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第 1 节 土壤里的小动物(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概述土壤里的动物种类。
(2)说出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
的关系。
(3)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探究活动,提高实验能力。
(4)加强保护蚯蚓等动物的情感,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
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
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教学难点
“调查土壤里的动物种类”中的“要找出这些动物的相同点和
不同点”。
教法设计
及
学法指导
多媒体,学生分组实验,比较法
教 学 过 程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备
导入 师:课件展示蚯蚓图片以及达尔文对蚯蚓
赞誉的一段话:“如果说,犁是人类最早的
发明之一,那么远在人类生存之前,土地就
已被蚯蚓耕耘过了,并且还要被它继续耕
耘。”
设疑:达尔文为什么对蚯蚓有如此高的赞
誉?你对蚯蚓了解多少?
引导学生根据常识,说出有关蚯蚓的知识。
观看资料,思考
相关问题,进入
学习情境。
一、调查
土壤里的动
物种类
二、探究蚯蚓
适应土壤中
生活的特征
组织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参考 97 页方
法指导,分组完成调查活动。
提出调查活动的注意事项:
1、全班的调查场所的选择不要单一,要多样
化,以利于正确认识土壤小动物的多样性及
其与环境的关系。
2、对于捕捉到的行动迅速、难以观察的小动
物,要设法限制其活动范围和逃逸速度,如:
容器加盖玻璃板、将其放入水中等。
3、如捕捉到蚯蚓,则连同土壤一起放入玻璃
瓶中带回家饲养,以备下节课使用。
4、各小组应分工合作,注意安全,尽可
能减少对土壤生态环境的破坏。
1、指导学生结合课前采集蚯蚓的过程,并阅
读信息库104页以及课本93页“蚯蚓”的相
关内容,认识蚯蚓的生活环境、食性、运动
和呼吸等特点。
2、设疑:蚯蚓有哪些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
征呢?
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参考课本 93 到 94 页
实验方法,完成探究活动,并思考下列问题:
(1)、蚯蚓的身体呈什么形状?有什么意
义?
2(2)、它的身体组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属
于环节动物?
3(3)、所有的体节的大小、颜色、光滑程度
有区别吗?如何区分它的前端和后端?
4(4)、用手来回触摸蚯蚓的体表,有什么感
阅读相关资料,
回答问题。
参考课本提供
的方法进行探
究实验,回答相
关问题。
引 导
学生思考:
联 系 日 常
生活实际,
并 且 要 注
意 保 护 环
境和植被。
也 可 以
3-4 人为一
个小组,采
取 课 前 采
集 并 饲 养
的蚯蚓。
觉?说明体表有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5(5)、玻璃板、硬纸板或土壤中,哪种表面
比较适合蚯蚓的移动?为什么?
6(6)、蚯蚓在纸板上运动时,身体的哪端先
移动?为什么?
7(7)、蚯蚓的前端、中端和后端中,对光刺
激最敏感的是哪里?蚯蚓有眼睛吗?它是如
何感受光的刺激的?
用浸过醋的棉球放在蚯蚓身体的前端附近,它
有何反应?为什么?
9(8)、根据你观察的结果,思考:蚯蚓对刺
激的反应有什么特点?
(9)、试一试:你能再设计一些小实验来观
察蚯蚓的行为吗?
三、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探究实
验过程,回答思考题目。
1、利用课件动画演示,对学生的结论加以
补充说明。
2、引导学生根据对蚯蚓的观察,总结出蚯蚓
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
利用课件总结。
3、设疑:有人说“蚯蚓是人类的朋友”,
你同意吗?
4、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举例说明
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5、阅读课本“科学.技术.社会”内容。
利用课件进行补充,展示更多相关资料。
小组讨论交流,
总结出蚯蚓适
应土壤生活的
特征
结合资料,举
例说明蚯蚓和
人类有何关系
以及人类应该
如何对待蚯蚓。
在老师的指导
下,各小组将课
前带来的蚯蚓
放回土壤中去。
各 小 组 派
代 表 汇 报
实验结论,
回 答 思 考
题,师生共
同 得 出 结
论。
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回顾本节所学知识,反思探究活动
心得。
小结本节内
容;
谈谈探究活动
心得,自我评
价本节的收
获和不足;
教后感:调查课学生难以组织,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并且合理分组。
及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