不量力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4 年 10 月,邓小平宣称,“解决香港、台湾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
和平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怎样才能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呢?
这就必须充分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我们的社会制度是不会改变的,永远不
会改变。但是不保证香港和台湾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就不能保持它们的稳定和繁荣,也
不能和平解决问题”。……“允许某些区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允许资本主义存在,这是作
为社会主义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发展。或者说,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的意义还
在于为中国伤脑筋的台湾问题提供了解决的途径。按照目前的建议,如果台湾统一按一国两
制的构想实现统一,它不仅可以保留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可以保留军队”。
——[匈牙利]巴拉奇·代内什《邓小平》
材料二 第八条 “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
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
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依据前款采取非和
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和组织实施,并及时向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2005 年 3 月 14 日胡锦涛
签署的《反分裂国家法》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指出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的方针。香港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
上有何不同?统一后,对这两个地区的政策有什么区别?
(2)我国制定实施《反分裂国家法》的意义何在?
(3)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交流日益增多。请从 80 年代、90 年代初、21 世纪初各举
一例说明。
22 祖国统一大业
1.1979 年,邓小平访美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
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 )
A.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
B.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
D.使“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
答案 A
解析 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
针,故选 A 项。B 项叙述错误,没有承诺放弃武力;C 项是 1992 年海协会与海基会在“海峡
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个重大问题上达成共识,称为“九二共识”;“一国两制”的方针
正式提出于 20 世纪 80 年代,D 项错误。
2.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我们有“一国两制”,也有“九二共识”。这两者的共同之处有( )
①均以尊重历史和现实为基础'②均由中国中央政府提出,发展为法律文件'③均以维护
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④均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实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历史上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现实中两岸还未实现统一,“一国两制”和“九
二共识”都尊重这一历史和现实,故①正确;“九二共识”是两岸民间组织海基会和海协会达
成的,故②错误;两者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维护国家利益,故③正确;两者提出的一个
中国的原则已经在两岸达成共识,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实践,故④正确,C 项符合题意。
3.齐邦媛在《巨流河》里写道:“隔着台湾海峡,漂流者日思夜想的是故国山川和年轻
的亲友,即使父母也应尚在中年,隔了四十年,回去时所见多是美梦的骨骸。”“漂流者”能
回去主要是因为( )
A.“九二共识”的达成
B.《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C.“一国两制”的提出
D.海峡两岸三通限制逐渐放宽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隔了四十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海峡两岸三
通限制逐渐放宽,两岸交流日益频繁,故 D 项正确;A 项是 1992 年,排除;B 项是 1979
年,排除;C 项只是大陆方面的措施,排除。
4.邓小平早在 1984 年就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
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该观点表明( )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一国两制”的思想,而这一思想的核心就是要以“一个中国”为解决
台湾问题的前提。故选 B 项。
5.下列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实施群体不同 B.享受权利不同
C.社会制度不同 D.设立目的不同
答案 C
解析 社会制度不同是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最主要区别,左图代表的广西壮族自
治区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右图代表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其他选项
虽然也是不同,但不属于政治制度层面,故选 C 项。
6.“自从 1949 年台湾同祖国不幸分离以来,我们之间音讯不通,来往断绝,祖国不能
统一。……近三十年台湾同祖国的分离,是人为的……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
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据材料信息,这应出自( )
A.1979 年《告台湾同胞书》
B.1992 年“九二共识”
C.1995 年江泽民关于祖国统一大业谈话
D.2005 年胡锦涛与连战会谈新闻公告
答案 A
解析 由题干中的“自从1949年台湾同祖国不幸分离以来”“近三十年”等信息可以看出,
这一材料出自 1979 年的《告台湾同胞书》,故选 A 项。
7.“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它( )
A.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C.始终奉行和平共处原则
D.贯彻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答案 B
解析 “一国两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方针政策,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故选 B 项。
8.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历史意义是( )
①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②洗刷了历史留下的民族耻辱
③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④提高了中国政府的国际威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中国未统一地区有港、澳、台,香港回归与祖国统一密切
相关,①正确;香港问题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它的回归洗刷了民族耻辱,②正确;香港回
归是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实践,③正确;香港回归是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一国
两制”构想也为国际上各种争端提供了和平解决的范例,④正确。故选 C 项。
9.“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这一重要共识是( )
A.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B.两岸同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允许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旅游投资
答案 C
解析 “九二共识”指的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都承认一个中国,故选 C
项。
10.观察下面的漫画,其反映的突出主题是( )
A.“一国两制”获得成功应用
B.国际反华势力支持“台独”
C.解决台湾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D.讽刺“台独”势力自不量力
答案 D
解析 漫画内容反映的是“台独”分子企图将台湾与大陆分离,但台湾与大陆本为一体,
“台独”分子的这种行为只是徒劳,故 D 项正确。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4 年 10 月,邓小平宣称,“解决香港、台湾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
和平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怎样才能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呢?
这就必须充分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我们的社会制度是不会改变的,永远不
会改变。但是不保证香港和台湾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就不能保持它们的稳定和繁荣,也
不能和平解决问题”。……“允许某些区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允许资本主义存在,这是作
为社会主义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发展。或者说,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的意义还
在于为中国伤脑筋的台湾问题提供了解决的途径。按照目前的建议,如果台湾统一按一国两
制的构想实现统一,它不仅可以保留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可以保留军队”。
——[匈牙利]巴拉奇·代内什《邓小平》
材料二 第八条 “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
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
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依据前款采取非和
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和组织实施,并及时向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2005 年 3 月 14 日胡锦涛
签署的《反分裂国家法》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指出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的方针。香港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
上有何不同?统一后,对这两个地区的政策有什么区别?
(2)我国制定实施《反分裂国家法》的意义何在?
(3)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交流日益增多。请从 80 年代、90 年代初、21 世纪初各举
一例说明。
答案 (1)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性质不同表现:香港问题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本质上是中国恢复行使主权,涉及国际
关系;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产物,是内政问题。
区别:在台湾和平统一后,允许拥有自己的军队;香港则没有。
(2)意义:有利于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的活动,有利于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
定,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3)举例:1987 年开始,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
交流,两岸隔绝状态打破。
1992 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认识,即“九二共识”。
2008 年,海峡两岸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通过获取有效信息,并加以概括即可,第二小问要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第三小问从材料一即可获得答案。第(2)问,从材料信息和常识分析得出结论。
第(3)问,结合两岸隔绝状态打破、九二共识、“三通”等具体分析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