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精选汇编 写作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南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精选汇编 写作专题

ID:684937

大小:83.76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1-05-0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河南省各地 2020-2021 年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精选汇编 写作专题 河南省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优秀范文] 不忘根本 绿叶自得地夸赞自己给了大地暗花,树杈不服地说是自己给了绿叶依靠,只有树干,低下头,一往心 情深地认为自己的生命之源是永远埋在地里的根须。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忘 了自己的根本。 曾有位哲人说过:“向后看才懂得生活。”人生的后方,生命的源始,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所。不忘 根本,不嫌弃那生养我们的“旧壳”,才不愧于良心,才能走得踏实而稳当。苍莽天地,红尘万载,个体 于这个世界,一如苇草之轻盈,若不是深深地扎根于家的沃土,我们又怎么能逆势挺拔,在人生的风雨中 坚韧地摇曳? 曾被孝女孟佩杰的故事打动,一个失去父母的孤儿,深深扎根在养母为她用关爱筑起的沼泽中。因为 没有忘记养母的恩情,她在养母重病后坚强地照顾了养母 12 年。她弱小的身影,如苇草般飘摇在凄风苦 雨中,而她却用纤细的根系维持着坚韧的身姿,用发自内心的温情与跪乳,感动了世人。 2 若将个体比作一棵树,它的根深深扎进家庭的爱中,那么我们整个民族之林的沃土便是对国家的爱, 对民族文化的大爱。 当今,国人中普遍存在一种对本国文化的不认同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意味着落后与保守,一脸的 鄙弃与不屑。如此幼稚之举,和那刚破壳而出的小鸡嫌弃曾经孕育过自已的蛋壳,有何分别?这种肤浅认 识的背后,是对民族文化根基的渐渐淡忘。 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既不在美利坚和英格兰的土壤上,也不在“原罪”与“等待救赎”之类的教义 里,只有秉承中国文化的精髓,我们才有安身立命之所。几年前韩国申请将端午节列为他们的文化遗产, 就对我们敲响了警钟。 所幸的是,中华民族也不乏有志之士,在为此摇臂呐喊,先是费孝通创新性地提出“文化自觉”与“文 化自信”的呼吁。紧接着,杜维明教授用汉语将中国儒学引入了哈佛课堂。近年,弘扬传统文化也被纳入 了文化兴国的战略中。 中华民族之林正是有了他们的存在,才逐渐稳固了自己的根基,于经史子集中汲取养分,壮了枝桠, 绿了树冠,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勿忘根本,给了我们整个民族挺直腰杆的不管你走得多远,记得回望你的 “蛋壳”,记得说一声“谢谢”,哪怕它再是破损与枯瘪。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漫画材料。漫画的内容是:画面左下方,有一个裂为两半的边缘不 齐的蛋壳,右边是一只刚出壳的小鸡(小鸭、小鸟),小鸡嘴巴的斜上方写着“破玩意儿!”。结合生物学 知识来看,蛋壳对于小鸡而言,如同子宫、胎衣,它孕育过、保护过小鸡。刚出壳的鸡刚离开蛋壳,就骂 它是“破玩意儿”,显然是瞧不起蛋壳,没有看到自己的出生曾得益于蛋壳,割裂并否定了自己与蛋壳的 关系。小鸡否定蛋壳,说它是“破玩意儿”,其实是在否定自己。 这反映出社会人生的一些什么现象呢?可以就事论事谈那些羽翼未丰就忘本的人或事。如果推而广之,当 有深意,可以评说社会人生中的诸多现象。如:我们与父母亲情、家乡风物、中华文明、国家民族等的关 系。 一言以蔽之,漫画寓意是讽刺社会上“忘本”的人,他们对孕育、培养、帮助、教育过自己的父母、故乡、 学校、社会、文化,没有感激之心,不懂得回报反哺,反而轻视、看不起,甚至指责、辱骂。如中西文化。 外来文化席卷而来,很多中国人就开始妄自菲薄,看不起本国文化与本土文化,盲目推崇西方文化,连饮 3 食起居的生活习惯都以模仿西方人为荣。 可提出正面观点:学会(对生我养我的父母、家乡等)心怀感恩,要知恩图报,寻找并了解自己的“根”。 也可从反面提出观点:不可“出壳”忘本,不可忘“己”所“出”,不能忘掉自己本来的境况或自身的本 源,不可忘恩负义,等等。 从小鸡的角度行文最好,从蛋壳的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不宜从反面写,比如“打破那个墨守成规的壳子就会获得不一样的生命”,比如“骂鸡蛋壳是一种‘破 旧’(批判旧思想)”。 参考立意: 1.对“破蛋壳”说声谢谢; 2.雏鸡岂能忘旧壳? 3.不做忘本者; 4.人,不要忘了自己的“本”知道自己的“根”; 5.不忘本,才能走得更远; 6.不忘来处,方有去处; 参考素材: 1.俗话说:狗不嫌家贫。同理,雏鸡也不应该嫌弃破蛋壳。君不见,漫画中那只初见天日,尚只有簇簇茸 毛的小鸡,竟然摆出大爷的样子,朝蛋壳唾骂——“ 破玩意儿!”真让见者惊心,闻者伤心。 2.华夏文明绵延数千载,那儒雅的学风,浑厚的积淀,陶醉、涵养着历代学子,支撑起国人的精神脊梁。 而如今,却被有的人简单否定,一味贬损,只留下一个落寞的背影。面对这些,我们没由来地感到一种切 肤之痛。从国家层面,善待和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当务之急与有益之举。 3. 我们承认,中国传统道德中是精华与糟粕并存,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就成了必然。中华上下五千年所 孕育的未间断的文化精华,留传至今是一笔无法用金钱丈量的巨大财富,更是整个中华名族的骄傲,是区 别于其他名族血脉的独特精髓。换言之,这就是“本”这就是“源”。 4 4. 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要有的根本就是一颗爱国的心,一颗时刻向着祖国的心。建国初期,我们国家一 切都处于起步状态,高科技技术人员缺乏,技术知识,设备也都不完善。这时,在国外的一些科学技术人 员了解这些情况时,深刻地明白这时的祖国是多么地需要他们!于是,他们放弃了国外的优厚条件,突破 了重重阻挠后,终于回到祖国,投入了自己的精力,让自己的价值在祖国发光。邓稼先,杨振宁就是这样 的人,他们热爱自己祖国,不忘根本,愿意为祖国奉献,这就是一个“分枝”应该要有的根本之心。 参考结构: 题目是《不忘根本》,开头引用哲人的话,然后亮出观点:不忘根本,不嫌弃那生养我们的“旧壳”,才 不愧于良心,才能走得踏实而稳当。