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加入VIP免费下载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ID:645399

大小:4.77 MB

页数:111页

时间:2021-03-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 一、海水中的物质 海水中的化学资源 从“海水中的化学资源”图,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 2 O ; 含量前两位的金属元素为 Na 、 Mg ; 含量最多的 金属 离子为 Na + 、 Mg 2+ ,非金属 离子为 Cl – ; 海水中主要 含有的盐: NaCl 、 MgCl 2 。 海水 氢氧化镁 氯化镁 镁 石灰乳 盐酸 通电 MgCl 2 +Ca(OH) 2 =Mg(OH) 2 ↓+CaCl 2 Mg(OH) 2 +2HCl=MgCl 2 +2H 2 O MgCl 2 === Mg+Cl 2 ↑ 通电 从海水中提取 MgCl 2 时,经历的转化过程。 重点 从海水中提取 MgCl 2 时,经历了“ MgCl 2 →Mg(OH) 2 →MgCl 2 ” 的转化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1. 将 MgCl 2 富集起来 ; 2 . 除去其它杂质。 思考一下 思考交流:举例说明海洋中有哪几类资源? 海洋化学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 海底矿物资源 海洋 动力资源 活动二 海水资源 CH 4 +2O 2 === CO 2 +2H 2 O 点燃 “ 未来能源”“ 21 世纪能源” 天然气水合物( CH 4 ·xH 2 O ) 1. 可燃冰 可燃 冰做燃料 有何优点? 优点:热值高,污染小 缺点:开采困难,如果泄漏,引发温室效应 海洋化学资源 水下 5000 米深的锰结核矿产 2. 海底矿物资源 -- 锰结核 3. 海洋动力资源 —— 潮汐发电 海洋药用植物 100 多种。 海藻 “味苦寒 , 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症瘕坚气”等。 紫菜可以防治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近年来发现它能去除血管壁上积累的胆固醇,有软化血管、降低血压、预防动脉硬化的效用。 海带 的提取物和制剂有缓解心绞痛、镇咳、平喘的功效,可治高胆固醇、高血压、动脉硬化症。 海洋药用植物 4. 海洋生物资源 活动探究三 思考: 1. 地球 有 71% 的 面积被水所覆盖,还缺水吗? 2. 海水中有大量的盐,怎样才能除去海水中盐,获得淡水呢? 二、 海水淡化 海水淡化 热法 膜法 多级闪急蒸馏法 海水淡化的方法 1. 蒸馏法(难点) 小组合作讨论: 为了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 你认为应对实验做哪些改进? ① 加长导管长度 ②将导管改为冷凝管 ③将接受器放入冰水混合物中 ④ 在导管上包上湿而冷的毛巾 被污染的大海 中新网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三次前往墨西哥湾地区视察。奥巴马已经认定此次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为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环境灾难和生态灾难。 1. 生活 : 船舶排放的污染物和废弃物,有机物泄露;过度捕 捞破坏了生态平衡;生活垃圾扔入河道、生活污水排入河道等。 2. 农业:农药杀死微生物,化肥的过量使用造成的富营养化等。 3. 工业:把海洋当作大“垃圾箱”,沿海工业、企业直接向海洋排放 三废、带有污染物的废气排放到大气中,形成酸雨进入 海中;对海洋地下矿物开采造成的泄露、遗漏等。不合 理的海洋工程的兴建和海洋开发。 交流你所知道的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假如你到海边旅游,从自身做起,你会什么实际行动保护海洋环境? 谈谈收获 通过学习你谈谈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和想法,说一说吧!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二节 海水“晒盐” 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于海水中的食盐蒸发结晶 ? 交流共享 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风力大,雨量少,湿度低等。 过程 海水 蒸发池 结晶池 粗盐 母液(苦卤) 多种化工原料 风吹日晒 继续日晒 提取 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 _______ (也称 ______________ )。盐田通常分为 ______ 和 ________ 两部分。先将海水引入 ________ ,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 ________ ,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 _________ ,再晒就会逐渐析出 ______ 来。 盐田法 太阳能蒸发法 蒸发池 结晶池 蒸发池 结晶池 饱和溶液 食盐 1. 在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是将海水完全蒸干吗? 交流共享 母液:“苦卤”。 不是。 2. 海水晒盐后,剩余的液体叫什么? 思考 1. 母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2. 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呢? 含有。 饱和溶液。 3. 为什么不把溶液完全蒸干获得更多的食盐呢? ( 1 )资源浪费; ( 2 )食盐中含有杂质。 蒸发结晶 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析出的固体叫晶体。 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食盐晶体 硫酸铜晶体 化学式 :CuSO 4 ·5H 2 O 俗称蓝矾或胆矾 用途: 1. 游泳池消毒 2. 制农药(波尔多液) 1. 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 ,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 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 B. 利用海风降温析出食盐 C. 