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三轮冲刺:高考十大必考题型 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政治三轮冲刺:高考十大必考题型 解析

ID:688173

大小:112.97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5-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政治三轮冲刺:高考十大必考题型 解析 1.2012 年,某县农民种植的土豆产量大增,但市场没有相应扩大,农民不得不低价销售,收 入不增反降。下图的①②③④中,能够反映这种“丰产不丰收”经济现象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分析:本题着重考查学生对供求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供求理论主要集中在第二课多变的 价格。根据该理论,商品供应增加会导致价格的下降,反映在图形上就是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注意,供给的变化和供给量的变化是两种不同的情况,前者指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 条件的变化,导致供给发生变化,在图形上表现为供给曲线本身的移动。后者是指在其他条件不 变的情况下,供给量与价格的关系,反映在曲线上是点在供给曲线上的移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 72 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 25 年前 36 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 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 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回答 2-3 题。 2.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做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们认识气象规律的能力,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人们利用对大气运动规律的认识,做出精准长期的预报。①③是正确的。④否认了人类认识世界 的可能性,错误;②的表述错误。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必然 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3.“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 决定了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考查认识论中有关认识发展与真理的知识。①否认了人类认识世界的可能,是错误的。 真理与谬误是两个不同的哲学范畴,二者有明确的界限,②说法错误。人的真理性认识受主客观 条件的制约,具有相对性。人类的认识是为断发展着的,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④正确。 (2015 全国 2-17)4.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2014 年 12 月,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海 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正式成立,负责管辖审理跨行政区划的民商事、行政和资源诉讼案件。设 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旨在 ①健全司法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②排除地方对司法活动的干扰 ③提升司法公信力 ④推动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本题结合时政考查学生对政治生活中关于司法机关等知识的掌握程度。题干中的“跨 行政区划”是一个关键信息,由此可以推出题干材料中提及的司法体制改革内容与当前司法机关 主要根据行政区划来设置的情形有所不同,其目的在于破除地方权力对司法活动的干预,保证审 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从而促进和提高司法公信力,②③为正确选项。题干信息不涉 及司法机关内部的权力设置,也与审判权和执行权的分离无关,①④不正确。 (2015 全国 1 卷)5.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 剂和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 丰富。这表明 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 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③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 ④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这是一道科学常识题。本题以制作豆腐为题材,考查学生对辩证法联系的观点的理解, 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进行哲学思考。 根据唯物辩证法,事物及其特性是客观的存在,既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愿望,也与人的客观需 求没有关系,但事物及其特性功能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①②是不正确的。联系就是事物 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受到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同的,因而会表 现出不同的特性,因此④是正确的。人们在事物的客观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而是可以建立新 的联系。不过,建立新的联系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必须以物的特性以及与其他事物的固有联系 为依据,因此③是正确的。 (二)非选择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有关公职人员在“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拥护中华 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2016 年 10 月 12 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立法会新当选议员别的宣誓仪式上,个别候任 议员在宣誓时擅自篡改誓词或在誓词中增加其他内容,蓄意宣扬“港独”主张。个别候任议员的 闹剧引发其宣誓是否有效以及是否应该重新安排宣誓的争议,并由此影响到立法会的正常运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2016 年 11 月 7 日,全国人大常委 会通过《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就相关公职人员“就职时必须依法 宣誓”作如下解释:宣誓是该条所列公职人员就职的法定条件和必经程序;宣誓必须符合法定的 形式和内容要求;宣誓人拒绝宣誓,即丧失就任该条所列相应公职的资格;宣誓必须在法律规定 的监誓人面前进行。 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百零四条作出解释以及这一解 释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 根据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解释基本法的权力。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根 本利益,遏制“港独”;维护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尊严;维护“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法治秩序。 【分析】本题考点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职权,考查考生运用这一知识分析人 大释法的重要性,意在捍卫国家主权、国家安全,提高考生的国家意识、宪法意识。 