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金属》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氮气熔、沸点低,可用作保护气
B.石墨很软,有光泽和滑腻感,可用于制作电极
C.钛合金可塑性好、易于加工,可用于制造人造骨
D.小苏打能与酸反应,可用于制造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
2.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小
B.防止金属锈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可将 Zn 片分别放入 FeSO4、CuSO4 溶液中验证 Fe、Zn、Cu 的活动性强弱
3.不法分子常用金光闪闪的“金元宝”(铜锌合金)蒙骗人们,下列鉴别方法中错误的
是()
A.加盐酸 B.在空气中灼烧 C.加硝酸银溶液 D.看颜色
4.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铝制品抗腐蚀能力较强 B.都为固体
C.合金的硬度小于纯金属的硬度 D.熔点都很高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B.甲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是因为所有化学反应都放出热量
C.在生煤火炉时,可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是为了使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
D.合金被广泛的使用,是因为合金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具有更多优良性能
6.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某工业废料含氧化铜和氧化铁,经过
处理后可得到铜和硫酸亚铁溶液.主要流程如图:已知 Fe+Fe2(SO4)3=3FeSO4,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流程Ⅱ、Ⅲ充分反应后,还应有的实验操作是过滤
B.A~E 中,含有铁、铜两种元素的是 AC
C.步骤Ⅲ中所加稀硫酸外可以用稀盐酸代替
D.整个流程涉及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有三种
7.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将所得滤渣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滤液中最多含有两种溶质
B.滤液中一定含有 Zn(NO3)2,可能含有 Fe(NO3)2
C.滤渣里一定含有 Fe 和 Ag,可能含有 Zn
D.若反应后所得滤液呈浅绿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Ag,一定没有 Fe,可能含有 Zn
8.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放入到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甲、乙两种
金属元素化合价均为+2 价),经实验测定并绘制出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见
图)。分析图像得到的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属乙比金属甲活泼
B.金属乙比金属甲的相对原子质量小
C.金属甲比金属乙反应消耗的盐酸多
D.金属甲可能是铁,金属乙可能是锌
9.下列实验数据分析合理的是
A.向 H2O2 溶液中加入 5gMnO2,反应后 MnO2 的质量为 5g
B.将 50g 酒精与 50g 水混合,得到溶液总质量小于 100g
C.将 5g 铁粉与 100g 稀硫酸混合,得到溶液总质量为 105g
D.使 5gMg 完全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仍为 5g
10.有关颜色的描述错误的是
A.金属都是银白色的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出现蓝紫色火焰
C.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D.对木炭和氧化铜的粉末加强热,固体由黑色变红色
11.向如图所示的五个试管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①中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B.通过比较②、③中的现象,可判断锌、铜的金属活动性
C.④中随着反应的进行,会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D.⑤中会先产生少量气泡,然后逐渐停止
12.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涤纶和羊毛面料 分别取样灼烧、闻气味
B 除去铜粉中少量铁粉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C 除去硫酸铜溶液中少量硫酸 加入过量的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D
分离硫酸钠和硫酸铜的混合溶
液
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后过滤,将滤渣溶于稀硫
酸
A.A B.B C.C D.D
13.用甲乙丙三套装置进行 H、C、CO 还原 CuO 的实验并检验产物(已知白色粉末无水
硫酸铜遇水变蓝色)。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丙三个实验都能观察到黑色粉末变红色的现象,并能成功检验产物
B.甲乙丙三个反应中,反应前后 Cu 元素的化合价都降低,O 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C.甲乙丙三个实验能说明 H、C、CO 都具有还原性,且三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D.若反应前称量丙中硬质玻璃管及氧化铜的总质量为 60g,通入一氧化碳反应一段时
间后,冷却称量硬质玻璃管及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 58.4g,则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
为 8g
14.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表示 KMnO4 加热制 O2 生成的 MnO2 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B.表示 CO 还原 CuO 的实验中,试管内固体质量与时间关系图
C.表示向 Ca(NO3)2(含少量 HCl)溶液中滴加 K2CO3 溶液,沉淀量与 K2CO3 的加入量的
关系图
D.表示向足量的稀 HCl 中加入少量 Fe,溶液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5.(1)向 AgNO3 和 Zn(NO3)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
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
