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
1.米芾是北宋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据此,
你判断他所擅长的字体是( )
A. 楷书
B. 行书
C. 草书
D. 隶书
2.有位同学到某名人故居参观,记下这幅对联“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
群鸥野老心”,其刻画的对象是 ( )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陈子昂
3.下列属于《九章算术》中所记载的,且被马克思誉为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的是( )
A. 割圆术
B. 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C. 极限思想
D. 精确的圆周率
4.我国古代历法成果丰硕,阅读下列图表,可以看出( )
A. 我国古代历法越来越精确
B. 我国古代重视“天人合一”
C. 制订历法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D. 历法频繁制订是政治动荡的表现
5.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其字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镇江在修建“米芾公园”
期间征集其流落在民间的书法作品,以下书法作品中最有可能是米芾作品的是( )
A. A
B. B
C. C
D. D
6.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战袍
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玄宗得知后,将作
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 )
A. 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
B. 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
C. 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
D. 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7.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
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
( )
A. 注重对经验的总结
B. 缺乏创新和逻辑
C. 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D. 与农业息息相关-
8.下图是沈阳造币厂于 20 世纪 90 年代发行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系列贵金属币之一。下列各项
对该图片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图中所示方盘为司南,磁勺柄指北,用于指示方位
B. 指南针正式发明于公元前 4 世纪
C. 公元前 4 世纪在丝绸之路上已使用指南针
D. 指示方位的仪器当时已用于军事
9.包公是戏剧舞台上的一个艺术典型。京剧形成后,包公出现了复杂面貌,既有铡驸马时铁面无私、
主持正义的清官形象,也有用打龙袍代替打皇帝维护君主尊严的卫道者形象。这充分说明( )
A. 清代的包公戏更尊重历史事实
B.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C. 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
D. 京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
10.屈原以其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备受后人怀念和爱戴,同时他又给中国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下
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其文学作品开创了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传统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其传世佳句
C. 其作品奠定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传统
D. 《离骚》是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11.“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唐朝诗人窦冀的这
首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与此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 )
A. A
B. B
C. C
D. D
12.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
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 结论,称之为“信口雌
黄”、“口中雌黄”。这一现象说明( )
A. 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B. 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 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D. 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的发展
13.下图是某次展览中的一幅展品“东汉书信纸”,它原衬垫于铜镜之下,故呈圆形,据推测为家书
的残片。它以麻为主要原料,并通过施胶等加工技术,改善了纸面的白度和平滑度,使得纸张厚
薄均匀。以下对该展品的说明和论证,正确的是( )
A. 当时造纸术已经成熟
B. 展品上的字体是小篆
C. 印刷术已经开始流传
D. 纸最早发明于东汉
14.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
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
A. 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 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C. 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 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15.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6.屈原《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媒绝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中的“美人”是一种托喻。
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屈原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 )
A. 作为文学家追求“大同社会”的理想
B. 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C. 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
D. 强烈希望国家富国强兵
17.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
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
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
A. 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B. 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
C. 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D. 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18.下图是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说唱俑。作为历史材料,它( )
①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②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生活
③证明了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④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9.下图是 1930 年在甘肃北部居延汉代烽燧遗址中出土的汉代木简。它记录了这座烽燧所拥有的兵
器及其他驻屯军用品的数目,其中有东汉和帝“永元”的纪年。对上述信息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活字印刷术起源于木简刻字
B. 为便于流传,弃纸而用木简
C. 木简上的文字应该是小篆
D. 木简仍是重要的书写载体
20.有学者认为,宋代是近世的开始,其中社会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平民阶层喜闻乐见的俗文化逐渐
兴起,并达到相当繁荣的程度。下列选项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有( )
①狂草的出现凸显对个性的追求 ②“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③《清明上河图》描摹市井风情 ④ 能歌的词成为文学的主流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 5 小题)
21.观察下列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1)请把四幅图片所反映的两种诗歌风格归类,并说明两种风格各自的特点。
(2)图②、④中诗人作品的内容有何相同之处?为什么?