以孝女孟佩杰的例子阐明儿女不能忘记母亲的养育之恩。接着深化主 题,将国家民族比作沃土,将个人比作小树,批判某些国人鄙弃中国传统文化的做法。然后用费孝通等有 识之士的呼吁等,阐明应当重视弘扬传统文化,并提出文化兴国。结尾回扣漫画,指出,勿忘根本,给了 我们整个民族挺直腰杆的不管你走得多远,记得回望你的“蛋壳”,记得说一声“谢谢”,哪怕它再是破 损与枯瘪。 【点睛】高考作文技巧点拨:把握五个层面,即把握时代、社会、生活、人文、哲理五个层面。高考作文 命题,始终体现着时代性、社会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虽然命题本身不一定体现高考当年的热点, 但作文肯定要体现出生活年代的特征,所以高考作文即使不考热点问题,仍然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发生 的一些事件的看法,考查学生对社会上一些现象的看法,这些都是和学生的所学、所思、所想分不开的。 高考既然提倡学生说真话、抒真情,那就离不开学生的实际,同时也离不开时代生活和时代精神。另外, 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辨是文章走向深刻的标志,也是高分佳作的亮点所在,考生在备考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一高 2020-2021 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作文(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 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他的课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 变好。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 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就焦老师、学生或家长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要 5 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答案】教书育人也应有“新招”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 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师生认可,又在社会上引发了争议,还有家长认为 这样会使教育变味。我认为,焦老师是个敢于创新的老师。 在如此沉闷的教育背景下,教书育人也的确应该有新招,才能激活教育的正能量。首先,传统的育人 方式是以班级集体授课制为主,以灌输为主的应试教育让学生们抵触厌烦,远远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在这 样的情况下,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采用一些新的顺应时代的招数,本是理所应当的,只有不 断更新方法,才能不断激活学习的动力。其次,微信发红包的新招效果明显。大焦老师的课没有一个逃课, 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很好。暂且不论其效果的持久性,但就这点,已经证明新招的可行性。其三,如 果能把“发红包”这种新事物与传统的教书育人方法有机整合起来,还可以给人们提供一种新的思维和教 育理念。如在互联网时代,用好移动技术,对学生进行时时处处地引导与教育,定能激发出无数的能量。 因此,焦老师的新招肯定能在教育界激发波波涟漪。 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的确, 现代学生本就生长在“物欲横流”的环境中,一味用钱去引导学习,极有可能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但 是,教育不能因存在某种风险而畏首畏尾或举步不前。只要是“在课后”,“用小钱”,方式恰当,不变 本加厉,在红包激励的同时仍以精神感化、正面教育为主线,发红包这样的新举动一定能在教育中起到重 要的激活辅助作用。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发红包能让学生更亲近其师,“信其道”就不言而喻了。又云:教学相长。 学生的学习热情因红包而唤起,那么,学生的热情必然会影响老师的激情,终将达到“相长”的目的。教 师的魅力关键在于学术与人格。一个教师若能紧紧依靠自身的学术与人格魅力,辅以新巧的方法,定能让 各种因素相得益彰,形成合力,促进教书育人功能的巨大提高。如今,我国的教育因各种原因而困难重重, 多几个像焦老师那样不甘平庸、敢于创新的老师,拿出更多的新招,必然能冲破重重阴霾,走向教育强国 的康庄大道。 【解析】 【详解】一、观点梳理 6 中肯肯定之:“红包奖励”传导正向教育理念、红包新招符合教育原味、红包只是“小红花”式的游 戏化象征、无奈的物质奖励不该被苛责 严厉批判之:勿让立人教育染上“利人”的铜臭味、“哄孩子”式课堂是对学生的黑色嘲讽、出勤率 岂能靠红包保障、你的求学岂能老师买单、花式渠道贿赂学生实在悲哀、要励志不要励欲、莫让教育用上 利益的“偏方”、“中国式焦老师”可悲可哀、“红包”给教育抹黑、拒绝“红包课堂”,还我纯真教育 温和批评之:“受益终生”的教育才是“治本”的改革、红包奖励引发教育功利化属杞人忧天、“红 包妙招”不具推广价值、长远来看“红包课堂”隐忧不少、偶尔用用尚可,反客为主危险、以“钱”促学 未若以“奖”促学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文同过去非全国卷考查的作文有明显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 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而非全国卷或是一句名言、或是一个寓言、或是一首诗,里面蕴含一些 道理。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公理婆理众说纷纭,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 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而过去的非全国卷考生只要从材料中提出观点,材料再无它 用,这样易造成套作。