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D. 利用阳光分解海水得到食盐 C 2. 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饱和溶液就是不再溶解任何溶质的溶液 B. 饱和溶液是有条件的,即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 C.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D. 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 过程叫做结晶。 A 3. 使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和,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 ) A. 加入适量的硝酸钾固体 B. 蒸发掉一部分水 C. 降温至有固体析出 D. 升高温度 D 固体物质溶解度 固体的溶解度的四要素: 条件: 标准: 溶液状态: 单位: 100 克溶剂 ( 一般指水) 一定温度 饱和状态 质量(克) 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31.6g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将其关系代入下表: 温度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20℃ 31.6g 100g 131.6g 通过溶解度曲线: 1. 能比较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2. 判断出物质的溶解性 3.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该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4. 交点表示某温度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6. 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换的方法 粗盐中所含的杂质: MgCl 2 、 CaCl 2 等 ( 可溶性) 泥沙(难溶性) 粗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 MgCl 2 , CaCl 2 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要将粗盐初步提纯,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将不溶性杂质 —— 泥沙除去呢? 除去粗盐中泥沙的方法主要是: 过滤法。 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 ① 溶解 ② 过滤 ③ 蒸发 过滤操作要领: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① 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 ② 漏斗里的液面应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① 过滤时玻璃棒要靠在有三层滤纸的一边 ② 烧杯口要紧靠在玻璃棒上; ③ 漏斗的下端要紧靠在烧杯内壁,防止液滴飞溅。 蒸发操作应该注意什么? 1. 蒸发皿应放在铁圈上,停止加热时,不要立即把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2. 加热过程中, 用玻璃棒不断搅动,防止 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 液滴飞溅 。 3.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 ① 溶解 ② 过滤 ③ 蒸发 三次使用玻璃棒的作用 ① 溶解:搅拌,加速溶解 ② 过滤: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③ 蒸发: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粗盐提纯中:溶解、过滤、蒸发操作都用到了玻璃棒,玻璃棒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生活中用到过滤操作的例子 手工榨油坊 榨油机 1. 化学方法除杂质的原则: 不增 —— 不引入新杂质 不减 —— 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 易分离 —— 被提纯的物质与杂质容易分离 易复原 —— 变化后再回到目标物 2. 除杂的一般方法: 杂变 纯 、杂变 沉 、杂变 气 。 粗盐初步提取后的精盐是我们的食用盐吗? 想想议议 海水  粗盐  精盐  食用盐 贴近生活 请同学们去超市搜集食用盐的种类,看看谁搜集的最全。 课后练习 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 A. 粗盐溶液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应该再过滤一次 B. 把蒸发皿放在铁圈上,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C. 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 D. 当蒸发皿中的水全部蒸干时,再停止加热 D 课后思考 请同学们思考: 如果我们想进一步除去粗盐中的 可溶性物质 MgCl 2 , CaCl 2 ,你有什么办法吗? 蒸发溶剂: 一般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 冷却热饱和溶液: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 结晶的方法 事实上,在生活生产中人们通常是将两种方法综合起来使用,也就是 先通过加热使溶液浓缩(减少溶剂),再将溶液冷却(降低温度) ,使溶液中的物质结晶析出。 1. 课本“挑战自我”;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三节 海水“制碱” 纯碱或苏打 ,溶液显碱性。 预习检查 2. 碳酸钠的俗名是什么?其溶液显酸性还是碱性? 1. 碳酸钠化学式是什么?它是属于哪一类物质? Na 2 CO 3 ,属于盐类物质。 制取碳酸钠所需要的 原料 有: 氯化钠、二氧化碳 。 还需要: 水、氨气( 媒介作用 ) 仅此这两种物质你认为行不行 呢 ? 饱和食盐水 饱和氨盐水 ↓ NH 3 CO 2 过滤 NaHCO 3 晶体 含 NH 4 Cl 的溶液 Na 2 CO 3 CO 2 H 2 O NH 4 Cl 晶体 加 NaCl 结晶 △ NaCl + H 2 O + NH 3 + CO 2 == NaHCO 3 + NH 4 Cl △ 2NaHCO 3 == Na 2 CO 3 +CO 2 ↑ + H 2 O 交流共享: 1 . 