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解放战争
1.下图是 1940~1947 年中国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其中 1946 年“民主”出现
频率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抗战胜利,民众渴望和平民主
B.国共重庆谈判,确立了和平民主的建国方针
C.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D.全国规模的内战结束,和平民主的呼声高涨
2.1949 年 4 月,陈毅作诗一首:“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
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
A.淮海战役胜利,解放江北
B.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
C.平津战役胜利,北方解放
D.挥师南下,基本歼灭残敌
3.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某场战役中,胶东解放区的一支民工小车队踊跃运粮运弹药支
前的影片剧照。战役胜利后,这支民工小车队配合着解放军攻克了南京。据此判断这场战役
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挺进大别山
4.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
亟待解决,待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与此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
A.西安事变 B.北平谈判
C.政协会议 D.重庆谈判
5.下图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某一阶段的战争态势。这一阶段的特点是( )
A.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 B.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C.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D.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
6.日本投降后,蒋介石曾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力量强大 B.广大人民反对内战
C.发动内战的准备不足 D.美国主张和平解决
7.1946 年 6 月~1947 年 6 月,是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此阶段,人民解放军
的主要作战方式是( )
A.防御战 B.游击战 C.阵地战 D.运动战
8.1947 年 6 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穿越黄泛区,千里跃进大别山,于 8 月底到达大
别山区,建立了大别山根据地。这一举动( )
①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 ②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部队 ③揭开了人民
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④是蒋介石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1949 年 1 月,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军事上的重大胜利。斯大林得知消息后,在他的台
历上写下了“奇迹,真是奇迹!”被斯大林认为是“奇迹”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
A.红军长征的完成
B.刘邓大军成功地挺进中原
C.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D.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10.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
列诗句所反映的历史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
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④①②③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③②①④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949 年 9 月 30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竖立人民英雄纪
念碑。纪念碑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
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
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请回答:
(1)“三年以来”的革命时期内,人民解放军的哪一次行动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这一
军事行动的直接指挥者是谁?战略决战有哪三大战役?
(2)“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历程的起点事件是什么?从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中,中国共产党
得出什么教训?为此首先发动了什么武装起义?有何意义?
(3)“一千八百四十年”(即 1840 年)以来的民主革命,中国各阶级前赴后继,英勇斗争。
请各举一例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所进行的重大革命斗争。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
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17 解放战争
1.下图是 1940~1947 年中国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其中 1946 年“民主”出现
频率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抗战胜利,民众渴望和平民主
B.国共重庆谈判,确立了和平民主的建国方针
C.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D.全国规模的内战结束,和平民主的呼声高涨
答案 C
解析 结合材料中时间“1946 年”及所学可知,“民主”出现频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1946
年初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组建新的民主联合政府成为各阶级的共同
愿望,故选 C 项。
2.1949 年 4 月,陈毅作诗一首:“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
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
A.淮海战役胜利,解放江北
B.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
C.平津战役胜利,北方解放
D.挥师南下,基本歼灭残敌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1949 年 4 月”“大江”“金陵”,可以判断 B 项正确。
3.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某场战役中,胶东解放区的一支民工小车队踊跃运粮运弹药支
前的影片剧照。战役胜利后,这支民工小车队配合着解放军攻克了南京。据此判断这场战役
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挺进大别山
答案 B
解析 根据“胶东解放区”所在的区域可排除 A、C 两项;“战役胜利后,小车队配合着
解放军攻克了南京”指的是解放战争的尾声,排除 D 项;联系所学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得到
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可知 B 项正确。
4.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
亟待解决,待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与此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
A.西安事变 B.北平谈判
C.政协会议 D.重庆谈判
答案 D
解析 抗日战争时期的陪都是重庆,可排除 A、B 两项。“倭寇投降”即日本投降,抗战
胜利后的第一件大事为商讨国内和平问题的重庆谈判,故选 D 项。
5.下图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某一阶段的战争态势。这一阶段的特点是( )
A.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 B.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C.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D.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
答案 B
解析 从国民党的进攻方向来看,重点进攻陕甘宁和山东两个解放区,由此可知应是中
共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结合解放军歼敌地点来看,B 项正确。
6.日本投降后,蒋介石曾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力量强大 B.广大人民反对内战
C.发动内战的准备不足 D.美国主张和平解决
答案 C
解析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的部队还在大西南和大西北,蒋介石提出谈判的主要原因是
为内战争取准备时间,故选 C 项。
7.1946 年 6 月~1947 年 6 月,是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此阶段,人民解放军
的主要作战方式是( )
A.防御战 B.游击战 C.阵地战 D.运动战
答案 D
解析 1946 年 6 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当时敌强我弱,
中共中央制定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作战方针,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的作战方式,
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作战目标,故选 D 项。
8.1947 年 6 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穿越黄泛区,千里跃进大别山,于 8 月底到达大
别山区,建立了大别山根据地。这一举动( )
①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 ②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部队 ③揭开了人民
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④是蒋介石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力部队,故②错误。①③④都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
大别山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故选 C 项。
9.1949 年 1 月,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军事上的重大胜利。斯大林得知消息后,在他的台
历上写下了“奇迹,真是奇迹!”被斯大林认为是“奇迹”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
A.红军长征的完成
B.刘邓大军成功地挺进中原
C.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D.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1949 年 1 月”,此时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
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故选 C 项。
10.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
列诗句所反映的历史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
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④①②③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③②①④
答案 D
解析 ①是抗日战争时期,②是长征时期,③是指 1927 年秋收起义,④是解放战争时
期,故答案为 D 项。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949 年 9 月 30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竖立人民英雄纪
念碑。纪念碑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
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
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请回答:
(1)“三年以来”的革命时期内,人民解放军的哪一次行动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这一
军事行动的直接指挥者是谁?战略决战有哪三大战役?
(2)“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历程的起点事件是什么?从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中,中国共产党
得出什么教训?为此首先发动了什么武装起义?有何意义?
(3)“一千八百四十年”(即 1840 年)以来的民主革命,中国各阶级前赴后继,英勇斗争。
请各举一例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所进行的重大革命斗争。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
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答案 (1)序幕:挺进大别山。指挥者:刘伯承、邓小平。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
战役;平津战役。
(2)起点事件:五四运动。教训:必须掌握武装力量。起义:南昌起义。意义:打响了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
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3)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或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辛亥革命。革命道路:农村包
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但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总
体来看,这三问都不难,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