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含答案)(1)
加入VIP免费下载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含答案)(1)

ID:687652

大小:208.38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5-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 一、单选题 1.有四种物质的溶液: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硫酸钠溶液 ③稀硝酸 ④氯化铁溶液,不用 其它试剂就可以将他们逐一鉴别出来,其正确鉴别顺序是( ) A.④③②① B.④②①③ C.①③④② D.④①③② 2.碳酸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俗称是 A.火碱 B.食盐 C.纯碱 D.小苏打 3.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H)2 B.碳酸钙 大理石 CaO C.氢氧化钠 纯碱 NaOH D.碳酸氢钠 苏打 NaHCO3 4.如图是 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30°C 时,向 100 克水中加入 25 克 A 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20°C 时 A、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A 物质的饱和溶液从 30°C 降温到 10°C,变成不饱和溶液 D.30°C 时, 将 B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5.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均一致的是( ) A.汞 Ag 水银 B.氧化钙 CaO 熟石灰 C.碳酸钠 Na2CO3 苏打 D.乙醇 CH3COOH 酒精 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操作方法 A CO2 HCl 通入饱和的 NaOH 溶液中、洗气 B MnO2 KCl 加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FeCl2 溶液 CuCl2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 CaCO3 CaO 加入适量稀盐酸、过滤 A.A B.B C.C D.D 7.课外实验具有趣味性、实践性等特点。鸡蛋壳成分的探究过程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实验①证明蛋壳成分是 CaCO3 B.实验②可证明蛋壳中含钙元素 C.实验③得到的固体能与水反应 D.实验中每步操作都是规范的 8.(改编)下列物质名称和对应的化学式都正确的一组是 A.镁 mg B.碳酸钠 NaCO3 C.氧化亚铁 Fe2O3 D.硫酸铵 (NH4)2SO4 9.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是 A.CaCl2、 Na2CO3、 KNO3 B.NaNO3、FeCl3、 HC1 C.NaCl 、Ba(NO3)2、 NaOH D.NH4Cl、Na2CO3 、NaOH 10.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 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A.C、CO2、CaCO3 B.H2O2、H2O、O2 C.KOH、K2CO3、KNO3 D.Fe2O3、FeCl3、Fe(OH)3 11.在 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 100g 水的两个烧杯中, 充 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A.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钾 B.烧杯①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5% D.将温度升高到 t2℃,两烧杯中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2.有 4 瓶常用溶液:①Na2SO4 溶液,②HCl 溶液,③FeCl3 溶液,④Ba (OH) 2 溶液.不 用其他试剂,可通过实验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A.②③④① B.②④①③ C.③④①② D.③①④② 13.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H2O 和 H2O2 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中不一定含有 CO3 2﹣ C.分子、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D.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14.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u 稀硫酸 CuSO4 氢氧化钠溶液 Cu(OH)2 B.S 氧气 SO2 蒸馏水 H2SO4 C.Fe 稀硫酸 FeCl3 硝酸银溶液 AgCl D.C 氧气 CO2 澄清石灰水 CaC O3 15.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0~30℃)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B.将等质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饱和溶液从 30℃降至 0℃,析出相同质量的晶体 C.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相等时所对应的温度范围在 20~30 ℃之间 D.除去碳酸钠浓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氯化钠,可用冷却结晶法 二、填空题 1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P 点表示_____。 (2)在 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 (3)t1℃时,向 20g 甲物质中加入 50g 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4)在 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溶解在 50g 水中达到饱和,降温至 t1℃,析出晶体多 少关系是_____。 (5)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可用_____方法提纯甲物质。 17.厨房里有两瓶白色固体,分别为食盐(NaCl) 和纯碱(Na2CO3)。 (1)可用于腌制肉类和蔬菜,使食物不易腐败的是_____ 。 (2)为鉴别这两种物质,某同学取少量白色固体,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一:分别滴加少量食醋,有气泡产生的是_____。 方案二:加水溶解,分别滴加_____溶液,有沉淀产生的是纯碱。 18.如图所示为 X、Y、Z 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 题: (1) Y 中含有少量 X,应采用_______的方法提纯 Y。 (2)t3°C 时,溶质质量分数为 15%的 X 溶液降温到 t1°C,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 _____。 19.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在保持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情况下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_______。 (2)50℃时,分别配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 100g,所需水的质量最多的 是____(填“甲”、“乙”或“丙”); (3)20℃时,配制一定量丙物质的溶液,将溶液升温到 40℃时,是否有固体析出?______ (填“有”、“没有”或“不确定”)。 20.如图是 a、b、c 三种固体(无结晶水)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a、c 的饱和溶液浓度相等的温度为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t℃时,将 50ga 物质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 100ga 的饱和溶液 B、a、b、c 三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 C、a 中含有少量 b,可用冷却 a 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a D、将 2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小关系是 b>a=c (3)t℃,等质量的 a 和 c 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20℃,它们溶剂的关系为__________。 三、推断题 21.A~J 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且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其他生成物 均已略去)。已知 A 为金属单质、其它均为化合物,C 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E 为一种 常见的不挥发性酸, I 物质中含钠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J+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实验室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 Fe2O3、Cu、C、NH4HCO3、NH4Cl、(NH4)2SO4 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实验小组通过以下两个实验进行检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已知:  2 4 4 43Fe SO Cu CuSO 2FeSO   实验一: (1)由实验一可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没有_______(填名称)。 实验二: 取实验一所得固体混合物 X 继续实验,流程如下: (2)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写出步骤①中产生气体 Y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写出溶液 E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由步骤⑤⑥可知,固体 B 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固体 F 的组成有________ 种情况(填数字)。 四、实验题 23.小波用实验方法区别稀盐酸和硫酸钠溶液(记作 A、B)。 (1)他向 A、B 两溶液中分别加入 Na2CO3 溶液,观察到 A 溶液中产生无色气体。则 A 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他向 A、B 两溶液中分别加入 BaCl2 溶液,B 溶液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3)他还用了下列试剂中的一种区别 A、B 两溶液,这种试剂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石蕊试液 ②CuSO4 溶液 ③醋酸溶液 ④KCl 溶液 24.下面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几个基本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 A 实验中,红磷必须足量的原因是________。 (2)图 B 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3)图 C 实验是配制氯化钠溶液过程中量取水的操作,该操作将导致所配制的溶液溶 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4)图 D 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5)图 E 操作中得到的滤液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写一条即可)。 (6)图 F 实验中,加热片刻后,可观察到棉球上的酒精燃烧而水不燃烧,由此可得出 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___。 五、计算题 25.工业盐酸中通常溶有少量的 FeCl3 而呈黄色,小红为测定某工业盐酸中 HCl 的含量 进行如下实验:取某工业盐酸 l00g,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 NaOH 溶液,测得加入 NaOH 溶液质量与反应生成的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FeCl3 与 NaOH 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_g。 (2)该工业盐酸中 HCl 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6.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实际生 产的产品碳酸钠中会混有少量的氯化钠,现有纯碱样品 22.8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 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得到不饱和氯化钠溶液。 反应过程中测得烧杯内溶液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1)生成 CO2 的质量为 g。 (2)22.8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多少? (3)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D 2.C 3.A 4.C 5.C 6.C 7.C 8.D 9.C 10.C 11.D 12.C 13.B 14.D 15.B 16.在 t2℃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乙>甲=丙(或甲=丙 乙>丙(或丙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