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
1.马克思认为:“瓦特的伟大天才表现在 1784 年 4 月他所获得专利的说明书中,他没有把自己的蒸
汽机说成是一种用于特殊目的的发明,而是把它说成是大工业普遍应用的发动机。”下列有关瓦特
改良蒸汽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机器生产彻底取代了手工劳动]
B. 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C. 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D. 可以普遍应用于各种生产和生活部门]
2.19 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
女子服饰有所简化。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社会根源是( )
A. 工业化使大量妇女参加工作
B. 民主运动的推动
C. 社会审美观的改变
D. 妇女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3.牛顿的研究方法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之一,他倡导的研究方法主要是( )
A. 观察方法
B. 实验方法
C. 讨论方法
D. 假设方法
4.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量子论是由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共同创立的。这种观点是基于爱因斯坦提
出了( )
A. 广义相对论
B. 狭义相对论
C. 光电效应
D. 量子论思想
5.下图是四十集香港电视连续剧《寻秦记》的男主角项少龙,他从 21 世纪穿越时空回到了秦朝统
一前。为这种文学艺术表现手法提供科学依据的是( )
A. 基因改造工程
B. 人工合成蛋白质
C. 相对论
D. 量子论
6.世界近代现代史上,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创造出了大量的先进成果,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
展。下列自然科学的成就中,开辟了人类生活新时代的是( )
A. 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 瓦特制成了改良型蒸汽机
C. 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
D. 法拉第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7.19 世纪末,有的物理学家表示:“19 世纪已经将物理大厦全部建成,今后物理学家只是修饰和完
美这座大厦”,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认识,主要是因为( )
A. 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
B. 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C. 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
D. 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
8.爱因斯坦说自己是站在牛顿的肩上取得了科学成就。下列关于牛顿经典力学与爱因斯坦相对论关
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
B. 相对论出现后,牛顿力学体系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C. 相对论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的绝对时空观
D. 相对论继承和发展了牛顿力学体系
9.“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
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由下列哪一问题引发( )
A. 研究热辐射
B. 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C. 解释光电效应
D. 预测未知行星方位
10.“这一定律体现了天上运动与地上运动的统一性,它把天体运动纳入到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得到的
力学原理之中。这是物理学史上第一次伟大的综合,也是人类认识上一次巨大的飞跃。”“一次巨大
的飞跃”指的是( )
A. 电磁学理论的建立
B. 进化论的出现
C. 牛顿力学的建立
D. “日心说”的提出
11.英国数学家怀特海说:“近代力学体系的全部发展过程刚好占了两个世纪……伽利略跨出了第一
步,找到了正确的思维道路。”“伽利略跨出了第一步”是指( )
A. 提出了量子假说
B. 指出了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观的错误
C. 指出了外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他是经典力学体系的奠基者
D. 提出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
12.科学技术领域的突破最终引发了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其中“突破”指的是( )
A.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B. 牛顿的经典力学
C. 达尔文进化论
D. 瓦特改良蒸汽机
13.《西方科技十二讲》中记载:“牛顿确立的新规范不仅是近代科学革命的顶点,而且也是人类思
想史上最深刻的革命,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物理学范围。”牛顿“新规范”确立的标志是( )
A. 自由落体定律的发现
B.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发表
C. 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
D.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发表
14.19 世纪 80 年代,有人撰文介绍某外国著作称:“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其大旨谓:凡植
物、动物之种类,时有变迁,……不合时宜者渐渐消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对上述信息解读正
确的是( )
A. 该外国著作是《物种起源》
B. 该外国著作的作者是赫胥黎
C. 该文着力传播西方社会政治学说
D. 维新派找到了自己的理论武器
15.有位英国人说:“一便士即时邮,改变了我们从朋友处获取新闻和我们与其他团体进行通信的方
式;电话改变了我们的谈话方式,并扩大了可相互切磋问题的联系人范围——互联网所能改变的
不仅囊括了这一切,而且还将远甚于此。”下列对互联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可以将即时邮和电话机的优势集于一体
B. 20 世纪 40 年代,因战争需要在美国诞生
C. 20 世纪 90 年代后发展成为全球信息网
D. 推动了信息化社会的出现和知识经济的发展
16.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
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17 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
体系( )
A. 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
B. 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C. 确立了太阳中心说
D. 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17.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三次局部战争中,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从发现一个机动目标到发动袭击需要
一天的时间,在科索沃战争中这个时间差已经缩小到一个小时,在阿富汗战争中仅需要 10 分钟的
时间,这一状况与哪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直接相关( )
A. 信息技术
B. 原子能技术
C. 生物技术
D. 航天技术
18.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进化论、相对论和量子论相继创立。这些学说问世的共同意义
是( )
A. 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B. 挑战了封建神学创始论
C. 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 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体系
19.李卜克内西说:“1859 年成为划分科学史前后两个‘世界’的界限。……达尔文远离大城市的烦嚣,
在他宁静的庄园里准备着一场革命。”达尔文进化论学说最直接的“革命”意义在于( )
A. 激发社会竞争意识
B. 促进人口的大幅度增长
C.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D. 进一步否定了教会权威
20.马克思说:《物种起源》这本书实际上也为阶级斗争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马克思之所以这样说,