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 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 具体做法:一、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在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时,考生要细读材料、细读题目要求, 完成写作任务。二、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四、围绕材料 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 河南省洛阳市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二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作文(60 分) 22.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 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老子秉承“不敢为天下先”等道家思想,不仅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 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 2000 多年来的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提出“敢为天下先”的口号并以此投身于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的事业,这一口号激 发了无数爱国志士为国家民族而前赴后继,1911 年清王朝灰飞烟灭。 7 材料三:2005 年 6 月 21 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弘扬“红船 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一橹摇桨开天地,一叶红船映初心。“红船精 神”的第一要义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你如何看待“不敢为天下先”或“敢为天下先”呢?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当今时代,要敢为天下先 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虽然这古训倍受推崇,但 实际不过是一张“护身符”,“不敢为天下先”,就是不敢勇挑大梁,不敢锐意创新。我以为,在这腾飞 的新时代,人人要敢为天下先。 辩证唯物主义深刻阐明:认识一个事物,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正 因为认识需要一个反复过程,我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就不可能一次正确,错误是难免的。我们不能因此 而谨小慎微,抱残守缺,而要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正如毛泽东所说:“ 人类总 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有所前进。” 科学告诉我们: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中国历史上,敢为天下先者比比皆是。神农氏冒生命危险, 尝遍百草,创亘古未有之事,使后世子孙享福延寿;苏轼不拘于前人,创立了遒劲的“豪放派”词风,使 宋词大放异彩;欧阳修曾效仿白居易的散文,又有创见,终独成一家,相反,他的诗虽有白诗的韵味,却 少自己的风格,只能“泯然众人矣。”可见,“新”赋予一切事物以生命力;只有创新,才能顺应时代, 顺应规律。 虽然我们提倡创新,但为什么“不敢为天下先”却觅到了很多知音?老子之“宝”说得明白:不求有 功,但求无过。是的,“先”“险”相倚,敢“先”就要冒“险”。不是吗?商鞅车裂身死、王安石罢官 归隐、六君子戊戌喋血。但是,君不见李悝相魏变法泽被后世,秦孝公改革功彪青史,他们都是敢“先” 的勇士,不管改革成功与否,那勇于创新的精祌始终为人民所乐道。“先”中有“险”,但“险”中孕育 着成功的胚胎;“后”中有“安”,但“安”屮笼罩着失败的阴影。 今天,改革大业首战告捷,创新、改革势在必行,这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失误是难免的,但我们不能 消沉、畏缩,要有勇“为天下先”的胆略,要有开天辟地的“红船精神”,做前人未做过的事,创前人未 开创的大业,于无路处辟新路,于绝境中寻坦途。时移世易,人间沧桑,但创新大势锐不可挡,还是扔掉 8 父辈的拐杖吧,去自己创出新路,去摄取无畏开拓的胆魄!可贵!安徽凤阳农民率先实行生产承包制,他 们把希望和生命,用粗大的手指,按在合同书上。是他们,为农村经济的复苏描绘了蓝图,可喜!北京大 学生赵秸,选择了被人鄙夷的家庭服务行业,率先和旧观念彻底决裂。可贺!女总经理张静,50 元起家建 起了英利时装公司,以她的行动,显示了新的观念:女人啊,你的名字不是怯懦! 是的,创新精神是社会变革的一种动力。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是靑年人的本质。没有第一个吃螃蟹 的人,就没有今天的佳肴;没有无畏的开拓者,人类就无法生存。我们赞美“第一”,就是赞美创新者的 勇气,开拓,前进,是我们时代的最强音!为什么不能标新立异?为什么不能大胆置疑?为什么一切都要 合于“正统”,恪守先祖列宗的“遗训”?为什么要做墨守成规,唯命是从的“孝子”?扔掉吧!两千年 的封建传统已经过时,去突破框框,去为天下先,去做改革浪尖上的弄潮儿!长江后浪推前浪,这就是我 们的雄心;青出于蓝胜于蓝,这就是我们的豪情。 时代需要我们——勇于开拓的年青人,我们更需要敢为天广先的气概,更需要领略先辈们创新的业绩!只 有开拓,只有创造,只有敢为天下先,我们才能前不负古人,后无愧来者!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三则材料可分为两个层次,老子“不敢为天下先”的观点是一个层次,孙中山先生的“敢为天下 先”和习主席的“红船精神”为第二个层次。考生可以选择一个角度写。 比如赞同老子“不敢为天下先”的观点。老子认为为人处世应当顺应自然,采用不争的态度,不自夸的人 才能功绩昭彰,不自矜持的人才能长久。尤其是身处于春秋乱世,舍弃柔弱之体而去目空一切,事事争先, 这样只能走向毁灭和死亡。老子以此自存于乱世,将学问自树一帜。自古及今成大事者,无不是先静观其 变,只有在水到渠成之时才果敢地行动。而那些争先者,虽极聪明,但耐不住寂寞,在成事之前盲目行动, 结果被撞得头破血流,甚至丢失了性命。因此我们在生活中为人不妨更为谦和,与世无争。 赞同孙中山先生“敢为天下先”和习主席“红船精神”的观点。