(3)图①、②和图③、④反映的现象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中地位如何?
22.有学者认为:明代中叶以后,中国社会已经显露某些民主的、人文的近代社会的晨光熹微,其
在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某些表现就是它的背影。
材料一 明之中叶以后,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两大主流之一的是讲世情。……讲世
情小说的原因,当然也离不开那时的社会状态。……这种小说,大概都叙述些风流放纵的事,间
于人间的悲欢离合之中,写炎凉的世态。最著名的是《金瓶梅》。……清代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
比明朝比较的多,我现在可以分成四派来说。……人情派,即可以著名的《红楼梦》做代表。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材料二 画上题诗的两幅明清时期的绘画作品
材料三 某校教师研习李贽思想的学习笔记
生活在明朝中后期的李贽对正统的思想进行了大胆的挑战。他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也就是说,“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他在批判理学家的“天理”“道心”的同时宣称“自私”是人
的天性,他说:“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他所宣扬的
自私在当时的背景下,显然具有反对“灭人欲”的维护个人利益的合理价值。他是独具个性的思想家,
他的观点具有浓厚的反正统意识,开启了明清之际思想的活跃局面。
材料四 某校教师研习城市发展史的学习笔记
明代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繁盛,推动了工商业城市的兴盛,都市中的一些富商往往衣服屋宇,
穷极华靡,金钱珠宝,视为泥沙。伴随商业的发展,苏州等地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
为命久矣”的现象(《明神宗实录》卷 361),这表明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至清朝苏州已经是十
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与之相随的是,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社会生活亦趋复杂丰富。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鲁迅讨论的明代中叶以后的小说流派是什么?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这一
小说流派的基本特点。
(2)材料二是充满士大夫情调的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这类绘画的艺术形式被称为什
么?其基本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中,李贽的思想观点具有的最大特征是什么?在他生活的时代,思想界的主流思想(占
统治地位的思想)是什么?
(4)综合材料一、二、三,明代中叶以后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的具有近代意义的思想文化倾向是
什么?结合材料四,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2 年罗素出版了《中国问题》一书,阐述了他对中国文化的看法。他一反当时西方人把中
国视为“东亚病夫”的藐视立场,对中国文化大加赞赏,他说:“要判断一个社会的优劣,我们必须
不仅仅考虑这个社会内部有多少善与恶,也要看它在促使别的社会产生善与恶方面起何作用,还
要看这个社会享有的善较之于他处的恶而言有多少。如此说来,中国要胜于我们英国。”……中国
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致命弱点是缺乏科学。中国的艺术、文学、风俗习惯绝不亚于欧洲人。” ——
《罗素眼中的中国人和中国文化》
依据材料,回答罗素对中国文化大加赞赏的原因。他对中国文化弱点的认识你是否同意,说出你
的理由。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
了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员参观了武后陵墓,看到侍
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已如此
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
材料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
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
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材料三 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
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传统文化给明清小
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演
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明清小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王国维评价使用的文学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繁荣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小说的特点。以上三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25.阅读下列图片:
注:图一是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作品《哀悼基督》,题材取自《圣经》故事,表现的是