是因为( )
A. 《物种起源》强调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
B. 《物种起源》强调的“适者生存,劣者淘汰”进化论观点
C. 《物种起源》强调自然界中生物物种的进化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D. 《物种起源》证明了整个有机界——植物、动物、包括人在内都是长期发展进化的产物
二、非选择题(共 5 小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 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
45 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
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
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
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 19 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
“17 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 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
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
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
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
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 世纪
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
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22.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大约在 1660——1789 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
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17 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
“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
和向外扩展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就使科学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
较稳定的英伦三岛。1740 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只有 4 件,1750 年为 7 件,1760 年又增加
了 4 件。 ——《英国经济史编》
材料三
材料四 首先,我们将大规模改造公共建筑物,使之更加节能。其次,我们将对国家基础设施进行
最大规模投资,将创造数百万工作岗位,这将是五十年代建立高速公路网后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
投资计划。第三,新政府计划对学校建筑物进行大规模现代化改造,修复学校破损建筑物,并进
行节能改造,在教室里安装新电脑设备。
——2008 年 12 月 6 日奥巴马发表讲话阐述经济振兴计划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推动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
技、思想因素是什么?并分析这种变化对欧洲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此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指出从图一到图二交通工具在动力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
的新能源是什么?指出当时这种新能源的应用对世界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4)材料四中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经济振兴计划” 与罗斯福新政有所不同,你认为他更加关注的
是什么?请分析其原因。
23.科学精神和理性思想推动了世界近代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牛顿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将运动物体的科学规律以数学的精确语言重新表达出来。……他
的三条“运动定律”构成了所有深入研究的基础。
——罗南《剑桥插图世界科学史》
材料二 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
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
的自然规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文艺复兴以及思想启蒙之后,现代科学的理性思维已经建立起来。达尔文的时代是十九
世纪中后期,正是走出蒙昧、提倡科学的前一阶段,在思想和理性上,为达尔文创立自然选择进
化论提供了思想依据。
——大卫·布林尼《进化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牛顿在力学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牛顿建立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这些哲人”掀起了哪场思想解放运动?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相比,他们宣扬
的“理性”有何进步之处?
(3)据材料三,指出达尔文的主要贡献。支持达尔文的人称他是“生物学领域的牛顿”,你是如何理
解的?
(4)综合上述材料,说一说你对科学与理性关系的认识。
2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 世纪中期,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发展
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20 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时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
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如此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
途径。
——以上材料均摘自《宇宙探险》
材料三 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物、植物、各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
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
材料四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
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
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恩格斯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经典力学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等科学成
就对当时的欧洲思想界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指出材料二中科学理论有什么新发展?简要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依据材料四回答,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是什么?17~18 世纪的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哥白尼”
“伽利略”式的科学家?试结合中国当时的经济、思想文化状况进行分析说明。
25.宗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人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下
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达尔文《物种起源》的问世,犹如一颗炸弹落在神学阵地的心脏。自然选择的理论,给上帝
分别创造万物的教义以沉重的打击。正如霍登(W.Horton)所指出的那样,在生物进化的历程中,
中古时代的大爬虫的地位,似乎比十字架的地位更重要
——张秉伦、汪子春《进化论与神创论在中国的斗争》
西方宗教革命和科学革命以来,上帝和理性这两个最高的价值观念都通过新的理解而发展出新的
方向,开辟了新的天地。把人世的勤奋创业理解为上帝的召唤,曾有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把学
术工作理解为基督教的天职,也促进了西方近代人文教育与人文学术的发展。
——[美]余英时《内在超越之路》
达尔文进化论冲击了教会宣扬的“神创说”,除此之外,这一理论还产生了什么影响?