“敢为天下先”意为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建功立业。孙中山先生面对晚清民不聊生的现状,抛弃医生的职业,勇敢地担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带领 无数志同道合者努力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在孙中山先生的身上体现出了一个勇于担当、以天下为己任的爱 国者的优秀品质。而今国家正走在复兴之路上,国内面临着改革深化的困难,国际上竞争日趋紧张,这更 9 需要我们秉承“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要有“首创”精神,勇敢地承担起作为一个有良知、有责任的中国 人的义务,为国家和民族奉献自己应有的光与热。 也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阐明什么情况下要“不敢为天下先”,什么情况下要“敢为天下先”。 【立意】1. 谦谦君子,敢为人先; 2. 敢叫日月换新天; 3. 荡“红船”之桨,扬开拓之帆。 【素材】1. 地球人的进步,全在“敢想敢为”——想像鸟儿一样飞翔,于是发明了飞机;想让光明常驻, 便发明了电灯;想要揭开万物之谜,诞生了“相对论”;想有“无所不能”的工作生活,互联网应运而 生……“敢想”是进步的最初动力,“敢为”是发展的不竭动能。我们的事业,不怕缺钱、不怕缺人,就 怕缺思想,只要这些智慧的“星星之火”越来越多、越来越旺,就一定能形成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燎 原之势”。 2. 勇于创新、敢闯敢试,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涵之一。考察近代以来的商业史,不难发现,每一家基业 长青的企业,背后必定有一位走在时代前列、不断创新探索的优秀企业家把舵定航。从我省看,没有张瑞 敏不惜“火中重生”,从“砸冰箱”到“砸组织”的不断变革,海尔不会成为世界公认的白电第一品牌; 潍柴集团能够在短短十几年里发展为全球动力巨头,也正是得益于谭旭光敏锐把握产业方向,以超常胆识 作出一系列前瞻性布局。还有让海信电视连续十四年排名第一的周厚健、把一家毛纺织厂打造成世界奢侈 品百强的邱亚夫、被誉为“中国服务器之父”的孙丕恕等等。 3. “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而将更多机遇留给勇于和善于改革创新的人们”。几经沉沦与 抗争、奋发与崛起,今日中国终于站在了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却心怀更大的梦想、眼望更远的前方—— 那里有浩渺无极的太平洋,有这个蔚蓝色星球繁荣而和平的明天。“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 新者胜”,恰如习近平主席在北京 APEC 会议上的铿锵宣示,要共创一个“太平洋时代”,仍需我们拿出 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河南省沁阳市永威学校 2020-2021 学年高二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0 具有满满传统元素的美食让李子柒广受欢迎;配上现代曲调、改编成流行歌曲的古诗《琵琶行》在网 上走红;3D 打印技术在有些传统建筑的设计上大显身手……互联网时代,传统并没有退出我们的视野, 而是被新方法创新传承着。 青少年写作学会举行以“互联网时代的传统与创新”为主题的作文竞赛,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表 达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网络使你和所有的美好零距离 打开电脑,一行字跳入眼帘:从奎雷英山口看到的 Leum na Luirginn 胡和 Cleat 湖,英国斯凯岛。下面 是一幅美得醉人的照片,用鼠标点一下图中的小圆点,即可出现这个地点的定位链接。这时的你,如果真 的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完全可以背起行囊就上路。 说真的,如果不是互联网,这辈子我都不可能知道世界上有个叫斯凯岛的地方,它在英国,更不可能 知道当太阳从苏格兰西海岸外的斯凯岛上升起时,它在熔岩流、侵蚀和冰川运动形成的地貌上投下了金色 的光芒。而我们现在也还无法想像几十年后,或许我们不必背起行囊, 只要戴上专用头盔,立马可以置 身岛上,置身于那橙红色的阳光里。 三十多年前,别说穿越半个地球去看看另一个世界,就连穿过如皋这座小城,穿过陈腐的旧观念,学 几个舞蹈动作,都是不可能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我所处的小城市,喜欢跳舞的年轻人,几乎找不到一个可以显露身手的地方。当 时如皋城里只有两三家舞厅,每晚里面躲躲闪闪地开着亮度不高的灯,让进出舞厅的人总显得有点不三不 四。其实那时候真的会跳国标的人并不多,勉强能分辨出三步四步而已,跳的时候还免不了在心里暗暗数 着节拍。舞厅里常年有个脸上有了不少褶子的大爷,做着热心的舞蹈老师,据说是位退休的体育老师,难 怪节奏里有浓浓的广播体操味。我也偶尔去跳过几次,因为舞技不佳,大多数时候是在坐冷板凳,极少地 跳过几支曲子,回来后还会翻开杂志上的图示,在心里复习好久。由于缺少老师指点,又没有现在招之即 来的度娘之类的,所以几十年过去,虽然我对舞蹈总怀着美好向往,但依然是舞蹈的门外汉。 春节假中,我偶尔刷起了抖音,这一刷不打紧,才知道原来网络世界里舞蹈之花早已是姹紫嫣红、春 11 色满园。且不说每晚广场舞的直播间遍地开花,准点开播,粉丝互动喊麦打赏,热闹非凡。单说各种民族 舞就令人眼花缭乱,藏族舞、蒙古舞阳刚帅气,傣族舞、朝鲜舞妩媚动人,连在《大唐丽人行》中几个镜 头一带而过的舞蹈动作,都在抖音上能找到全套动作教程。兴奋之余,我又拾起了搁置多年的跳舞爱好, 从简单的藏族舞开始学起。网络教练最大的好处是,无论你想让老师带你多少遍,老师不会累不会烦,一 个简单的动作,即使练上几百遍,老师都会待你如初恋。于是我跳完伦巴跳锅庄,印度舞、古典舞轮番上 场,玩得不亦乐乎,在寒冬腊月的季节玩得大汗淋漓。 昨天,在我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抖音忽然给我推送了《沂蒙情》的舞蹈,而且是正面加背面的全套 动作,令我又惊又喜。它何以知道我对这段舞蹈情有独钟呢?难不成大数据时代能挖掘出人潜意识中的深 层情愫吗?记得小时候和妈妈去看电影《沂蒙颂》,其中有一段非常优美的独舞,让童年的我看得如痴如 醉。回家的路上,我把动作比划给妈妈看,立即遭到呵斥,说女孩子举手投足必须规规矩矩的,不可以学 那些“流儿不轨的东西”。从此,我再也不敢提学跳舞了。