本题首先要求考生运用课本知识,认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 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行使宪法规定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 作出解释,是职责所在,符合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规定,既是行使权力,也是履行责任。本题作答的 重点是说明人大释法的“重要意义”,要求考生运用课本知识和结合材料,分析“港独”言行严重 违反国家宪法、香港基本法,严重违反“一国两制”方针政策,严重损害国家的统一、领土完整和 国家安全。 正是如此,人大释法是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根本利益,遏制“港独”; 维护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尊严; 维护“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法治秩序。 人大释法非常适时、非常必要、意义重大。本题的问题设计符合新课标课程改革与教学要求, 注重引导考生关心国家重大时事政治,运用主干知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凸显对国家意识、宪法 意识的认知和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符合试题立意和考核目标的要求,充分体现育人导向。 (2017 全国 2-38)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玉米收储制度的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场硬仗.为保障玉米的生产和供给,我国 长期实行以保护价(对农产品规定最低收购价)收购种植户玉米的临时收储政策。2012 年以来,国 际市场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国内玉米价格远高于国际价格,造成了国内玉米库存高企和正常流通 受阻。2016 年,国家发改委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引离”的原则对我国玉米主产区东北三省一 区的玉米收储制度进行改革,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生产(种植)补贴” 的新机制。2016 年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比上年出现下跌。新机制运行扭转了近些年玉米价格不断提 高、库存不断增多、补贴和亏损不断增加的局面。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国内玉米价格下降对玉米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 (2)玉米价格的下降,影响了一些玉米种植户的收入。政府和种植户可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参考答案】(1)玉米种植面积下降,供给减少;下游企业生产成本降低,需求扩张;消化 库存,促进玉米供求平衡;缩小国内外玉米价差,减轻玉米及替代品的进口压力。 (2)政府完善补贴政策;种植户根据市场需求优化种植结构;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降 低生产成本。 分析:第(1)题的考点是价格和价格变动的影响。本题着重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 和分析推理能力。材料选取我国玉米收储制度的改革状况,突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 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该题涉及的保护价政策是一项支持价格的政策,对于考生有一定的难 度,考生需根据价格的有关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保护价是对农产品规定最低收购价格”,分析推 断出保护价高于市场价格。同时结合材料中提到的由于国际玉米价格大幅下跌,致使国内玉米价 格远高于国际价格,明白国内玉米库存过剩、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等问题产生的内在逻辑。新机 制是“市场化收购”加“生产(种植)补贴”,从中可以得出保护价取消,国内玉米价格由市场决定, 因此国内的玉米价格下降。此举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之前产生的问题。基于此,进一步分析国内玉 米价格下降对玉米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就相对容易。 首先,国内玉米价格下降,会影响到供给,玉米种植面积下降,供给减少; 从需求方面分析,由于国内玉米价格下降,下游企业生产成本降低,需求扩张,从而消化库存, 促进玉米供求平衡; 最后,再结合之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出可以缩小国内外玉米价差,减轻玉米及替代品的进口 压力。 (2)本小题为问题解决类设问,考查考生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的能力。玉米收储制度改 革后,引发玉米价格下降,影响了一些玉米种植户的收入。面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政府从 自身职能出发,可以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可以通过增加直接补贴的办法给予 玉米种植户一定程度的弥补。另一方面,种植户也要改变过去有保护价托底收购玉米而不愁卖情 况下的一些做法,如玉米品种只重产量不重质量、粗放种植不讲效率等。只有政府和种植户共同 采取积极应对措施,这一改革举措才能产生预期的成效。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料来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2017 年) 材料二 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实施了全面推行营改增等内容的降税减负政策,截至 2017 年底累计减税超过 2 万亿元。2018 年 3 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为企业 降税减负,全年要再减税 8000 亿元。 近两年,国家在为企业降税减负的同时,财政收入继续稳定增长。2016 年财政收入比上年增 长 4.8%,2017 年比上年增长 7.4%(同口径)。 (1)简要说明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分析企业税负降低与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经济联系。 【参考答案】(1)近 5 年财政收入与税收收入均逐年增长;税收收入占财政收人的绝大比重。 (2)降低税负,能增加企业所得,扩大生产规模;能激发企业活力,促进转型升级,提高生产 效率;能激励创新创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最终能够扩大税收来源和规模,增加财政收入。 分析:本题的考点:公共财政收入与税收收入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课本知识理解指标 关联和读图的能力。根据书本知识,财政收入可以分为四种,其中,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 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从图中可以看出,2013-2017 年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 和税收收入是同向增长的,并且税收收入占国家财政的收入的绝大比重。 (2)本题进一步的考点:企业税负减少了,但国家财政收入依然增长,并且税收收入仍然 占据财政收入的绝大比重。这是如何实现的,这是一个相对开放的考题。学生可以从如何扩大税 源和税基两方面作答。 扩大税收来源的方法,主要从如何增加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的角度思考,如扶持小微企 业,鼓励创新创业等。通过降低企业税负,企业的收入将会增加,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到再生产 活动,有利于经营规模扩大。 扩大税基的方法,主要从企业如何从内部挖潜的角度思考。 通过降低企业税负,企业的数量将会增加,可以投入更多资金到创新活动,有利于激发企业 活力,向研发、营销,物流等高附加值的服务端发展,促企业结构转型升级,从而达到提高企业 的劳动生产率,增加税前利润的目的。 (本题难度 0.337)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 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倒乡愁。 纪录片《记住乡愁》于 2015 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 100 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 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 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 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 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 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汲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 和经验……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 对此加以说明。 (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 因。 (3)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请就如何记住乡愁提出两条建议。 【参考答案】(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 化的精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乡愁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眷恋之情, 体现了当代人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愿望和期盼;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 (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不同 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纪录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 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 (3)在保持原有村落形态的基础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传承,使其 转化为当代中国人的道德观念。 分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来的重大文化战略,是关乎我国社 会制度和和展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铸魂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土壤, 宣传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本题以中央电视台播 出并引起强烈反响的纪录片《记住乡愁》及其引起的社会反响为案例,着重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的理解。以及解读、筛选、提炼材料信息的能力,运 用所学文化和哲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第(1)是文化题,审题时要注意三点。其一,本题要回答的问题是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 统美德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答题时应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 统美德、记住乡愁三个方面。其二,本题具有较高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现实性,用来分析问题的 知识点不能直接从教材中找到但有关内容又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学习的掌握的。其三,答题时,除了教材中的知识点外, 还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论述。 答题时,要梳理提炼教材中有关中华传统文化、中化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有关 论述,同进结合习总书记的以下论述: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 整合习总书记的论述,教材中的在关内容,并与乡愁的内涵简明阐释加以结合,就形成本题 的答案要点。 第(2)小题是哲学题,答题时注意三点: 一是准确把握问题的内涵。要回答的问题是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这是要说明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个认识对象的认识产生差异的原因,与认识的反复性的原因有 所区别。 二是确定要运用的认识论原理。不仅要讲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更重要的是要讲清 楚这种反映受到主体、客体与认识条件的制约。 三是具体分析不同主体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存在差异的原因: 首先是主体的立场、知识、经验、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这是基本原因; 其次是认识对象本身存在多方面的内容,这是不同主体的认识存在差异的客观条件。认识对 象方面的原因是需要根据材料总结概括的,因而有一定难度。 第(3)小题是开放性题目。要求学生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就如何记住乡愁提出两条 建议。从我国的现实看,城镇化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同 时也造成原有村庄及传统农村生活方式的加速衰落甚至消失,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审 题时要注意的是,记住乡愁的实质内涵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历 史文化资源。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一方面是其内容的传承,另一方面是物质载体的传承。内容 方面的传承途径是传统文化的教育和转化,物质载体的传承途径是尽可能保持原有村庄的基本形 态,而这又要以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为前提。本题难度 0.337。 (本题难度 0.40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 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 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 解剖蜻蜓、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 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 言、无拘无束。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学教师在 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裁,出 5 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 80 分;如果答对 4 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 100 分,还另加奖励。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 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 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 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 (2)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 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就教育创新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 15 个 字以内。 