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学情分析:高一年级学生大多十六、七岁,出生于 20 世纪末,他们享受到改革
开放的成果,对改革开放前的生活状况只是有所耳闻。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发
展具有一定的成熟性,对事物想自己做出判断,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生活
中和社会上的种种变化常常会引起他们的快速反应,所以他们对对外开放有所了
解且有切身体会。但是对于中国对外开放的过程却不甚了解。
教学目标:
①了解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和“外向型经济”战略;
②了解浦东成为中国 20 世纪 90 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③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④通过对对外开放进行评价,学会一分为二辩证看待问题的历史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难点:对对外开放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海花岛视频]
视频里出现的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地方——海花岛,从海花岛的发展中我
们可以略窥海南发展的过程。我们知道,海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蛮荒之地,是什
么因素促使海南出现了这些发展呢?除了海南之外,还有那些地方受到了这些因
素的影响?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讲授新课:
我们国家的对外开放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经济特区的创办、沿海城市的
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浦东的开放和开放。现在我们按照座位分成四个
小组,分别对应对外开放的四个过程。大家现在用 5 分钟的时间完成学案中对应
的部分,之后每个小组请一位同学把他的自主学习成果给大家展示出来。
在经过 5 分钟的自主学习后,同学们对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已经有了一定的
认识,我们现在先请第一组的同学起来给大家展示他的学习成果。
[第一组同学展示学习成果]
在国家设立经济特区后,这 5 个经济特区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发展最
突出的经济特区是深圳,一个“一夜崛起的城市”。我们现在通过一组照片来了
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过程。[播放照片视频]
深圳是中国设立最早、发展最快的经济特区,海南则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1988 年海南建省并设立经济特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成为了一个蜚声海内外
的国际旅游岛。
经济特区的设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特区实践的成果使人们解放了思想,加
深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之后,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我国的
对外开放又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就是再开放几个沿海港口城市。
[第二组同学展示学习成果]
1984 年,国家开放了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在开放沿海开放城市后,我国的对外开放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沿海经济开放
区。
[第三组同学展示学习成果]
1985 年以后,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
海经济开放区。到 1992 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
济开放地带。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继续向前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我
国将开放区域由沿海向内地拓展。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是实行这一战略决策的重要
步骤。
[第四组同学展示学习成果]
在开发开放浦东之前,浦东是相对落后的一个地方。在当时的上海流传着一
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一间房的价值还比不上一张床。而在
对外开放后,浦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浦东成为 20 世纪 90 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
和标志。
经过二十多年的对外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
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市、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这个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我国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
局
有人把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用这样一幅图展现出来:以沿海开放城市为弓,以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为弦,以沿江开放城市为箭。开弓没有回头箭,我国实行对外
开放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那么,你是如何
看待新时期的对外开放的呢?
[出示材料,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1.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提出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 “四沿战略”。其中“沿
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为此我国
采取的重大措施是( )
A.开放沿海城市 B.设立经济特区
C.浦东的开发、开放 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
2.右图 1984 年 4 月 30 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一个普通的中
国人拿着可口可乐,面带微笑。照片配文是“中国的新面貌”,照片
反映了( )
①中国正在对外开放②国人已普遍使用外国商品
③经济全球化的迹象④美国媒体对中国的开放持赞赏态度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国际舆论曾经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措施,“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
放了半个中国”,它是 35 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创办深圳等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 14 个港口城市
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4.江泽民指出,我们要以更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
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
民素质的提高,我们这样做的依据是( )
A.当今世界各国已经形成世界性的市场 B.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C.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方式多样化 D.当今世界各国自然经济已完全消
失
5、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结合
所学知识判断,青岛、厦门、上海浦东和新疆伊宁四个城市(地区)对外开放的
先后顺序应是( )
A.青岛 厦门 浦东 伊宁 B.浦东 厦门 青岛 伊宁
C.厦门 青岛 浦东 伊宁 D.厦门 浦东 青岛 伊宁
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2008 年海南会考)
材料二 我国对外开放示意图
材料三 1987 年 6 月 12 日,邓小平会见外宾时第一次公开提出建立海南经济特
区问题。他说:“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海南岛
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有富铁矿,有石油天然气,还有橡胶和
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
——《百年中国》
请回答:
(2)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3 分)
(3)依据材料三并联系海南建省办特区二十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你认为海南
办经济特区的优势有哪些?(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