现在,互联网穿越时光的风尘,把童年的梦想 再次推到了我的面前,我除了重新拾起那些擦肩而过的往昔碎片再没有别的选择了,于是我依样画葫芦, 下腰、压肩、兰花指,有模有样,开滤镜、修表情,重回少年。 其实,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又何止是一片美丽的风景?又何止是一段童年的舞蹈?它为我们打开的是一 个广阔无垠的世界,互联网让传统的美好化为生活的现实,我们可以更开阔的心胸来盛放美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一)材料 材料共两段。材料先列举了饮食、文学、建筑领域的创新者采用不同手段让传统事物在互联网时代大放异 彩的事例。后陈述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存在、传承方式。材料启发考生思考互联网时代我们应怎样对待传统, 用什么样的创新方式继承、发扬传统,让传统事物、传统文化在互联网时代发挥其价值,焕发其活力。下 笔时要明确写作情境,这是青少年写作学会组织的主题作文竞赛活动活动的主体当然是青少年学生,所以 文章应当表达青少年学生群体或个体的“感受与思考”。 (二)任务 1.任务:参与青少年作家协会举行“互联网时代的传统与创新”的主题作文竞赛。 12 2.情境:青少年作家协会组织的主题作文竞赛活动,意味着活动的主体为青少年学生,文稿当表达青少年 学生群体或个体的“感受与思考”。“你的感受与思考”,强调“我”的存在。考生应从自身出发认识互 联网时代的传统与创新,写出互联网时代中“我”对传统与创新的个性思考和真情实感。 3.主题:互联网时代的传统与创新。“互联网时代”,指由若干计算机网络、智能平台等相互连接而成的 网络时代,也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有形世界与虚拟世界互联互通的零距离时代。“传统”,不仅 包含材料中陈述的饮食、文学、建筑等领域传统的做法、写法或建构方法,还包含其他具有传统事物、现 象的领域。“创新”,意为对“传统”的新的认识、新的改变或新的呈现方式等,“创新” 须体现互 联网时代的特点,不同于过去的非互联网时代。 4.要求:“写一篇文章”意味着未作文体要求。“结合上述材料”规定了写作的内容,“感受与思考”必 须基于对“互联网时代的传统与创新”的思考。其中,“选好角度”是一个明确的指引,提醒考生不必强 求面面俱到,可选取“互联网时代的传统与创新”中的某个方面谋篇布局作文。 【立意】1.传统文化韵律之美,新时代“真”时尚; 2.互联网时代的传统与创新; 3.创新表达唤醒文化自信; 4.时尚“出圈”背后彰显民众文化审美提升; …… 【素材】1.“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 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它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 一种浪漫主义手法。相信大家对“变脸”的特技都不陌生,不知咋的,看到李子柒广受欢迎、流行歌曲版 《琵琶行》走红、传统建筑设计因 3D 打印技术而焕发神采……“变脸”就突然从我的脑海里跳出来了。 因为这一系列的变化,而且是向好的变化,是用现代对接传统,实质就是“变脸”。互联网时代,“变脸” 很有必要。人类历史非常漫长,但是互联网时代只有短短的几十年。这几十年的发展称得上一日千里、瞬 息万变,生活快节奏,信息全覆盖等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只能被互联网的快车抛下, 甚至死无葬身之地。文化的有效传输、学习瓶颈的突破、审美疲劳的救赎等,都有赖于因时而化。 那么,互联网时代,如何让“变脸”成为可能? 13 2.创新技能,审美水平,包容心态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毋庸置疑,创新意识是第一位的。 3.怎么样在传统中寻找到符合大众审美的创新元素、角度、方式等,需要我们脑洞大开。就以大行其道的 网络文学为观照吧。很多人对网络文学有成见,认为那动辄以数百万字计的作品含金量不高含水量很高, 但是,不少成功的网络作家都吸粉无数,年收入数百万元的不在少数。从积极的角度看,不少网络作品确 实让读者烧脑,使读者欲罢不能。央视前几天播出的《云南虫谷》就是天下霸唱的小说《鬼吹灯之云南虫 谷》改编的,“ 摸金三人组”为破除魔咒而深入古滇国献王陵墓寻找電尘珠,其间和食人鱼群, 蜥蜴族, 巨型虫精,蛇精对抗都逃出生天,让观众目不暇接。这是作者匪夷所思的创新意识带来的。 4.一群娇憨可爱、活泼生动的唐装仕女从古画中走来,穿越《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七大国宝,带领 观众经历一场博物馆奇妙之旅。今年春节,河南卫视的春晚节目《唐宫夜宴》灯,传统画卷与数字科技完 美结合,创意精美的舞台效果引人惊叹。截至目前,带有《唐宫夜宴》相关内容的微博话题阅读量超 2.7 亿,视频播出超 4600 万次,被多家主流媒体转载点评。线上网友纷纷点赞,更有网友评价:“这是个能 诠释中国深厚文化底蕴的好节目。” 5.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到线 上线下的美术作品展,优秀传统文化搭配 多元的表现方式和展示平台,随着春天的到来,吹进了人们的心里。当下,传统文化审美已渗入到人们的 生活中,“新国潮”不仅涵盖了文化创意产品,也融入到当代人的文化生活和娱乐空间。根植传统文化唱 响时代心声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节目设计,最能打动观众。这里有一条清晰的轨迹可循:2005 年的《千 手观音》、2008 年的《飞天》,还有 2020 年登上重庆卫视春晚舞台的网红舞蹈《丽人行》, 这些发于传统 内核的创意节目,都是让观众印象深刻、回味无穷的春晚经典,这些作品也是近年来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广大文艺工作者不断探索的成果。从博物馆里三彩乐俑得来的灵感,汲取了唐俑服饰 造型特点,传统文化元素在节目中运用得淋漓尽致。《唐宫夜宴》通过结合当代人的视觉审美来讲述唐朝 的故事,一群穿着唐朝服饰嬉戏的少女成了观,众眼里熟悉的陌生人,她们在一顰一笑中生动地展现了唐 朝独有的美学风范。 河南省驻马店市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材料一: 14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先垫钱把他赎回来, 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学生子贡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 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 材料二: 2011 年 6 月 24 日晚,寂静的夜突然被一名女子的呼救声撕裂。