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精选汇编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1)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广东省各地 2020-2021 年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精选汇编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8 分)(本题共 6 小题,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于世的建筑美学和朴素的哲学思想,在飞檐斗拱的有机组合下,成就了足以 ______ 于世而为万方______ 的地位。《诗》云:“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在一大 批能工巧匠的精心 ______ 下,通过廊园庙塔,殿宇亭台,在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中不仅立下了时代的标榜, 也为现在的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遗产。 作为传统建筑最富有灵魂力的部位——屋顶,( ),不但是显示屋主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传统建 筑美学的精华之处。它那远远伸出的屋檐、富有弹性的屋檐曲线、由举架形成的稍有反曲的屋面、微微起 翘的屋角以及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十字脊、盝顶、重檐等众多屋顶形式的变化,加上______ 的琉璃瓦,使建筑物产生独特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屹立 景仰 搭建 光彩照人 B.耸立 敬仰 搭建 灿烂夺目 C.屹立 敬仰 建构 灿烂夺目 D.耸立 景仰 建构 光彩照人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廊园庙塔,殿宇亭台,不仅在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中立下了时代的标榜,也为现在的我们留下丰厚 的物质遗产。 B.廊园庙塔,殿宇亭台,不仅为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中树立了时代的标榜,也为现在的我们留下丰厚的物 2 质遗产。 C.廊园庙塔,殿宇亭台,在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中不仅立下了时代的标榜,也为现在的我们留下丰厚的物 质遗产。 D.廊园庙塔,殿宇亭台,不仅为当时的社会和文化树立了时代的标榜,也为现在的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 遗产。 19.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位于屋身的上部分,因而形制多样,体积庞大 B.有多样的形制和庞大的体积,位于屋身的上部分 C.形制多样,体积庞大,正因为位于屋身的上部分 D.位于屋身的上部分,形制多样,体积庞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伴随着近日 的持续走低,我们即将迎来冬天的第三个节气— —大雪。明人王象晋在其《群芳谱》中对此有着十分详细且通俗的解释:“大雪,十一月节,言积寒凛冽, 雪至此而大也。 中国有着灿烂辉煌并延绵至今的农耕文明,对于物候时令的重视从现存著名的“五大农书” 中 。四时的变化与文学艺术的创作往往是 的,随着大雪节气而来的下雪,不 仅催生了许多以“雪"为主题的诗文,也大大丰富了艺术创作中关于雪景的描绘。 在现存的古代雪景图画中, 的有宋徽宗赵佶名下的《雪江归棹图》。整幅画作用极为细 秀的笔触描绘了开阔疏朗的北方江岸雪景,气韵雅润而苍古。在画卷的正中央,一位渔者独自驾着扁舟, 面朝着苍莽的雪山。对于这种茫茫雪意的描绘,在今人钟蜀珩的《城市的雪》中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虽 然此幅作品最大程度地降低了色彩对画面的影响,却又施以油彩,以大面积的白和灰以及暗色调,营造出 一种不断向画面外扩张的空旷美感。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气温 可想而知 融会贯通 家喻户晓 3 B.气候 可见一斑 融会贯通 广为人知 C.气候 可想而知 融为一体 家喻户晓 D.气温 可见一斑 融为一体 广为人知 21.下列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啊,我死了!——你倘有几分仁慈,打开墓门来把我放在朱丽叶的身旁吧! C.置身其中,你一定不会错过这座“鲜花之城”的艺术瑰宝——乌菲兹美术馆。 D.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此幅作品施以油彩,却又最大程度地降低了色彩对画面的影响,以大面积的白和灰以及暗色调, 营造出一种不断向画面外扩张的空旷美感。 B.虽然此幅作品最大程度地降低了色彩对画面的影响,却又施以油彩,以大面积的白和灰以及暗色调, 营造出一种不断向画面外延伸的空旷美感。 C.此幅作品虽然施以油彩,却又最大程度地降低了色彩对画面的影响,以大面积的白和灰以及暗色调, 营造出一种不断向画面外延伸的空旷美感。 D.此幅作品虽然最大程度地降低了色彩对画面的影响,却又施以油彩,以大面积的白和灰以及暗色调, 营造出一种不断向画面外延伸的空旷美感。 【答案】 17.C【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成语的使用对象、 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成语,然后分析成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成语。屹立: 高耸挺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挺立着,通常用来比喻人的意志十分坚定无法动摇。