根据材料说明宗教和科学之间的关系?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摆脱了风力、水力等自然力的限制,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2.【答案】A
【解析】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动力。19 世纪中期,欧洲各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需
要大量的劳动力,妇女大规模进入工厂工作。传统的妇女服装不适合工厂劳动,要求简化服饰,
适合机器生产劳动的要求。
3.【答案】B
【解析】牛顿用实验的方法,创立了牛顿经典力学,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4.【答案】C
【解析】爱因斯坦解释光电效应中的光是由与波长有关的严格规定的能量单位(即光子或光量子)
所组成,对量子理论产生主要影响。
5.【答案】C
【解析】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6.【答案】D
【解析】法拉第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使得人们能够发明发电机,电作为一种动能为我们
提供了生活和工业新的能源。
7.【答案】B
【解析】哥白尼的贡献在天文学说,而题干所涉及的是物理学领域,可排除 A。由“物理大厦全部
建成”可知,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以及他的力学研
究纲领所获得的成功,在当时使科学家们以为牛顿经典力学就是整个物理学,甚至是全部自然科
学的可靠的最终的基础,故答案选 B。选项 C、D 的成就都出现在 20 世纪,可排除。
8.【答案】B
【解析】爱因斯坦继承和发展了牛顿的力学体系,进一步揭示了物质运动时空并非绝对不变的属
性。它否定的是牛顿力学体系的绝对时空观,但没有完全否定牛顿力学体系。牛顿力学体系是相
对论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
9.【答案】A
【解析】1900 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著名的量子假说,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
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应该是 A 项。
10.【答案】C
【解析】牛顿在伽利略对物质运动的研究基础上,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提出了物体运动
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起了牛顿力学体系,是物理学的一次综合,也是人类认识上一次
巨大的飞跃。
11.【答案】C
【解析】A 是普朗克的成就,B 属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D 属于牛顿的贡献。C 是对伽利略科技成
果及作用的正确表述。
12.【答案】B
【解析】把握工业革命的时间和“科学技术领域”即可知选 B 项。
13.【答案】B
【解析】材料所说的“新规范”是指牛顿力学体系,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发表则标志着
此体系的形成,故答案为 B 项。
14.【答案】A
【解析】“19 世纪 80 年代”“不合时宜者渐渐消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得出该书是 《物种起源》。
15.【答案】B
【解析】1969 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故 B 项不正确。
16.【答案】A
【解析】牛顿力学体系是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故材料中“17 世纪一位科学家”说的
就是牛顿,牛顿创立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故 A 项正确。
17.【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美军作战反应时间大为减少,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迅速传递信息等特点。
18.【答案】C
【解析】进化论打破了封建神学的束缚,相对论和量子论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
世界的不足,都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19.【答案】D
【解析】达尔文进化论否定了上帝造人的学说,否定了教会权威。
20.【答案】B
【解析】达尔文提出进化论后,被应用于社会领域,强者生存,弱者淘汰,只有这样,人类社会
才能进步,因此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而先进的无产阶级将赢得这场生存斗争,
故 B 项正确;A、C、D 项的意思一致,都是指出物种的长期进化,而没有突出“斗争”“竞争”,故
A、C、D 项错误。
21.【答案】(1)特点:宋应星,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
牛顿,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
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
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的神学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
(2)原因: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劳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
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
【解析】根据材料一相关信息即可概括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由两人所处的时期
即可知它们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可以从政治、经
济、思想文化等角度说明,比如政治角度可以说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
思想文化方面可以说文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
22.【答案】(1)因素: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诞生与发展;以法国为中心的启
蒙运动兴起。
作用:经济方面:科学技术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支撑;政治方面:启蒙运动推动了资产阶级革
命的爆发;启蒙思想为资产阶级提供了政治蓝图;思想方面:科学、理性思想为反封建斗争提供
了思想武器。
(2)国内政局稳定;自由开放;招揽人才;政府重视科技文化的实际应用。
(3)从蒸汽机到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石油。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的诞生,带来了交通运
输业的革命;与石油相关的新兴工业部门产生,工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伴随石油工业等新兴工
业部门的发展,垄断组织产生。
(4)节能环保问题。原因:资源危机;就业危机;科技发展;环境污染;经济危机等。
【解析】该题目以科技发展为主线,考查学生对近现代科技发展变化的认识,主要着眼点在分析
导致科技变化的因素和科技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23.【答案】(1)成就: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科学理论体系:经典力学体系(或牛顿力
学体系)。
(2)启蒙运动。进步之处: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提出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构想(或构建民主、科学时代)。
(3)贡献:创立生物进化论。理解:他的学说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或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
的基础之上)。
(4)认识:科学与理性相互促进。
【解析】
24.【答案】(1)背景:①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文艺复兴运动,人文精神不断发展。
影响: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科学理论由牛顿的经典力学发展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原因: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3)否定了封建神学创世说,对欧洲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4)不盲从权威,敢于创新;小农经济仍然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程朱理学和
科举制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解析】第(1)问需要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经典力学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是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艺复兴运动,人文精神不断发展。经典力学的形成对当时的欧洲思想界的主要影响是推动了启
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第(2)问根据所学及材料,科学理论从牛顿的经典发展到爱因斯坦的相对
论。原因是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第(3)问根据
教材相关知识,进化论的提出否定了封建神学创世说,对欧洲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有利于人
们的思想解放。第(4)问根据材料四,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是不盲从权威,敢于创新。根据
所学 17~18 世纪的中国科技落伍于世界的原因,经济上是小农经济仍然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
萌芽发展缓慢;思想文化上是程朱理学和科举制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等。
25.【答案】影响:把“变化” “发展”等观念引入科学领域,使人类在思想上发生了跃进。鼓舞了被
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宗教和科学的关系:科学与宗教在本质上是对立的。科学在一个领域的成
就意味着将宗教的影响从这一领域驱除出去。科学研究的精神动力可以来自于宗教信仰。
【解析】“影响”可以从对人类思想和东方的民族解放运动两个角度分析,“关系”首先要明确科学是
克服宗教迷信的最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