在用氨碱法生产纯碱的过程中, 为什么 要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 氨盐水 ,再向其中通入 二氧化碳? 氨 气溶于水 显碱性、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两者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 2. 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 哪 种物质首先析出?为什么?(提示:根据课本 39 页溶解度曲线) NaHCO 3 先析出; 在同一温度下NaHCO 3 溶解度小 。 1. 析出 NaHCO 3 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 NaHCO 3 ? 含有 NaHCO 3 。 2. 析出 NaHCO 3 后的溶液是 NaHCO 3 的饱和溶液吗 ? 是饱和溶液。 3. 析出 NaHCO 3 后的溶液中除了含有 NaHCO 3 外,主要还含有什么物质 ? 还含有 NH 4 Cl 。 讨论分析后回答: “ NaCl + CO 2 + NH 3 + H 2 O → NaHCO 3 + NH 4 Cl ”是“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面是 4 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正确的是 ( ) A. 甲同学说: 这个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乙同学说: 该温度下 NaHCO 3 的溶解度很大 C. 丙同学説: 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 NH 4 + D. 丁同学说: 结晶出 NaHCO 3 后的溶液中没有 Na + C 实战演练: 纯碱工业始创于 18 世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制碱技术把持在英、法、德、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手中。 1921 年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先生为了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应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之邀毅然回国,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成功地摸索和改进了西方的制碱方法,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 ( 又称 侯氏制碱法 ) 。 侯德榜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侯德榜 自学教材第 44 页的内容,归纳出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 部分 性质 及用途。 1. 纯碱通常情况下为 , 溶于水。 白色粉末 易 2. 碳酸氢钠的俗名是 ,是 色 状 体, 溶于水。 小苏打 白 粉末 晶 能 清洗餐具 蒸馒头 碳酸钠在生活中的用途 清洗蔬菜表面的农药 清洗鱼胆的苦味 灭 火 器 碳酸氢钠的用途 制胃酸过多 反应 原理: NaHCO 3 +HCl = =NaCl+CO 2 ↑+H 2 O 碳酸饮料 发酵粉 在发酵面团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 进行 揉和,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这种物质是(  ) A.Na 2 CO 3     B.Ca(OH) 2      C.CaO     D.NaCl A 实战演练: 取少量碳酸钠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入2 ~ 3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思考: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吗?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 。 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 碳酸钠 ____ (难/易)溶于水,溶液显 ___ 性。 实验 1 : 碱 易 不一定 实验 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向盛碳酸钠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迅速将燃着的木条伸进试管口,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有大量气泡产生,燃着的木条熄灭 实验 2 : 思考: (1)由现象可知生成物中一定有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现象是否相同?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O 2 Na 2 CO 3 +2HCl=2NaCl+CO 2 ↑+H 2 O Na 2 CO 3 +H 2 SO 4 = Na 2 SO 4 +CO 2 ↑+H 2 O 实验结论:碳酸钠可以与 _____ 或者 _____ 反应。 H 2 SO 4 HCl 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取样品于试管中,加 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将 生成的气体通入 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样品中含有 碳酸根离子 或 碳酸氢根离子 。 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方法 : 药品 : Na 2 CO 3 +2HCl = 2NaCl+CO 2 ↑+H 2 O 72 通过查找资料,你了解到哪些物质中含有碳酸盐? 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石头纸 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实验结论:碳酸钠可以与 _________ 反应。 