耸立:指高高地 直立。此处指高耸而稳固地挺立于世,故:屹立,排除 BD。景仰:仰慕;佩服尊重。敬仰:敬重仰慕的意 思,一般指人对某个人或某个物非常敬佩,因而尊重他。此处指为万方敬重仰慕,故:敬仰,排除 A。搭 建:指搭盖(建筑物,具体的参与等微观领域),建立(组织机构)。建构:构建(艺术创作的构思等宏观 4 领域);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根据前语境指园林等艺术构造,强调独出心裁的设计,选择“建构”更 合适。光彩照人:形容人(一般形容女子)或事物十分美好或艺术成就辉煌,令人注目、敬仰。灿烂夺目: 指五光十色令人眩目。后语境为“琉璃瓦”,使用“灿烂夺目”更合适。故选 C。 18.D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首先要了解病句的六大类型错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本题,A 项“通过廊园庙塔,殿宇亭台”滥用介词造成缺少主语,B 项“为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中”句式杂 糅,“为当时的社会和文化树立了时代的标榜”和“在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中立下了时代的标榜”杂糅,C 项 “在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中不仅立下了时代的标榜”关联词位置不当,当时的……现在的……形成紧密照应 的关系,而且在句中分别做状语,应该紧邻中心词,关联词不该横插状语后边切断完整的句子,应该放在 “在当时”的前面既形成逻辑上的对照关系,又让分句语法结构完整,不被破坏。故选 D。 19.D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 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 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 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本题,承接“作为传统建筑 最富有灵魂力的部位——屋顶”,应解释屋顶特点,排除 BC;A 项“位于屋身的上部分,因而形制多样, 体积庞大”因果不成立。故选 D。 20.D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气温:空气的温度。气候: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它与气流、纬度、海 拔、 地形等有关。由文中“持续走低”可知,选用“气温”,排除 BC。 可见一斑: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可想而知:能够经过推想而知道,可以想见。 由“对于物候时令的重视从现存著名的‘五大农书’中”可知,对物候时令的重视是“五大农书”的一部 分,故选“可见一斑”,排除 A。 融为一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融会贯通:参考并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或道 理而得到 全面的透彻的领悟。由“四时的变化与文学艺术的创作”可知,二者是一个整体的,故选“融 为一体”。 广为人知:流传很广,大家都知道。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由语境可知,“宋徽宗赵佶名下的《雪 5 江归棹图》”大家都知道,故选“广为人知”。 故选 D。 21.C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破折号表示引出对概念内涵的具体解释。A.引出对事 情原因的解释。B.表示另起话题。C.引出对概念内涵的具体解释。D.表示强调重点。故选 C。 22.C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关联词语“虽然”位置不当, “此幅作品”应居于句首。二是“降低了色彩对画面的影响”与后面“大面积的白和灰以及暗色调”更紧 密,故“最大程度地降低了色彩对画面的影响”“施以油彩”应对调。三是搭配不当,“扩张”应改为“延 伸”。故选 C。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这座楼(马克思故居)里保存最多的资料是马克思的各种手稿和著作的版本。 ( )。《资本论》是一本最彻底地教人认识社会的巨著,全书 160 万字,马克思为它耗费了 40 年的心 血,为了写作,前后研究书籍达 1500 种。在这之前谁也没有像他这样讲清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恩格斯在 马克思的墓前说,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一是发现物质生产是精神活动的基础;二是发现了资本主义的 生产规律。不只是这本书教人认清剥削,消灭剥削;还教人认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经济,组织经济。 甚至它的光焰逼得资本家也不得不学《资本论》,不得不承认劳资对立,设法缓和矛盾。 《资本论》是一个海,人类社会的全部知识,经过了在历史河床上的长途奔流,又经过了在各种学科 山林间的吸收过滤,最后都汇到了马克思的脑海里来,汇到了这本大书里来。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3 分) A.第 22 展室在三楼,是专门收藏和展出《资本论》的 B.三楼的第 22 展室是专门收藏和展出《资本论》的 C.《资本论》的专门收藏和展出是在三楼的 22 展室 D.三楼的第 22 展室是专门展出和收藏《资本论》的 19.下列选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B.波浪一边歌唱,一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C.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6 D.