有人抢包!莆田三兄弟义无反顾地追 了上去。不承想,歹徒竟有帮凶,还敢挥刀砍人。三兄弟相继被砍伤,张涵的胸椎被砍得开放性骨折。他 们的事迹经报道后取得强烈反响,社会各界纷纷援助,募集爱心款近 200 万元,善款用于三兄弟的后续治 疗……最终转危为安的“莆田三兄弟”获得 “2011 感动福建人物”、2013 年第四届全国 “见义勇为模 范”称号。近日,他们的真实事迹被改编成电影《直击现场》。 材料三: 正其义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 ——清 · 颜元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理智看待利益与道德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道德”与“利益”是鱼和熊掌之间的关系,二者不可兼得。然而孔子批评没 有报账的学生子贡的故事,却让我们不得不为我们的固有观念大打一个问号:利益与道德真的不可兼得 吗? 古人云:“格超梅之上,品在竹之间;德馨心必正,质雅品自高。”的确,道德是高尚的品格。从古 到今,道德是永恒的话题,它是做人的基础,无德者不立。但是我们在推崇道德的时候又往往过激,好像 道德与金钱是天生的不共戴天的敌人似的,在评价某个人的道德是否高尚时总会把所有的目光聚集在金钱 上,这是不智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 千禧之年,袁隆平教授接受了 500 万元的首届“最高科学荣誉奖”,若照以上之论,那我们便应认为 他没道德吗?不,袁隆平的二系法杂交稻技术的推广,让中国让世界多养活了亿万人口。相比之下,这 500 万对于他的贡献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国家之所以设此重奖,便是以此激励科学家为国做出更大贡献,让世 15 人明白中国是个尊重人才的国家,从而吸引更多的本国人才、留学者和外籍科学家来华工作。“重奖效应” 在这几年也确实卓有成效。 “最美妈妈”吴菊萍在危急时刻毫不犹豫地用她并不强壮的双手去托住从高楼坠落的陔子,这是道德 的表现。而她也没有像常人一样要把利益与道德划清界限,在选择道德的同时,她也选择了利益——她接 受了“最美妈妈”的殊荣也接受了重金的酬谢;“非典”期间,板蓝根一下成了抢手货,供不应求,许多 企业大肆涨价赚钱,而神威药业却毫犹豫地选择降价,并千方百计地扩大生产,平稳市场上的药价,这是 神威出于道德的选择,而在非典结束后,神威药业也收到了利益的回报——销售业绩远超其他公司。由此 观之,利益与道德并非不可兼得。 然而,我们的大脑中回荡的却是诸如“君子重义不见利,施恩不图报”的话语,我们总是把道德与利 益视作不共戴天的仇人,总是以德为荣,视利为耻。于是我们讴歌看那些大爱无私之人,颂扬着不求回报 甘于奉献的精神,却在这一次次的讴歌与颂扬中渐渐失去了行善的勇气。不计利益的行善固然可以塑造出 伟大的灵魂,但大多数人毕竟还是有私心的凡夫俗子,一旦道德的标准提高到要放弃利益的程度,就会让 越来越多的人在面对行善举义之时只是感动只是钦佩,却不敢效仿不敢推广。一个人的行善举义固然可贵, 但许多人的行善举义才更为难得。所以,为了更多的人能主动去帮助别人,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道德与利 益的关系。 道德与利益从来都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鱼和熊掌”之间的关系,在符合道德的情况下,利益是值得被 接受的,而道德之花也能在利益之风的吹拂下开得更加鲜艳。 在茫茫宇宙中,我们只是微不足道的存在。我们不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也不是无欲无求的圣人,我 们无法一直奉献却不求回报,但我们仍能尽力让道德之花开放,同时合理取得属于我们的利益。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要点】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 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提示语和写作要求者两个部分组成。要想写好这篇作文,要抓住 关键句、主旨,全面地挖掘话语的含义进行立意。 【审题】本次作文所给的是三则材料。 材料一是记叙性材料,主要内容是孔子批评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官府报销的故事。材料中的子贡只是议论 16 的对象,材料的重点是表述孔子对这件事的看法而不是重点写子贡的行为。所以选取的立意角度应是孔子 对这件事的评价。孔子反对学生赎回奴隶后自己报账,是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 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看见。 材料二也是记叙性材料。讲的是“莆田三兄弟”深夜见义勇为的事迹。他们受伤后,社会各界募集爱心善 款,国家给予他们表彰,还把他们的真实事迹改编成电影。这就说明,正义行为要得到应有的奖励和酬报, 这样才会有跟多的人行善。 材料三是清代颜元的一句名言“正其义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意思是“义”与“利”并不对立, 在正义、明道的前提下,必须谋利计功,求义中之利。做事要讲求功利和收利的。正义明道就应该谋利计 功,不讲功利,义、道之事空洞的腐儒直言,于国于民毫无益处。 这三则材料都涉及关键词“道德”和“利益”,考生可以从“道德”和“利益”关系的角度立意。 【立意】道德旗帜下的沉思; 明其道 正其义 取其利; 正其义当谋其利; 莫让英雄流血再流泪; 善举应该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 理智看待利益与道德; 利益和道德要追求社会价值最大化; …… 【素材】鲁迅说:“道德这事,必须普遍,人人应做,人人能行,又于自他两利,才有存在的价值。”结 合鲁迅的说法,只有那些普遍,且又于自己和他人两利的道德才是真正的道德。因此,道德并不意味着一 味的奉献。子贡错在“当时鲁国社会的穷人多而富人少,穷人赎人而报账则品德不如子贡高,不报账则损 失了金钱,甚至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子贡为人们树立的是道德的高标,在贫穷的鲁国社会,人们只能 仰望这样的道德。 “雷锋”“焦裕禄”“李素丽”是我们歌颂的对象,他们只奉献不索取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只奉献不索 17 取。相反,德国克里斯托小镇镇长却强迫中国青年杨立奉献之后必须“索取”。事情是这样的:中国青年 杨立在经过克里斯托小镇时捡到一个皮夹,他把皮夹交到市政厅没有留下姓名就离开了。