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高一历史课后练习卷: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必修2高一历史课后练习卷: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ID:688247

大小:548.0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5-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0 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1945 年抗战胜利后,在大后方四川,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 永利公司经理李烛尘无奈地称:“当年艰难辛苦而去,今日倾家荡产而回。”出现这一现象的 主要原因是( ) A.官僚资本的重压 B.外国资本的侵蚀 C.封建官府的排挤 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2.近代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 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这 段话最有可能出现在( ) A.1895-1911 年 B.1912-1919 年 C.1927-1936 年 D.1937-1945 年 3.1927 年,蒋介石让时任上海纱联会会长的荣宗敬承销债券,被以纱业艰难为由拒绝, 蒋介石为此震怒,通缉荣宗敬,查封其家财。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民族资本受西方列强压制 B.民族资本家唯利是图 C.民族资本受官僚集团压制 D.民族工业彻底衰微 4.20 世纪初,民国政府颁布了大量发展实业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条例》《商人条 例》《矿业条例》等,这种做法( ) A.有利于保障民族资本主义的合法地位 B.有效遏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C.奠定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 D.促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5.19 世纪末,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的主要原因是( ) A.适应帝国主义提出的要求 B.要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C.发展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 D.限制列强争相向中国资本输出 6.1912-1919 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春天”,经历了快速发展。其“发展”的 客观原因是( ) A.传统小农经济衰败、解体 B.实业救国浪潮方兴未艾 C.清朝奖励实业政策的推动 D.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 7.1908 年,芜湖商办明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吴兴周出任总经理,经清政府农工 商部批准,注册了“黑白月亮”商标。该商标能够注册的最有利的条件是( ) A.“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思潮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甲午战争后自然经济瓦解的速度加快 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出现黄金时代“短暂春天”。当时发 展最为迅速的行业是( ) A.纺织业和面粉业 B.冶金业和汽车制造业 C.造船业和钢铁工业 D.化学工业和钢铁工业 9.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 迹”。他说的“没有前途”主要是因为中国民族工业( ) A.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 B.地区分布呈东密西疏 C.生产技术水平低 D.产业结构不合理 10.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产业资本状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是( ) A.洋务运动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1.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集中在东部沿海的民族工业大规模西迁,内迁的工矿企 业基本上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骨干企业,这被称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撒退”。对此解 读正确的是( ) A.中国建立起完整工业体系 B.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 C.使沿海工业遭受巨大破坏 D.推动内地工业从无到有 12.1940 年 10 月,日本内阁通过《国土计划设定纲要》,提出所谓“适地适产主义”, 具体地说,就是在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工业,在中国东北由伪满洲 国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部分机械工业和轻工业,在华北着重开发矿业、盐业,在华中 则容许存在一些轻工业。日本“适地适产主义”意在( ) A.摧毁沦陷区的中国民族工业 B.从经济上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C.采取“军事管理”的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 D.将沦陷区的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 二、非选择题 13.历史地图中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阅读材料,提取图片中两个历史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信息。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促使图中变化出现的原因。 第 10 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1945 年抗战胜利后,在大后方四川,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 永利公司经理李烛尘无奈地称:“当年艰难辛苦而去,今日倾家荡产而回。”出现这一现象的 主要原因是( ) A.官僚资本的重压 B.外国资本的侵蚀 C.封建官府的排挤 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在抗战胜利后继续对民族工业进行压 榨,使民族资本主义走向全面萎缩。故选 A 项。 2.近代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 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这 段话最有可能出现在( ) A.1895-1911 年 B.1912-1919 年 C.1927-1936 年 D.1937-1945 年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的现象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抗战时期内迁后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的压 迫,故 D 项正确。 3.1927 年,蒋介石让时任上海纱联会会长的荣宗敬承销债券,被以纱业艰难为由拒绝, 蒋介石为此震怒,通缉荣宗敬,查封其家财。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民族资本受西方列强压制 B.民族资本家唯利是图 C.民族资本受官僚集团压制 D.民族工业彻底衰微 答案 C 解析 1927 年,荣宗敬被蒋介石通缉,家财被查封,说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受到了官 僚集团的压制,故选 C 项。 4.20 世纪初,民国政府颁布了大量发展实业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条例》《商人条 例》《矿业条例》等,这种做法( ) A.