圣母玛丽亚抱着基督的身体痛哭的情景。圣母被刻画成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少女,年轻秀丽,温
文尔雅。她所体现出的青春和不朽的美,正是人类对美追求的最高理想。图二和图三分别是中国
明清时期深受人们喜爱的通俗小说《三言二拍》和《水浒传》。
请回答:
(1)说明米开朗琪罗能够创作出该作品的经济和社会思想原因。
(2)明清时期,中国文学产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就文学艺术的产生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题干强调了“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联系作品,可以发现
与行书特点较为吻合。
2.【答案】B
【解析】从“诗史”“草堂”可知这是对杜甫及其作品风格的描述,故选 B 项。
3.【答案】B
【解析】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我国古代数学方面的重要成就,它用有限的符号可以表示无穷无尽
的数,而且简捷明快、方便运算,所以马克思称之为“最美妙的发明之一”。
4.【答案】A
【解析】从夏朝到元朝,制订的历法由《夏小正》到《授时历》,历法的内容越来越精确,故选 A
项。
5.【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描述米芾字体的特点,A 项字体不符合其特点,故 A 项错误;B 项字体也不符合
其特点,故 B 项错误;C 项字体也不符合其特点,故 C 项错误;D 项字体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
劲,符合其特点,故 D 项正确。
6.【答案】D
【解析】材料讲宫女给士兵写情书,皇帝成全士兵和宫女,思想风气比较开放和自由,故选 D。佛
教因缘观念不是故事的主题,排除 A。材料所表达的实质并非爱情,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官营手
工业的兴衰,排除 C。
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描述可以看出古代中国科技多为传承和经验的积累总结,故 A 项正确;缺乏逻
辑无从谈起,故 B 项错误;人与自然关系材料没有涉及,故 C 项错误;火药等与农业关系不大,
故 D 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指南针的前身是战国时期出现的司南,磁勺柄指南,A 错。北宋时期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
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B 错。丝绸之路开辟于西汉汉武帝时期,C 错。图片反映出战争中已出
现指示方位的仪器,所以选 D。
9.【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包公戏反映了民众的清官情结和君权社会中的卫道心理,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社
会现实,故 D 项正确;戏剧是一种艺术作品,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故 A 项错误;中国古代戏曲
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元曲,故 B 项错误;C 项只体现了材料中包公的清官形象,不能完整体现
材料之意,排除。
10.【答案】C
【解析】屈原的作品开创了我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传统,A 项错误;B 项是唐代李商隐的名句;
D 项中的描述是赋的特点。
11.【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狂僧”“狂且逸”“摧格律”“锋芒疾”“唐朝”等信息可推断出是唐朝僧人的草书,C
项符合要求。A 项是东晋王羲之的行书,B 项是唐代柳公权的楷书,D 项是唐代颜真卿的行书。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纸的应用带来的影响的理解能力。从材料中“以雌黄改‘宵’为‘苜’”
的记载”被后人发明了成语“信口雌黄” “口中雌黄”,由此可见文化的发展与纸的应用有关。故选 D。
1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对纸张特点的描述可知当时造纸术已较成熟;小篆主要流传于秦朝,B 项错误;
印刷术出现于隋唐之际,C 项错误;西汉前期,纸已开始出现,排除 D 项。
14.【答案】B
【解析】据材料“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可知,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浸润了儒家文化的
价值观,故 B 正确。古代中国医术以行医治病为主,不是教化病人的心理为主,故 A 错误。古代
中国医术的理论基础不是儒家思想,故 C 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故 D 错误。
1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书体的判读。秦朝官方统一文字为小篆,D 为小篆。而 A 为甲骨文,
B 为行书,C 为楷书。
16.【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需结合屈原所处的时代背景去理解“美人”的含义。屈原生活在战国的动荡时代,
各国诸侯割据混战,兼并战争不断,在此背景下,屈原的“美人”应该是要表达其富国强兵的愿望,
故选 D 项。A 项无法体现作者的愿望;B、C 两项不是屈原要表达的思想。
17.【答案】C
【解析】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频率高且形象改观,这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社会观念,选择 C
项。但并没有改变农本商末的主流价值观,故 A 项错误;也未造成社会阶层地位的频繁变动,故
D 项错误;商业活动自古即有,但直到明清才出现材料中的现象,可见 B 项与题干并无关系。
18.【答案】B