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3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何为鲸落?从字面含义来看,它描述的是逝去的鲸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解消耗的过程。 ,它指的是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当这样一个独特的生态现象 进入公众视野,人们惊叹大自然的瑰丽奇幻,更为“一鲸落而万物生”的故事打动。不少人将鲸落视作“献 给大海的浪漫”,赋予其温柔而又诗意的内涵。 。摄食鲸的身体,仅仅是这场饕餮盛宴的开始。 当大块的鲸肉被掠食干净,深海鲨鱼、鼠尾鱼等食腐动物就会心满意足地散去。随后,多毛类和甲壳类动 物会蹑手蹑脚地聚拢过来,它们直接利用鲸骨及附近营养丰富的沉积物生活,快速繁殖、扩张。慢慢的, 鲸的身体在深海厌氧分解过程中悄悄释放出硫化物,依赖硫化物生活的细菌 ,造就了依赖有机 质而存在的生物群落。最终,鲸骨的遗骸作为礁岩而成为生物欢腾的乐园。整个过程严丝合缝、环环相扣, 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6 分) 22.请以“鲸落”为主语,概括文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 70 个字。(5 分) 【答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 18.【答案】B 19.【答案】C(C 和画波浪线的句子都是比喻,A 为借代,B 为拟人,D 为夸张。) 20.【答案】这本书不只是教人认清剥削,消灭剥削;还教人认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织经济,发展经 济。(前后分句主语一致,都是“这本书”,故“这本书”应放在关联词“不只是”之前。“组织经济”是 手段,“发展经济”是目的,故“组织经济”应放在“发展经济”之前。答出一点 2 分,两点 3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21.【答案】在生物学意义上 鲸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将其转化为有机质 (每句 2 分,大意对即可。) 22.【答案】鲸落是逝去的鲸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解消耗的过程(2 分),也是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有 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2 分),被人们赋予温柔而又诗意的内涵(1 分)。 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7 A.算.而今重到须惊 算:计算 B.应照离人..妆镜台 离人:分手的人 C.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较: 比较 D.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3 分) A. 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B. 义.不赂秦 祸患常积于忽微.. C.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吞二周而亡.诸侯 D.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虎鼓.瑟兮鸾回车 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①智勇多困于所溺 ②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B.①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①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②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D.①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矣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4.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组是( )(3 分) A. ①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②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B.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C. ①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②可谓智力..孤危 D. ①思厥先祖父.. 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 分) A. 列缺霹雳 B.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D.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漫长的人类艺术发展来看,任何艺术都不可能脱离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可以说, 时代精神是艺术创作________的基因序列和永恒动力,影视艺术作为书写历史、观照历史、畅想未来的文 化阵地,理应______属于新时代的精神图谱。然而,在影视行业,一些与时代精神_______的现象时有发 生。有的创作者把荒诞不经当作艺术个性,有的创作者用商业逻辑绑架艺术思维。这些有违时代精神的作 品,与大众离得很远,和生活________。