【参考答案】(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发展、文化繁 荣和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创新促进了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激发学 生的求知欲望、民主意识、创新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①答案示例一 该观点具有合理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教学观念指导下的 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用先进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落后教学观念的教学,往往使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和实践 能力不强。当然,学生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观念不是唯一的因素。 评 分 量 表 等级 水平 分 值 等级描述 分数解释 水平 4 1 1~ 12 知识要求:在水平 3 之上,答出教学观念 不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 能力表现:阐述原理准确,分析能顾及复 杂情况,结论合理全面,有一定深度,语言表 述逻辑性强。 能正确地综合 运用相关知识充分 阐述理由。 水平 3 7 ~10 知识要求:在水平 2 之上,分析不同教学 观念通过教学实践对学生成长的不同作用。 能力表现:不堆砌不相关知识,且比较准 确地阐述原理,并结合实际进行分析,结论恰 当,表述逻辑性较强。 能较正确、较完 整地运用相关知识 阐述理由。 水平 2 4 ~6 知识要求:在水平 1 之上,答出不同的教 学观念指导教学实践,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 同的。 能力表现:堆砌不相关知识,回答上述内 容但表述不够准确,语义不完整、不连贯。 能简单地运用 相关知识阐述理由, 但论证不准确、不完 整。 水平 1 0 ~3 知识要求:答出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 能力表现:仅作判断但不阐述理由;或阐 述理由时所使用的原理错误。 不能正确运用 相关知识阐述理由。 ②答案示例二 该观点存在片面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意识只 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教学实践,就不能发挥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 体,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等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学生 的成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教学观念视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 评 分 量 表 等级水 平 分 值 等级描述 分数解释 水平 4 11 ~12 知识要求:在水平 3 之上,答出学生的成 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能力表现:阐述原理准 确,分析能顾及复杂情况,结论合理全面,有 一定深度,语言表述逻辑性强。 能正确地综合运 用相关知识充分阐述 理由。 水平 3 7 ~10 知识要求:在水平 2 之上,分析教学观念 发挥作用的主体条件。能力表现:不堆砌不相 关知识,且比较准确地阐述原理,并结合实际 进行分析,结论恰当,表述逻辑性较强。 能较正确、较完 整地运用相关知识阐 述理由。 水平 2 4 ~6 知识要求:在水平 1 之上,答出教学观念 通过教学实践发挥作用。能力表现:堆砌不相 能简单地运用相 关知识阐述理由,但 关知识,回答出上述内容但表述不够准确,语 义不完整、不连贯。 论证不准确、不完整。 水平 1 0 ~3 知识要求:答出发挥意识能动作用需要的 条件。能力表现:仅作判断但不阐述理由;或 阐述理由时所使用的原理错误。 不能正确运用相 关知识阐述理由。 (说明:考生从上述任一角度作答均可得分。若能够综合上述两种观点进行辩证分析,同样 可得相应等级水平的分数。) (3)答案示例:创新托起中国梦;知识改变人生,创新成就梦想。 分析:本是围绕教育创新的主题,以“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钱学森关于中学生活的深情回 忆和新世纪我国深化中学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探索为素材,提炼设计问 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自主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文化哲学知识多角度分析现实 问题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实践活动、综合探究活动中制定和选择方案的能力 等,以期给中学思想政治课以良好的教学反馈。 第 1 小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创新,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既要从一般原理上理解文化对于社会发展、文化繁荣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又要具体 分析和阐明教育创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结合材料分析教育创新对于学校文 化创新的形成和发展的促进作用,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第 2 小为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中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有什么样的教 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也存在局限性。试题要求学生加以 评价,并运用相关知识阐述理由,答案示例分别从两个方面加以引导。 一方面,学生可以从意识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反作用出发,论证该观点具有一定的合 理性,并结合材料阐明教学观念对于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结合材料进一步分析不同教学观念对 学生成长的不同作用,并且要进一点指出教学观念不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 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从“意识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反作用需要通过实践环节”这一知识, 论证该观点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阐明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 用,并结合材料论证教学观念转化为教学实践,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 力,才能发挥作用,达到预期效果。 如果学生综合两种见解,辩证分析其合理性与片面性,应答到相应的等级水平,亦可取得相 应的分数。 第 3 小题属于角度限定的开放题。答案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经历,根据对 教育创新的理解,结合材料形成自己的思路,并以公益广告词的形式表达出来;答案具有限定性, 要求学生必须围绕教育创新的主题,并且在表达形式和字数方面进行限定。 本题设计具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其一,思路清晰、逻辑紧密,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文化和 哲学相关知识,层层递进回答教育创新对培育人才的意义、观念创新在教育实践中对于人才培养 的作用、如何进一步推进教育创新等 3 个问题,3 个问题之间呈现出从一般原理到实际应用,从 现在面向未来的探索路径,层次清晰;其二,答案开放、鼓励探索,尊重鼓励学生独立发表意见, 有利于营造自由探讨的氛围,力图在开放性试题设计上有一些突破。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