【解析】从图中说唱俑的形态与内容分析,主要反映了手工业中的制陶技术和汉代的文化生活。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东汉说唱俑,并没有反映出汉代其它的娱乐方式,排除③,正确选项为 B。
19.【答案】D
【解析】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但从题中信息可知,当时木简仍是重要的书写载体。
20.【答案】D
【解析】草书为隋唐时期出现的,故①错误;“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与平民阶层联系不大,故②错
误;《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市民的社会生活,故③正确;能歌的词成为文学的主流迎合了普通百姓
的文化需求,故④正确, D 项符合题意。
21.【答案】(1)图①、④反映的是诗歌中的现实主义风格,图②、③反映的是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现实主义风格的特点是以现实社会为素材,深沉、悲壮、凝重,而浪漫主义风格特点则是夸张、
想象丰富、张扬个性等。
(2)忧国忧民的思想内容。因为屈原、杜甫所处的社会环境相同,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对统治者
特别是对社会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3)图①、②反映的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奠基时期。图③、④反映的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最繁荣时期。
【解析】第(1)问可根据四幅图片概括出中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依据所学概括
特点。第(2)问要结合屈原和杜甫所处时代的相似特征进行分析。第(3)问考查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
过程的掌握,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回答。
22.【答案】(1) 流派:人情派(世情小说)。基本特点:描摹人生世情和当时的社会生活(世态炎凉、人
间的悲欢离合)
(2) 艺术形式:文人画。基本特点: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或
追求抒情写意)。
(3) 最大特征:反正统意识。主流思想:理学(或心学)。
(4) 倾向:民主的、个性化的、世俗化的思想文化倾向(人文主义的、回归人性和人生意识的思想文
化倾向)。
主要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
【解析】本题是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考查。解答第(1)、(3)、(4)小问注意对材料信息的理解、
提炼;第(2)小问的解答注意对两幅画意境的理解,作为文人画,注重的是个性的表达,同时在
观察时要细致,应注意到对画上题跋的认识。
23.【答案】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西方物质文明的反思;中国文化注重道德。
观点:同意中国文化缺乏科学精神。
理由:儒家文化侧重于道德、伦理层面;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实用性,主要为农耕经济服务;16 世
纪以来,中国古代科技开始落后于西方,没有产生近代科学。
观点:不同意中国古代文化缺乏科学精神。
理由: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6 世纪以
来,中国古代科技落后于西方,主要是因为封建制度的阻碍。
(两个观点任答其一,只要言之有理均可)
【解析】第一小问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洲战场战事空前惨烈,对社会造成巨大破坏;
对西方物质文明进行反思,扭转社会对某一文化优劣的衡量标准;材料中“要判断一个社会的优劣,
我们必须不仅仅考虑这个社会内部有多少善与恶,也要看它在促使别的社会产生善与恶方面起何
作用,还要看这个社会享有的善较之于他处的恶而言有多少。如此说来,中国要胜于我们英国。”
中国文化注重社会伦理道德;第二小问认识,属于开放性试题,表明自己态度,给出具有说服力
的观点,做到言之有据,论从史出。
24.【答案】(1)原因:唐朝的统一和巩固;科举制的推行;封建经济繁荣;对外政策的开明;印度
佛教文化的影响。
(2)词。封建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科技的高度发展;词比较适宜抒发
感情。
(3)特点:包容性;世俗化;创造性。说明问题:我国古代文学总的发展趋势是市民化(大众化)、通
俗化;古代文学形式之间不断继承并发展。
【解析】第(1)问,联系教材的内容分析原因。第(2)问,联系所学可知其表现形式应是“词”;从宋
代的经济、市民阶层力量的发展、科技的发展、词本身的特点等角度分析原因。第(3)问,结合“经
过世俗化的图解后……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演
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归纳特点;从文学发展的趋势角度谈说明的问题。
25.【答案】(1)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潮兴起。
(2)小说的创作出现繁荣的局面。原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要求
文学作品进一步平民化;社会民众的价值取向变化,追求荣华富贵、张扬个性。
(3)文学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它的产生受一定时代政治、经济、思想等因
素的影响和制约。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艺术发展与社会状况的关系。文学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是对社会政治经济
的艺术反映,因此注意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回答问题。