小镇镇长为了奖 励他竟然发动了“百余名警察”寻找他。这在杨立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克里斯托镇的镇长知道杨立的 想法后,用英语说了句“东方式思维”,然后严肃地说,施恩不图报,并不是你们中国人眼中简单的个人 问题,可以说,你拒绝我们的请求,已经相当于在破坏我们的价值规则。那些奖励你可以不在乎,但你必 须接受,因为那不仅仅是对你个人的认可,也是整个社会对每个善举的尊重对善举的尊重,是我们每个公 民的责任,也让我们有资格去劝勉更多的人施援向善,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你的无私放弃而不去履行自己的 责任。 我国篮球明星姚明在为一个身患白血病的少年捐献造血干细胞以后说:“我希望大家改变观念,就是做好事 应该留名。每个人都应该告诉大家,这件事我做了,希望你也来做,要带动身边的人都来做。”姚明的思想 对于中国的“做好事不留姓名”的传统观念是猛烈的冲击,引人深思。他的这种思想和 2500 年以前的孔 子的思想一致,且同时作为一种舆论导向而被人认可。 河南省洛阳市豫西名校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 年,农历牛年,又一个“历史时刻”,又一个“关键时间”。新年伊始,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 上,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大力发扬“三牛精神”——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 精神,奋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班级计划举行“三牛精神”座谈会,你对“三牛精神”中哪一种精神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 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学习老黄牛,奋斗新时代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18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学习老黄牛,奋斗新时代”。 大家都知道,无论什么时候,建功立业、书写历史、创造奇迹、实现梦想,都离不开勤勤恳恳的付出 和兢兢业业的投入。这就需要我们像老黄牛一样,将汗水流洒在大地上,把奋斗书写在时间里,驰而不息, 久久为功。 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我们,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要想发扬这种 精神,关键要苦干实干巧干。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王杰日记》里写道:“我们革命战士……要具 备‘老黄牛’的忠心耿耿埋头苦干的精神。”所有惊天动地的奇迹,无不始于每一件小事、每一项任务、 每一份职责。一群群快递小哥把包裹交到客户手上,织就了世界最大的物流运输网络;一支支科研尖兵埋 头枯燥的仪器与数据,创造出“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成就;一位位基层干部和贫困群众一起“汗 珠子摔八瓣”,书写下“最成功的扶贫故事”……由此我们便更能理解,“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 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的深刻涵义。 相信同学们都深深地懂得:发扬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必须有定力毅力耐力。“上海最高的楼里,有 我的名字”,632 米的上海中心大厦里,有一面长达 60 米的荣誉墙,上面镌刻了 4000 多名建设者的名字。 在一往无前的奋斗征程里,既展现着众多看得见、摸得着的丰功伟业,更蕴含着无数打基础、利长远的潜 功基业。中国所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谁恩赐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 勇气干出来的。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保持历史耐心,才能为 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我们过去提艰苦奋斗,意味着物质上的一穷二白;今天物质丰裕了,思想上也不能故步自封。从“一 万年以后,也要奋斗。共产党就是要奋斗”的豪情,到“在艰难困苦的时候需要艰苦奋斗,在物质条件优 越的时候也需要艰苦奋斗”的叮嘱,再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 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警醒……历史和现实都表明, 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 证。 大家还记得吗?当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陕甘宁边区采访时,把红军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矢 志奋斗的坚强意志称为“东方魔力”“兴国之光”。诚如斯诺所言,“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 那种热情……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永远不过时,永远不能丢。 同学们,永葆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勇于担当,我们就能在新时代创造更大辉煌,大家加油! 19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河南省驻马店市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卡布奇诺”、“罗托鲁拉小镇”、“普罗旺斯”、“BOHO 天明圆”、“广汇•PAMA”这样的地名并 非位于大洋彼岸,而就在我们身边。当前我国城市的新兴建筑,特别偏爱“洋名称”,而与此同时发生的 是古老传统地名的消亡和具有民族特色地名的弱化。为此,央视《焦点访谈》、《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对 地名洋化现象的泛滥给与了批评。