Ca ( OH ) 2 (工业制烧碱) 实验 3 : 产生白色沉淀 Na 2 CO 3 +Ca(OH) 2 =2NaOH+CaCO 3 ↓ 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结论:碳酸钠可以与 ______ 反应。 BaCl 2 Na 2 CO 3 + BaCl 2 =2NaCl+BaCO 3 ↓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 4: 1. 在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碳酸钠溶液中 , 加入过量盐酸,则加盐酸前后溶液的颜色依次为(    )  A. 紫色、红色   B. 红色、蓝色  C. 蓝色、红色      D. 红色、无色 小试牛刀 C 2. 小明学习化学后,在家里想用化学方法来鉴别碱面(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和食盐,你认为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 观察它们的颜色 B. 取少量分别倒入食醋 C. 分别倒入水中观察是否溶解 D. 分别尝它们的味道 B 1. 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 ) A.NaCl 氯化钠 食盐 B.CaO 氧化钙 熟石灰 C.Na 2 CO 3 碳酸钠 纯碱 D.NaOH 氢氧化钠 烧碱 达标 检测 B 2. 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粘上难溶于水的胆汁酸而变苦,要减少这种苦味。用来洗涤的最佳物质是(  ) A. 水     B. 食盐   C. 纯碱   D. 食醋 C 3. 妈妈在洗碗筷时,经常在水中加入一种物质,很快就能将“油乎乎”的菜盘洗得干干净净,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 汽油 B. 烧碱 C. 纯碱 D. 食盐 水 C 4 .检验碳酸盐的正确方法是( ) A . 滴加 稀 盐酸,产生使木条火焰熄灭的气体 B . 滴加BaCl 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C . 加热,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 滴加 稀 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2021/2/12 1.什么是复分解反应? 2.哪些类物质间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你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吗?) 3.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需考虑哪些因素? 4.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提出问题: 2021/2/12 酸+碱 盐+水 酸+盐 新酸+新盐 碱+盐 新碱+新盐 盐+盐 新盐+新盐 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一般都是复分解反应 。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生成物中 有 气体(↑) 生成物中有 沉淀(↓) 生成物中 有H 2 O 如:2NaOH + H 2 SO 4 = Na 2 SO 4 +2H 2 O 如:AgNO 3 +HCl = AgCl↓+HNO 3 如:2HCl+CaCO 3 = CaCl 2 +H 2 O+CO 2 ↑ 注意: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 2021/2/12 Na + OH - H + NO 3 - H 2 O NaOH 溶液和稀 HNO 3 反应 结论: 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实质是 H + 和 OH - 反应。 实质: 旁观者: NO 3 - 和 Na + 2021/2/12 Na + Na + CO 3 2 - Cl - H + Cl - H + H 2 O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 结论: 有 CO 2 生成的复分解反应实质是 CO 3 2- 和 H + 反应 实质: 旁观者: Cl - 和 Na + CO 2 2021/2/12 Ba 2 + SO 4 2 - Cl - Cl - Na + Na + BaSO 4 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 结论: 有 BaSO 4 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实质 是 Ba 2 + 和 SO 4 2- 反应 实质: 旁观者: Cl - 和 Na + 酸、碱、盐所电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 沉淀 、 气体 或者 水 的过程。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常见的哪些离子之间能产生沉淀、气体、水呢? 1.产生水的: 2.产生气体的: 3 . 产生沉淀的 H + + OH - →H 2 O (1) 2 H + + CO 3 2- → H 2 O + CO 2 ↑ ( 2 ) H + + HCO 3 - → H 2 O + CO 2 ↑ ( 3 ) NH 4 + + OH - → NH 3 ↑+ H 2 O 2021/2/12 BaSO 4 ↓ Fe(OH) 3 ↓ 常见生成沉淀的离子 (1) Mg 2+ + OH - → Mg(OH) 2 ↓ (2) Cu 2+ + OH - → Cu (OH) 2 ↓ (3) Fe 3+ + OH - → (4) Ag + + Cl - → AgCl ↓ (5) Ba 2+ + SO 4 2- → (6) Ba 2+ +CO 3 2- → (7) Ca 2+ + CO 3 2- → CaCO 3 ↓ BaCO 3 ↓ 钾钠铵盐皆可溶,硝酸盐入水无影踪; 硫酸盐难溶铅和钡,氯化物不溶银亚汞;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碱溶钾钙钠钡铵; 溶解性表格记忆口诀 不能共存的离子 1. 下列各组物质能够 共存 的是( ) A . FeCl 3 溶液、NaOH溶液 B . Ca (OH) 2 溶液、Na 2 CO 3 溶液 C . BaCl 2 溶液、HCl溶液 D . CaCO 3 、稀HNO 3 C 方法点拨: 共存即不反应,一般指不生成沉淀、气体和水 。 2. 