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创作应以时代为源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时代精神的践行主体。对于影视创作,最为重要的方法论是讴歌人民、扎根人民也是时代精神的必然要 求。唯有如此,影视生态家园才能永葆青春与活力。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形影相随 描绘 南辕北辙 适得其反 B.形影相随 描绘 格格不入 背道而驰 C.寸步不离 描述 格格不入 适得其反 D.寸步不离 描述 南辕北辙 背道而驰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文艺有独属的时代,精神亦有独属的时代。 B.精神有独属的时代,文艺亦有独属的时代。 C.时代有独属的文艺,时代亦有独属的精神。 D.时代有独属的精神,时代亦有独属的文艺。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对于影视创作,最为重要的方法论是扎根人民、讴歌人民,也是时代精神的必然要求。 B.对于影视创作,扎根人民、讴歌人民是最为重要的方法论,也是时代精神的必然要求。 C.对于影视创作,讴歌人民、扎根人民是最为重要的方法论,也是时代精神的必然要求。 D.对于影视创作,扎根人民、讴歌人民是时代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最为重要的方法论。 22、下面是有关“书”的对联,请对出下联。(5 分) 9 藏书楼上百花艳; (2 分) 古今学术藏满架; (3 分) 【答案】 1.D ( A 算,料想 B 离人,远游之人的妻子;C 较,相抵,相抗衡) 2.B (A.名词作状语,B.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C 使动用法 D.名词活用为动词 3.D(A 被动句,B 省略句 ,C 状语后置句,D 定语后置/判断句) 4.B (A 项,“人事”,古义与“天命”相对,指人力;今指有关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 等工作。“从事”古义泛指一般属官;今指“投身到事业中去”或“按某种方法处理”。B 项“颠覆”:推翻, 摧毁,灭亡。古今同。“至于”古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相当于“以至于”;今常作另提一事的连词。C 项 “故事”:古义,先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智力”:古义,智谋和力量;今 为一个词,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D 项“祖父”:古义,泛指祖 辈和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其实”:古义,它的实际数目;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5.C(“列”通“裂”,“无”通“勿”,“涂”通“途” ) 19.B 第一处,形影相随: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寸步不离:现在泛指两人感情好,总在一起。 这里形容时代精神与艺术创作关系密切,应用“形影相随”。 第二处,描绘:画,也指用语言文字来描写。描述:描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对事物进行形象化的阐述。 这里要搭配“精神图谱”,应用“描绘”。 第三处,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这里形容在影视行 业有一些现象与时代精神不协调,应用“格格不入”。 第四处,适得其反: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背道而驰: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这里形容 这些有违时代精神的作品与生活的追求完全相反,应用“背道而驰”。 故选 B。 20.C 括号前是“任何艺术都不可能脱离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强调艺术是处在时代背景中的, 后面是“可以说,时代精神是艺术创作……”,先“文艺”后“精神”,排除 BD;是时代有独属的文艺与精 神而非文艺有独属时代和精神。排除 A。 故选 C。 21.B 先要“扎根人民”,才能“讴歌人民”,排除 AC;先强调“扎根人民、讴歌人民”是影视创作重要的 方法,再强调是时代精神的必然要求,排除 D。 故选 B。 22、解析:要符合以下两个基本要求:形式(结构和词性)正确,仄起平收;内容与“书”相关。 答案:(示例)阅览室中四季春 中外精华荟一堂 10 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爱这片苇荡。阳春三月,莺飞草长,水天一色,被绿意密织的苇荡就似这蓝天下铺陈的苇毯,荡舟 其间,让人不识“醉”美四月天;暑气初上,洪水漫过,唯有这蒹葭挺立,在狂风暴雨中傲然独舞,笑看 多少风吹浪打;秋风萧瑟,白露为霜,金黄澄亮。苇浪翻滚,苇絮飘飞,收获中的苇荡正是恋人定情好时 节;冬日暖阳,候鸟南飞,万物肃杀,独有这苇杆百折不摧,让百鸟齐飞。我爱这雪裹苇原,皑皑苍苍, 静依湖边,独钓寒江雪。这苇、这雪、这鸟被自然工笔绘成让人难以忘怀的绝美画卷!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传承的是文化,寄定的是情思;“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搅动 的不只是一湖离怨,更载满了湖洲人历尽流年的千古吟唱!在苇中依偎,有伤痛,有离愁,有远方,有诗 歌,却不曾有过彷徨和悔意!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第二个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B.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 C.