(2)将黄铜和铜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能产生气泡的是_________________;涉及的化学反
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
16.金属的研究、利用对于人类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l)焊锡是锡铅合金,把铅加入锡中制成合金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2)铝制品表面易形成致密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空气氧化,但氧化铝能溶于
酸。写出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
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和锌
B.滤出的固体一定含有铜和锌,一定不含铁
C.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锌和氯化亚铁,可能含有氯化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锌、氯化亚铁、氯化铜
17.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食品包装袋中经常使用到铝箔,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金属具有__性;
(2)铁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为防止钢铁锈蚀,常采取在其表面涂油漆
或镀上其它金属等方法,这些方法能防止锈蚀的共同原理是__________.若铁制品已锈
蚀,应及时除去铁锈,写出用稀硫酸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一定质量的铜粉放入硝酸银、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
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填化学式,下同),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__反应前所得溶液质量(填“>”、“=”
或“<”)
18.分析反应: 2 2Zn CuCl ZnCl Cu ; 3 3 2Cu 2AgNO Cu NO 2Ag ;可
以得到:Zn 、Cu 、Ag 三种金属单质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用相似
的思维方法类推到反应: 2Cl 2NaBr 22NaCl Br 和 2 2Br 2KI 2KBr I 中,
可判断: 2Br 、 2I 、 2C1 三种非金属单质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
已知 X Y Z、 、 为非金属元素,其单质或化合物间可以发生如下反应:(1)
2 2X +K Y=2KX+Y ;(2) 2 2Z 2KX 2KZ X ;(3) 2 2Z Na Y 2NaZ Y 则
X Y Z、 、 三种非金属元素的化学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
三、推断题
19.单质 B 是一种常见且用途广泛的金属,B 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铝,已知金属 B
能发生如下一系列变化,试推断:
(1)填写化学式:A._____B._____C._____D._____E._____
(2)写出①—④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
20.已知 A~H 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A、C 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 C 能
产生温室效应;B 为红棕色,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 是紫红色金属;H 是蓝色沉淀。
根据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
(1)H 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2)A 和 B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D 和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的基本类型
为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 C 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1.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工业炼铁的化学原理。
(1)实验前要先通入一氧化碳,然后再加热;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硬质玻璃管内的红色
物质逐渐变为_____色,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实验过程中必须对尾气进行处理,利用支架调节酒精灯的高度,用酒精灯火焰的
_____点燃。
(3)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同学们总结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_____。
22.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验证铜、铁、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研究。
实验设计
甲 乙 丙
实验现象 观察到现象_____ 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 铜丝表面无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 金属活动性:铁 > 铜 > 银
①实验前需要配制 10%的稀硫酸,用到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还缺少的一种仪
器是__________。量取蒸馏水体积时,若仰视读数,则会导致硫酸溶质质量分数__10%
(填“>”“Cu>Ag 2 2 2Cl >Br >I Z>X>Y
19.Fe2O3 Fe Fe3O4 H2 Cu Fe2O3+3CO
高温
2Fe+3CO2 Fe+
H2SO4=FeSO4+H2↑ Fe+CuSO4=Cu+FeSO4 3Fe+2O2
点燃
Fe3O4
20.Cu(OH)2 3CO+ Fe2O3
高温
2Fe+3CO2 Fe+ CuSO4=Cu+FeSO4 置换反应 灭
火
21.黑 2 3 23CO+Fe O 2Fe+3CO
高温
外焰 还原性、可燃性、毒性
22.铜丝上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玻璃棒 < 硫酸或 H2SO4 A、D CuSO4+Fe→Cu+FeSO4 23.(1)金属(2)0.28g 24.(1)0.2 (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