不能 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 A.K + 、 Na + 、 Mg 2+ 、 SO 4 2- B.Ca 2 + 、 H + 、 NO 3 - 、 Cl - C.Mg 2 + 、 K + 、 NO 3 - 、 Cl - D.H + 、 SO 4 2- 、 Ba 2+ 、 NO 3 - D 3. 判断下列物质在水溶液里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1) KNO 3 +NaCl ( ) (2) KNO 3 +Na 2 CO 3 ( ) (3) BaCl 2 +Na 2 SO 4 ( ) (4) FeCl 3 +NaOH ( ) (5) CaCO 3 +HCl ( ) 不能 不能 能 能 能 4.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后 不能 发生反应的一组是 ( ) A.BaCl 2 、 NaCl 、 Ca(NO 3 ) 2 B.AgNO 3 、 HCl 、 Cu(NO 3 ) 2 C.Ca(OH) 2 、 K 2 CO 3 、 HCl D.NaOH 、 H 2 SO 4 、 Ba(NO 3 ) 2 A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 实验目的 】 1. 体验固体混合物初步提纯的实验过程。 2. 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巩固溶解、过滤操作技能。 烧杯、玻璃棒、量筒( 10mL ) 、托盘天平、漏斗、铁架台(带铁圈)、滤纸、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火柴、粗盐、药匙。 【 实验用品 】 食盐的用途 粗盐 精盐 【 阅读思考 】 1. 粗盐提纯( 除去难溶性杂质 )的步骤是什么? 2. 每个步骤,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 ①溶解 ②过滤 ③蒸发 ④计算产率 1. 称量: 左物右码 , 两盘各放一张质量大小相同的纸; 2. 量取 : 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 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滴加; 3. 溶解 : 搅拌时,应控制玻璃棒,尽量不要碰烧杯壁。 【思考】溶解操作应该注意什么? 回忆过滤操作要领: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①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 ②漏斗里的液面应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 ①过滤时玻璃棒要靠在有三层滤纸的一边; ②烧杯口要紧靠在玻璃棒上; ③漏斗的下端要紧靠在烧杯内壁,防止液滴飞溅。 【思考】蒸发操作应该注意什么? 1. 蒸发皿应放在铁圈上,停止加热时,不要立即把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2. 加热过程中, 用玻璃棒不断搅动,防止 由于 局部温度过高,造成 液滴飞溅 。 3. 当 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 , 即停止加热 ,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 1 . 溶解: 用托盘天平称取 1.0g 粗盐 , 用药匙将粗盐逐渐加入盛有 5mL 水的烧杯中 , 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 , 直到粗盐溶解为止 , 称量剩下的粗盐。 称取粗盐 /g 剩余粗盐 /g 溶解粗盐 /g 1.0 实验 2. 过滤: 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3. 蒸发: 体会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粗盐 /g 精盐 /g 精盐产率 /﹪ 4 . 计算产率: 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 , 并计算精盐的产率 精盐的产率 = 精盐的质量 / 溶解的粗盐质量 体会玻璃棒的作用 ①溶解 ②过滤 ③蒸发 ④计算产率 【 思考 】 粗盐提纯中:溶解、过滤、蒸发操作都用到了玻璃棒,玻璃棒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①溶解:搅拌,加速溶解 ②过滤: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③蒸发: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④计算产率:转移氯化钠固体 ①称量时多称了 ②蒸发时未充分蒸干等 【 交流、讨论 】 1. 过滤后的液体仍浑浊的原因: 操作过程中液面可能高出滤纸的边缘 ②滤纸被玻璃棒捅破 ③仪器不干净 2 .产率偏低的原因: ① 溶解时未充分搅拌。 ②蒸发时液体可能被溅出。 ③转移固体时固体可能洒落等。 3. 产率偏高的原因: 【 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 】 1 . 粗盐 提纯步骤:溶解→过滤→蒸发、结晶→计算产率 2 . 四 次使用玻璃棒的作用 a. 溶解 :搅拌,加速溶解 b. 过滤 :引流液体 c. 蒸发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造成液滴飞溅 d. 计算 产率:转移 固体 【易错易混提示】 1 . 蒸发操作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停止加热,不是将液体蒸干。 2. 注意区别粗盐提纯步骤中玻璃棒的不同作用。 【 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 】 【 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 】 1. 下列物质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将它们分离开的是( ) A. 酒精和水 B. 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C. 氯化钠和硝酸钾 D. 铁粉和铜粉 2. 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下列仪器用到的次数最多的是( ) A. 漏斗 B. 烧杯 C. 玻璃棒 D. 酒精灯 B C 3. 室温时, NaCl 溶解度是 36g ,那么 10mL 水约溶解 NaCl g 。 4. 蒸发操作中何时停止加热? 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停止加热 3.6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