他们(指友邦人士)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D.我们要记住“满招损,谦受益”这条古人的教训。 19.修辞是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请据此对文本第一段所用 修辞进行简要分析。(4 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萧瑟秋风起,正是白露为霜时,颜色金黄澄亮,又见苇浪翻 滚,苇絮飘飞,收获中的苇荡正是恋人定情好时节。”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 更好?(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何为鲸落?从字面含义来看,它描述的是逝去的鲸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解消耗的过程。在生物学 意义上,它指的是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当这样一个独特的生态现象进入公 众视野,人们惊叹大自然的瑰丽奇幻,更为“一鲸落而万物生”的故事打动。不少人将鲸落视作“献给大 海的浪漫”,赋予其温柔而又诗意的内涵。①。摄食鲸的身体,仅仅是这场饕餮盛宴的开始。当大块的鲸 肉被掠食干净,深海鲨鱼、鼠尾鱼等食腐动物就会心满意足地散去。随后,多毛类和甲壳类动物会蹑手蹑 脚地聚拢过来,它们直接利用鲸骨及附近营养丰富的沉积物生活,快速繁殖、扩张。慢慢的,鲸的身体在 深海厌氧分解过程中悄悄释放出硫化物,依赖硫化物生活的细菌② ,造就了依赖有机质而存在的生物群落。 最终,鲸骨的遗骸作为礁岩而成为生物欢腾的乐园。整个过程严丝合缝、环环相扣,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 年。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4 分) 22.请以“鲸落”为主语,概括文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 70 个字。(5 分) 【答案】 18.D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第二个引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作用是“表示 引用”。 A.表示强调。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反语讽刺。D.表示引用。 11 19.①比喻,把“被绿意密织的苇荡”比作“蓝天下铺陈的苇毯”,写出了苇荡的柔软和一望无际的态势, 使之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②拟人,蒹葭“独舞”“笑看”,将蒹葭人格化, 赋予蒹葭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其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特有的具象效果。③对偶(排比),节奏 和谐,气脉贯通,感情洋溢。(任答两种修辞结合文本分析其效果即可。) 20.①前后照应,原文以四季开头,都是季节词在最前面,统一协调;改句秋风在后,破坏一致性。②原 句是整句,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协调,气势贯通;改句是散句,无此效果。③风格一致,原文具有 文言色彩,上下文语体风格一致;改句更通俗。(任答两点即可) 21.①鲸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②将其转化为有机质 (每句 2 分,大意对即可。) 22.鲸落是逝去的鲸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解消耗的过程(2 分),也是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有机质而生 存的底栖生态系统(2 分),被人们赋予温柔而又诗意的内涵(1 分)。 广东省广州市禺山高级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近些年,一些精品国剧走出国门,为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电视荧屏带去了一股 的中国风尚。以 《长安十二时辰》为例,该剧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叙事节奏紧张紧凑相结合,很好地实现了海外观众 在观剧娱乐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需求。 走出去,是机遇,是更大的市场,也意味着更多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海外观众的增多与国际市场 的扩大,要求国产影视行业 掌握更先进的制作技术、选取更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创作更新颖的主题 内容、制定更全面的传播策略,才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海外影视剧市场走得更远。此次《长安十二时辰》 在海外广受欢迎,( )。该剧主创人员前前后后看了 3 遍小说,针对第一集写了 23 个版本,花费 4 个月时间抓住人物和故事核心,富于质感的画面、多样的制作拍摄手法、富有层次的场景设置,让外国观 众对 的中国影视剧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充分展现了当今国产电视剧制作水平的日益 。可 见,国产剧要想赢得很好的海外口碑,扩大全球市场,必须在提升制作水平的基础上讲好中国故事。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浓郁 必须 精雕细刻 国际化 B.浓重 必需 精雕细刻 全球化 C.浓重 必须 雕章琢句 全球化 D.