有利于保障民族资本主义的合法地位 B.有效遏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C.奠定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 D.促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民国政府颁布有关法律促进实业的发展,这使得民族工业得到法律 的保护,故 A 项正确。B、C 两项夸大了民国政府颁布的经济法规的作用,错误;近代中国 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自然经济,故 D 项错误。 5.19 世纪末,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的主要原因是( ) A.适应帝国主义提出的要求 B.要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C.发展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 D.限制列强争相向中国资本输出 答案 B 解析 甲午战后,面对巨额赔款,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 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故 B 项正确。 6.1912-1919 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春天”,经历了快速发展。其“发展”的 客观原因是( ) A.传统小农经济衰败、解体 B.实业救国浪潮方兴未艾 C.清朝奖励实业政策的推动 D.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 答案 D 解析 结合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D 项正确。 7.1908 年,芜湖商办明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吴兴周出任总经理,经清政府农工 商部批准,注册了“黑白月亮”商标。该商标能够注册的最有利的条件是( ) A.“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思潮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甲午战争后自然经济瓦解的速度加快 答案 B 解析 由题干中的“1908 年”和“清政府农工商部批准”可知,明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创办 于甲午战败后。当时的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是明远电气股份 有限公司创办及“黑白月亮”商标能够注册的最有利条件,B 项正确。A、D 两项不是最有利 条件;C 项出现于民国初期。 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出现黄金时代“短暂春天”。当时发 展最为迅速的行业是( ) A.纺织业和面粉业 B.冶金业和汽车制造业 C.造船业和钢铁工业 D.化学工业和钢铁工业 答案 A 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 迅速发展,特别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故选 A 项。 9.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 迹”。他说的“没有前途”主要是因为中国民族工业( ) A.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 B.地区分布呈东密西疏 C.生产技术水平低 D.产业结构不合理 答案 A 解析 当时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导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没有前途” 的根源,故选 A 项。 10.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产业资本状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是( ) A.洋务运动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B 解析 由示意图可知,民族资本比例位居第一位,时期应该是国民党政府前期(1927- 1936 年),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农业、交通运输业,民族资本获得显 著发展,故选 B 项。洋务运动时期还没有产生官僚资本,且占据首位的是外国资本,排除 A 项;全面抗战时期,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挤压民族资本,排除 C 项;解放战争时期,民族 资本陷入绝境,排除 D 项。 11.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集中在东部沿海的民族工业大规模西迁,内迁的工矿企 业基本上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骨干企业,这被称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撒退”。对此解 读正确的是( ) A.中国建立起完整工业体系 B.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 C.使沿海工业遭受巨大破坏 D.推动内地工业从无到有 答案 B 解析 中国建立起完整工业体系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 A 项;结合所学可知,东部 沿海的民族工业西迁,改变了中国传统工业布局,故 B 项正确;C 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推 动内地工业从无到有”的说法错误,排除 D 项。 12.1940 年 10 月,日本内阁通过《国土计划设定纲要》,提出所谓“适地适产主义”, 具体地说,就是在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工业,在中国东北由伪满洲 国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部分机械工业和轻工业,在华北着重开发矿业、盐业,在华中 则容许存在一些轻工业。日本“适地适产主义”意在( ) A.摧毁沦陷区的中国民族工业 B.从经济上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C.采取“军事管理”的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 D.将沦陷区的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日本的《国土计划设定纲要》把中国东北、华北、华中与日本本土一起纳 入到经济计划中,说明日本意在将中国沦陷区的经济纳入到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之中。故选 D 项。 二、非选择题 13.历史地图中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阅读材料,提取图片中两个历史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信息。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促使图中变化出现的原因。 答案 (1)图一洋务企业、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长江中下游等地区;以矿业、 机械制造、军工企业、民用工业为主;近代工业虽然有了发展,但地区分布严重失衡。图二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较快,行业大大增多;民族工业由东部沿海、长江流域,逐步向东北、中 部、西部地区扩展;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轻工业发展较快,轻重工业结构 失衡;地区分布严重失衡状况依然突出。 (2)民族危机的加重;政府的重视;先进中国人的努力;“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西方先 进科技和工业思想的不断传入。 解析 第(1)问,紧扣“洋务运动时期”和“民国初年”这两个重要时间信息,结合图中信息 从民族工业分布和发展状况方面来论述。第(2)问,回答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相关的因 素即可。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