网友们也议论纷纷,有人说:“老地名承载着古老文化,记载着古代的 地理人文,是祖先留给我的宝贵财宝,是我们的根,绝不能被洋化。”有人说:“放着本国、本民族的名 称不用,乱用一些外国的名字,这是崇洋媚外。”也有人说:“这不算什么,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何 必抱残守缺呢。”也有人说…… 对于地名洋化,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旧称仍堪千吟,故土不宜洋名 国家发展的国际化,不仅体现在经济水平中,还映射在日常生活里。纵使是在国内城市,也能实现“一 日穿行于罗托鲁拉小镇,漫步在普罗旺斯,游走于卡布奇诺”的幻想。 对于故土冠以洋名泛滥的现象,我认为是不合时宜的。 这不是一次旧酒换新瓶的简单调换,而是一次传统文化的攻守战。一个地名不仅仅是一个区域的标号, 也是一种地域特色的凝结,在一截岁月的见证下凝固成一份记忆的符号。它目睹了这片地域的兴衰成败, 参与了周遭人们的喜怒哀乐,在日转星移中坚守着这份沉重。它不再是一个为划分区域而标定的符号,而 成为了一个地域的文化积淀。 然而,当凭着“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的底气撕开这个城市的血肉,大张旗鼓地贴上了洋名标签时, 直接粗暴的糟蹋了文化的传承、地域的记忆、人们的情感时,一切还显得那么合乎情理,无关紧要吗? 20 或许有人以“抱残守缺”为说辞指责我们态度保守,但你们认为的“残缺”从未发生在我们的文化里, 那是你们“崇洋媚外”的思想,对地域传统文化的臆想。真实的“残缺”根固在你们的卑屈里。至于态度 的保守,那更近于对文化底蕴的坚定,我们支持国际交流文化交融,但绝不会妄自菲薄地动摇传统的根基。 那是千载岁月留给我们的遗礼,可堪千次吟唱。 洋名的泛滥,大抵是出于人们的急功近利。向往普罗旺斯的浪漫,却无法复制那一片花海,便自以为 是地取巧,直接套用地名,妄图以此提升格调品味。殊不知,这是消费情调的土方子,没有架构出预料的 浪漫,徒添几分滑稽效果。再者洋名里蕴含的外邦文化诚然会让人感叹,但是缺少了那份感同身受的文化 共识,它便无力引起情感的共鸣。感叹只会挑起一时的猎奇,终逃不过冗长的时间。没有传统的支撑,它 只会被消磨成尘埃,灰飞烟灭于某日。 故此,洋名的横行霸道应该适可而止了。我们也应该把欣赏投注在旧地名中,挖掘出隐匿于记忆中的 美丽,感悟文化的洗礼,千万次轻吟那个名字,不再是饶舌矫情的洋名。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材料围绕“地名洋化”这一话题,列举了一些“洋名称”,展现了主流媒体的态度,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 网友的看法。材料有明显的立意倾向,但又留给考生一定的自主空间。根据“新兴建筑偏爱洋名”“古老 传统地名的消亡和具有民族特色地名的弱化”及多家权威媒体的批评可知,主流意识对“地名洋化”持否 定态度。如果命题仅止于此,那么此试题恐怕立意单一,且强迫考生必须达成“统一共识”,因而束缚了 考生健康、合理、多角度的思考。况且对“地名洋化”都持否定意见也未必符合生活实际。基于此,又以 网友的议论辅之全之,这些议论是从不同角度对“地名洋化”的不同解读,有其合理性。这样,试题就为 考生提供了适度的自主权和广阔的写作空间。既可赞同主流意识,也可独出机杼,自圆其说。 【立意】 (一)不赞同地名洋化 1.地名洋化对传统文化构成着巨大的威胁。 21 2.地名洋化冲击传统,隔绝记忆,可导致文化的断层。 3.失去自我,丧失民族特色。 4.淆乱文化特色,扭曲价值取向,可能造成民族传统文化被侵略。 5.制造生活混乱,不利民生。 (二)地名洋化应适当(有条件地赞同地名洋化) 1.重要地名不能洋化,无关紧要的地名洋化无妨。 2.拿出自信,适度吸收,化洋为中。 3.洋化也要规范,不能唯洋是从。 4.洋化可以,但要提防文化侵略。 (三)赞同地名洋化 1.洋为中用,“拿来”无妨。 2.打开心结,地名洋化正可丰富中华文化。 3.与世界接轨,中外相融,中外共荣。4.开阔视野,为世界一体化做准备。 【素材】 1.地名洋化确实冲击了民族文化传统,隔绝人们历史记忆,导致文化的断层化。 有人说:“老地名承载着古老文化,记载着古代的地理人文,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的 根,绝不能被洋化。”随着时移世易,历史留下的痕迹也在逐渐消逝。隐入草丛的青石板、瓦片上隐约的 纹路、小巷中吟唱的歌谣,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在这里,小巷有了新的洋名字,青石板被水泥替换,瓦 片被现代机械无情碾压化作尘土。街道、小巷披上了新装,但这光鲜的背后总让人感到空虚,仿佛顶着明 媚的阳光,却丢弃了古老传统文化的影子,丧失了魂魄。 2.地名洋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应拿来为我所用,但不能唯洋是崇。 现今,我国打开国门,与其他国家的交流非常频繁,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各地都形成了许多外国人的 聚居地。像在北京的望京,许多韩国人都居住在那里,为了使他们能够生活得更方便些,那里的街道、店 22 铺都取的是韩国“洋名”。这不是崇洋媚外,而是中外相融,丰富中华文化。相对于这些无关紧要的地名 洋化,但涉及到历史文化重要的地名是不能洋化!比如不能把“望京”改为“首尔”;再如新兴建筑取洋名, 为的是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又或是满足人们心理上的“洋名新奇观”。但故宫门前的天安门广场是永远不 能改名的!因为它承载着历史的痕迹,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 3.对“地名洋化”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批判性的吸收,切不可迷失了自己。 人们偏爱“洋名”的现象泛滥值得人们深思,央视《焦点访谈》、《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此给予了批评。 洋化地名可以,但我们一定要提防文化侵略。简而言之,我们可以住在叫“罗托鲁拉小镇”或“亚特兰蒂 斯”这样的小区,但我们依旧是中国人,我们的心中时刻铭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若是过度制造出 地名洋化的风潮,将会混淆中外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扭曲人们的价值取向,造成民族传统文化被侵略、 被弱化局面。与世界接轨,与时俱进,可以开阔视野,但不能迷失了本性。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