浓郁 必需 雕章琢句 国际化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该剧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叙事节奏紧张紧凑相结合,很好地实现了海外观众在观剧娱乐的同时了 解中国传统文化。 B.该剧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紧张紧凑的叙事节奏相结合,很好地实现了海外观众在观剧娱乐的同时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需求。 C.该剧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叙事节奏紧张紧凑相结合,很好地满足了海外观众在观剧娱乐的同时了 解中国传统文化。 D.该剧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紧张紧凑的叙事节奏相结合,很好地满足了海外观众在观剧娱乐的同时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需求。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不仅因为有精良的制作,还因为有精心打磨的故事 12 B.不仅因为有精心打磨的故事,还因为有精良的制作 C.不是因为精心打磨的故事,而是因为有精良的制作 D.不是因为精良的制作,而是因为精心打磨的故事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12 个字。(6 分)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为荔枝写下的名句,表达了对这种水果的特别喜爱。然 而,如果真的像诗中所写的那样,每天吃下数百颗荔枝,恐怕是会患上“荔枝病”的。也许你会奇怪,荔 枝那么甜, ① ,怎么会让人患上低血糖呢?实际上,荔枝所含的糖是果糖,必须经由人体转化为葡 萄糖后,才能被吸收利用。如果过量食入荔枝,人体内的转化酶就会供不应求,多余的果糖, ② , 还会刺激胰岛细胞释放大量胰岛素,引发低血糖反应。此外,荔枝中含有的 CT 次甲基环丙基甘氨酸,也 有降低血糖的效果。 吃“糖”不补“糖”,还让人缺“糖”,这仿佛是一个隐喻。吃,是一种外在的表象;补, ③ 。 如 果只把注意力放在吃上,就容易被表象所迷惑,想当然地以为消化了、吸收了,并且于己有补。而实际上, 可能非但不是如此,还有截然相反的效果。 21.下面是一封邀请函初稿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5 分) 第四届“挑战杯”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计划于 10 月 5 日至 10 月 7 日在北京王府井大饭店召开。 会议期间,组委会将拨冗举办论坛,并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忝列现场,就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人才培养的问 题与家长共同探讨。 诚邀您拜读此函,并携孩子报名参加大会。我们将鼎力提供服务,期待您孩子的精彩表现能获得评委 的垂爱。 1 改为 ② 改为 ③ 改为 ④ 改为 ⑤ 改为 【答案】 17、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浓郁:香气、色彩、气氛等浓厚。浓重:有强烈、鲜明、 深厚的意思,也形容炯雾、气味、色彩等很浓很重。根据语境应用“浓郁”。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 理上必要。必需:一定要有,不可少。根据语境应用“必须”。精雕细刻:多用于比喻做事认真细致。 雕章琢句:指刻意修饰词句。根据语境应用“精雕细刻”。国际化:是设计和制造容易适应不同区域 要求的产品的一种方式,进而达到符合世界各国的要求。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 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根据语境应用“国际化”。 18、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叙事节奏紧张紧凑相结合”语序不当, 应为“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紧张紧凑的叙事节奏相结合”,A、C 项都未做修改。A 项还有成分残 缺的语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后加“的愿望”;B 项搭配不当,“实现了”与“双重需求”搭配不当; C 项还有成分残缺的语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后加“的需求”。 19、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上下文语意,强渊的是“精心打磨的故事”“精良的制 作”两者皆有,可排除 C、D 项,根据下文“该剧主创人员……富有层次的场景设置”对应应先说“有 精心打磨的故事”再说“有精良的制作”,可排除 A 项。 20. 含糖量一定很高 不仅无法转换成葡萄糖 则是一种内在的效果 21. (1)“拨冗”改为“隆重”;(2)“忝列”改为“亲临”或“莅临”;(3)“拜读”改为“阅读”;(4)“鼎 力”改为“全力”、“大力”或“尽力”;⑤“垂爱”改为“喜爱”或“青睐”。(找对一处错处给 0.5 分;找对错处并改对了给 1 分;错处没找对但改对了不给分;错处找对了,改的只要合适都可给 1 分) 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13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共 11 分) 11 月 13 日,一个消息让中国文物爱好者百感交集——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举行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圆明园兽首,本身固然是珍贵文物,但它的价值又远超出文物本身的意义。 圆明园命运的跌宕起伏,记录着一个曾经辉煌的古老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面前的悲凉与屈辱。因此, 每一尊兽首的回归,都是国人关注的焦点新闻。中国文物流失数量之多,是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伤恸。据 中国文物学会统计,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有超过 1000 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 就有 100 余万件。目前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 164 万件,而外国民间收藏的中国文物更 是馆藏数量的 10 倍之多。它们在异乡泣诉着一个古老民族城池失守的悲哀。我们在向为流失文物回归努 力的人们致敬的同时,也要注意到,一段时间以来,在厚利驱动下,不少文物通过非法途径流失国外。有 文物专家分析,历史上文物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外国掠夺,而现在文物流失主要是因为走私,且因走私流失 的文物数量已经大大超过前者。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马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B.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八千多呢!——我能喝口水吗? C.“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D.“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 19.拟人具有人格化特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进行简要分析。(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圆明园命运的跌宕起伏,记录着一个古老民族,在西方列强武力 面前的悲凉与屈辱。”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 《校庆特刊》征稿启事 ①为了庆祝我校 80 周年生日,学校计划出一期《校庆特刊》,②希望同学们踊跃投稿。具体要求: 14 ③第一,内容能表达我校每一位莘莘学子的爱校情怀、奋斗故事,体裁不限。 ④第二,大约 500 字左右,要用稿纸誊写清楚。 ⑤第三,有想法的请于 3 月 29 日前将稿件交给班级宣传委员。 校团委 2021 年 3 月 12 日 22. 疫情期间有一副对联。其中一联的语序、结构已被打乱,请运用对联的相关知识对此联进行正确调整, 并确定上下联。(5 分) 未打乱一联:赤胆耀神州,担高义,施良策,送瘟驱疫立奇功。 已打乱一联:持妙术 临险境 白衣 悬壶济世 怀仁心 显大爱。 上联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8.A (A 项破折号与文中破折号都表示补充解释说明。B.破折号表示话题转换。C.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 D.破折号表示插说。) 19.画横线句赋予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以人格特征,(1 分)像中国人一样泣诉着一个古老民族城池失守 的悲哀,(2 分)强化了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悲情。(1 分) (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是不可能“泣诉”的,但作 者却赋予它们以人格特征,让它们也带上中国人的情感,这样就形成了双向的情感交流,从而强化了中国 文物流失海外的悲情。) 20.原文“古老民族”前有“曾经辉煌的”修饰语,强调了这个民族辉煌的历史,有利于与后面的“悲凉与 屈辱”形成对比;(2 分)原文“坚船利炮”用了借代的手法,使“武力”更具体形象。(2 分) (原文一是多了“曾经辉煌的”修饰语,有没有这个修饰语,表意大不一样;二是用“坚船利炮”来代指“武 力”,“坚船利炮”是西方列强使用武力的最典型的工具,可以使“武力”这个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 21.①将“生日”改为“华诞”;③删去“每一位”;④删去“大约”或者“左右”;⑤将“有想法的”改 为“有意者”。(每处 1 分) (①庆祝学校周年用语应正式郑重,“生日”偏口语化,应改为“华诞”;③“莘 莘学子”的意思是“众多的学生”,“每一位”与词意中的“众多”重复,应删去;④“大约”“左右” 语意重复,应删除其中一个;⑤这是一则征稿启事,要用书面语,“有想法的”是口语,应改为“有意者”。) 22.(5 分)(上下联位置正确 2 分,排序正确 3 分) 15 上联: 白衣临险境,怀仁心,持妙术,悬壶济世显大爱。 下联:赤胆耀神州,担高义,施良策,送瘟驱疫立奇功。 (上下联语意及结构对应,根据对联末字要求仄起平收确定上下联位置。)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 2020-2021 学年高二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我之看雪,是看它的银白空蒙,于无色中想像有色,于无形中揣测有形,于无生命中体味凛然的生命 力,任思维的雪橇恰然划向岁月深处,去领略世界的无涯与多姿。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 的诗情。我曾在一幅《寒江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天地静寂,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境界 何其寂寥。然而我看到的不是生命的渺小与哀苦,相反, 。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 在雪天里挺立,而渚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只 有雪野的空旷, 。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 记忆深处的大雪无边无际,静好如诗。我就站立在雪地里,默默地伫望着。那一瓣六角雪花,自天空 落下来,咝的一声,就在我滚热的心窝里融化了。 18.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指出下列对文中划横线句子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任思维的雪橇恰然划向岁月深处(运用暗喻,本体是“思维”,喻体是“雪橇”,雪橇在冰雪面上滑动 的轻盈姿态,与思维悄悄向岁月深处延伸具有相似性) B.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运用明喻,本体是“溪泉”,喻体是“轻绸”,两者都轻灵漾动, 具有相似性) C.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运用明喻,本体是雪野的“苍茫空 阔”,喻体是“国画中的留白”,两者都看似空旷,实则内蕴丰富,具有相似性) D.记忆深处的大雪无边无际,静好如诗(运用明喻,本体是“大雪”,喻体是“诗”,两者都静谧美好, 具有相似性)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一瓣雪花落下来在我心里融化了。”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 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 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16 个字。(4 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找出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 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影响亚洲各国贫困变化的最直接因素。尽管面临挑战,亚洲仍是对全球减贫贡献 最大的地区。(1)截止 2019 年,(2)大部分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发生率已降到至少 3%以下。(3)中国 与亚洲其他国家减贫最重要的经验在于,能否走符合各自国情的发展道路,(4)通过体制机制作用将各方 面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在发展中消除和减少贫困。 22.下面是一段捐助贫困地区活动的开场白,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改正。(5 分) 欢迎同学们莅临这次捐助贫困地区的活动,这次活动是应学校团委的要求组织发动的,我们的鼎力相助一 定会帮助贫困地区解决燃眉之急,我相信大家都不是吝啬鬼,请到会的同学献出自己的爱心,务必捐款 捐物。 【答案】 18.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D.“本体是‘大雪’,喻体是‘诗’”分析不当,本体是 雪落后的“静好”氛围,喻体是“诗”的意境。 19.原句有大量修饰性成分,更具抒情性,更能突出事物的特点和作者内心的感受;改句则过于平淡。原 句叙述语气舒缓,适合放在文段最后作结尾;改句则似乎意犹未尽。原句多用短句,与整个语段的语体风 格一致;改后的句子则破坏了整体的语言风格。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要比较句子的表达效果,应从修辞运用、句式特点、语序、语体风格、精妙用词(动词、形容词、拟 声词、叠音词、名词罗列等都是极富特色的)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此题从改后句子来看,只是陈述了一 个事实:雪花落到我的心里,然后融化了。没有任何感情色彩。而原句有大量修饰性成分,如“六角”修饰“雪 花”,“咝的一声”更将一片雪落的声音描绘了出来,可以说里面充满了作者的情感,正是因为对雪的喜爱才 能感觉到雪落的声音,因此原句更具抒情性;从句式的角度来看,原句由多个短句组成,读来感觉错落有 致,与整个语段的语体风格一致;改后的句子则破坏了整体的语言风格。另外,原句读来更能让人体会出 对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叙述语气舒缓。 20.却是生命的伟大和温暖 方能凸显生命的充实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17 分析可知,文章第一段作者主要通过看雪来领略世界的无涯与多姿,写出了自己对生命的认知,第 1 处,通过“相反”一词可知,其与前面“我看到的不是生命的渺小与哀苦”是相反的,可得“渺小”对应“伟大”, “哀苦”对应“温暖”,为使句子与前面连接更顺畅,要注意使用一些连词或副词,因此可填入“却是生命的伟 大和温暖”这样的句子。第 2 处,由第二个“只有”前面的分号可知,这两个句子结构相同,语意连贯,都采 用了“只有……,方能……”的形式,还要注意意蕴,前面主要在讲对生命的认识,此处第一个分句用了“人心”, 第二个分句应该突出“生命”,再研究“空旷”一词,应当对应“充实”,故可知第处可填入“方能凸显生命的充 实”这样的句子。 21.(1)语句:将“截止”修改为“截至”; (2)语句:将“至少”删去; (3)语句:将“能否”删去; (4)语句:将“消除”和“减少”位置对调。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截止”表示到某个时间停止,强调“停止”。而语句是说调查时间到 2019 年,因此将“截止”修改为“截至”。 “至少 3%以下”不合逻辑,“至少”与“以下”不能同时存在,将“至少”删去。 前面说的是“最重要的经验在于”,“能否”赘余,将“能否”删去。 “消除和减少”语序不当,将“消除”和“减少”位置对调。 22.(1)“莅临”改为“光临”或“参与”; (2)“要求”改为“倡议”或“号召”; (3)“鼎力相助”改为“全力相助”或“大力相助”; (4)“不是吝啬鬼”改为“一定会慷慨解囊” (5)“务必”改为“积极”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